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狗十三》為例,從三個層面解讀這部劇情片的魅力所在及啟示

2020-09-05 旭哥聊情感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就要找到問題的根源,只有這樣才能對症下藥以理服人。《狗十三》這部帶有教育意義的劇情片為什麼這麼受歡迎,它的魅力到底體現在哪些方面呢?接下來我們共同去領略其中的奧妙!

《狗十三》這是一部由曹保平執導的劇情片,影片於2018年12月在全國正式上映。影片獲得了第64屆柏林電影節國際評委會特別獎等一系列獎項,與此同時,影片的豆瓣評分也達到了8.2分。雖是一部家庭題材的劇情片,但揭示了中國式家長教育存在的問題,引人入勝又發人深思。

影片講述了一個小女孩從最初的叛逆到最終逐漸妥協的過程,正在上初中的李玩一直同爺爺奶奶一直居住,媽媽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她的爸爸。接下來的日子,她的爸爸又重新組合了一個家庭還生了兒子。對於這個家庭新成員的到來,爸爸很苦惱不知道應該如何開口,為了讓姐弟倆能夠和睦相處,爸爸就給主人公李玩買了一隻小狗,由於她特別喜歡物理就給小狗命名愛因斯坦。

與此同時,這位家庭新成員的進入,並沒有讓原本平靜的家庭變得更加和睦,反而激發了更多的矛盾。弟弟的到來使得家庭成員把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他的身上,對於李玩而言,他也渴望能夠得到父母的愛和尊重。小狗的丟失將這一家人的矛盾徹底激發了出來,李玩看到小狗丟失後特別的難過,然而一家人卻全然不顧她內心的感受,經過一系列反抗之後她逐漸學會了妥協變得懂事。

《狗十三》這部影片魅力就在於它區別於傳統的家庭題材影片,一方面揭示了中國社會中的兩性關係,尤其是對於離異家庭的夫妻而言,如何處理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就顯得刻不容緩。另一方面影片又揭示了中國式教育問題,揭露現實生活的同時又沒有絲毫的浮誇和藻飾,看完這部影片之後,能夠更大程度上引發觀眾的共鳴。

今天我將從表現手法、審美風格、形象塑造這三個層面來解讀這部影片的魅力所在,除此之外,基於影片給我們傳達的具體內容,我也會談談自己有關現實的思考和可行性的策略。

01、影片採用了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既是一部青春題材的影片同時又帶有現實主義色彩

表現手法的應用對於劇情的豐富而言是必不可少的,《狗十三》這部影片採用了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一方面通過一些比較細微的生活細節從而展現了女主成長的過程,另一方面通過一些客觀的視角從而揭示了人物最終命運走向。雖是一部青春題材的劇情片,但又帶有些許現實主義色彩。

影片很多鏡頭可以看出導演非常的用心,不難發現父親和李玩兩者對比之下,李玩一直屬於被勸導和說服的對象,父親一直語重心長的勸導她要懂事乖乖聽話,這些鏡頭的刻畫能夠看出影片中父親的權威性。不僅如此,至始至終父親的勸解和僅存的耐心都是為了讓孩子順從自己,無論是讓李玩放棄自己的愛好去英語輔導班,還是愛因斯坦丟失後的毫不在意,都是為了體現自己權威。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中父親總是擅長用自己的權威去勸導孩子要順從自己,說出來的理由看上去都是那麼的正確讓人無法反駁。女主李玩縱使內心有千般不悅但還是沒有表現出來,所有的忍辱負重都是為了營造出很聽話懂事的假象,這也是後來為什麼李玩會放棄抵抗和掙扎的原因。當李玩得知自己心愛的小狗愛因斯坦丟失之後非常的傷心,然而當他無意間在街頭發現了自己尋找已久的愛狗時,卻沒有選擇上前而是走開了。

在我看來,導演在表現手法的應用方面非常有心,李玩的成長一方面是以失去純真和快樂為代價,另一方面她從叛逆到最終妥協的過程也非常真實。成長是一個近乎痛苦的詞彙,時間的流逝能夠讓我們逐漸淡忘過去痛苦的記憶,然而破碎的內心卻無法再次拼湊完整。導演在影片當中並沒有用過分煽情的情節來展現,而是通過人物的成長過程以及心路歷程來揭示其具體內涵。

