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狗十三》

2021-01-07 張良說娛樂

《狗十三》是導演曹保平的一部關於青春題材的作品。同影片中的少女李玩的坎坷經歷一樣,這部電影在被禁了五年後才在2018年正式上映。

該片講述了13歲的少女李玩,由於父母離異,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正處於青春期的她渴望得到家人的了解、陪伴和愛。在「要聽話」的中國式教育裡,李玩在掙扎與妥協的過程中也完成了屬於她的「成人禮」。

電影中,父親希望通過一條寵物小狗完成與女兒的和解與溝通,李玩為狗取名「愛因斯坦」,暗潮湧動的青春因「愛因斯坦」意外走失,開啟了它洶湧又無奈的成長之路。白話般的敘事擁有一股平靜的力量,直擊我們內心深處。

《狗十三》中最明顯的故事線索就是狗與人,人與人之間的事。

-李玩與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是父親為了討好李玩而送給她的禮物。起初,李玩是排斥它的,後來隨著愛因斯坦對李玩的依賴,李玩逐漸接受並喜歡上了它。

可就在這時,愛因斯坦不小心走丟了,李玩傷心不已,四處尋找。後媽買了一個一模一樣的狗來騙李玩說這就是愛因斯坦,可所有人都知道它不是,他們只是想讓它代替原來的愛因斯來儘快結束這件事。而李玩卻十分排斥新愛因斯坦,同時與家人的矛盾到達極點。但是在父親的逼迫下,她被迫接受了新愛因斯坦。

可就在李玩主動接受新愛因斯坦時,它又因為咬傷李玩同父異母的弟弟而被送走,李玩再次陷入到了尋找的無盡黑洞中。

在影片結尾,李玩和李堂碰到了之前走丟的愛因斯坦,李玩的漠然與李堂的激動截然相反。李玩矢口否認它就是愛因斯坦,但到了最後當李玩看見尋狗啟事時卻又掩面而泣,她其實認出了它。

也許這個女孩對生活妥協了,她明白愛因斯坦在自己的家庭中已經不那麼重要了,它們在自己家裡的結局不過是被弄丟或者死去。

影片中,愛因斯坦與李玩的關係從起初的排斥,到接受、喜愛,直到狗走失後李玩因狗而與家人的矛盾衝突,再到被迫接受新愛因斯坦,最後新愛因斯坦再次走失。李玩的感情隨著愛因斯坦兩起兩落,也通過這條敘事線索細膩地訴說著李玩從單純的女孩成長為社會動物的過程。

-李玩與父親-

李玩與父親首次出現在同一畫面是在學校關於報興趣小組的事。

起初她報了自己喜歡的物理小組。然而她的父親在聽說報英語有機會直升高中後親手粗暴地、不容商量地把李玩的志願改掉了,也揭示出了父女倆不平等的關係。

同時,因為愛因斯坦的事父女倆的矛盾達到了極點。奶奶因為擔心李玩而出去找她導致自己迷路,父親看到拿酒瓶的李玩回家生氣地對李玩對手打了她。

後來父親又因為後悔、自責而向她道歉,並希望通過陪李玩去天文展而得到原諒。

後來李玩在物理競賽得了獎獲得保送高中的機會,父親帶她去參加酒局,滿意地說「你是爸的驕傲。」

這種父親與子女關係的縮影正是中國家庭正常的表現,一切都如此真實。不能說父親不愛著李玩,他已經很大程度地對她好,考慮著她的感受,只是他的方式讓十三歲的李玩不能理解罷了。

