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常有心理偏執現象,為避免教育失控,家長需掌握這些

2020-12-21 寒石冷月

有不少家長發現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性格與脾氣大變,兒童期的他們還很活潑開朗,生活與學習態度都比較積極,可是進入青春期後卻變得不愛說話,且聽不進父母的話,有時情緒又變化無常,甚至有時會出現極端情緒。面對孩子的成長變化,大部分家長都讀不懂孩子為什麼會是這樣的表現。

今天寒石冷月將和家長朋友們一起來解讀青春期孩子心理變化現象,重點放在心理偏執這個主題上面,通過解讀青春期孩子的心理世界,以增強你對孩子的了解,便於你實施合理的管教。在進入正式學習之前,需要重點提醒的是,請家長們一定要排除雜念,放下你對孩子的成見,才能專注於學習,從而認真領悟。

一、青春期孩子心理偏執現象面面觀。

1、我說對就對,這就是我的看法,我就堅持我的看法。

對於青春期孩子來說,從心理成長變化上已經不再是幾歲小孩子,而是把自己置於一個大人的地位,他們總認為自己並不比父母懂得少。這樣一來,就會形成特別強的自我意識,不管什麼事,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在很多看法裡,往往帶著很強的片面性,有時在父母或老師看來,孩子做法欠妥,或者特別不負責任,自然會進行管教。可青春期孩子卻對此不願意接受,並且心裡下意識會拒絕說教,這便是家長們常看到的現象,不管你說什麼,孩子就是聽不進去,就堅持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2、你們少管我,我會管好自己,你們一管我就煩。

不願意被管教,成了青春期孩子最常見的現象。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對於青春期孩子來說,他們常會有一個看似很充足的理由,如認為自己能管好自己的事,他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可是到頭來家長會發現,孩子在很多事上並沒有做好管理,只不過是單純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自由,甚至以玩兒為主。當青春期孩子在生活中出現懶散,心思不放在學習上時,家長自然要加以幹涉,但是他們卻不願意接受,只要家長一管就心理特別煩躁。

3、這是我自己的事,我自己能做,少給我講大道理。

若問青春期孩子最反感父母的是什麼嗎?答案是總給孩子講大道理。因為大道理並不是家長偶爾一兩次講講,而是經常性重複,最後演變為嘮叨不休。如果家長真不知道自己的嘮叨會引發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為,你可能就會讓孩子朝錯誤的成長方向發展。最為常見的是,青春期孩子知道自己應該做的事,但會給自己制定一個最低標準,看似做了,但是質量卻很差,就拿孩子學業來說就是如此,家長在這方面給孩子講大道理越多,孩子越聽不進,越不願學。

4、他們都在背後議論我,我非常討厭這些人。

青春期孩子對外部世界的關註明顯有別於幾歲兒童,在兒童期裡他們只會把重點放在怎樣玩上面,周圍的大人們也很少去刻意評價他們。但是進入青春期後,來自外部評價明顯增多,且容易引起孩子們的關注。只要評價是負面的,就會激起青春期孩子的不滿情緒。如父母對孩子表現不滿,經常不斷批評和指責時,就容易讓他們不滿,時間長了會討厭父母;如老師對他們有幾次批評後,就會引發他們對老師的反感;如同學的議論和嘲笑,也會引發他們的不滿,次數多了就容易形成偏執心理。

5、是你們惹我生氣的,我氣極之下什麼事都能做得出來。

青春期孩子在情緒管理方面往往特別弱,這主要是生理快速發育而易導致身體疲憊,學業任務繁重,而生活重心都放在這上面,從學校到家裡都始終被放在優先關注,結果很容易在這上面引發矛盾和衝突,如孩子在家玩手機遊戲用時過多,家長實施管理時,青春期孩子就不容易接受,反而怪父母管得多,當發生矛盾時,他們竟然反咬一口,是你們惹我生氣的。有些孩子甚至會在氣極之下做出偏激舉動,辱罵父母或有攻擊性行為,有些孩子對待學校老師也會如此,但受環境影響,在學校時的偏激行為明顯要少。

