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影評——成長之路都是痛苦的

2021-01-07 百家影評人

不明白這電影為什麼被封禁這麼長的時間,因為中間的早戀問題?我想裡面的內容和最近兩年那些《左耳》《致青春》之流相比的話,內容健康的簡直不像話。總體來看故事有些平淡,仿佛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大家都有過青春,都曾叛逆過,更何況是單親家庭長大中的李玩,一個初中生女孩。

之前看影評說電影講的是男女平等問題,李玩的弟弟得到了更多的關愛,而李玩在弟弟到來後變成了一個外人,所有人都開始圍繞弟弟轉。不平等?有嗎?有,但是這真心不是重點。這是一個講成長的故事,從一開始報興趣小組,父親和老師苦口婆心的勸說,到最後父親強制李玩報英語開始。(大人們總以為自己是對的,他們不想知道孩子在想些什麼,他們以為自己這麼做是為了孩子好,或許因為他們當年也是這麼過來的吧。)

電影英文名是《愛因斯坦和愛因斯坦》好像更貼題一些,看完電影其實還是不知道為什麼中文名字是狗十三,初略的理解就是主人翁像狗一樣活過了十三年,從一個不懂事叛逆的小女孩,變得像狗一樣乖巧,開始學會迎合大人。劇中的李玩在問高放「你見過真正的大人嗎?」或許就是點睛之筆,我想那個時候李玩已經知道自己該如何去和大人相處了。

電影開始,父親因為強制替李玩報英語興趣小組,惹李玩不高興而給她買了一隻狗作為補償。李玩慢慢的喜歡上了這隻狗,並且悉心照顧它。這是李玩的第一隻狗,取名愛因斯坦,因為她最喜歡的還是物理和天文。然後故事從養狗,丟狗,發瘋似的找狗展開。

因為爺爺遛狗的時候沒有留心讓狗走丟了,推搡爺爺崴了腳,第二段矛盾開始。家裡人為了哄她又買了一隻差不多的狗,希望騙過她,但是她知道這不是,而她的堂姐也知道,堂姐比她大一些,在奶奶和繼母的注視下突然改了口,這是堂姐的成長,開始懂得偽裝。那時候的李玩還比較的任性,在賭氣出走後,多年不出門的奶奶獨自一個人去找她迷了路。這些引發了第三場矛盾,父親動手打了李玩,這次打讓李玩開始成長,雖然還是有些不能接受代替的愛因斯坦,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開始喜歡上它,直到後來它咬傷了弟弟,被繼母勒令父親把狗送到狗肉火鍋店。第二次找狗已經沒有了那麼瘋狂,但是她還是一家一家的狗肉店去搜索,她唯一能讓父親做的就是不要把狗送到火鍋店。

可以推敲的點有很多,英語演講的失利,以及物理考試的獲獎是兩個不錯的點,證明了大人說的未必都是正確的。當李玩最終獲得了省立第一,父親問她想要什麼的時候,她只是想知道當初父親把愛因斯坦送到了哪家飯店。後面得知愛因斯坦被送到寵物收容所的時候,開心的笑了,在得知收容所裡的愛因斯坦死了以後,她沒有發脾氣,而是對父親說了,謝謝。

後面酒席上吃狗肉,以及最後當她和李唐散步時偶遇丟失的愛因斯坦,卻最終否認都在表明李玩長大了。這種長大不再是身體上的發育(之前堂姐展示自己的胸罩的幾段,更多講的是生理上的發育問題)而是心智上的成長。長大意味著什麼?對李玩來說,長大意味著學會逢迎。這裡也有兩個很好的點,一個是喝了高放給她的牛奶,這之前她是不能喝的,後來也證明了身體的排斥並不會因為觀念的改變而變。但是後面吃狗肉這段,當在場所有親人都在擔心李玩要翻臉的時候,她並沒有,她吃下去了。所與人都鬆了一口氣,他們以為李玩愛狗的事情已經過去了。但是只有李玩知道自己長大了,學會了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開始討好別人。

