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電影《狗十三》為例,探究青春期小孩階段特點及對應的教育方式

2020-12-25 思思的嘉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趙薇的《致青春》上映時,很多人以為這會是國產青春片的起點,以後應該會越來越好,沒想到後面卻越來越走向"傷痛青春",之後拍的諸如《左耳》、《悲傷逆流成河》都讓人不忍看。

直到18年出了《狗十三》,這部豆瓣評分8.2的電影成為了2018年評分最高的華語電影。

它除了早戀,還有家庭、學校、社會,在少女形象的塑造上,終於不再是單一的陷入美夢或者囿於情愛的美少女了。

戴牙套、枯瘦、單薄、憤怒的,仿佛兇猛的幼獸一樣會撕咬的少女,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青春期的少女。

但是真正看完這部電影的人,會覺得這更像是一部教育恐怖片。

一、《狗十三》:許多人無法接受的"少女恐怖片"

《狗十三》雖然頂著"青春片"的名號,但是卻比你預想得要殘酷得多,也有意義得多。

影片講述了在一個典型的中國式家庭,一個13歲青春期叛逆少女李玩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李玩是個聰明的初中女生,而離異的父親另有家室,且也有一個男孩。

雖然父母離異,但是她並不缺愛——爺爺奶奶將她視為心頭肉、掌中寶,連已經組建了家庭的父親也時常關照李玩。

一切都因為一隻狗的走失,徹底摧毀了這個家庭。

敏感的青春期少女將自己的憂愁和情感寄托在了"愛因斯坦"這隻寵物狗身上,被爺爺弄丟後家裡人卻並沒有尋找,反而用一雙旱冰鞋彌補。

李玩不依不饒,瘋了一般地尋找,將家裡弄得雞犬不寧,甚至導致了爺爺受傷,奶奶走失。

李玩"恐怖"的行為不被理解,只有無盡的責罵和厭惡,最後在父親震怒的拳頭下屈服了。

經過暴力後的李玩從此跟變了個人似的,越來越沉默,也開始變得察言觀色。

她學會平靜地接受代替了"愛因斯坦"的新狗狗;在弟弟的生日會上尷尬地假笑,送上祝福;在知道假愛因斯坦絕食死去後,長輩給她點了一盤紅燒狗肉,在所有人的注視下,她一口咽下……

即便在影片最後,她找到了真的"愛因斯坦",卻也只是轉身離開,自己躲在角落哭泣。

這場"成人禮",太殘酷,也太恐怖。

二、青春期的孩子,他們有著自己的情緒和思考

很多人對於李玩丟失狗狗後的一系列"過激"行為表示不解,因為我們都用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她,所以我們無法理解孩子的行為。

家長覺得孩子叛逆,是因為並不了解孩子。

1、青春期的孩子情緒多變

"敏感/擰巴/情緒多變"是青春期孩子的代名詞,仔細回想,我們都有過那樣的時期。

就像李玩也會在和家人鬧矛盾後,一個人跑到外面去亂晃,甚至會喝酒。

但是她也會聽從老師的建議練習,也會在小狗走失後著急,為可憐的狗狗抹眼淚。

"青春期"聯繫著"青春"這個聽起來很美好的詞,但是它的內核卻是敏感而多愁善感的。

這個時期是人體發育的重要階段,身體各方面都在發生巨大的變化,特別是大腦的飛速變化導致這個時期的孩子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衝動,他們很容易做出不經思考或者處理的行動。

另外,荷爾蒙含量的激增也導致少年們的情緒會有更大的起伏。在面對壓力時,人體會分泌出一種叫THP的荷爾蒙,會讓青少年更加焦慮。

所以對於大多數青少年,情緒化是很正常的事情,並不是孩子"不懂事""不體諒父母"。

2、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發展

在很多大人眼裡,李玩是一個"不懂事"、"很頑固"、"脾氣大"的"壞小孩"。而且這種"不懂事"在狗狗走失後達到了頂峰,這讓大人覺得非常"自私"。

但是青少年的自我中心並不完全等同於自私,這時候他們覺得自己是特別的、獨特的,自我意識很強。

青春期高度的自我意識很容易讓他們神經緊張,從而忽略掉生活中的很多事情。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他們會更開始思考人與世界的關係:"我是誰"、"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世界這麼大,而我這麼渺小"……