從這些鏡頭的刻畫我們可以看出,女主李玩其實並沒有多麼喜歡小狗,這隻小狗對她而言只是情感的慰藉。一開始的不懂事到最後的替他人著想,不難發現這是成長過程中最為明顯的標誌,這些鏡頭的刻畫質樸又真實,同時又能引發人們的共鳴。李玩父母的教育方式或許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著想,然而在表達愛的過程當中卻失了真,女主李玩就這樣一步步成為了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

現實主義表現手法的應用能夠給人更加真實的感覺,我們都知道藝術來源於生活但有高於生活,這是因為一方面我們能夠透過影片從而反觀現實生活,另一方面我們又能將影片中的哲理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就拿影片中女主李玩丟失愛狗的細節我們可以看出,所有痛苦和委屈都在心中壓抑無法釋放,觀眾也能從這個細節中感受到女主內心的痛苦情緒,清醒的人最荒唐懂事的人最委屈。

《狗十三》這部影片中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應用非常的巧妙並且恰到好處,一方面我們能夠看到中國式父母的教育方式,習慣性的用道德綁架和暴力勸導孩子順從自己,雖是以愛之名但卻讓人難以接受。另一方面我們能夠透過影片中女主李玩的最終命運走向,從而反觀其背後的成長心路歷程,李玩的成長經歷也是我們大多數人的經歷,雖然帶有些許痛苦和無助但卻又真實存在。

02、電影從重組家庭中的女主視角展開揭露孩子的轉變過程,使得審美風格淳樸自然

不可否認,一部優秀的作品裡面蘊含的審美風格也是有獨特魅力的。藝術在很大程度上都能夠揭示現實生活,無論是具體生活細節的展現還是生活哲理和感悟,這些都能豐富其具體內涵。《狗十三》這部影片從重組家庭中的女主視角展開揭露孩子的轉變過程,審美風格純樸且自然。

影片中表現出來的情感特別的爭執,因此有很多觀眾甚至都都把它當作是一部紀錄片。正所謂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對於大多數中國式家庭而言,家庭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既有差異但又有共性。《狗十三》這部影片系統全面地揭示出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父親與孩子之間的感情是十分微妙的,然而如果愛的方式不對,那麼最終達到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甚至還會適得其反。

不難發現,影片中演員的選取也十分的用心,飾演女主李玩的張雪迎他的身上有一種「真實自然」的特質,正是因為具備這樣的特質,所以才使得影片中的演繹更加淳樸自然。如果一個人在愛中長大,那麼本身就能感知到幸福,沒有經歷過主人公的生活,那麼所有的演繹都是一種下意識的直覺。影片中主人公李玩是幸福的同時又是不幸的,她的幸福體現在有自己獨立的認知,不幸又體現在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妥協。

與此同時,影片《狗十三》但有一種濃烈的現實主義色彩,不僅將人物的矛盾和衝突展現的恰到好處,與此同時,還能夠於細微之處帶動觀眾的情緒。無論是影片的場景設計還是演員的演繹,我們都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影片中關於家庭教育的細節展現也能夠和現實無縫接軌。

在我看來, 《狗十三》這部電影在審美風格方面的應用恰到好處,透過主人公李玩從最初的反叛到最終的妥協轉變過程,真實又自然的刻畫使得審美風格顯得更加淳樸自然。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是習慣性的將自己的生活和影片進行對照,這種淳樸自然的審美風格就契合了人們當下需求。

03、李玩的命運悲劇離不開她自身的性格,《狗十三》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也是匠心獨具

人物形象的塑造對於影片而言是非常關鍵的環節,通過分析人物的性格從而揭示其最終命運走向,影片《狗十三》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也是獨具匠心。僅從人物性格上來看,李玩個性鮮明的同時感情又十分細膩,既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又顯得有些許叛逆,這種性格也為後續改變埋下了伏筆。

首先,主人公李玩從小就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父母的離異對她而言也是一種打擊,不過好在雖然缺失了母愛但還是有父愛。然而,隨著父親重新組合了新的家庭,尤其是弟弟的誕生,使得李玩僅存的父愛都被剝奪了。從這方面來看,李玩感情方面比較細膩,也可以說她是一個相對比較感性的人,個性鮮明就意味著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

其次,其實們能夠看到主人公李玩身上有一種叛逆的特質,當父親意見和自己的意見發生衝突的時候,父親都會用自己的權威強迫李玩接受自己的意見。影片中李玩最開始選擇了據理力爭,然而父親每次都選擇了用禮物或者金錢賄賂她,孩子的內心是單純又比較執著的,這一點在李玩身上也體現得十分明顯,當寵物狗丟失之後家人之間的意見發生了分歧,矛盾和衝突也就顯露了出來。