二、青春期孩子心理偏執現象形成的原因。

1、孩子從幼兒和兒童期開始一直以單向思維發展為主,家長常常強勢管教孩子。

青春期孩子心理偏執現象並非只在青春期裡發生,其實早在幼兒期開始就已經發生了,只不過那時家長認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就在合理管教方面放鬆了要求,而隱患恰就從這裡時埋下了,如果家長不對孩子進行秩序和規則的培養,極容易讓孩子始終呈現單向思維發展趨勢。而到了兒童期後,家長發現孩子性格雖然倔強了很多,而這時孩子的單向思維也仍然為主,但是仍然能處於可控狀態,而這種可控卻往往是以斥責和懲罰為主,孩子小怕被罵和打,反抗能力又有限,自然在偏執行為方面表現的不是很突出。但是進入青春期後情形就大不同了,孩子綜合能力強了,父母管教水平卻並未提高,再想拿強勢管教那套做法,基本上很難見到效果。

2、青春期孩子缺乏對規則與秩序的理解,不想受到約束,不斷突破,但又不斷碰壁。

無視規則與紀律成了大多數青春期孩子常見的表現,但是他們又必須要生活在規則與秩序之中。如果在一個家庭裡,沒有家規,青春期孩子就會對父母的管教不服,認為父母管的太多,於是便會不斷用各種招數化解他們的管教和約束。而這恰是最讓家長頭痛的事,在家看來自己管教孩子是在盡責,可是他們哪知道管教幾歲兒童的方法完全不可行了。於是在孩子和父母之間便開始了拉鋸戰。家長想約束孩子,孩子便不斷通過反抗來突破,而突破的過程又是青春期孩子不斷碰壁的過程,因為他們還沒有經濟獨立能力,還必須要接受父母的保障。到了學校裡其實也一樣,有些家教缺失的孩子,同樣不滿老師的管教,成了問題學生。

3、青春期孩子得不到正面的評價和肯定,批評過多,導致孩子心理不滿不斷積累。

如果我們去觀察那些整天上老師和家長感覺到棘手的孩子,他們都有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生活和學習態度消極,上課不願意聽課,不願意遵守紀律,不願意完成家庭作業,不願意做家務等。而這樣一來,青春期孩子就極容易被老師和家長批評,批評次數越多,越容易讓青春期孩子得不到正面的評價與肯定。時間長了就容易導致孩子不滿心理不斷積累,直到有一天做出偏激舉動時,才會讓老師和家長非常害怕。如現在有些初高中生,甚至大學生自殺現象,就屬於不滿心思累積到一定臨界點時,他們感覺自己看不到生的希望,便選擇了放棄生命。

4、青春期孩子過高估計自己能力,不顧及做事後果,有極端行為後得不到應有的懲戒,反而會有恃無恐。

一些青春期孩子心理偏執行為,實際上是建立在過高估計自己能力基礎之上,他們不願意受管教和約束,想追求屬於自己自由的同時,完全不顧及做事後果。而矛盾的高發地恰在學業這塊,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往往評價說孩子挺聰明,可就是不願意學習。正是希望孩子把聰明用在學習上面,於是家長和老師們便強勢管理,可是對於青春期孩子來說,你越讓我學我越不學。不學的後果是什麼呢?在學校裡違反校規校紀,在家裡不服父母管教,經常做出一些出格的事。當青春期孩子做偏執行為後,家長和老師們又往往拿他們沒有太好的辦法,因為現在環境太寬容了,得不到應的懲戒,其結果就是有恃無恐。

三、面對青春期孩子心理偏執現象,家長在管教時需要講究方法。

1、對於孩子偶髮式偏執行為,家長要從習慣和品質兩方面去做區別對待。

在管理和教育青春期孩子時,家長應為主體,也可以說是第一責任人,因為一個孩子在家裡都管教失控,放在學校裡老師又能拿他們怎麼樣呢?所以,想教育好青春期孩子,家長必須要切實承擔起責任來,對於孩子偶髮式的偏執行為,必須要從習慣和品質兩方面來做區別對待。如果是因為從小就沒有培養好習慣,而導致孩子消極懶散,恐怕孩子在學業上不會有好的表現,家長也就不要強求了。如果孩子品質方面較差,那屬於認知和分辨力方面的問題,小時父母都做不到正確培養,等進入青春期後想再重新來過就非常之難了。但是對於很多家長來說,都還重視對孩子的管教,所以才會讓孩子有偶髮式青春期偏執行出現,在做好習慣與品質的區別後,再有針對性管教就相對容易多了。