而李玩需要的卻是家長們的態度。在愛因斯坦走丟後,爺爺和父親甚至連找都沒找過。在他們眼裡那只是一條狗 而在李玩看來那是陪伴她的一個玩伴,這也是他們衝突的地方。

孩子在埋怨家長拿一雙旱冰鞋了事的敷衍,家長也在責怪孩子任性找狗的不懂事。誰又有錯呢,可是這種相處模式只會讓雙方都陷入痛苦。

最後,十三歲的孩子不得不偽裝自己、向生活妥協,做了個偽善的人,融入到成人世界……

相關焦點

  • 影評|《狗十三》
    序言這部塵封五年的《狗十三》帶大家經歷了零零後、九零後的青春時期,在電影的類型上,《狗十三》的劇情稍微傾向於個人化、小眾化的作者電影。但在曹保平手中,《狗十三》又如同姜文導演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和馮小剛導演的《芳華》那般成為反映時代與社會的電影詩。
  • 《狗十三》影評——成長之路都是痛苦的
    之前看影評說電影講的是男女平等問題,李玩的弟弟得到了更多的關愛,而李玩在弟弟到來後變成了一個外人,所有人都開始圍繞弟弟轉。不平等?有嗎?有,但是這真心不是重點。這是一個講成長的故事,從一開始報興趣小組,父親和老師苦口婆心的勸說,到最後父親強制李玩報英語開始。(大人們總以為自己是對的,他們不想知道孩子在想些什麼,他們以為自己這麼做是為了孩子好,或許因為他們當年也是這麼過來的吧。)
  • 成長的代價——《狗十三》影評
    電影《狗十三》是由曹保平導演,張雪迎、果靖霖等人主演的一部劇情片。曾獲水晶熊單元國際評委會特別獎。此片名為《狗十三》,狗是引題,電影說的是一個丟狗找狗的故事,而十三是一個人成長開始的年紀,狗13的阿拉伯寫法則代表對成長這件事的看法。
  • 狗十三豆瓣評分多少電影好看嗎 狗十三最新影評怎麼樣
    由曹保平導演,張雪迎主演的電影《狗十三》將於12月7日上映,該片被禁五年,豆瓣評分高達8.5分,此次終於能夠上映不少觀眾都倍感期待、狗十三豆瓣評分多少  目前電影《狗十三》在豆瓣上的評分為8.5分,該片2013年就已經製作完成,不過直到今年才在全國公映,目前該片定檔12月7日,上映之後可能豆瓣上的評分還會出現波動
  • 《狗十三》影評,希望這種教育方式能在我們這一代有所緩和
    先來談談電影的名字,有人說叫「狗十三」,也有人說叫「狗B」。我覺得,叫狗十三,可能是因為十三歲的主人公在從一個青春期的叛逆女孩變成了溫順懂事的乖乖女,正如她自己養的狗一樣,學會了迎合大人。至於為什麼叫「狗B」,大概是要吐槽影片中表現出來的重男輕女以及父母在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吧。
  • 《狗十三》:被拉著「成長」的一代人
    近日,一部塵封五年的電影《狗十三》刷爆了我的朋友圈。有人說《狗十三》真實地揭露了我們這一代人的青春,但在我看來,《狗十三》透露出的正是中國式教育的弊端。這或許也是它被封禁五年的原因。狗和13連在一起,便是這個「狗13」的成人世界。
  • 影評:狗十三 不為人知的秘密
    爸爸給她買了一隻狗,她很喜歡它,結果爺爺遛狗時候,它走丟了。這下李玩又哭又鬧。爺爺也在尋找過程中腳受傷了。她在和爺爺爭執過程中還推到了爺爺。李玩卻自己出去喝酒解悶。對家人為她的付出她似乎看不到..直到奶奶也因為這件事走丟了。她的任性叛逆和令人反感達到了極點。爸爸狠狠教訓她一頓。一向被爺爺奶奶寵愛的她,這次才明白了自己的任性給家人帶來了什麼。
  • 《狗十三》:一個稱職的父親和懂事女兒的被動成長史,狗十三影評
    2018年12月14日由曹保平導演,張雪迎、果靖霖主要的電影《狗十三》即將全國公映。我於12月9日參加了《狗十三》的提前點映及主創人員見面會。這是一部代入感極強的影片,莫名的壓抑從始至終。一位是稱職的父親,一個是懂事的女兒。
  • 《狗十三》影評:不要忘記被粗暴對待的青春
    看完《狗十三》,我突然想起賈樟柯點評《風櫃來的人》的一句話:「電影拍的是一群臺灣青年,但總覺得是在講我山西老家的那群朋友。」他談的是個體生命經驗的共通性,一部遠方的電影竟能召喚起記憶中的生活細節。我想每代人都有他專屬的青春片,《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和《陽光燦爛的日子》不可不謂耀眼,但《狗十三》才是我的《風櫃來的人》。《狗十三》從第一個鏡頭起就擊中了我,素顏的張雪迎頂著滿額頭的粉刺注視著攝影機。這是青春的證明,也預告生活中的許多事情就像粉刺一樣要浮出水面了。這扎眼的粉刺提醒觀眾這部電影的立場:不迴避、不矯飾。《狗十三》首先讓我熟悉的是片中的成長環境。
  • 一個被禁了五年的電影狗十三
