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叛逆的不是孩子,是家長? | 精選

2021-02-13 中國教育報

文章授權轉自 |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ID:zqfxlgzs)

作者 | 劉純婷

很多人都覺得孩子到了青春期,孩子開始叛逆,就是家庭矛盾的開端。這個誤會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誤會矛盾是從青春開始的,一般來說,孩子和家長之間的戰爭早就開始了,只不過在之前的戰爭中,孩子總是那個輸的人。因為在孩子小時候,我們要制服他比較容易,無論是責備打罵控制等各種方式,對孩子都會有用。孩子都會被打敗。因為玩手機被打過,因為和同學鬧矛盾被罵過,因為做作業慢被兇過,因為成績差被貶低過……這些幾乎貫穿著很多孩子的童年。結果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前治他的方法居然沒用了,家長們很不適應,他們發現已經贏不了孩子。

其實孩子一直都想聽自己的,想自己拿主意,青春期只是他變得有能力了,他的小胳膊小腿長結實了,有力量了。他有能力對抗而已。

家長們很容易對青春期的孩子感到失望,他的行為習慣,生活作息,學習能力,人際能力,全方位讓人不滿意。

卻很少有人認真思考,在之前我們和孩子相處的十幾年裡,我們之間的相處模式,給孩子帶來的長期影響是什麼?孩子和我們相處的過程中,有沒有學到如何做才能養成好的習慣,如何去解決自己的問題,當面臨問題的時候要如何去獲得幫助?大概就是,要好好學習,不要貪玩,不要分心,不要玩手機,否則成績差之類的話吧。狹義一點說,很多父母他們只是要孩子聽我的,我要成為贏家。誤會的第二個方面是,我們以為是青春期孩子叛逆,我們之間才有了戰爭。孩子沒有變叛逆,他只是在成長。進入他的高速發展期,他會比以前有力量,有想法,也比以前更喜歡嘗試。這是一個自然過程。可是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還和以前一樣,是那個聽話懂事,好管理的小人兒。如果孩子做不到,那麼家長會想出一千種方式讓孩子不好過。我記得有個學生,給我看他們在帖子裡吐槽爸媽讓他們不好過的種種方式。「我媽說,如果不好好學習,會被人瞧不起,我感覺以後還沒到,我就已經很自卑了」「我爸媽說我玩手機的那半個小時,別人都做了好幾題了,就這麼會兒,我的分就少了十分了,我感覺用手機和朋友聊幾句,都要經受她眼光的凌遲,讓我感覺放鬆不下來,時時緊繃著。」她說,我媽也好不到哪裡去,我喜歡做的事情,我媽幾乎都不讓做。反正她總有她的一套標準。除非按她的標準來,否則她就各種難為人。我聽了無奈地笑了,青春期,不是孩子變得叛逆了,是家長變得叛逆了。解釋了這個誤會之後,我們還是回到老生常談的話題:那孩子不管也不行啊,孩子的學習不夠好,難道家長要袖手旁觀嗎?就算想袖手旁觀,臣妾也做不到啊。我有個朋友,在孩子初三的時候,覺得孩子成績不夠出色,可能上不了她理想中的高中,毅然決然把工作辭了,一心一意陪孩子搞學習。沒搞到兩個月,給我打電話,時而暴跳如雷時而如泣如訴。覺得孩子不能理解她的苦心,她自己做了這麼大犧牲,就是為了孩子的學習,結果孩子現在學得更差了。兩人之間為了什麼時候背英語,什麼時候起床,物理要怎麼學,手機要怎麼玩,有吵不完的架。她發現她的幹預,並沒有讓孩子更愛學習,反而讓孩子連話都不想跟她說。為什麼我們相信孩子的成績,會在我們的幹預下突飛猛進呢?是以往有這樣教育孩子的經歷嗎?還是我們相信自己突然變得對孩子特別有影響力? 還是我們特別相信自己的方法?當孩子變得不聽話,不順從,和我們針鋒相對時,我們會選擇把話說得更難聽,打孩子更用力,控制得更嚴厲。懲罰有作用,但是它的作用是這樣的,短期獲益,長期受損。那麼如何才能引導孩子習得好的習慣、學習方式,以及溝通能力呢?讓青春期不必那麼炮火連天。第一步,孩子出現了問題了,把問題具體化,他的難處是什麼?比如說做作業做不完,考試成績差,什麼原因?他遇到什麼問題了,使得他學業上有困難?第二步,跟孩子溝通,他有什麼想法,有什麼對策?針對目前的困難,他準備怎麼改進?第三步,如果他做到了,認可即可。如果他做不到,繼續討論,為什麼做不到,難處是什麼,還有什麼別的辦法沒有?我可以為你做什麼?這樣做的好處是,始終在告訴孩子問題需要被解決,也可以被解決。如果他解決不了,我們很願意提供幫助,隱藏在背後的態度是信任。作者 | 劉純婷,心理諮詢師、自由撰稿人,基礎教育行業從業十年,公眾號:女諮詢師們(nvzixunshimen628)更多精彩資訊,請點擊閱讀原文,下載中國教育報APP吧

