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大師兄》,淺談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和教育方式

2020-12-23 騰訊網

電影《大師兄》是一部由闞家偉執導,甄子丹和陳喬恩主演的校園題材電影。電影講述的是一個不同尋常的老師,在他的引導下,那些處於青春叛逆時期的問題學生逐漸走向正軌的故事。

青春期,指由兒童逐漸發育為成年人的過渡時期。其中,主要是指以生殖器官發育成熟、第二性徵發育為標誌的初次有繁殖能力的時期。青春期是人生第二個生長發育的高峰期。然而,這都是在生理的角度定義的青春期,真正意義上的青春期遠不止生理上,更在心理上。

步入青春期後的少年少女們,身體快速發育的同時,隨著接受的知識的增加,個人見知和思考能力的提升,自我意識開始冒出萌芽。開始對世間萬物有了自己的認知,而不再是被動地接受別人的看法。

一、青春期叛逆心理,源自於自我意識的出現

1.快速成熟的身體與有限認知之間的矛盾

電影《大師兄》中的高中學生李偉聰,身材高大的他已經初具成年人的體格,但與之相反的是他平日的作為。抽菸打遊戲不讀書,典型的青春期叛逆少年形象。然而這些都是廣為人知的一面,不為人知的是他的家庭情況。

五歲那年,一場意外父母雙雙離世,從此和奶奶相依為命。奶奶靠著收破爛和做點活計補貼家用,他時常也得去做兼職。因為政府遲遲沒有分房,兩人還住在廢棄的住宅區。在敏感的年齡,過早地接觸了生活冰冷的一面。於是,在他的認知中,對世界並沒有多大好感。

在和優等生黃俊傑發生矛盾後,學校沒有處罰對方,卻做出了開除他的決定。當陳老師來拉開他們的時候,他終於不甘地吼出了心中的聲音:「這世界本來就不公平」。

然而因為見識的緣故,人的認知是容易發生改變的。就像有知名人物曾言:今天我在這裡提出這些觀點,在十年以後,甚至是幾年以後,我可能親自會推翻自己現在說的一切觀點。

隨著年齡的變化,人的見識和視野都將不再一樣。在步入大學之前,大多數人對生活的認知還是局限於身邊的事物。青春期時自我意識的出現,常常容易被自己有限的認知所局限,總是輕易就對一切下了定論。因為自己自幼的遭遇,所以少年李偉聰早早給世界判了死刑。與其說他在學校的作為是叛逆,不如說是一種自我放棄。

2.內心的希冀和現實中求而不得的差異,讓他們走上了叛逆的道路

出生於重男輕女之家的王得男,由於是個女孩子,自從弟弟出生後,她就一天一天被父親冷落。目睹著平日裡父親對弟弟的寵愛,而對自己只剩下經常的責備,甚至連零花錢,弟弟都比自己多,這些都在王得男心中一點一點發酵。

青春期的突出表現就是對事物過於敏感的感知和思想容易偏執,帶著這種偏見的思想,甚至一直伴隨了她漫長的成長歲月。在她眼中,認為父親並不愛自己。於是,她選擇了和父親對抗。

父親說,女孩子應該留長長的頭髮,她就拿剪刀把自己的剪成一個假小子。父親送她芭比娃娃,她丟在一邊看都不看,轉身就去玩男孩子獨有情衷的賽車。隨之而來的是愈演愈烈的爭吵和逐漸步入冰點的父女關係。

直到那場意外出現,看著誤以為自己出事的父親老淚縱橫,在一邊默默看著的她,這才明白父親一直是愛自己的。只是自己活在了偏執的世界,記住了那些不美好的事,卻習慣性忽略內心的愛。

回想她的作為,其實在她的內心深處,那些流露於表面的反抗,又何嘗不是希望得到父親關注的表現。父親喜歡男孩子,於是她就把自己裝扮成男孩子,玩男孩子喜歡的東西,她的叛逆更像是一種賭氣的做法,希望以此來得到父親的注意。

因為現實中得不到,而內心又渴望得到,那種求而不得的掙扎,讓思想還不夠成熟的他們走向了叛逆。用錯誤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需求,希望以此收穫希冀的東西。