誰的青春不迷茫?青春期的孩子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去了解世界、了解未來的路,他們會想讀書、旅遊、學習,也想親自體驗各種有趣的事情,他們更願意探索。

所以這種時候,父母的行為做法就很關鍵了。

其實不知孩子"迷茫",父母也經常"迷茫",時常覺得"孩子還小"但有時候又覺得"你已經長大了",變成一個"雙標父母"。

家長覺得"迷茫",是因為不理解孩子,即便身處青春期,不同階段的孩子又有不同的特點,家長需要有不同的應對方式。

三、青春期孩子的階段特點,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1、青春期早期(9-13歲)

孩子叛逆其實從早期就開始了,這時候孩子的逆反主要表現在開始抵制與兒童期有關的東西。

隨著身體的發育和自我意識的發展,他們會不想再被當做小孩子看待,他們會為自己建立一個與"兒童"不同的身份。

所以這個時候,孩子會經常頂嘴、反抗父母的決定和命令,因為他們希望被尊重,被平等對待。

【父母做法】

當你發現孩子開始和自己頂嘴時,要耐心溫柔,讓抵抗軟化小賴,同時可以將問題提出來和孩子一起討論,讓孩子覺得自己得到了尊重。

比如我們完全可以用平和的語氣,詢問孩子需要什麼、想要怎麼樣,讓孩子練習將情緒語言化,並且傾聽孩子的想法。

2、青春期中期(13-15歲)

這時候是孩子初中到高中的轉變期,也是叛逆最強烈的時候。

這時候孩子可能會為了追求不同而抽菸喝酒,破壞一些規則。

【父母做法】

在孩子反叛的時候,我們的強制命令和禁止只會讓孩子往反方向走,激化更大的矛盾。

這時候家長最好的辦法就是先讓事情發生,後果自然呈現,但同時也一定要積極引導和建議。

家長可以溫和但又堅定地和孩子表明自己的立場和觀點,我們有責任和義務給孩子提供建議。

3、青春期後期(15-18歲)

這時候孩子的叛逆更像是一種"覺醒",他們的叛逆更像是想要獨立自由,他們只是想要擺脫家庭的禁錮和枷鎖。

【父母做法】

當孩子想要獲得獨立的自我身份和自主權時,家長可能會有些措手不及,也會很擔心,但是家長要想到,孩子其實也和自己一樣擔心和害怕,但是我們需要讓孩子有這樣的過程,我們也要和孩子說明,無論怎麼樣,學會自己承擔責任。

青春期其實是孩子成年走向社會的過渡期,在這個時候家長若還是有很強的控制欲,其實就非常不合適了。

我們需要知道在適合的時間放手,孩子的"叛逆",不過是慢慢走向獨立的表現而已,身為父母,我們需要做的不過是冷靜地給出建議,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和禁止。