    狗十三還以為寫小狗的故事的。抱著閒著就是閒著,反正也沒事兒幹。就點進去看了。哇,從頭哭到尾。看影評說這個電影曾被禁了五年。我也忽然明白為什麼會被禁。太真實了 。像極了我們從小長大的經歷。是中國孩子從童年到成年的脫變過程 。最後一句話或者讓我明白。我就是那個長得太快的人。長大就是學會隱忍情緒。
  • 《狗十三》:論成長的重要性
    周末去看完《狗十三》這部電影,眼看著2018年快要走了,回想來這一年來,並沒有看過幾場電影,所以每一場都記憶猶在。有3D巨幕雷射投影超高清的《紅海行動》,72一張,真沒見過這麼貴的票;有趕了一夜硬座火車後看的《狂野巨獸》;第一次見了明星的《一齣好戲》;因為一場電影喜歡上一位女演員,一首歌的《驢得水》;還有這次應該是我今年的倒數第二場的《狗十三》,為什麼是倒數第二場呢,因為不出意外,我會帶著我家人再看一遍,為什麼要帶家人再看一遍後文有解釋。這是一部好片,但是難火。
  • 《狗十三》電影賞析 | 愛享薈線下沙龍第29期
    還記得之前火遍全網的電影《狗十三》嗎?被塵封五年後,《狗十三》呈現在了觀眾面前。一上映,便引起了熱議。或從李玩的角度,或從李玩父親的角度,都能引起很多觀眾的共鳴。當然,可能大部分人從中看到的是青春期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殘酷、壓抑,波濤洶湧卻又無可奈何,也有人批判中國式家庭教育的悲哀。
  • 影評|電影《狗十三》:每一次成長都刻骨銘心
    看不懂電影《狗十三》是一種幸福,但看懂了也不見得是不幸,真的不幸是:看懂了卻裝作不懂,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幸再一次發生在別人身上。電影《狗十三》中,十三歲的少女李玩喜歡物理,最愛《時間簡史》,想去物理方面的興趣小組,但她父親覺得把英語學好更重要,就要求李玩放棄自己的愛好,轉而去英語小組。父母要求孩子聽話懂事,如有反抗,便是不問青紅皂白的訓斥,直到孩子順從為止。
  • 《狗十三》九城點映好評如潮 口碑爆款獲百分百力薦
    點映開啟後,社交平臺大V推薦度100%的電影《狗十三》便以86.4%的上座率榮登當天同時段第一名。為回饋影迷持續高漲的熱情,電影《狗十三》將於12月4日、5日、6日三日的每晚18:30-20:30,在全國開啟點映,與更多期待它的觀眾見面。
  • 《狗十三》狗,和十三歲的女孩 這就是一個簡單的故事
    關於影評《狗十三》片名就簡練生動的將兩個主人公擺在觀眾面前:狗,和十三歲的女孩。這就是一個簡單的故事。初讀「狗十三」這幾個字,那种放浪不羈和憤世嫉俗的意味便在唇齒間氤氳不散,頗有些罵髒字的意思。為什麼有這個意思呢?因為中國的語言博大精深。
  • 《狗十三》上映:中國式家長真的都是禍害嗎?
    近日,曹保平執導的青春電影《狗十三》在塵封五年後終於與觀眾見面,在獲得廣泛好評的同時,也引發了觀眾的強烈共鳴。
  • 狗十三為什麼被禁 電影狗十三是什麼意思被禁5年原因
    狗十三為什麼被禁  近日電影《狗十三》舉行了首映禮,並且定檔於12月7日上映,作為一部家庭題材的電影《狗十三》其實在五年前就已經製作完成了,所以影片被禁五年之後終於上映,令很多觀眾都感到十分期待。  據悉《狗十三》講述了一個女孩童年到成年的故事,雖然這個劇情看似十分簡單,但其中反應出來的許多真實問題可能就是導致它被禁的原因。電影《狗十三》講的是少女李玩的成長經歷,從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女孩逐漸長大的故事。電影名字的「狗十三」中,十三指的是女主角李玩十三歲,狗是李玩養的金毛,叫愛因斯坦,電影被禁多年就是因為劇情太寫實了。
  • 電影《狗十三》哲學影評:是什麼造成了孩子的改變?
    上次去電影院看《狗十三》的時候,女兒說她不想跟我一起看,想跟敬寶看,我只好訕訕然地走開。但是既然到了電影院,又不要一起看,那我只能看另外電影了。她看完以後跟我講了這部電影的大概內容。昨天騰訊視頻裡我認真看了一次。看完電影,我第跟她說的第一句話是:媽媽現在更不支持你讀書時候養狗了;第二句話是,李玩的爸爸除了幾個地方過分,另外都還可以的;第三句話是,大家都是這樣成長起來的。
  • 《狗十三》:爸打你是因為愛你,等你長大就明白了
    關於真正的成長,它因為太真實,從而被禁了5年,於2018年才被上映,它就是《狗十三》。「爸打你是因為愛你,等你長大就明白了」相信看過這部電影的,不會忘記這句臺詞,簡單幹淨,又那麼的貼近我們的生活。太過於真實,以至於讓人覺得不像是電影,紀錄片的真實性,電影的畫面感。
  • 電影課《狗十三》:向一個孤獨的反抗者致敬
    周末電影課我選擇了曹保平導演的影片《狗十三》。這部電影被禁演5年,一經上演便好評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