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家庭教育書,值得每一位青春期孩子的家長至少看兩遍

2020-12-20 愛教育的花兒

你有沒有讀過《父母的覺醒》這本書?

你讀過幾遍這本書?

你是否覺得這本書是雞湯書,沒有具體的、可以操作的方法?

讀過第一遍時,我也是這樣認為的,然後把這本書束之高閣了。

前幾天當我在整理書架時,看到這本書,我又認真地看完了第二遍。

哇哦,寫的太好了,忍不住要再一次推薦給大家。

作者是沙法麗 莎巴瑞博士,

她還著有一本家庭教育經典書《失控 孩子不聽管教怎麼辦?》。

但我今天要隆重二次推薦的是《父母的覺醒》。

作者舉出很多例子,告訴父母:我們要從思想、觀念上認識到,

孩子不是我們的附屬物,

他們是獨立於我們的個體,

他們有他們自己的思想,

有他們自己的興趣愛好,

他們不一定會繼承我們的天賦或優勢,

他們可能會走上和我們完全不一樣的人生路,

但無論他是怎樣的,我們父母都要尊重他們的選擇,

尊重他們作為獨立個體的所有一切。

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是在關係中成長的。

我們受著父母、老師、同齡人的影響,

父母的影響是最大的,我們會潛移默化父母的言行舉止及其思想觀念。

而我們也在潛移默化地把我們的言行舉止和思想觀念注入給我們的孩子,

不管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

我們會覺得我們是「過來人」,

我們有資格給我們的下一代「指點迷津」,

而實際上,在很多時候,

我們所謂的「為他好」實則是在掩蓋我們的自負和恐懼。

比如作者舉例她女兒把一美元撕成兩半,

作為禮物分別送給了爸爸媽媽。

大部分的父母如果看到孩子這樣的行為,一定是怒火攻心,

「這可是錢哪,怎麼能撕成兩半?」

「你都不知道父母掙錢有多不容易」,

在怒火的攻勢下,

我們開始教訓孩子,批評他不該這麼做,

還會給他講一大通有關父母掙錢很辛苦的道理。

在我們批評和講道理的攻擊中,

我們親自澆滅了孩子心中純真的愛父母的想法,

給孩子注入了恐懼的因子,

更掐斷了孩子探索的好奇心。

作者也差一點這麼做了,

但她及時把自己從惡魔的邊緣拉了回來,

她感謝女兒的禮物,

「我只是告訴她,我很為她自豪,

因為她那麼慷慨地貢獻出了自己僅有的一塊錢;