最後,李玩並不是我們所謂的不聽話的孩子,通過觀察影片中她的種種表現,不難發現,自始至終他都是非常懂事聽父母的話。然而,存在即合理但合理卻又不一定正確,父母的意見只能參考但不能成為最終指導性綱領,如果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想法,那麼就會成為道德綁架。影片中的李玩最終為了讓父親開心,不僅放棄了自己的愛好,同時還學會了在他們面前當一個聽話的孩子。

從這個層面可以看出,成長過程當中必然會伴隨著一些痛苦,如果能夠將痛苦降低到最小,那麼最終收穫的效果就是非常有效的。李玩從最初的反抗到最後的妥協,一方面能夠看出她在挫折和痛苦當中的成長,另一方面也能夠看出在經歷了挫折之後她的內心感受,孤立無援所以不做掙扎。

正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無論是成長過程當中還是成功的路上,挫折都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有些挫折是人為的,有些挫折是客觀的。對我們大多數人而言,將人為的成分摒棄掉這樣就能減少一些阻礙。影片中李玩最開始嘗試了去掙扎和反抗,最後卻發現就連最親近的人也無法明白自己,失望之情也油然而生。

在我看來,《狗十三》這部家庭教育題材的影片之所以有這麼大的魅力,一方面來自於影片本身所具有的教育意義,這種具體內涵又區別於傳統的說教形式,另一方面又來自於這部影片帶來的關於教育的思考,產生共鳴的同時又發人深思。

結語

不可否認,《狗十三》這是一部非常經典的家庭教育題材的影片,很久以前就聽朋友說過這部影片非常不錯,後面看了之後才發現的確如此。無論是影片中塑造的李玩形象,還是裡面蘊含的隱喻含義都是非常經典的,正所謂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聞已是曲中人,李玩也就是現實生活中的你我。

成長的過程中都會伴隨著痛苦,對於父母而言,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將這種痛苦降到最小化。教育孩子需要以禮服人而不是道德是綁架,《狗十三》這部影片從更深層次探索了中國式家庭教育,從這個層面來看,能夠將父母意願與孩子的想法巧妙結合在一起是很重要的,畢竟每個孩子都希望能夠得到自己父母的尊重和認可。