不要將兒童時期的做法運用到青春期孩子身上,這是家長需要掌握的教育的"度"。

我是思思的嘉,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青春期| 電影《狗十三》
    這部電影的導演曹保平先生說:「《狗十三》沒有犯罪,但我們卻可以看到對眾人青春的四面圍捕,激烈、肅殺、冷漠。最終,他們成功地『謀殺』了青春,卻又都無罪釋放。」雖然他是這部電影的導演,但我並不認可他的說法。電影一旦公映,就不是只屬於導演一個人的了,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
  • 《狗十三》:青春期孩子需要一張穩固的蜘蛛網,抵禦暴風驟雨
    12月9日的晚上,專門去看了一場女兒推薦的電影《狗十三》,她沒有給我挖坑,這是我近期看到的最好的一部青春期題材的國產片。1說它好,不是因為電影中熟悉的陝西話和似曾相識的西安街景勾起了我這個遊子的思鄉之情,而是因為它不打雞血、不煽情、不講大道理,因為它更符合現在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徵,更符合心理學的理論。
  • 從大腦發育的階段,了解青春期對孩子的教育到底多重要?
    倫敦大學學院認知神經科學教授薩拉-傑恩·布萊克莫爾(SarahJayne Blakemore)博士就此做了一番研究,發現了青少年時期大腦獨特的運作規律和特點,她在TED Global的主題演講《青少年大腦的神奇運作方式》得到全世界上百萬觀眾關注,這顛覆了我們對人腦發育的認知,也解釋了青春期典型行為產生的原因。
  • 《狗十三》影評,希望這種教育方式能在我們這一代有所緩和
    先來談談電影的名字,有人說叫「狗十三」,也有人說叫「狗B」。我覺得,叫狗十三,可能是因為十三歲的主人公在從一個青春期的叛逆女孩變成了溫順懂事的乖乖女,正如她自己養的狗一樣,學會了迎合大人。至於為什麼叫「狗B」,大概是要吐槽影片中表現出來的重男輕女以及父母在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吧。
  • 《狗十三》:簡單的劇情、青春期的成長,中國式家庭教育的縮影
    當大多數人聽到「狗十三」這個名字的時候,並不會覺得很吸引人,但是如果因為這個名字不去看這個電影,那麼就是一件特別可惜的事情,因為這部電影的故事非常的優秀,不管是細節上的反思還是情感都是可圈可點,並且這部電影可以看作一部青春期的成長和中國家庭教育的縮影。
  • 《狗十三》,那些戳痛人心的中國式教育
    2018年,對於中國電影可以說出現了很多個性和特點,那就是方言電影和鄉土、市井寫實風格齊上陣,社會問題大膽揭露,更重要的是這些電影各個票房都很好,口碑極佳,可以說是國產電影品質提高的極好的徵兆。>從《我不是藥神》到《無名之輩》,再到《狗十三
  • 狗十三結局彩蛋是什麼意思 狗十三上映時間劇情介紹
    據悉電影《狗十三》將於2018年12月7日上映,其實該片五年前就已經製作完成了,而由於一些原因遲遲沒有公映,所以很多網友對於這部片子的到來還是十分期待。近日《狗十三》在北京舉辦了首映禮,主創團隊也都紛紛亮相與觀眾分享作品的感悟,首映禮現場,導演的眾多好友也來到了現場支持,為影片加油助陣。
  • 狗十三豆瓣評分多少電影好看嗎 狗十三最新影評怎麼樣
    由曹保平導演,張雪迎主演的電影《狗十三》將於12月7日上映,該片被禁五年,豆瓣評分高達8.5分,此次終於能夠上映不少觀眾都倍感期待、狗十三豆瓣評分多少  目前電影《狗十三》在豆瓣上的評分為8.5分,該片2013年就已經製作完成,不過直到今年才在全國公映,目前該片定檔12月7日,上映之後可能豆瓣上的評分還會出現波動
  • 電影《狗十三》:服從式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喪失了選擇的權力
    看完《狗十三》之後,難免讓人覺得有些沉重,有人說,如果看完電影你是沒有共鳴的,那麼你就是幸運的,因為這代表著你的青春是屬於你自己的,而不是由父母構架起來的。在《狗十三》中的李玩讓人覺得心疼,而這樣無奈荒涼的青春也是眾多人的縮影,在服從式的教育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有多少的無助呢?
  • 看電影《狗十三》,青春期叛逆女孩最艱難的蛻變
    《狗十三》是由曹保平執導,張雪迎和果靜霖主演的反映青春成長的電影。曹保平作為知名導演,執導過多部獲獎影片,其中比較有名的是周迅、鄧超主演的《李米的傳說》、《追兇者》《烈日灼心》等,其中在《烈日灼心》裡把鄧超、段奕宏、郭濤推上了影帝的寶座。
  • 狗十三這部電影,反應了多少以愛為名的暴力教育