我還要感謝仙女,因為她很高尚,

而且一碗水端平,明察秋毫地把錢平分給了我和她爸爸」,

女兒聽了媽媽的這番話後眼中放出了光芒,

整個臥室好像為之一亮。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

作者正是通過這些例子,

希望父母從自己的自負和恐懼中走出來,

做一個真實的自己,

尊重和接納孩子,

用生活的智慧教養孩子,

讓她們順利地度過幼兒期、兒童期和青春期,

成長為他們自己。

最終我們也將成長為健全的父母。

如果你是青春期孩子的父母,

如果你正在發愁不知道如何解決孩子青春期叛逆問題,

那就趕緊下單看這本書吧。

如果你已經看了一遍,但是沒有什麼收穫,

那我強烈推薦你再看一遍,

理解書中的每一個案例,

並提煉出可以應用到自己生活中的例子。

在信息泛濫,書籍成堆的時代,

我們需要沉下來,認真地讀幾本好書,

不需要讀太多,

只是在讀每一本好書時能夠把書中的精華都能吸收並應用。

相關焦點

  • 這5本家庭教育書籍值得一讀,對教育孩子有幫助,推薦給家長
    如果家長想要給孩子更好的素質教育,那麼蒙臺梭利的教育思想就不得不了解。在《童年的秘密》這本書中,蒙臺梭利用生動的筆墨,把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描寫得極為詳盡。這本書可以幫助家長朋友們揭開孩子成長的秘密,深入到孩子的內心世界,與孩子進行心靈碰撞。
  • 面對「危險」的青春期孩子,家長要會做這件事…
    《最強大腦》都是別人家的孩子,我家孩子資質平平,孩子的未來該怎麼發展? 面對神獸加強版的青春期孩子,父母該怎麼辦? 面對孩子成長路上的一些關鍵選擇點,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幫助家長? 我們今天就把家長們的育兒困惑都提給了她。
  • 青春期,叛逆的不是孩子,是家長? | 精選
    這個誤會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誤會矛盾是從青春開始的,一般來說,孩子和家長之間的戰爭早就開始了,只不過在之前的戰爭中,孩子總是那個輸的人。因為在孩子小時候,我們要制服他比較容易,無論是責備打罵控制等各種方式,對孩子都會有用。孩子都會被打敗。因為玩手機被打過,因為和同學鬧矛盾被罵過,因為做作業慢被兇過,因為成績差被貶低過……這些幾乎貫穿著很多孩子的童年。
  • 李玫瑾:孩子青春期太重要,這5件事家長定要做(別讓自己後悔)
    如果這個時候,父母還不改變以前的習性和慣性去控制孩子,沒有意識去調整自己的話,孩子的青春期問題會越來越嚴重。李玫瑾曾在文章中寫道: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要改變你的教育模式,做到5件事。告訴孩子,你現在長大了,有一些事要自己做,需要幫助時你就說話,你如果不說的話,我不管,你要自己管自己。而家長則要暗中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只是表面上開始放手。第二,把孩子當作自己的同事一樣尊重對待有一個單親媽媽看女孩子日記,結果孩子離家出走,媽媽很著急。
  • 孩子進入青春期,如果遇到情感問題,家長該怎麼辦?
    孩子進入青春期,如果遇到情感問題,家長最頭疼,強力制止不是理想辦法,那究竟該怎麼做呢?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這個世界上,如果上帝給一個女孩美麗,卻不給她智慧,那就是要毀滅她。這邊至少有兩件事是要做,一個了解水情,水有多深,裡面有沒有什麼猛獸等等;另外就是學會遊泳,這兩個事情一定要做。愛情是美好的,但是如果發生在不合適的時機,要處理不好的話,它會淹沒你的學業、事業甚至是人生。控制得好的話,就會像洞庭湖的水浪一樣,帶來年年歲歲的風水,要給孩子們提供一些相關的知識和這方面的正確的理念。
  • 李玫瑾教授:孩子進入青春期會出現這幾個信號,家長要做好準備
    其實只要細心觀察,孩子的青春期是有跡可循的,當出現這3個信號,家長心裡要有數,孩子進入了青春期。這三個信號是我以前看過一場李玫瑾教授關於青春期的講座,總結出來的,分享給大家!一、身高變化為第一個信號李玫瑾教授在講座中提到,孩子的身高變化是進入青春期的第一個變化,可能孩子一年就長半個頭十幾公分的身高。很多家長或許不知道為啥青春期的孩子長那麼快,這是因為青春期是孩子第二個生長高峰,腦垂體和甲狀腺分泌的生長激素旺盛,所以長得特別快!
  • 孩子青春期的「14歲」現象,家長要重視,在這3方面需「使勁管」
    01 「管住」孩子的欲望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父母要用很輕鬆的方式跟孩子探討性的問題。03 「管住」孩子的情緒因為青春期的孩子情緒波動較大,遇到挫折得不到疏導時,會慢慢在心裡積壓著。這可能會引起孩子性情大變,並做出很多極端行為。
  • 這10部不可錯過的動畫短片,值得孩子看百遍!
    ===================這三件事最容易引起孩子叛逆,很多父母天天在做孩子叛逆,是最讓父母頭疼的事情,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叛逆。這個年紀的孩子,生理到心理都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叛逆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如果是有耐心、懂得放手的父母,能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得很好,叛逆是可以避免的。
  • 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一定要做到這八件事!別讓自己追悔莫及
