孩子不說話,我想找茬和他吵架:找準原因,善待青春期孩子的沉默

2020-12-23 歡喜心育心

如果有一天,原本嘰嘰喳喳什麼話都要跟你說的孩子變得沉默了,不喜歡跟你講話了,作為家長會是怎樣的感受呢?

一位高一女孩的媽媽說:最近孩子越來越不說話了。這段時間還是在家上網課,都不跟我說話的。我跟她說話,她有時會聽,但是聽完就走,也沒個什麼反應。我看著好著急啊,她初中時候不是這樣的,那時還會跟我講講學校裡的事。怎麼變成這樣了?我現在真的很希望跟她吵一架,或者她來跟我吵一架,這樣可能就會把心裡的話都說出來吧,可是她不跟我吵啊,怎麼辦呢?

在父母的心裡,大概都是希望孩子與自己親親熱熱的,親子之間的愛流淌無阻。但孩子從兒童走向成年必然經歷的青春期給父母們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尤其一個曾經小尾巴一樣粘著你的寶貝,有一天關上房門將你拒之門外了,你說十句他都不願說兩句了,做父母的內心肯定會失落和著急。青春期孩子的沉默有不同的原因,父母如何讀懂並善待孩子的沉默呢?今天我將結合心理諮詢中的不同例子和大家分享,並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與父母們共勉。

01. 青春期的沉默有不同的類型,家長可以通過觀察來了解

① 讓家長無奈的沉默:孩子從小就安靜內斂,現在更是不怎麼說話了

朋友家的兒子從小屬於那種安靜沉穩型,做什麼事都很謹慎;與外人打交道時,比如要跟人打招呼時還有些害羞。小時候在家跟爸爸媽媽他的話還很多的,到外面就話很少。現在初一,好像越來越內向沉默,家長跟他說話有時候都小心翼翼的。

② 讓家長困惑的沉默:孩子故意「高冷」

15歲的初三女孩,忽然變得不愛說話了,在家裡跟父母很少交流,總是吃完飯就進自己房間關門。即使說話也是簡單利落,不多費語詞。父母覺得納悶,又有些擔心,不知道女兒到底怎麼了?後來媽媽找了個合適的時間,跟女兒好好談了談,表達了父母的擔心。女兒說她沒什麼事啊,就是覺得這樣挺酷的。還說了一句「我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高冷範兒』,你看都被你們破功了。」讓父母哭笑不得。一些青春期孩子的耍酷耍帥就是這種情況,這是孩子在同伴面前彰顯自我個性呢。

③讓家長抓狂的沉默:孩子拒絕說話,家長熱臉貼冷屁股

一個16歲的男孩就特別苦惱於沒辦法跟媽媽好好說話,媽媽總圍著他說話,但每當他真說出自己的想法,媽媽又各種講道理,所以乾脆就不說話了,反正怎麼說最後都是被嘮叨。同時媽媽也表示很苦惱很抓狂,兒子長大了,在家說話惜字如金:嗯,啊,還行,不錯。就這幾個字翻來覆去。然後就在房間裡半天不出來。媽媽說能不擔心嘛。

④讓家長後怕的沉默:發現孩子遇到欺凌

一個17歲的女孩來求助心理諮詢師,已經在網絡謠言的攻擊下瀕臨情緒崩潰的邊緣。她說她現在每天都戰戰兢兢,不敢跟任何人說話,怕說錯什麼又給自己惹來麻煩。而她的父母對女兒這段時間的遭遇一無所知,對女兒的沉默竟然一點都沒發覺。知曉情況後,父母自責不已也十分後怕。

以上幾個孩子的例子,讓我們看到青春期的沉默各有不同的情況,但父母的著急擔心都是一樣的。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有哪些原因導致了孩子的沉默呢?