2、父母不良品行的影響,常致青春期孩子心理偏執帶有風險性,管教要慎重。

我相信有很多父母在品行方面都還不錯,有明確的是非觀,有很強的責任感,能夠培養孩子正確的三觀。但是對於父母有不良品行的就非常糟糕了,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如果家長品行較差,其實你在孩子幾歲時便已經用身教給孩子做了最糟糕的示範。如家長常把孩子的學習當成是老師的責任,老師要求家長在家裡要重視孩子的課外學習管理時,家長反過來怨老師不負責,這就麻煩了。只要家長不管孩子的課外學習和輔導,並且不重視對孩子進行好習慣好品質的培養,就容易讓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品行與習慣皆出大問題。從青春期違法犯罪的案例特殊來看,無一不是帶有這些明顯特點。所以,當家長發現你孩子青春期心理偏執特別嚴重時,需要考慮到後果具有很大的風險,如果不反思自己的品行,不慎重管教孩子,恐怕你的孩子不可能有好的未來。

3、父母軟弱且無主見,孩子在青春期裡常會出現偏執行為,家庭教育容易失控。

有些品行特別好的家長也教育不好青春期的孩子,這是為什麼呢?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軟弱而無主見。軟弱屬於性格方面的特徵,如大多數青春期孩子家長怕管教嚴格了,孩子走極端,於是便違心地滿足孩子各種需求,結果把孩子慣的一無是處。性格軟弱的家長往往對管理一竅不通,他們不清楚自己對孩子放縱具有很強的危害性,因而導致缺乏主見。但是反過來講,稍明事理的家長都清楚一個事實,對青春期孩子的管教仍然需要堅持原則,絕不能隨意縱容孩子犯錯。如果家長一直從小就堅持這樣的教育原則,反而不容易讓孩子出現偏執行為,家庭教育也不會出現失控現象。

4、青春期孩子易受同齡人負面價值觀影響,不滿足其虛榮心很容易激發其偏執情緒,家長要視情況滿足孩子需求。

青春期孩子心理偏執行為,除了學校老師不敢管,家長不知道怎麼管外,還有來自同齡人負面價值觀的同化與影響。如現在一些青春期孩子虛榮心很強,追求物質高消費,完全無視自己家庭經濟條件。當家長不能滿足孩子的消費需求時,就容易讓孩子對父母產生極度不滿情緒,這種情緒往往是自卑感為源頭。很多青春期極端案例中,一些中產或以下家庭的青春期孩子出現問題最多,而不少經濟富裕家庭裡反而很少見。因此,對於家長來說,你在滿足孩子需求時,必須要慎重考慮孩子價值觀到底呈現什麼狀態,滿足要適當,絕不能自己過的儉樸,而讓孩子過度消費,這樣的孩子永遠不知道感恩父母,永遠沒有知足的時候,更不會有上進心和責任感。

5、當孩子出現心理偏執行為時,家長要冷靜切莫衝動激化矛盾,待孩子心情好時再行教育和引導。

青春期孩子出現心理偏執行為時,有些性格與脾氣不好的家長,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和孩子針鋒相對,可結果呢?你會發現除了自己被氣個半死外,孩子根本不懼你,有些孩子還故意和父母發起冷戰。如果你是理性的家長,當你發現孩子故意犯錯而不認錯,對你缺乏尊重時,千萬別不停地責罵,更不能動手,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孩子偏執心理被強化,還可以讓彼此有矛盾緩和的餘地。但家長可以用冷處理來解決,因為對於青春期孩子來說,大都是紙老虎,在冷處理的過程中他們會反思自己,也會觀察父母。當他們發現父母可以有無限的忍耐力就不理會他們時,會慢慢討好父母,這時家長再對孩子進行教育和引導,則時機剛剛好。

結束語:青春期孩子心理偏執行為本是一種常見現象,可以說青春期階段一個孩子的性格與脾氣,以及為人處世表現,會為走向成人後打下基礎。如果家長堅持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懂得與青春期孩子相處的藝術,有良好的親子關係,以及合理的管教方法,你會建立起威信,孩子也願意佩服你。但怕就怕在家長思想更頑固,且是非不會,管教能力很差又不願意學習,那麼你拿什麼來教育孩子呢?因此,愛學習的家長才會在孩子青春期階段獲得輕鬆,在這裡寒石冷月老師要對你勸學了,不知道你是否聽得進忠言。