相關焦點

  • 以《狗十三》為例,從三個層面解讀這部劇情片的魅力所在及啟示
    《狗十三》這部帶有教育意義的劇情片為什麼這麼受歡迎,它的魅力到底體現在哪些方面呢?接下來我們共同去領略其中的奧妙!《狗十三》這是一部由曹保平執導的劇情片,影片於2018年12月在全國正式上映。影片獲得了第64屆柏林電影節國際評委會特別獎等一系列獎項,與此同時,影片的豆瓣評分也達到了8.2分。雖是一部家庭題材的劇情片,但揭示了中國式家長教育存在的問題,引人入勝又發人深思。
  • 《完美陌生人》:從三個層面解讀這部喜劇片的魅力所在及啟示
    《完美陌生人》這部喜劇片能夠於細微之處揭示人性的弱點,那麼它的魅力到底體現在哪些方面呢?接下來就跟隨我的視角然後去一探究竟吧!餐桌上的七個人只有一個未婚,這次聚會也只有他是一個人過來的,除此之外,其他六個人都是夫妻,並且這三對夫妻給人的感覺都十分的恩愛。表面越是波瀾不驚真相就遠不如此,這三對夫妻背後都隱藏著各自的矛盾,也正是因為這次真心話的遊戲,各種關係間的信任度也發生了轉變。
  • 從三個層面解讀《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的多重藝術魅力
    對於這部片子,很多人只是從故事內容來解讀,這樣單一的解讀方式未免會過於局限。要想真正看懂本片的豐富的藝術內涵,必須要從多個角度來進行解讀。@胖娛胖樂影片《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是由英國導演丹尼·博伊爾所執導,根據印度作家維卡斯·史瓦盧普的作品《Q&A》所改編的。
  • 《哪吒之魔童降世》:從三個層面分析這部國產動漫的成功所在
    2019年的暑期檔,一部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席捲了國內大大小小的影院,一上映便勢不可擋更是刷新了大家對國產動畫電影的認知,讓不少觀眾去影院二刷甚至是三刷,這部國產動畫電影到底有什麼魅力能夠成為內地動畫電影票房的冠軍呢!下面我們就一起探討一下《哪吒》成功的謎底。
  • 以《只有芸知道》為例,解讀這部馮氏愛情電影的魅力與價值
    《只有芸知道》是由馮小剛執導,黃軒、楊採鈺、徐帆、莉迪亞·佩克漢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改編自馮小剛摯友的真實愛情經歷,講述了隋東風和羅芸之間跨越15年相濡以沫的愛情故。但羅芸隱藏了一個只有她知道的秘密,秘密的背後卻是她對隋東風刻骨銘心的愛……馮小剛拍這部電影的初衷為的就是還原自己朋友的那種過往,拋下了商業片的包袱想真正文藝一次,隨心一次,但顯然反響並不好,票房也不近人意。但這畢竟這是屬於真實的故事,可能也是現實中你我最想要得到的一種生活,藍天白雲,詩和遠方,電影中闡述的的確很美,很文藝,又有點虛無縹緲。
  • 影評|《狗十三》
    序言這部塵封五年的《狗十三》帶大家經歷了零零後、九零後的青春時期,在電影的類型上,《狗十三》的劇情稍微傾向於個人化、小眾化的作者電影。但在曹保平手中,《狗十三》又如同姜文導演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和馮小剛導演的《芳華》那般成為反映時代與社會的電影詩。
  • 以《七宗罪》為例,解讀這部經典黑色犯罪電影的魅力與價值
    作為一部構思巧妙的高智商犯罪電影,導演大衛·芬奇用獨到的敘事結構與鏡頭語言,對社會陰暗面和人性的多變揭露地淋漓盡致,所以,我今天會根據劇本創作的角度,從該片的敘事結構與人物塑造兩個方層面來進一步解讀這部電影的內涵和精彩之處。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會結合這部電影,談談如何更好的欣賞這類黑色犯罪電影的魅力與價值。
  • 《狗十三》帶給我們的一些啟示
    塵封五年的《狗十三》不久前終於上映了,上映之後引起了大家的廣泛討論,今天我就簡單的說一下這部電影。李玩是一個十三歲少女,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爸爸給她找了個後媽,又生了個同父異母的弟弟,爸爸有一天給李玩買了一隻狗,李玩給它取名為愛因斯坦,後來隨著狗丟了,劇情發展到高潮。李玩給狗取名為愛因斯坦可能和她喜歡物理有關,但是後來學校讓選興趣班的時候,因為報英語班可以加分,爸爸就把李玩的志願改成了英語班。
  • 以《荒野獵人》為例,解讀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魅力
    對於這部片子,很多人只從故事內容來解讀,這未免會過於局限。要想真正看懂導演的良苦用心,必須要從多維度來進行解讀。  《荒野獵人》是著名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執導的劇情電影。該片在2016年1月獲得第73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電影獎、最佳男主角獎和最佳導演獎。
  • 從三個角度解讀《圍城》這部優秀諷刺小說的魅力所在