3.原生家庭的束縛是影響成長的關鍵因素

曾經有一本暢銷書,名叫《超越原生家庭》,書籍講的是關於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當作為家庭的一份子,出現在家庭中,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家庭的影響,從而對個人的成長有著關鍵作用。

因為妻子的離開,關父選擇用醉酒來麻痺自己。常年酗酒的他和兒子們說的最多的就是一句話就是:「酒沒了,誰給我去買酒?」。在這樣的環境下,兩兄弟果不其然,都對學習毫不感興趣。

關啟程和關啟賢兩兄弟,一個選擇在遊戲的虛擬世界中尋找溫暖;另一個默默忍受著這一切,暗中積蓄力量,希望賺足夠的錢,然後離開這個家。於是,一個整日沉溺於遊戲中不可自拔,一個天天想著向同學售賣小吃,兩人不出意外地成為了學校裡的問題學生。

家庭教育有多重要,談談廣為人知的錢氏家族就知道了。在近代,錢氏家族中有我們熟知的「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兩彈一星元勳」錢三強、「近代力學奠基人」錢偉長。除此之外,還有國學大師錢鍾書、錢穆,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錢永建等等。迄今為止,錢氏家族已經出了「一諾獎、二外交家、三科學家、四國學大師、五全國政協副主席、十八院士」。

也許有人會說,那是因為那時候教育沒有普及,家族性的名人並不少見。然而即便是在教育普及的當今,關於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也從未減弱。

據教育部門統計,近年來,清華大學等國內頂尖的學府,即便有政策的扶持,農村學生招收比例還是在逐年下降。寒門難出貴子,這已是現實。正如北京市某理科狀元所言,一個好的家庭環境能帶來的不止是經濟上的富足,更是資源上的廣博。

新時代的競爭,早已不再是單純的書本知識的競爭,隨著各種興趣補習班的出現,在技能方面的競爭更是凸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家庭對個人成長的影響不言而喻。

二、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書容易教人難

1.堵不如疏,強制的打壓只會埋下潛在的隱患

早些年,「虎媽狼爸」的出現可謂一時紅遍全網。在超嚴格的教育下,兒女變成了無比聽話的「機械人」。他們完全順從父母的意願,沒有自己的想法。不過在父母眼中沒關係,因為孩子有全優的成績就夠了。然而真的夠了嗎?

即便是思想越來越開放的當今,被父母的意願所逼迫的仍不在少數。在有些家長看來,孩子的很多想法不是不可理喻就是浪費時間。於是憑藉著自己的人生經驗,早早給孩子定下一條自己眼中的輝煌之路。

然而我們似乎忘記了,每個人都應該是為自己而活,要孩子背負自己的期望情有可原,但打壓孩子心中的想法就顯得不近人情。生活不像考試,標準答案只有一個。世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有時候過於的打壓,反而會引起孩子心中的逆反心理。

與其圖一時之利,在孩子的未來埋下一個不定性的炸彈,不如多一些理解。如果可行,多讓孩子做些嘗試,不論成功與否,都是一段難得的經歷。相比那些口中道理,說上千萬遍還不如讓他們親身體驗一次。

2.相比於說教,更需要的是被理解和尊重

青春期是從少年到成人的過渡階段,在這個階段,對世間萬物都漸漸有了自己的認知。別人的教誨,哪怕是對的,但也不願去接受。因為從小開始,那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我們聽的太多。

面對叛逆的李偉聰一夥,陳喬恩飾演的梁老師選擇了最尋常的辦法,講大道理,罰抄校規。結果不出意外,李偉聰一夥不僅沒抄,甚至還抓了一條小蟲嚇唬梁老師。導致茶水撒了,文案全部被弄溼。

與之相反的是甄子丹飾演的老師陳俠,他沒有選擇最常見的說教和處罰,而是真正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在初步了解李偉聰的情況後,他選擇了家訪。走進李偉聰的家,發現是在一片廢棄住宅區,家中唯一的長輩就是年邁的奶奶。

看到李偉聰奶奶在用白蘭花做小活,並從奶奶口中得知李偉聰父母早亡,為了補貼家用,李偉聰常常下課就去兼職。看著奶奶拿出李偉聰偽造的被老師表揚的記錄本,陳俠理解他的做法,不僅沒有揭穿,反而拿出自己的錢騙奶奶說這是李偉聰的獎學金,讓老人家安心。

