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4日由曹保平導演,張雪迎、果靖霖主要的電影《狗十三》即將全國公映。我於12月9日參加了《狗十三》的提前點映及主創人員見面會。這是一部代入感極強的影片,莫名的壓抑從始至終。一位是稱職的父親,一個是懂事的女兒。父親努力地把女兒帶入規則,女兒拿出好成績回報父親,只是那份簡單的、不變的愛漸漸消失。
我自己養寵物,我有兩隻貓。在我養寵物以前,如果有人對我說:「狗比人好」我一定會嗤之以鼻,但是當我擁有了寵物以後,我時時被它們感動,人和狗之間的愛是簡單的,在這份關係中你會感受到快樂,也會感受到痛苦,但是你們的愛是永遠不變的。人和人的關係是及其複雜的關係,即使是親人之間,那份愛也是在不斷變化中的。女孩叫李玩,今年13歲,她的名字是父親給起的,起名字的時候父親一定希望她這一輩子都能快樂地玩耍,可是她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和母親離婚了,現在父親有了二次婚姻,並生了小弟弟,也許是害怕她和後媽處不好關係,李玩很小的時候就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
李玩喜歡物理,她喜愛《時間簡史》和《平行宇宙觀》,她想報物理輔導班,可是她成績不好的是英語,在父親的壓迫下她只能選擇英語。出於對女兒的愧疚,父親為李玩買了一條小狗。李玩十三歲的時候有了一條狗,影片的名字由此產生《狗十三》,她為狗取名「愛因斯坦」,她們形影不離,她們產生了情感。可是一天,爺爺把李玩的狗弄丟了。
爺爺也是一名父親,這是一個怎樣的父親形象哪?影片的開頭李玩的父親(果靖霖飾)唱著一首不屬於他的時代的歌,可是他卻認為這是他小時候唱過的,人的記憶總是犯錯。這首歌是爺爺過去經常唱的,是一首反傳統的歌曲,可是爺爺卻是一個重男輕女的傳統男人,他要為小孫子起名字,他年輕的時候並不努力(房子看得出來),他和家人沒有情感表達,他不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他做了錯事不會道歉。當他出去找李玩的時候,他的腿壞了,這是一個只能用身體表達感覺得人,是個完全在規則之外的父親,可他是爺爺,是家長。被他起了名字的李玩的小弟弟長大後會是個什麼樣子哪?他的痛苦一定要遠遠超過李玩。
李玩的父親是個在現實社會中稱職的父親。他很努力,很努力地經營自己的事業,努力在規則的世界裡獲得了一個位置(一個小有所成的商人),努力地和李玩搞好父女關係。他能夠和自己的女兒做情感交流。他做了錯事,能夠向女兒道歉。他努力地要把女兒帶入規則的世界。李玩的父親在我看來要比中國90%的父親都要做得好,這是一個和自己的父親完全不同的父親。可是他不可避免地一次次傷害自己的女兒,也是在這一次次傷害中,女兒漸漸長大、成長。在影片的最後,當李玩向父親提問他是如何和自己的母親相愛的時候,這個男人淚如雨下,哪一瞬間我也流淚了。是的,那份簡單的、不變的愛消失了,她是那麼值得懷念。
李玩從一個像《千與千尋》中開始時的小千的那樣一個任性的、愛發脾氣的小女孩,從一個正處在青春期有著逆反心理的小姑娘逐漸成長為一個學習成績優秀的、懂事的好學生。她是如何做到的哪?她喜歡物理,可是必須學習她不喜歡的英語。她的狗被爺爺弄丟了,可是她必須向爺爺道歉。她特別想讓父親陪自己看天文展覽,可是不得不參加父親的宴會,陪著一群大人說著違心的話,做著違心的事。她甚至不能保護自己的狗被後媽送到狗肉館宰殺。她在這樣小的年齡就不得不面對自己的無依無靠,她必須做出努力去改變自己的命運。影片的最後她無意中發現了自己的小狗—愛因斯坦,可是她淡然地裝作不認識它,13歲的李玩,帶上了自己的面具,那份屬於她的簡單的、不變的愛到了這時也消失了。郭德綱曾經在被採訪的時候說過一句話:「吃虧要趁早」,李玩在很小的年紀就成熟了,我不知道這樣對於她到底是對還是錯,畢竟區分好壞的標準並非我們當下的感覺,而是別人的目光。影片中不斷地重複著這句話:」這樣的事情以後還多著哪「。

觀影結束後,在和曹保平導演地交流中我問他:「您心目中理想的父親是什麼樣子的?」曹導演說:「我希望一個父親,能夠在有些時候,同子女平等地,如同朋友般地交流,只是在當下的中國,這樣的父親幾乎沒有。」果靖霖說:「哪裡有理想的父親呀,你又不能選擇,攤上什麼樣就什麼樣吧!」《狗十三》不是一個讓你因為感動而流淚的電影,但是或許因為悲傷,或許因為過往的經歷,你又不得不在影院裡流淚。想要體會這兩種眼淚的區別就去影院吧,我向各位強烈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