相關焦點

  • 孩子在青春期會有「三種需求」,若家長不滿足,孩子會更叛逆
    實際上,這並不是因為孩子變成了另一個人,而是因為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會有三種需求,若是家長不滿足的話,那麼孩子會變得更加叛逆。哪三個需求?如果說,家長經常偷窺孩子的日記,或者說用防止孩子早戀為目的經常管教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沒有隱私的時候,那麼孩子就會對家長非常失望。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間,而這些東西是非常隱秘性的,並不是因為父母養自己或者是自己生父生母就能隨意踐踏,否則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叛逆,並且不願意信任自己的父母。
  • 如何應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
    孩子到了青春期,表現得「很不聽話」,是不是青春期叛逆開始了?爸爸媽媽該怎麼辦?鋒哥的觀點是: 1、不是孩子叛逆,是父母成長太慢 青春期是每個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是孩子向成人發展的關鍵階段,這個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迅猛發展,他更希望被當作成人而不是一個孩子來對待,他希望有更多的事情可以自己做主,希望自己的事情,爸爸媽媽能減少管控,所以很自然的,會表現得不像小時候那麼乖、那麼聽話。
  • 青春期孩子叛逆、不好管,怎麼辦?家長一起來看看這些實用建議!
    這部電影整體基調比較壓抑,其寓意引人深思,作為家長要充分重視這個特殊時間段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到底應該如何面對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如何幫助他們順利度過這個特殊的時期。01 叛逆不是孩子的樂趣,孩子自己也很痛苦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其實像一個無頭蒼蠅,他們迫切想想要證明自己是對的,想要證明長大的意義,想要得到尊重和理解,這些複雜的情緒糾纏在一起無處宣洩的時候,就會被無限放大,繼而表現為家長口中的各種「不懂事兒」,其實他們自己也在痛苦的掙扎。
  • 孩子青春期叛逆的真相,看懂了影響孩子一生!
    ,對一切都表現出一種抵抗、叛逆的情緒,尤其是對家長。由於家長會把自己的觀念灌輸給孩子,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習慣性地控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父母的控制往往適得其反,家長不但不能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反而容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背道而馳。
  • 為什麼有些孩子青春期會出現叛逆現象?
    在很多家庭中,或多或少會出現孩子叛逆的情況。孩子青春期叛逆父母都會擔心。但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做些什麼來避免孩子出現青春期叛逆。或者有哪些方法把已經出現叛逆現象的孩子,通過改善不再叛逆了?他們不知道如何避免孩子發生問題,也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在父母眼中,孩子的青春期是暴躁、不聽話、厭學、壞習慣。我們的青春期我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你什麼時候開始叛逆的。事實上,當時我不覺得自己那是叛逆,更像是逃避。我父母總是讓我學習,我對未來的目標也不清楚。
  • 男孩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變化,家長要管好,不然別怪孩子叛逆