相關焦點

  • 孩子青春期的「14歲」現象,家長要重視,在這3方面需「使勁管」
    孩子青春期的「14歲」現象這個階段的孩子想要脫離父母的管教,對父母的批評不再虛心接受面對孩子的「叛逆」,很多家長會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儘管14歲左右的孩子會出現很多問題,但教育專家冉乃彥曾強調過:「14歲是危險期,更是最佳塑造期」。
  • 青春期哪些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礙讓家長頭痛?
    那麼,青春期哪些精神或心理疾病讓家長頭痛? 因此,遇到孩子學習表現不佳時,家長和教師應當首先了解自己孩子的學習心理出現了什麼問題,嚴重到什麼程度,從而為孩子設計一個個別化的教育方案,針對特殊的學習能力不足進行培訓。
  • 家庭教育心理說:孩子青春期性教育、孩子初三了,家長怎麼做?
    構築青春期性教育的三道防線如今,中學生談戀愛已經不是個別現象,一些少男少女由於受到社會環境和流行文化的影響,視戀愛乃至偷吃禁果為酷,極容易產生嘗試性行為的強烈欲望,「勇敢」地偷吃禁果後,卻無法面對導致的後果,不少少女因此走上歧途甚至絕路。
  • 青春期孩子叛逆、不好管,怎麼辦?家長一起來看看這些實用建議!
    01 叛逆不是孩子的樂趣,孩子自己也很痛苦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其實像一個無頭蒼蠅,他們迫切想想要證明自己是對的,想要證明長大的意義,想要得到尊重和理解,這些複雜的情緒糾纏在一起無處宣洩的時候,就會被無限放大,繼而表現為家長口中的各種「不懂事兒」,其實他們自己也在痛苦的掙扎。
  • 想讓孩子少受欺負,兒童社交能力培養,家長需掌握首因和近因效應
    二、培養孩子良好的社交形象,家長需要從教孩子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開始,從而避免孩子不被欺負。1、孩子受欺負時,家長需結合具體情況引導孩子,不能直接讓孩子打回去。從上面的調查數據中,有關於「孩子被打了,36.8%的受訪家長認為應該打回去」,這種以牙還牙的教育方法,很容易讓孩子給人留下不好的第一印象(首因效應)。
  • 男孩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變化,家長要管好,不然別怪孩子叛逆
    家裡生了兒子的家長,大多都很苦惱。那就是當男孩進入青春期以後,各種問題就隨之顯現。尤其是孩子叛逆和比較敏感的性教育話題,讓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無從下手。所以說,男孩進入青春期以後,家長要重視並且管好孩子,不然以後難管教,就別怪孩子叛逆:1.適當地性教育為了避免孩子做出錯誤的舉動,父母一定要對孩子進行適當的
  • 為什麼有些孩子青春期會出現叛逆現象?
    在很多家庭中,或多或少會出現孩子叛逆的情況。孩子青春期叛逆父母都會擔心。但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做些什麼來避免孩子出現青春期叛逆。或者有哪些方法把已經出現叛逆現象的孩子,通過改善不再叛逆了?關於青春期:我們的偏見和誤讀進入青春期後,有很多孩子變得暴躁、不聽話、不努力學習,甚至染上各種吸菸、酗酒的壞習慣。然後許多父母就錯誤地認為,只要孩子進入青春期,他們就會變得叛逆。等到自己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許多父母就會像遇到敵人一樣,變得很痛苦。
  • 學做智慧家長,破解青春期煩惱——2020十幾歲家長課堂·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是人生最寶貴的年華,是由兒童向成人過渡的關鍵時期,小學階段最後一年恰逢青春期萌芽階段,家長們該如何正確的處理和引導青春期出現的問題?為引導家長更好的對待孩子到來的青春期,1月10日晚,近百名國防科大附小的家長如約而至,一場別開生面的青春期主題活動在此展開。
  • 面對青春期孩子, 家長必做哪些心理準備?
    那麼,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應該做哪些心理準備,才能引導孩子找到屬於他們的路,並且我們也能找到屬於我們的人生呢?我們先看看,這個階段會有什麼樣的特徵。這其中的」爭取「,包括我們眼中的孩子的各種叛逆行為,包括但不限於:說謊話、頂嘴、陽奉陰違、甚至武力抗爭…… 當我們習慣了曾經「家長說什麼就是什麼」的模式中,碰到孩子的反抗,我們會大為震驚。
  • 從電視劇《小別離》中看青春期孩子的教育
    隨著電視劇《小別離》的熱播,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問題再次成為社會大眾討論的熱點。
  • 青春期的孩子怎麼教育和引導