事後,陳俠又親自去李偉聰上班的地方找他,將陷入打黑拳糾紛之中的李偉聰救了出來,這個對世界失望的男孩終於感受到了溫暖。一番交心的談話後,終於將這個叛逆的少年拉回正軌。

從上學開始,《三字經》、《弟子規》等啟蒙名作就一直教導著要怎樣去做。聽的太多,很多事其實不是真的不懂,只是不願去懂。青春期的孩子,想的更多的並不是對錯。他們那些看似荒唐的做法,其實都是在等一個能理解他的人,去真正走進他,而不是一上來就是劈頭蓋臉的呵斥。

那些堅強的外在下都藏著一個孤獨的心,在獨自撫摸著自己的傷,偽裝成叛逆的要強模樣。

3.過於強調分數的教育應當過去,未來屬於全面教育

分數重要嗎?當然重要。不論是對於個人,還是對於整個學校。關於高考,曾一度「有一考定終生」的說法。

電影中的黃俊傑,是大眾眼中的優等生,長得高大帥氣,學習成績優秀還是籃球隊隊長。他不僅有著無數異性同學的愛慕,連校長在打架事件中都為他開脫,稱他是學校的希望。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看到那些成績不好的同學就罵對方是「垃圾」,在發生一些矛盾衝突後,立刻睚眥必報,甚至用對方家庭的不幸來羞辱對方。華麗的外表終究掩飾不了內在的不堪,高學歷低素質的人並不少見。

高鐵上,某博士霸座事件;某博士後帶女友逃票事件;甚至有清華畢業,博士留美的李某,因為上錯了列車,列車開車後竟為一己之私拉動緊急制動閥,影響了後續所有列車的運作等等。

分數固然重要,但素質教育也不可或缺。對待分數,我想臺灣知名女作家龍應臺寫給兒子安德烈的信中做了最好的詮釋。分數能讓你有更多選擇的機會,但素質卻是相伴你一生的東西。