02. 青春期的沉默是一種暫時的自我封閉現象;也可能是遇到外因而引發

①沉默的背後是獨處的自然需求

比起小時候的無拘無束嘰嘰喳喳,進入青春期後孩子可能自然地變得安靜起來。有一次和表妹聊天,說起她小時候是有名的淘氣大王,每天帶著一群小夥伴上樹下河,在村子裡呼嘯著跑來跑去;怎麼會在上了六年級後忽然變成了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文靜姑娘,天天在家讀書的呢?表妹笑說她自己都很奇怪怎麼忽然變宅了,就好像身體裡有一個開關一樣,有一天忽然就換了個頻道,就變深沉了。這屬於青春期較為普遍的一種現象,也是值得父母高興的現象。因為孩子在長大的正常節奏中呀。

②沉默的背後是氣質類型不同的因素

心理學上講的氣質類型是先天秉性,每個人都不一樣,也沒有好壞之分,各有各的利弊之處。多血質和膽汁質的孩子更活潑好動,黏液質和抑鬱質的更穩重內斂。如果孩子從小就是安靜內斂型的,在青春期可能話更少也很正常。如果沒有其他原因,家長也無須擔心和無奈,而是要注意自己對孩子性格的態度,是否會影響孩子對自己的接納度,這才是更重要的。

③沉默的背後是反抗

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識覺醒,有了心理邊界意識,不喜歡他人過多幹涉,他想要做他自己。家長的過於強勢或嘮叨,會讓孩子本能反抗或自我保護。如果家長沒有這個意識,還是一味管頭管腳,要求孩子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孩子肯定會反感,一旦他覺得和父母說什麼也沒用,說了可能還要被誤解甚至被責罵,他自己就乾脆閉嘴了。這是對父母不理解他的一種對抗。

④沉默的背後是無助

如果孩子的變化比較明顯,比如前一段時間還挺開朗,和人交往說說笑笑;忽然變得情緒低落、沉默寡言,這是要引起家長高度重視的。一定要去了解孩子最近有沒有遇到什麼事,是考試考砸了、還是遇到校園欺凌、家庭裡有沒有發生什麼矛盾衝突等等。這種忽然的沉默是最需要引起父母重視的。並且父母還要反思,孩子在遭遇壓力和挫折需要幫助時,為什麼不跟父母說。從而調整和改變自己對孩子的方式。

不管哪種原因,父母最重要的是對孩子傾注一如既往的關心和關注,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孩子的變化,及時處理可能存在的隱患問題。那麼具體還可以有哪些做法呢?

03.面對孩子的沉默,父母可以嘗試以下四點,予以寬容、理解和耐心

①了解孩子沉默的具體原因,尤其是忽然變得沉默的情況,及時調節方法,給予恰當的幫助

說回到上文一開始的例子。孩子不說話,媽媽著急地想通過吵架來讓孩子開口,方法不可行心情可以理解。但媽媽靜下心來了解後,才知道女兒那段時間學習上很受挫,作業也不會做,心裡已經很煩了。但是媽媽沒有看到這些,天天追著講道理,要孩子好好學習、要尊重老師的勞動。女兒只好把自己的心門關起來不說話。

得知了女兒沉默的真實情況後,媽媽首先停止了講大道理,一日三餐照顧好女兒的生活,有時寫一張加油的小紙條貼在冰箱上。這樣的默默支持終於等來了女兒的主動交流。

②尊重孩子的個性特質和獨處願望

浩軒是一個安靜沉穩的高二男孩。但是他的媽媽直到現在還總喜歡說,我們家浩軒從小就不愛說話,青春期就更不說話了,以後到了社會上怎麼辦呢?她想盡辦法想讓兒子變得開朗善言,浩軒從小就被媽媽推著參加各種演講、小記者之類的活動。但事實上她的方法並不管用,浩軒還是那個安靜的男生,反而越來越避開和媽媽說話。只有尊重和接納孩子的個性特質,才能靠近孩子的心。

孩子有時候的沉默,可能是他自己有需要思考的事情,並不是不理父母。但有的父母會受不了,指責孩子不尊重父母等等,反而破壞了孩子的節奏,對親子關係也是一種傷害。這種情況父母真的是需要一個好心態去允許孩子,這雖然做起來不容易,但也要在尊重的前提下試著去做。

③理解孩子的青春「證明題」

阿德勒《自卑與超越》中說:

對孩子而言,證明自己不再是孩子就是青春期中最重要的事。

青春期的頭腦中會冒出很多問題,孩子需要去思考、排解、整理。孩子想要證明自己長大了,證明自己的想法是對的;希望成人報以尊重。這個證明的過程,如果周圍人給予的是不理解,那麼他極有可能用沉默來對抗,這也是很正常的。父母只有尊重、理解,允許孩子以自己的節奏生長,才不會把孩子推遠。

④給孩子成長的空間和自由,父母守望的同時過好自己的生活

媽媽帶著14歲的女兒求助心理諮詢,原因是女兒不想上學、在家也不說話,但經過心理評估發現女兒其實沒什麼大問題,倒是媽媽的問題很大。當請女兒說說自己的願望時,女孩猶豫又小聲地說,「媽媽太粘我了,我希望媽媽能像小凡的媽媽一樣,自己去玩,學跳舞,去旅行,不要老是粘著我。」

媽媽對女兒粘得太緊,女兒像小樹苗一樣禁不起那般厚重的纏繞,自然會呈現出一些問題。這是需要媽媽自己反思和改變的部分。正如全國優秀教師王金戰老師所說「如果父母完全圍繞孩子轉而沒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題,這樣的父母常常會以愛的名義幹擾孩子的成長。」

寫在最後:

每一個生命都有自己的生長節奏,只要沒有被過多幹擾,青春期的孩子或偏動、或偏靜都不要緊,孩子的可塑性和調節性是很強的。父母過好自己的生活,在不遠不近處守望著孩子,就是一幅美好的畫面。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我的青春期孩子不和我說話
    我們之前講過一本關於青春期的書,叫作《解碼青春期》。我覺得,那本書應該可以解決青春期孩子大部分的問題了。但是,今天這本書的書名實在是太吸引人了,叫作《為什麼我的青春期孩子不和我說話?》。我拿這個標題問我身邊的中年人,我說:「這個問題你們存在嗎?」好多人都說有。他們說,「我們家的孩子就是不和我說話」。所以,他們強烈建議我再講講這本書。
  • 孩子沉默不說話,都是「內向」的錯?這5點原因家長不要忽視
    今天問題:孩子沉默不愛說話,罪魁回首是"內向"?很多家長都發現,自己的孩子不願意說話,無論是遇到陌生人,還是在需要他表現的時候,孩子都會顯得非常的內向,一句話也不愛說,保持著沉默。家長就會覺得孩子是不是膽子小。可是在家裡的時候孩子還是很開朗的,怎麼一到外面就不願意說話了?
  • 如何應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
    通常我們覺得青春期孩子叛逆,大多是父母自己的原因,是父母沒有適應孩子的快速成長,沒有學會如何對待青春期的孩子,所以,不是孩子叛逆,是父母成長太慢。 2、面對青春期孩子,不需要如臨大敵 爸爸媽媽常常把孩子到了青春期這件事,看得非常嚴重,有的甚至孩子才十來歲,就擔心孩子過兩年不好管了。
  • 父母吵架時,孩子在想什麼?看完沉默了......┃家長必讀
    在婚姻戰爭中,墜入地獄的往往不是當事人,而是作為旁觀者的孩子。幾日前,在網上瀏覽了這樣一個視頻:一對夫妻因矛盾吵架互毆,之後妻子打電話謊稱家暴。民警到場後,他們6歲的兒子主動上前哭訴爸爸媽媽吵架的原由,他說:不管孩子傷心,自己兩個人吵架去,我都不知道爸爸媽媽到底怎麼想的?
  • 孩子青春期叛逆的真相,看懂了影響孩子一生!
    進入青春期後,中樞神經系統活動明顯增強,中樞神經系統處於過分活躍狀態,使他們對周圍的各種刺激,包括別人對他們的態度等過於敏感、反應過於強烈,相比兒童和成年人,在青少年階段,焦慮和恐懼會激增。同時他們還會喜歡追求新奇,渴望冒險,原因就在於大腦的獎勵中樞和恐懼迴路一樣,都是先於額前皮質發育。青少年做出的許多冒險行為由額前皮質驅使,所以青少年也特別容易受到身體和心理上的創傷。
  • 青春期的孩子到底在想什麼?試試這些方法,幫孩子回答「我是誰」 |...
    原標題:青春期的孩子到底在想什麼?試試這些方法,幫孩子回答「我是誰」 | 知心育人③民小編說進入十三四歲,父母和老師有時會驚訝地發現:孩子變了。變得不愛與人說話,一放學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變得有點憂鬱,常有情緒波動。
  • 青春期的孩子到底在想什麼?試試這些方法,幫孩子回答「我是誰」 &...
    進入十三四歲,父母和老師有時會驚訝地發現:孩子變了。變得不愛與人說話,一放學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變得有點憂鬱,常有情緒波動。還有的孩子無法應對社交壓力,無法把注意力集中在學業上…… 要是能走進青春期孩子的內心,看看他(她)在想什麼就好了!我們有時會這樣想。
  • 青春期的孩子到底在想什麼?試試這些方法,幫孩子回答「我是誰」
    進入十三四歲,父母和老師有時會驚訝地發現:孩子變了。變得不愛與人說話,一放學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變得有點憂鬱,常有情緒波動。還有的孩子無法應對社交壓力,無法把注意力集中在學業上…… 要是能走進青春期孩子的內心,看看他(她)在想什麼就好了!我們有時會這樣想。
  • 為啥青春期的孩子恨不得媽媽去死?媽媽有這幾種行為,怪不了孩子
    前兩天,朋友打電話跟我抱怨兒子不好管教,大人說他兩句就破口大罵或摔門而出,那張兇神惡煞的臉看起來完全不像個孩子。據朋友所說,兒子晨晨上小學前非常乖巧,和現在的模樣千差萬別。以前,不論是學習還是生活,只要媽媽和爸爸吩咐他做的事,晨晨都會認認真真地完成。可哪成想,晨晨上了初一之後性格,對待父母的態度也越來越惡劣。這次鬧矛盾是因為晨晨媽媽讓兒子寫作業,喊第一遍的時候晨晨正在打遊戲,簡單敷衍的回覆了媽媽。可沒過5分鐘,朋友再次出來,發現兒子還坐在沙發上沒動靜,一氣之下把孩子的手機搶了過來。
  • 再婚家庭的煩惱:我每次給我和前夫孩子花錢時,丈夫就和我吵架
    離婚的時候,我很想爭取孩子撫養權,但是,孩子最終還是判給了前夫,對此,我很遺憾。因為太了解前夫的德行,所以,我每個月都會拿出一千多元,作為我和前夫孩子的撫養費。這種習慣,在我婚姻重組後,依然保持著。雖然我和前夫已經沒有了感情,但是,我終究還是孩子親媽。然,現任丈夫似乎對於這件事頗有微詞,經常因為這件事和我吵架。事實上,現任丈夫和他前妻也有女兒,關鍵是,現任丈夫可以做到對他和他前妻女兒不管不顧,但是,我卻做不來。
  • 青春期的孩子如何溝通——知識星球告訴你