    小說第一版於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80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修訂本,1990年導演黃蜀芹將小說搬上了電視屏幕,由此這部小說更加得到了世人的關注和矚目。今天我嘗試來解讀一下這部經典諷刺小說的魅力,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小說運用了網狀敘事結構,同時採用兩條線索同時展開故事情節小說獨特的敘事視角處理:多重敘事視角相結合
  • 《狗十三》中的狗是主要線索嗎?到底是保護動物還是少女的青春?
    《狗十三》作為一部劇情片,是由張雪迎、果靖霖、智一桐、曹馨月等人主演的,豆瓣評分8.2分,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張雪迎飾演的女主李玩接二連三得狗失狗的故事,最後又與愛因斯坦重逢的故事。通過這部電影,大家可以看到全家人都有著男尊女卑的刻板思想,全家人對弟弟太過寬容,但是對李玩卻太過苛刻,這部電影曾慘遭禁播,播出以後便實力碾壓眾多傳統華語青春電影。電影裡有狗,但似乎並不是主要線索,狗的出現頻率佔比不大,但關於保護狗的內容倒是蠻多的,所以看到後半部分我很疑慮這到底是一部劇情片還是公益片。
  • 專訪曹保平 |《狗十三》最打動我的是真實
    《光榮的憤怒》8.0,《李米的猜想》7.8,《狗十三》8.4,《烈日灼心》8.0,《追兇者也》7.7。如果你注意看,會發現在《李米的猜想》和《烈日灼心》之間,還夾在著一部並非犯罪類型的作品《狗十三》,而這部電影也拿下了目前為止曹保平作品最高分。作為曹導最後一部膠片電影,雖然《狗十三》看上去像是一部青春片,但卻比犯罪片更加揪心和驚心動魄,以至於不少人含淚看完。
  • 狗十三為什麼被禁 電影狗十三是什麼意思被禁5年原因
    據悉電影《狗十三》將於12月7日上映,可能有不少的朋友在很早之前就已經知道過這部劇了,而這部劇為什麼時隔五年才在各大電影院上映,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狗十三什麼時候上映 狗十三劇情簡介主要講什麼故事狗十三表達的什麼意思  電影《狗十三》的字面意思並不難理解,狗代表的就是李玩養的那隻叫做愛因斯坦的狗,而十三則是李玩的年齡,雖然乍一看這個電影名稱十分平常,但其中卻蘊含著很大的深意。
  • 以《囧媽》為例:深度解讀賀歲片的獨特魅力與主題呈現方式
    以下,我將以《囧媽》為例,從故事結構,拍攝技術與人物矛盾衝突的背後含義三個角度深度解讀賀歲片的魅力與價值,在文章的第四部分,我將結合《囧媽》,談談賀歲片常用的4個主題呈現方式。一、故事結構:主副線相互交織,令人倍感喜慶,又讓人深度思考。
  • 以《千禧夜,我們說相聲》為例,解讀相聲劇的魅力及其現實意義
    今天,我就以賴聲川的這部《千禧夜,我們說相聲》為例,來和你一起解讀相聲劇的魅力及其現實意義。01、相聲的幽默性與話劇的故事性,構成了一出穿越百年的荒誕戲劇賴聲川在一次採訪中提到,相聲劇與傳統相聲不同的是,相聲劇有完整故事及戲劇結構。相聲劇用一個完整的故事內核,將每一個相聲段子串聯起來,最終完成一個主題的演繹。
  • 《狗十三》就是你的「青春血淚史」
    但是《狗十三》不同,曹保平不僅在這部電影中拋下了「犯罪」元素,更是將鏡頭聚焦到一位13歲的少女——李玩身上。 結果很意外,效果很驚喜,這個粗糲的山西漢子,拍起青春片來還是「暴烈」不減,一開口就用兩個字……不,三個字,喊出了他對青春的態度:《狗13》
  • 《狗十三》:童年時期「情感忽視」問題的詮釋和解讀
    電影《狗十三》,被譽為十年來國產電影裡最好的青春片,先後斬獲柏林電影節新生代單元國際評委會特別推薦獎、第21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2018年國產電影盛放之年的收官之作,由曹保平導演,電影上映後便取得了不錯的口碑,豆瓣評分8.2.
  • 以《跳出我天地》為例,解讀多情感交織影片的魅力及主題呈現方式
    《跳出我天地》是史蒂芬·戴德利的第一部劇情片,豆瓣評分8.8分,高於95%的劇情片和兒童片。《跳出我天地》講述的是11歲的小男孩比利喜愛芭蕾舞,每周末都拿偷偷用父親給他上拳擊課的錢去上芭蕾舞課。比利的父親和哥哥是英國底層的礦工,參加罷工,一家人生活在貧困中。家人覺得比利學芭蕾舞是一種娘娘腔的行為,但比利還是瞞著家人堅持學舞。
  • 以《燃燒》為例,解讀李滄東現實主義電影風格的魅力
    用寫實的影像風格引出三個主角的人物背景,為後續的劇情發展埋下伏筆寫實是相對於寫意的,前者追求真實感,後者追求美感。《燃燒》裡,李滄東用寫實的自然影像來引出三個主角的生活背景和人物特徵。李鍾秀,剛剛大學畢業,沒有固定工作,只能兼職送貨餬口。
  • 以《小偷家族》為例,解讀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社會關懷及電影魅力
    《小偷家族》是是枝裕和執導的劇情片,獲得第71屆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影片上映後,票房與口碑創下雙贏。這部影片依舊延續了是枝裕的社會關懷以及風格。這部影片主打他所擅長的親情牌,但他的視點又不止於家庭生活,為社會底層的人物發聲,將人性的善惡呈現在觀眾面前,留給大眾去探討和思考。影片中所聚焦的點現實又殘酷,被拋棄的老人、受虐待的孩子、援交少女等。今天,我想從導演是枝裕和的社會關懷、個人風格、現實意義這三個方面深度解讀這部影片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