當然除了李玩,電影中的父親也很值得玩味。作為一個父親他不允許女兒喝酒,但是在酒場上為了拍領導的馬屁,卻主動讓女兒敬酒。後面為女兒擺的酒席上也是這麼做的,這個時候他要的更多的是面子,他忘記了自己當初說過的話。父親在女兒面前說過的話以及沒有兌現的諾言,是因為父親是大人,而大人生活中有著更多的無奈。當父親打李玩,而後又因愧疚向女兒道歉的時候,李玩是不太能理解的。但是後面在酒場上拍上級領導馬屁以及在其他叔叔面前的那種強顏歡笑讓她知道了大人的世界,她開始懂了父親。

父親開車送李玩回家,她的母親打過來電話。父親和母親簡單地講了一些客套話,李玩問父親,當初和母親是怎麼開始的。父親沒有說什麼,而當女兒打開廣播,《再回首》歌曲響起的時候,父親終於還是繃不住哭了起來。電影沒有交代當初李玩父母因何是在一起,又因何分開的,但從父親聽歌后的反應中可以看出他的世界也不容易。

電影中講了李唐和高放的感情,那是感情嗎?當初李玩問李唐,「你愛高放嗎?」李唐想了想說那不是愛,只是喜歡。但是當她發現自己愛上李唐,而李唐卻喜歡上李玩的時候,她哭著離開了。原來李唐的喜歡變成了愛,而高放的卻只是喜歡。當初為了表明自己的愛,高放在手臂上紋了唐,而後來當他喜歡上李玩的時候,他做了同樣的事情。

好的電影應該是讓人看後能夠有所想,《狗十三》不是教育初中生的,而當我們看懂以後才發現已經回不去了。故事結尾處,李玩看著溜冰場上學習的弟弟,那不就是小時候的她嗎?對牛奶過敏,從一次次跌倒中學會如何堅強,如何掩飾自己的真實想法。