    狗十三,知名導演,曹保平2013年的作品,在獲得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水晶熊最佳影片獎後,就銷聲匿跡了,網上一點痕跡都找不到。但曾經有心看到的人給予他很高的評價。12月7日。狗十三這部影片終於上映了,影片一經上映就大火,引起很多人的共鳴。
  • 孩子青春期叛逆的原因 解我教育為你深度解讀
    解我教育深度解讀孩子青春期叛逆的原因 解我教育深度解讀孩子青春期叛逆的原因 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孩子的一種固執偏激的思維習慣對於青春期的孩子,我們更應該關注孩子的內心感受,作為父母和老師,不要先入為主。青春期的問題沒你想像的那麼可怕,孩子也不是你想的那樣,出問題的人往往是父母自己。處在青春期的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青少年的是「自我意識」的逐漸清晰和「獨立意識」的日益強烈。
  • 《狗十三》:最不懂事的華語青春片
    當時來看,這部電影就是來給國產青春片正名的。然而,在無限期待中,它卻沒了聲音。五年間,它始終是無數影迷心裡的神秘之作,也始終是專業電影網站裡,難得一見的8分國產片。唯一的遺憾是,這五年,它依然密封,與大眾不得相見。畢竟,對於好作品而言,無法與觀眾見面,便是最大的悲哀。消失了五年,《狗十三》終於得見天日。
  • 塵封五年的國產劇《狗十三》,揭露中國式教育
    》是由曹保平執導,張雪迎、果靖霖、智一桐、曹馨月等人主演的一部劇情片,評分高達8.2「狗十三」就是一隻狗和一個十三歲女孩,講述了女孩從童年到成年殘酷變化過程中所發生的故事。繼母及新弟弟的加入讓李玩覺得自己像個局外人,當家人稱呼新來的小狗為「愛因斯坦」,她開始發現自己無法逃脫成人世界為她編織的謊言。
  • 電影《大師兄》,淺談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和教育方式
    電影《大師兄》是一部由闞家偉執導,甄子丹和陳喬恩主演的校園題材電影。電影講述的是一個不同尋常的老師,在他的引導下,那些處於青春叛逆時期的問題學生逐漸走向正軌的故事。
  • 《狗十三》電影賞析 | 愛享薈線下沙龍第29期
    還記得之前火遍全網的電影《狗十三》嗎?被塵封五年後,《狗十三》呈現在了觀眾面前。一上映,便引起了熱議。或從李玩的角度,或從李玩父親的角度,都能引起很多觀眾的共鳴。當然,可能大部分人從中看到的是青春期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殘酷、壓抑,波濤洶湧卻又無可奈何,也有人批判中國式家庭教育的悲哀。
  • 電影《狗十三》:孩子成長中的這些教育問題不容忽視
    哈嘍大家好,這裡是愛追劇,愛看電影的凝子汐吶~在2018年裡,電影院上映了一檔以教育成長為題材的電影《狗十三》,這部電影由張雪迎主演,據說電影早在五年前就已製作完成,但是時隔五年才在電影院上映,這其中緣由我們不得而知。
  • 以《狗十三》為例,從三個層面解讀這部劇情片的魅力所在及啟示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就要找到問題的根源,只有這樣才能對症下藥以理服人。《狗十三》這部帶有教育意義的劇情片為什麼這麼受歡迎,它的魅力到底體現在哪些方面呢?接下來我們共同去領略其中的奧妙!《狗十三》這是一部由曹保平執導的劇情片,影片於2018年12月在全國正式上映。
  • 以《狗十三》為例,從三個層面解讀這部劇情片的魅力所在及啟示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就要找到問題的根源,只有這樣才能對症下藥以理服人。《狗十三》這部帶有教育意義的劇情片為什麼這麼受歡迎,它的魅力到底體現在哪些方面呢?《狗十三》這部影片中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應用非常的巧妙並且恰到好處,一方面我們能夠看到中國式父母的教育方式,習慣性的用道德綁架和暴力勸導孩子順從自己,雖是以愛之名但卻讓人難以接受。另一方面我們能夠透過影片中女主李玩的最終命運走向,從而反觀其背後的成長心路歷程,李玩的成長經歷也是我們大多數人的經歷,雖然帶有些許痛苦和無助但卻又真實存在。
  • 影評《狗十三》
    《狗十三》是導演曹保平的一部關於青春題材的作品。同影片中的少女李玩的坎坷經歷一樣,這部電影在被禁了五年後才在2018年正式上映。該片講述了13歲的少女李玩,由於父母離異,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正處於青春期的她渴望得到家人的了解、陪伴和愛。在「要聽話」的中國式教育裡,李玩在掙扎與妥協的過程中也完成了屬於她的「成人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