文/日暖故城

相關焦點

  • 青春期的孩子怎麼教育和引導
    「真是頭疼死了,不能打不能罵,真不知道應該怎麼和他交流了」時常聽到這樣的話,家長在生活壓力的情況下,還要在孩子教育上也要做的完美,很多的父母就非常的無奈,想要求助,青春期的孩子怎麼教育那。誰的青春不迷茫那,家長要端正面對孩子青春期的態度,每個孩子都有青春期,有些孩子還出現了青春期叛逆的行為,作為家長是一定要正確的疏導孩子,很多孩子進入青春期會出現出各種叛逆情緒,做出一些叛逆的事情。很多父母會責怪孩子,但其實,家長不要總是找孩子的問題,也應該反省、檢討自己。青春期叛逆不是孩子的錯。
  • 孩子青春期叛逆的原因 解我教育為你深度解讀
    小芳的爸爸反映:女兒初中前是比較聽話的,但是在這段時間裡,變得特別叛逆,主意非常多,又不聽家長的話,非常倔強,爸爸媽媽說什麼也聽不進去,和父母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少。 解我教育深度解讀孩子青春期叛逆的原因 解我教育深度解讀孩子青春期叛逆的原因 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孩子的一種固執偏激的思維習慣
  • 男孩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變化,家長要管好,不然別怪孩子叛逆
    那就是當男孩進入青春期以後,各種問題就隨之顯現。尤其是孩子叛逆和比較敏感的性教育話題,讓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無從下手。這也是很多青春期孩子叛逆的原因。其次,性心理的變化。因為生理的變化和性激素的影響,男孩的性心理也會有變化。比如會對異性產生朦朧的好感和好奇,會有接觸異性的衝動。如果家長不加以引導和控制,就容易發展成早戀。
  • 如何應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
    孩子到了青春期,表現得「很不聽話」,是不是青春期叛逆開始了?爸爸媽媽該怎麼辦?一定程度上,孩子的青春期叛逆,是大人給「管」出來的。12-16歲這一時期的孩子正處青春期,是孩子的重要轉折點,他們不僅僅生理和心理都發生了很大變化,認知和思維也開始向大人轉變,這一階段是孩子最為叛逆的階段。
  • 孩子青春期叛逆的真相,看懂了影響孩子一生!
    逆反心理使家庭和學校教育不能順利進行,加劇親子矛盾、師生矛盾,嚴重的還會出現打架、逃課等問題。此外,逆反心理會加劇青春期孩子的情緒問題,出現多疑、偏執、冷漠等不良情緒,導致意志衰退、生活萎靡等,甚至向犯罪心理和變態心理轉化。
  • 青春期叛逆,真的是因為青春期在搗亂嗎?了解原因,才能提前預警
    青春期叛逆,是一個長久不衰的敏感話題。很多青少年出於青春期這個心理過度期,造成家庭混亂和矛盾。電視劇《小別離》裡面的方朵朵就是一個初入青春期的典型孩子。那麼,孩子青春期以後家庭教育中爆發的危機一定是青春期形成的嗎? 答案是否定的。很多家長沒有真正理解青春期的意義,很多教育知識告訴我們,青春期的孩子自我為中心、自戀、自大、易怒且叛逆。
  • 青春期孩子叛逆、不好管,怎麼辦?家長一起來看看這些實用建議!
    電影《狗十三》講述的就是處於青春期的13歲女孩李玩,因為一條叫做「愛因斯坦」的狗,從最初的叛逆執拗,到失望妥協,直至最後麻木地成長為大人眼裡的好學生,看似懂事的成長過程,實際上是青春期叛逆的隱痛和折磨。而這樣一個掙紮成長的過程中,沒有人在意李玩的痛苦,甚至沒有一個大人為自己的錯誤道歉,沒有人陪她走過那片荊棘叢。
  • 以電影《狗十三》為例,探究青春期小孩階段特點及對應的教育方式
    戴牙套、枯瘦、單薄、憤怒的,仿佛兇猛的幼獸一樣會撕咬的少女,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青春期的少女。但是真正看完這部電影的人,會覺得這更像是一部教育恐怖片。二、青春期的孩子,他們有著自己的情緒和思考很多人對於李玩丟失狗狗後的一系列"過激"行為表示不解,因為我們都用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她,所以我們無法理解孩子的行為。家長覺得孩子叛逆,是因為並不了解孩子。
  • 青春期,叛逆的不是孩子,是家長? | 精選
    (ID:zqfxlgzs)作者 | 劉純婷很多人都覺得孩子到了青春期,孩子開始叛逆,就是家庭矛盾的開端。這個誤會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誤會矛盾是從青春開始的,一般來說,孩子和家長之間的戰爭早就開始了,只不過在之前的戰爭中,孩子總是那個輸的人。因為在孩子小時候,我們要制服他比較容易,無論是責備打罵控制等各種方式,對孩子都會有用。孩子都會被打敗。因為玩手機被打過,因為和同學鬧矛盾被罵過,因為做作業慢被兇過,因為成績差被貶低過……這些幾乎貫穿著很多孩子的童年。
  • 《大師兄》劇情不給力 但是教育意義是值得思考
    這部電影名叫《大師兄》,在這部電影裡甄子丹出演的並不是什麼大反派角色,也不是什麼民族英雄,而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高中教師。電影的名稱之所以叫作《大師兄》,其實原因很簡單甄子丹扮演的角色是陳俠,陳俠曾經也是這所高中的學生,後來又成功回到母校教書,所以也他稱得上是學生們的大師兄。