    「真是頭疼死了,不能打不能罵,真不知道應該怎麼和他交流了」時常聽到這樣的話,家長在生活壓力的情況下,還要在孩子教育上也要做的完美,很多的父母就非常的無奈,想要求助,青春期的孩子怎麼教育那。誰的青春不迷茫那,家長要端正面對孩子青春期的態度,每個孩子都有青春期,有些孩子還出現了青春期叛逆的行為,作為家長是一定要正確的疏導孩子,很多孩子進入青春期會出現出各種叛逆情緒,做出一些叛逆的事情。很多父母會責怪孩子,但其實,家長不要總是找孩子的問題,也應該反省、檢討自己。青春期叛逆不是孩子的錯。
  • 孩子青春期叛逆的原因 解我教育為你深度解讀
    解我教育深度解讀孩子青春期叛逆的原因 解我教育深度解讀孩子青春期叛逆的原因 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孩子的一種固執偏激的思維習慣逆反心理是一種消極的心理品質,不但對孩子的學習是非常有害的,而且對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也是極為不利的。對於青春期的孩子,我們更應該關注孩子的內心感受,作為父母和老師,不要先入為主。青春期的問題沒你想像的那麼可怕,孩子也不是你想的那樣,出問題的人往往是父母自己。
  • 10-16歲叛逆期教育方法,家長如何教好叛逆期的孩子
    在我們的家庭和學校教育中有一個誤區,認為只要給孩子講清道理,孩子就應該自己能做好,但實際上並不是如此,教育是一項工程,就像蓋高樓要一層層的蓋,對於孩子的教育是需要一件事一件事去指導,讓孩子在這樣的指導中逐漸學會掌握和應用正確的思考和判斷的的方法。這樣的教育即順應了孩子獨立思維的發展,同時也不會因為能力上的缺乏而導致有害於成長的事情發生。
  • 讓孩子情緒失控,和讓家長情緒失控的原因,家長們要認真看看
    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情緒,情緒一般是內在心理的表現。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會有情緒波動。只是大人很多時候可以控制,而孩子的控制力弱一些。很多孩子的情緒波動很大。當遇到事情時,情緒開始躁動難控。生活中家長和孩子,往往因為一些事情而發脾氣,造成雙方的情緒都失控。
  • 紹初教育集團:開設「1+1」心理課程 加強學生青春期健康教育
    近日,紹初教育集團119班的心理輔導課上,同學們群情激昂。該校專職心理教師徐晶宇通過一個暖身遊戲讓全班學生在輕鬆、愉悅的環境裡開啟心理團輔課,通過認識自我、學會學習、情緒管理、人際交往、社會適應以及生涯規劃等六個方面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同伴交往、自我情緒調控等方面的能力。
  • 避免孩子出現心理疾病,媽媽需做好這3點,杜絕失敗教育有奇效
    中國大部分家庭的女性都承擔著教育孩子的責任,大家有必要提高自己的育兒知識,避免對孩子成長造成負面影響。從小只有媽媽關懷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家長不得不提前預防這種問題出現。小梁婚前是單位裡的骨幹員工,可有了娃後她便對家庭更上心了。
  • 孩子眼神躲閃,不敢與人對視,離不開這3種心理,家長要積極引導
    前陣子跟一位寶媽交談,她說到了自己的煩惱,她的女兒涵涵(化名)今年10歲,正在上五年級,即將進入青春期了,性格上也發生了些許變化。從小活潑可愛的她,現在漸漸變得文靜了起來,沒那麼調皮了。 但細心的寶媽發現,女兒經常有些不敢與人對視,總是會害羞,有時候跟陌生人說話,還會開始緊張,這些都是她小時候不常有的現象。
  • 更年期女性遇上青春期孩子怎麼辦?
    女性從40歲開始就或多或少地出現脾氣暴躁、心煩意亂,記憶力下降的現象,這說明更年期症候群就出現了。這個年齡段的女人恰巧遇到了青春期的孩子,往往很多女人都處理不好母子(女)間的關係,通過各種資料了解到這個階段女人該如何面對孩子的問題。1、首先作為母親應該改變自己的心態,調整自己的情緒。
  • 電影《大師兄》,淺談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和教育方式
    然而,這都是在生理的角度定義的青春期,真正意義上的青春期遠不止生理上,更在心理上。 步入青春期後的少年少女們,身體快速發育的同時,隨著接受的知識的增加,個人見知和思考能力的提升,自我意識開始冒出萌芽。開始對世間萬物有了自己的認知,而不再是被動地接受別人的看法。
  •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化解衝突一定為孩子做這3件事!
    一位身處更年期的媽媽說,面對和兒子的衝突與處理不掉的張力,她常有想滅了對方的心理,而這又常令她陷入罪疚中。01.青春期俄羅斯大馬戲團的空中飛人,手抓一個鞦韆,在高空悠蕩,藉由慣性抓向另一個鞦韆。穩穩抓住的一瞬好帥。可當他們放手,還沒抓到另一個鞦韆的「瞬間」,手裡是空的……青少年恰恰是這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