    家裡生了兒子的家長,大多都很苦惱。那就是當男孩進入青春期以後,各種問題就隨之顯現。尤其是孩子叛逆和比較敏感的性教育話題,讓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無從下手。這也是很多青春期孩子叛逆的原因。其次,性心理的變化。因為生理的變化和性激素的影響,男孩的性心理也會有變化。比如會對異性產生朦朧的好感和好奇,會有接觸異性的衝動。如果家長不加以引導和控制,就容易發展成早戀。
  • 青春期孩子叛逆、暴躁、不好管……超實用的溝通技巧來了(家長必看)
    「我青春期了,不是很叛逆」  「但是父親一直對我長篇大論」  「我知道講不過他們」學會傾聽  傾聽不是說家長閉著嘴巴、坐在那裡光聽就好了,最好的傾聽是要有互動,哪怕你一個肯定的眼神,孩子才會有興趣和你聊下去。  2. 不要表現得什麼都懂  有位朋友以機智善辯、見解不凡享譽朋友圈,可是青春期的兒子跟他非常對立,要麼不說話,要麼開口就吵架。
  • 孩子青春期叛逆的原因 解我教育為你深度解讀
    小芳的爸爸反映:女兒初中前是比較聽話的,但是在這段時間裡,變得特別叛逆,主意非常多,又不聽家長的話,非常倔強,爸爸媽媽說什麼也聽不進去,和父母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少。 解我教育深度解讀孩子青春期叛逆的原因 解我教育深度解讀孩子青春期叛逆的原因 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孩子的一種固執偏激的思維習慣
  • 為啥青春期孩子自殺率如此高?不是太叛逆,而是父母沒做好這幾點
    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青春期,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相信也是跟多家長老師都比較頭疼的階段。因為孩子步入青春期也就意味著叛逆期的開始。青春期是孩子問題的爆發期,它來勢兇猛,讓很多不了解孩子成長發展規律的家長猝不及防,覺得好像一夜之間孩子就變了,變得不聽話了,變得叛逆了,總之變得讓父母接受不了;對於孩子來說,這是孩子形成穩定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關鍵期同時也是充滿了矛盾的階段,孩子跟父母之間的關係也會在這個階段變得敏感起來。根據數據調查顯示近年來,中國學生的自殺率一直在逐年攀升。在中國,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
  • 面對青春期孩子, 家長必做哪些心理準備?
    這個誤會的錯誤之處,在於認為「家庭矛盾是從孩子的青春期開始的」。仔細想想,孩子和家長之間的戰爭,其實早就開始了。只不過在之前的戰爭中,孩子總是那個輸的人。 那麼,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應該做哪些心理準備,才能引導孩子找到屬於他們的路,並且我們也能找到屬於我們的人生呢?我們先看看,這個階段會有什麼樣的特徵。
  • 青春期沒有叛逆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一提青春期,很多父母就頭疼腦熱。 那沒有叛逆過的孩子是什麼樣呢? 很多父母擔心孩子上了中學就開始叛逆,而且現在一大部分孩子的叛逆期在五六年級就開始了,於是忙碌的父母基本都會選擇強制壓抑孩子叛逆的欲望,簡單粗暴
  • 如何正確應對孩子青春期「叛逆」,濟南神康青少年中心有辦法
    對「家有兒女初長成」的父母來說,「青春期叛逆」是令他們頭疼的問題。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有哪些心理行為特點?面對孩子的成長困惑,爸媽如何與孩子正確溝通及引導?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和諧共處,擁有融洽的親子互動關係?
  • 當更年期遇上青春期:專家建議家長要理性看待孩子的叛逆,開啟良好...