    家是孩子最溫暖的港灣,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最可依戀的對象,而孩子卻不願回家或故意拖延回家時間,孩子為什麼會離家出走,請想一想,孩子為什麼不願回家?他一定有他不願回的理由。先不要想孩子怎麼不聽話,先靜下心來,從家長自身找找原因,這與家長長期的教育方式有關。
  • 怎麼說青春期的孩子才會聽
    厭學、網癮、叛逆,孩子寧願和陌生人說話,都不願意和自己聊天,讓人緊張而又焦慮的問題也是層出不窮。說到青春期這幾個字,可能青春期孩子的爸爸媽媽都很頭痛,就是似乎家長碰到了很多的挑戰,因為你怎麼說孩子都不聽,然後他還會頂嘴。可能青春期孩子的爸爸媽媽都很頭痛,就是覺得青春期他是一個叛逆期,怎麼說孩子都不會聽,對嗎?那我們現在啊先來看看青春期的定義是什麼。什麼是青春期呢?
  • 孩子到了青春期,為什麼覺得媽媽最惹人厭?原因既現實又扎心!
    青春期可以說是親子關係的"高危期",父母和青春期孩子相處的時候,少不了磕磕碰碰。孩子覺得自己長大了,不用父母管;父母覺得孩子叛逆了,要管得更加嚴格,不然孩子容易走上歧途。結果就導致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差,吵架鬥嘴甚至是冷戰。而在青春裡的孩子,通常都會覺得媽媽最惹人厭。
  • 孩子青春期叛逆的原因 解我教育為你深度解讀
    小芳的爸爸反映:女兒初中前是比較聽話的,但是在這段時間裡,變得特別叛逆,主意非常多,又不聽家長的話,非常倔強,爸爸媽媽說什麼也聽不進去,和父母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少。 解我教育深度解讀孩子青春期叛逆的原因 解我教育深度解讀孩子青春期叛逆的原因 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孩子的一種固執偏激的思維習慣
  • 你擅長跟孩子吵架嗎?
    作為一個媽媽,我看到新聞的時候心是揪起來的,特殊時期孩子獨自出去,更加的危險。不過我沒有譴責孩子父母的意思,每個家庭的處境不一樣,在不了解詳細經過的情況下,貿然去評價,對這個家庭顯然是不公平的。目前我們已知的情況是,這個8歲的孩子是因為跟父母吵架,一氣之下離家出走的。我想,這個場景做父母都應該經歷過,畢竟誰沒跟孩子吵過架呢。
  • 孩子為什麼不說話?不是性格原因,孩子:爸爸媽媽快來幫幫我
    等孩子厭學不願去幼兒園,可能事情已經比較嚴重了。2、不容易適應新環境不愛說話的孩子慢熱,人際交往中相對被動。別人孩子已經鬧做一團,他可能還鼓不起勇氣說:我能和你們一起玩嗎?缺朋友自然沒入融感,體會不到集體的樂趣。你看那些幼兒園適應慢的孩子,除了自理能力較弱的,大多是不愛說話交不到新朋友的。
  • 鹹素媛,當著孩子面別吵架
    女兒脾氣怪,有鹹素媛的原因鹹素媛多次吐槽女兒脾氣怪。她說,女兒說話聲音大,叫爸爸媽媽都是靠喊!鹹素媛對女兒比較嬌慣,女兒想喝汽水就讓她喝,想吃油炸食品就讓她吃,只要不哭不鬧就可以了。但陳華覺得不能給孩子吃太多垃圾食品,影響身體健康。鹹素媛覺得現在的小孩子都是電子產品不離手,所以她並不限制孩子玩手機,但陳華覺得一歲的小朋友沉迷手機,對眼睛非常不好。兩人經常因育兒理念不同大吵,曾在兩分鐘內爭吵兩次,女兒因此嚎哭五次。
  •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頭老虎,怎麼和解,要做到這三點,乾貨分享
    關注我,一起成長!說起青春期,家長們應該是一肚子的苦水,面對叛逆不聽話的孩子,真的是一點辦法沒有。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頭老虎,橫衝直闖,聽不進去家長的教導,一門心思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若家長管的多,孩子就會頂撞,故意與父母為敵,甚至拒絕與父母溝通。
  • 青春期孩子怎麼說都不聽話,與其和孩子「對著幹」,不如這樣做
    青春期的孩子怎麼相處?怎麼去影響和改變他們?我整理了八點拿給大家看一看。 第一,孩子進入青春期,父母首要的就是管住嘴,少說話,話說多了就沒有威嚴。孩子之所以討厭你,往往就是因為你太嘮叨了,關鍵時候說兩句才會起到效果。
  • 青春期孩子怎麼說都不聽話,與其和孩子"對著幹",不如這樣做
    怎麼去影響和改變他們?我整理了八點拿給大家看一看。  第一,孩子進入青春期,父母首要的就是管住嘴,少說話,話說多了就沒有威嚴。孩子之所以討厭你,往往就是因為你太嘮叨了,關鍵時候說兩句才會起到效果。  而且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特別強,特別渴望掌控自己的生活,所以有些事情父母只要說到了孩子知道了,你就沒有必要逼著他承認錯誤,你越是不逼他給他空間,孩子後面呢多半都會改。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他們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