  • 青春期孩子的每一次叛逆,都源於父母的無知,父母還不警醒嗎?
    其實孩子到了青春期之所以會有叛逆行為的出現,與父母有著直接的關係,錯誤的教育導致錯誤的後果,所以父母一定要開始警醒了。曾經在網上看到一些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為,非常值得我們深思。瀋陽一個16歲的男孩,接連幾天在小區附近縱火,最後被警察帶走時說到自己縱火的原因,竟然是為了驗證爸爸的一句氣話。
  • 青春期孩子多有三種需求,父母越不滿足,孩子心理越受傷,越叛逆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開始變得叛逆,則是陷入了親子間的權力之爭。如果父母不懂得維護孩子的自尊心,他們會感覺人格受辱,內心容易變得焦慮、無助,繼而產生抑鬱、暴躁等負面心理。
  • 作家麥家談兒子「青春期的叛逆」:就像陪伴一頭老虎,得小心翼翼
    隨著孩子的年齡增大,孩子都會進入青春期,有的孩子會陷入青春期的叛逆,讓父母都覺得難以相處。 在綜藝節目《朗讀者》上,作家麥家談起了兒子的青春期。作者麥家的兒子進入青春期後,就十分的叛逆,他都不敢去輕易惹自己的孩子,說起那段時間,他就感覺像是陪伴一頭老虎,得小心翼翼。
  • 直升機虎媽的教育方式,讓孩子不得不叛逆
    前段時間,一檔名叫《老師請回答》的家庭教育公開課,邀請了國內的一些名師,聆聽家長與孩子在教育中產生的衝突與困惑,並對其進行解答。在最近幾期中,一位13歲的孩子董芝琪和他的媽媽,引起了網友的熱議。這是一個「高度操控」的直升機媽媽,她不斷想讓孩子相信,你聽我的就對了,然而,孩子卻竭盡全力用自己叛逆的行為證明著:「媽媽你錯了!」。
  • 為什麼有些孩子青春期會出現叛逆現象?
    在很多家庭中,或多或少會出現孩子叛逆的情況。孩子青春期叛逆父母都會擔心。但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做些什麼來避免孩子出現青春期叛逆。或者有哪些方法把已經出現叛逆現象的孩子,通過改善不再叛逆了?關於青春期:我們的偏見和誤讀進入青春期後,有很多孩子變得暴躁、不聽話、不努力學習,甚至染上各種吸菸、酗酒的壞習慣。然後許多父母就錯誤地認為,只要孩子進入青春期,他們就會變得叛逆。等到自己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許多父母就會像遇到敵人一樣,變得很痛苦。
  • 王詩齡青春期十分叛逆,打電話和李湘直接頂嘴,讓人心寒
    看來,王詩齡是到了叛逆的年紀。得到父母的認可之後,孩子可能就不會那麼叛逆了,起碼程度不會更深。二、以叛逆為契機,調整教養角色和教養方式叛逆意味著孩子長大了,家長需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養角色,應該從起主導作用的教育者轉變成陪伴孩子成長的陪伴者。
  •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不是因為到了13歲,而是沒得到父母足夠的愛
    那麼青春期孩子出現叛逆行為,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通常來說,青春期出現在13至17歲左右,由於孩子身體發育和家庭教育的不同,這個階段可能略微提前或是延後。但是,對於「青春期」孩子的教育,父母不能把「叛逆」的標籤,輕易地放在孩子身上。 因為孩子在初高中的教育問題,不僅僅是所謂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變化,更重要的是孩子在幼年、童年和少年時期,所接受家庭教育方式的弊端積累。
  • 電影《大師兄》引發的關於教育的思考
    電影《大師兄》8月24日上映,票房成績不錯,評分也挺高, 該片講述了一名退伍特種兵,在曾經校長的推薦下,回到母校教書,在教書過程中,和學生鬥智鬥勇的故事。帶著對高評分電影的期待,筆者也進入影院觀看此片。 電影中的大師兄果然如人們印象中的大師兄孫悟空一般能量驚人,戰鬥力爆表。在學生被囚禁在校內無法及時參加考試的危機時刻,面對眾多實戰經驗豐富的社會青年,大師兄三下五除二全部搞定,學生們得以順利參加考試。
  • 重慶北碚叛逆少年教育學校收費情況
    重慶北碚叛逆少年教育學校收費情況,  重慶志強教育針對8-17歲心理、言行失常、早戀網戀、叛逆偏執、沉迷、自卑自閉、逃學厭學、離家出走、不懂感恩、與父母老師溝通困難、親情冷漠、自理能力差、不懂人際交往等「問題」青少年,通過心理認知輔導、行為素質矯正、人文心理疏導、禮儀孝道、感恩國學、法制講座、健康訓練、思想教育等八位一體輔導,全面改變孩子不良行為習慣
  • 叛逆青少年管教學校_正心教育有口皆碑
    叛逆青少年管教學校,正心教育有口皆碑,我基地在全國範圍招生,師資力量強大,採取小班制教學。叛逆青少年管教學校, 和父母相處融洽, 孩子當然就不需要叛逆了。很多時候,對孩子的管教,是要時常改變方式的。例如,小時候只有父母講,孩子聽;上了中學後,就應嘗試雙向溝通,也聽聽孩子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