    □楚天都市報記者 鄭晶晶 通訊員 胡弘 劉姍姍 王喆隨著結婚生子時間的不斷推遲,如今不少家長進入更年期時,孩子正處在青春期。「兩期」如何相處,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家庭面臨的現實難題。昨日,江城心理專家提醒,處於更年期的家長一定要多關注自身的身心健康,如有必要可向醫生求助,調試好身心狀態。要學會和孩子建立「界限感」,同時親子之間也要多理解溝通。
  • 青春期叛逆,家長崩潰……超實用親子溝通法來了!
    一提到「青春期」三個字,很多人自然就會和「叛逆」「不好管」「情緒波動」等詞語關聯起來。青春期作為人生成長的一個特殊階段,的確有特殊性。但青春期一定會如此艱難嗎?如何讓中學生順利度過青春期?今天我們與您分享兩位專家的實用建議。
  • 孩子叛逆是好的開始,看懂的家長都很了不起
    從叛逆到理解,心才真正長大了。為什麼要叛逆?因為孩子渴望被成人的世界認同,渴望通過叛逆的行為來向世界昭示自己已經長大了,再也不是父母眼裡的小孩子了,再也不是可以隨便操縱的「棋子」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身心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叛逆就像一顆等待萌生的種子,在孩子的身體深處蠢蠢欲動。
  • 青春期叛逆,真的是因為青春期在搗亂嗎?了解原因,才能提前預警
    青春期叛逆,是一個長久不衰的敏感話題。很多青少年出於青春期這個心理過度期,造成家庭混亂和矛盾。電視劇《小別離》裡面的方朵朵就是一個初入青春期的典型孩子。很多家長沒有真正理解青春期的意義,很多教育知識告訴我們,青春期的孩子自我為中心、自戀、自大、易怒且叛逆。這些是由於他們的生理結構和身體發育所造成的正常現象,這無法否認。但其實,你不清楚的是,孩子青春期之後家庭爆發的矛盾,很多時候都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埋下的隱患。
  • 青春期孩子叛逆、太難溝通?心理學家:想改變孩子,要先改變自己
    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時候,總是顯得有一些叛逆,無論大人說什麼,他都聽不進去,習慣性地和家長唱反調;對於家長的諄諄教誨,也顯得極不耐煩。這讓大人覺得難以和他們溝通交流,頭疼不已。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會讓人覺得難以溝通?青春期的孩子處在身體、情感發育的特殊時期,有了屬於自己的小秘密,不願意和人分享;也逐漸變得獨立自主,想要證明自己,從而得到父母的讚美和肯定,但是往往結果不盡如人意。
  • 青春期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家長多理解,方能度過叛逆期
    青春期是人由不成熟發育到成熟的時期,在這個時期裡面孩子往往有很強烈想要脫離家長的監督、對於社會生活,都有獨立的想法。如果處理不好孩子在青春期叛逆的問題,很容易會導致孩子在這個時期走上歪路。今天小編想和大家探討一下關於青春期孩子的一些問題。
  • 青春期孩子叛逆 大腦結構變化(圖)
    青春期孩子叛逆 大腦結構變化(資料圖)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多數表現叛逆,不願聽父母的話,通常不會考慮自己的行為是否會影響他人。表面現象:人的大腦年輕時能接受較多信息,所以兒童時期學習能力較強,進入青春期有所下降,青春期過後相對恢復。科學解釋:人腦內海馬狀凸起處控制人的記憶和學習能力。青春期時此處有一器官凸起,分泌大量蛋白質,降低大腦興奮度,損害空間認知能力,使人記憶能力下降。未來展望:可使開發有助提高青少年記憶力的藥物成為可能,幫助那些學習能力已經下降的孩子。
  • 不要讓自己的無知害了孩子,青春期的敏感、叛逆,其實是孩子發出的...
    不僅不希望跟父母溝通,而且特別叛逆。無論父母說好話還是孬話,孩子都聽不進去。很多時候,父母往往說的一句無關緊要的事,就能讓青春期的孩子炸毛,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用現在流行的網絡用語來說,就是「你在教我做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