    對於家長來說,孩子的青春期是最令人頭疼的一段時期。在這段時間內,你罵也不行,對孩子好也不行,總會受到孩子的強烈反感。千萬家長為此頭禿。難相處是一種問題,最重要的是,青春期對於孩子未來的性格影響很大。所以,青春期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十足重要。
  • 青春期孩子叛逆、暴躁、不好管……超實用的溝通技巧來了(家長必看)
    來源 | 網絡  前段時間,一位媽媽給我留言,她的兒子11歲,正值青春期,完全不知道怎麼和他相處。  短短幾句話裡分別用了「小心翼翼」「一不小心」「惹到」等詞,到最後乾脆說自己「活得像孫子一樣」。  語氣之卑微,把青春期孩子父母的「難」表現的淋漓盡致。
  • 學做智慧家長,破解青春期煩惱——2020十幾歲家長課堂·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是人生最寶貴的年華,是由兒童向成人過渡的關鍵時期,小學階段最後一年恰逢青春期萌芽階段,家長們該如何正確的處理和引導青春期出現的問題?為引導家長更好的對待孩子到來的青春期,1月10日晚,近百名國防科大附小的家長如約而至,一場別開生面的青春期主題活動在此展開。
  • 面對青春期孩子, 家長必做哪些心理準備?
    其實,這是個誤會!這個誤會的錯誤之處,在於認為「家庭矛盾是從孩子的青春期開始的」。仔細想想,孩子和家長之間的戰爭,其實早就開始了。只不過在之前的戰爭中,孩子總是那個輸的人。 那麼,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應該做哪些心理準備,才能引導孩子找到屬於他們的路,並且我們也能找到屬於我們的人生呢?我們先看看,這個階段會有什麼樣的特徵。
  • 從電視劇《小別離》中看青春期孩子的教育
    劇中通過三個不同階層家庭在面對青春期孩子中考、留學等問題上的不同表現,呈現了多元的教育價值觀。筆者認為在這部電視劇中最可貴的在於刻畫了青春期孩子內心的真實聲音,而這也是作為父母最需要去傾聽的。作為父母,我們總想給孩子最好的,可是往往事與願違,這裡面的方式方法問題值得每個父母去深思。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談一談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以及親子關係的轉變。
  • 家庭教育心理說:孩子青春期性教育、孩子初三了,家長怎麼做?
    如何正確引導,防止青春期孩子的性行為呢?聽聽金尚中學心理名師李遠怎麼說01首先,青春期孩子身心發育還未成熟,性行為會給女生心理帶來極大壓力,心靈備受煎熬。其次,給女生身體健康特別是生殖健康造成嚴重傷害。
  • 青春期孩子為什麼拒絕溝通?這8點父母要注意!
    青春期是苦,於父母而言,孩子的青春期可以和叛逆期畫上等號,他們封閉自己的內心,拒絕父母的交流和管教。父母都期盼孩子的長大成人,但父母更擔心孩子因為年紀太小不辨是非而走上歧途。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一定都有這樣的困擾:孩子到了叛逆期,不聽從父母和老師的規勸,一位想著遵從自己的內心,卻從不考慮後果。可是為何他們總是拒絕交流?你們又知道原因嗎?
  • 青春期的孩子「越管越反」,那是你方法沒用對!後悔看晚了(轉給家長)
    孩子正處於青春期,用以前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強制的、嚴厲的、簡單粗暴的家長作風式的教育,當然是不管用了,只能讓孩子的心離家長越來越遠。或者說,是不能與孩子的眼下的心理特徵相匹配。 2 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處在青春期的孩子有了對事物的自我辨知能力,做父母的如果沒有注意到孩子的變化,而是一味地像以往一樣,牽著孩子按自己設計的路線走,自然就會引起孩子不滿,有意跟家長對著幹。
  • 引導青春期的孩子與異性相處,家長要注意什麼?
    關鍵是家長要正確引導他們,對待同學間的異性交往,要大方自然,適可而止。青春期的重要特徵之一就是開始對異性產生好感,有了性的萌動。所以,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對異性產生好感是非常正常的表現,是一種生理和心理健康的表現。家長和師應該正確引導,而不要橫加指責。另外,如果家長和孩子能像朋友般地相處,一般孩子不會出現早戀,而父母經常吵架或者離異家庭的孩子早戀的概率要高得多。
  • 青春期孩子常有心理偏執現象,為避免教育失控,家長需掌握這些
    如果家長真不知道自己的嘮叨會引發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為,你可能就會讓孩子朝錯誤的成長方向發展。最為常見的是,青春期孩子知道自己應該做的事,但會給自己制定一個最低標準,看似做了,但是質量卻很差,就拿孩子學業來說就是如此,家長在這方面給孩子講大道理越多,孩子越聽不進,越不願學。4、他們都在背後議論我,我非常討厭這些人。
  • 李玫瑾:青春期之前不狠心管孩子,再想管就遲了!尤其是這兩方面
    大家都知道兒童心理學家李玫瑾吧,她的一些教育觀受,到了好多家長的認可,確實也有可取之處。其中一點,就是在孩子十二歲之前,也就是在孩子青春期之前,為孩子培養好的人品和性格。不然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就根本管不了孩子了,很多習慣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需要開始好好培養了,家長們一定要注意。
  • 豆瓣評分8.2的青春期經典電影《早餐俱樂部》,看完後家長都哭了
    「青春期」是童年期向青年期的過渡。這個階段的孩子既獨立又依賴,既自信又自卑,很多家長和老師們都不知如何應對。由於對青春期的心理特點知之甚少,他們更容易看到少年「叛逆」的一面,忽略了孩子心理發展的需要。 那麼,青春期的任務是什麼?影響它能否順利度過的因素包括哪些呢?我們可以從電影《早餐俱樂部》中窺探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