相關焦點

  • 成長的代價——《狗十三》影評
    電影《狗十三》是由曹保平導演,張雪迎、果靖霖等人主演的一部劇情片。曾獲水晶熊單元國際評委會特別獎。此片名為《狗十三》,狗是引題,電影說的是一個丟狗找狗的故事,而十三是一個人成長開始的年紀,狗13的阿拉伯寫法則代表對成長這件事的看法。
  • 影評|電影《狗十三》:每一次成長都刻骨銘心
    看不懂電影《狗十三》是一種幸福,但看懂了也不見得是不幸,真的不幸是:看懂了卻裝作不懂,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幸再一次發生在別人身上。電影《狗十三》中,十三歲的少女李玩喜歡物理,最愛《時間簡史》,想去物理方面的興趣小組,但她父親覺得把英語學好更重要,就要求李玩放棄自己的愛好,轉而去英語小組。父母要求孩子聽話懂事,如有反抗,便是不問青紅皂白的訓斥,直到孩子順從為止。
  • 影評《狗十三》
    《狗十三》是導演曹保平的一部關於青春題材的作品。同影片中的少女李玩的坎坷經歷一樣,這部電影在被禁了五年後才在2018年正式上映。該片講述了13歲的少女李玩,由於父母離異,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正處於青春期的她渴望得到家人的了解、陪伴和愛。在「要聽話」的中國式教育裡,李玩在掙扎與妥協的過程中也完成了屬於她的「成人禮」。
  • 《狗十三》:論成長的重要性
    周末去看完《狗十三》這部電影,眼看著2018年快要走了,回想來這一年來,並沒有看過幾場電影,所以每一場都記憶猶在。有3D巨幕雷射投影超高清的《紅海行動》,72一張,真沒見過這麼貴的票;有趕了一夜硬座火車後看的《狂野巨獸》;第一次見了明星的《一齣好戲》;因為一場電影喜歡上一位女演員,一首歌的《驢得水》;還有這次應該是我今年的倒數第二場的《狗十三》,為什麼是倒數第二場呢,因為不出意外,我會帶著我家人再看一遍,為什麼要帶家人再看一遍後文有解釋。這是一部好片,但是難火。
  • 《狗十三》:成長不能承受之重
    《狗十三》:成長不能承受之重長大意味什麼?每個人的答案不一樣。看著冷色調的電影《狗十三》,看著一個女孩對所有人的戰爭。孩童世界規則與成人世界規則,完全不同。何謂青春期?可能,就是拋棄原先的規則,接受成人世界的遊戲規則。最終,我們活成了最討厭人的模樣。
  • 《狗十三》:被拉著「成長」的一代人
    近日,一部塵封五年的電影《狗十三》刷爆了我的朋友圈。有人說《狗十三》真實地揭露了我們這一代人的青春,但在我看來,《狗十三》透露出的正是中國式教育的弊端。這或許也是它被封禁五年的原因。狗和13連在一起,便是這個「狗13」的成人世界。
  • 《狗十三》:一個稱職的父親和懂事女兒的被動成長史,狗十三影評
    2018年12月14日由曹保平導演,張雪迎、果靖霖主要的電影《狗十三》即將全國公映。我於12月9日參加了《狗十三》的提前點映及主創人員見面會。這是一部代入感極強的影片,莫名的壓抑從始至終。一位是稱職的父親,一個是懂事的女兒。
  • 狗十三豆瓣評分多少電影好看嗎 狗十三最新影評怎麼樣
    由曹保平導演,張雪迎主演的電影《狗十三》將於12月7日上映,該片被禁五年,豆瓣評分高達8.5分,此次終於能夠上映不少觀眾都倍感期待、狗十三豆瓣評分多少  目前電影《狗十三》在豆瓣上的評分為8.5分,該片2013年就已經製作完成,不過直到今年才在全國公映,目前該片定檔12月7日,上映之後可能豆瓣上的評分還會出現波動
  • 影評|《狗十三》
    一、曹保平之於《狗十三》在觀看電影之前,我首先看到了《狗十三》的文字簡介:「一個女孩的成長故事。」我不禁擔心起來,作為中國最根正苗紅的第六代導演,曹保平的電影以劇情波折、光怪陸離見長,善於鋪墊與衝突,如果單純地拍一個女孩的成長故事,會不會使單位時間的敘事強度過於弱化,或使影片過於單薄呢?幸好,曹保平運用大量的人物埋伏和映襯,以及對社會現實狀態的把握運用,讓《狗十三》所蘊藏的東西更豐富和複雜。
  • 電影《狗十三》:孩子成長中的這些教育問題不容忽視
    哈嘍大家好,這裡是愛追劇,愛看電影的凝子汐吶~在2018年裡,電影院上映了一檔以教育成長為題材的電影《狗十三》,這部電影由張雪迎主演,據說電影早在五年前就已製作完成,但是時隔五年才在電影院上映,這其中緣由我們不得而知。
  • 《狗十三》:成長的「狗」樣子
    這是李玩說過最無奈的臺詞,《狗十三》,狗13,狗B,電影海報上碩大的標題昭示著主角無奈無力的成長,所謂成長,就是在不斷妥協的疼痛中接受虛偽的現實。李玩再次強調她並不是非要這隻狗,而是要態度,可繼母卻用「我都幫你把狗找回來了你咋還不高興」這樣的話來進行「綁架」,看似是為了李玩著想,實際上確實只為了安撫李玩而應付了事。這次是李玩的第二次委屈,比第一次更甚,沒有人理解她,如果說第一次的興趣小組讓她不滿,這次的打壓更多的是孤立無援和妥協。
  • 豆瓣評分8.2《狗十三》:每一次成長都是一次蛻皮
    電影狗《狗十三》是曹保平導演2013年的作品,但是直到2018年才全國上映。影片用平實的鏡頭,白描的手法,把13歲女孩李玩青春期的陣痛和殘酷的成長過程徐徐地展現在觀眾眼前,是當代絕大多數中國家庭生活的縮影,讓眾多的觀眾看到自己的影子。影片通過兩條狗的命運,暗喻青春期孩子蛻皮式的成長。
  • 雞毛蒜皮與蒜皮雞毛(28)每一個人的成長史,都是一部《狗十三》
    作者:趙山山指導老師:李少成雖然昨天很忙,但是還是抽空去電影院看了被禁播五年才得以上映的電影《狗十三》。清冷的冬夜又是末場,整個放映廳加上我只有3個人。我安靜的坐在影院,看完了這部中國孩子的"成長史"。
  • 狗十三:當父權遇上少女,每一次成長都是一場兇殺案……
    它沒有墮胎、沒有姐妹間的撕逼,只有無聲的反抗與靜默的成長。它就是由曹保平執導的青春片《狗十三》。承認假的狗是愛因斯坦,是少女李玩對成人世界的求饒與妥協。這就是電影《狗十三》主要講述的故事。在《狗十三》的結尾處,李玩被當做主角奉上狗肉時,她猶豫了很久,最終回過神道聲謝謝,夾起一塊放進嘴裡咀嚼。至此,李玩成為了大人,從此進入了「不談對錯,只看利弊」的成人世界。
  • 「哪怕生活對你溫情脈脈,成長依然撕心裂肺」——《狗十三》
    我今天就看到了這部電影,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條狗和一個十三歲的少女的故事,其實這部電影可以講做「狗B」。我在網上看評論的時候,看到了大家都在講說這部電影講的是十三歲少女被生活虐待的故事,然後想了很久很久,覺得這個看法有失偏頗,我看了之後產生了自己的想法。
  • 禁播了五年的<狗十三>告訴你「打你的不是爸爸,是成長」
    <狗十三>上映很多天了,一直沒有去電影院看。剛開始看到這個電影的名字,以為這是一個低俗又平庸的故事,好像罵街一樣。這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於是,我去看了,卻被它打的淚流滿面。讓我這個剛剛步入而立之年的男人痛心不以。試問當年的自己,你活的是否像李玩一樣,還是當初根本就沒有掙扎過?
  • 《狗十三》失望,是成長的過程
    01成長似乎是一個很難真實意識到細微過程,直到長大之後回看一切的時候,才意識到,原來那些細碎的傷害,都是迫使我們成長的助力產物。 《狗13》,《狗十三》,一部本該在13年就上映的電影,卻塵封了五年,才在18年上映,得見天日。
  • 影評:狗十三 不為人知的秘密
    這是真實反映我們中國家裡教育和成長的一部電影。那下面小編就告訴你,它到底蘊藏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吧!李玩是個初中生,從選興趣課開始就表現了她的叛逆!喜歡物理就選物理,英語真的很差就差吧。就選物理!可是正如我們大多數的家長一樣,爸爸為她選了對她最好的結果。英語。 嗯!她要認識這個世界的人生就要開始啦!直到我們與這個世界碰壁,我們才能真正感受到痛。
  • 《狗十三》上映:中國式家長真的都是禍害嗎?
    《狗十三》講述了張雪迎飾演的十三歲少女李玩和她的狗愛因斯坦的故事。李玩的父母離異後,父親(果靜林 飾)有了新的家庭,並且再添一子,但由於害怕李玩無法承受,父親決定選擇合適的時機再告訴她。李玩因此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父親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式家長,他口頭上說著為李玩好,但卻在她的成長中持續缺席。李玩愛好物理,但父親卻硬要她參加英語小組。
  • 《狗十三》:豆瓣8.2分,青春到成人的血淚之路
    青春離去的時候,連聲道別都沒有2018年上映的《狗十三》,是由人稱「影帝製作機」的曹保平執導,張雪迎參演的一部青春期成長之路的影片,獲得豆瓣8.2的評分。在那裡,可以同時領略夏天和冬天,感受得到與得不到,現實生活中不能被滿足的種種缺憾,仿佛在那裡面都能得以補充。接下來我們看一下她的成長之路。01、稜角分明的掙扎:十二歲的李玩是離異家庭中的孩子,爸爸再婚後,平時忙於工作,爺爺奶奶照顧她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