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越管越反」,那是你方法沒用對!後悔看晚了(轉給家長)

2021-01-08 騰訊網

在孩子長大之前,父母有必要了解一下,不遠的將來,你將面對一個怎樣的孩子,又該如何應對。

孩子小的時候,即使再叛逆,父母們似乎都有辦法「收拾」他們。不管方法是軟是硬,反正孩子們總會很容易就能消停下來——至於是否很快又反覆,另當別論。

但是,當孩子們逐漸邁向青春期的門檻,一切似乎都變得不一樣了。一般女孩在10歲前後、男孩在12歲前後,就會進入青春期。這個時候的親子關係往往會進入新的階段。

那些懂得放手、保持自我成長的父母,會更容易和青春期的孩子打成一片,而那些控制欲強、一直停留原地的父母,更容易與孩子發生嚴重的衝突。

孩子正處於青春期,用以前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強制的、嚴厲的、簡單粗暴的家長作風式的教育,當然是不管用了,只能讓孩子的心離家長越來越遠。或者說,是不能與孩子的眼下的心理特徵相匹配。

如果家庭不能提供溫暖平和的成長環境,父母依然採用過於嚴厲、簡單說教的方式,那麼,等於在激發孩子的逆反意識,把孩子逼向家長期望的反面,導致過激行為的產生。

所以,在孩子長大之前,父母有必要了解一下,不遠的將來,你將面對一個怎樣的孩子,又該如何應對。

1

從生活入手去改變

青春期孩子由於生理上的急劇變化,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反應,大部分是自我意識覺醒的表現。他們試圖衝破約束和管教是正常的,甚至犯一些錯誤也是成長需要付出的代價。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生活上父母注意讓孩子獨立,充分挖掘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養成處理自己生活瑣事的習慣,否則事事代勞,反而會與他自我意識的覺醒相矛盾。

其次從權威的影響向客觀的分析引導過渡。因為社會的迅猛發展,父母的權威性漸漸丟失。要避免指令式的「教育」,孩子在遇到困難、問題、挫折之後,只是需要來自父母的客觀分析和引導,而且,這種分析和引導還應該是朋友式的。

再次,要耐心持久地與孩子一起做他喜歡的事,接近孩子,發現優點,給予鼓勵,並學會「示弱」。為孩子創造超越家長的機會,凡是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不局限學習方面),都要誇讚,進一步引向孩子學習方面。

2

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處在青春期的孩子有了對事物的自我辨知能力,做父母的如果沒有注意到孩子的變化,而是一味地像以往一樣,牽著孩子按自己設計的路線走,自然就會引起孩子不滿,有意跟家長對著幹。要與孩子融洽相處,父母就得正確認識孩子,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孩子小時候對事物的認知性不強,這就需要父母的提醒與幫助。孩子漸漸長大,父母習慣了孩子對自己的依賴,忽略了孩子成長,依然對孩子指手畫腳,當然會讓孩子厭煩。

所以家長要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尤其是處在青春期的孩子。

3

家長要會索取「愛」

不少家長在「愛」的問題上,只盡「給予」的義務,不講「索取」。如此一來,日久天長會在孩子心中形成這樣一個概念——父母的愛是應該的。因此,要向孩子索愛,讓孩子學會感恩。

一般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太低,如果孩子在飯桌上給自己夾菜就會感動萬分,其實家長可以向孩子要求更多,讓孩子知道愛是相互的,責任也是相互的,要讓孩子懂得父母的不容易。

4

不要開口就下「命令」

青春期的孩子特別敏感,所以父母不要開口就是下命令,「你應該……」「你不能……」如此一來,在孩子心裡,你只是一個領導。其實,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被當成大人,要讓他感覺受到了尊重。

5

籤一份「保密合同」

偷聽孩子打電話、偷看孩子日記,或者是上網看孩子的留言等美其名曰是為了解孩子的行為,千萬不要有。

事實上,這是破壞孩子對家長信任度的首要殺手。和孩子籤了一份 「保密合同」,寫下什麼事情是父母可以知道的,哪些是屬於孩子的秘密,然後雙方違規會怎麼樣。

6

同一錯誤別老調重彈

對於同一錯誤,千萬不能「老調重彈」,會引起孩子的厭煩情緒。在批評中要切中要害,簡短指明問題,也要避免「廉價」的表揚,過多的表揚使孩子對表揚失去敏感性,就會失去激勵作用,甚至懷疑表揚的真實性。

請多尋找孩子的閃光點,鼓勵孩子,欣賞孩子,表揚孩子,給孩子積極的自我定位,建立孩子的自信系統。通過這種積極的方式(包括正面的積極的語言,愛的溫暖的給予,細心的心靈的呵護,認可和接納)去影響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愛和關注,孩子才能重新回到家長的身邊。

7

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

要想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關鍵的是,家長的觀念一定要改變,親子間的關係模式是互動的,互相作用的。這好比我們對待朋友,你對他和氣,對方一定沒理由對你不和氣,你對他尊重,對方沒理由不尊重你。

親子間關係也一樣,請從高低式(父母高位,孩子低位,父母強勢,孩子弱勢)的教育模式換為平等式(把孩子當朋友對待)的教育模式試試,這樣會比現在更好,會有所改善。

總之,在青春期孩子尋求自主性的過程中,親子衝突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大多數孩子和父母能夠解決好這些分歧,在維持彼此間積極情感的同時,重新調整與父母間的關係,使之變得更為平等。

那些特別叛逆的孩子背後,往往都有一個原地踏步、不肯成長的父母。所以,無論孩子處於哪個年齡段,父母保持自我的覺察和成長都至關重要。

這個世界上,父母是一個特殊的職業,每個人都是未經培訓直接上崗的,所以有的時候我們面對孩子會束手無措,為了孩子,家長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態度。

家庭教育的關鍵在家長,家長的方法和態度直接決定了能否和孩子融洽相處,能否使孩子順利、健康、快樂地度過自己人生中的特殊時期。

|來源:班主任、人教教材培訓、網絡

|聲明:如本文內容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感謝分享

掃一掃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國際跳棋聯盟

邀 請 國 際 跳 棋 愛 好 者 聚 會

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不錯,請分享到您的朋友圈!謝謝!

據說好看的人,都會點這裡

相關焦點

  • 青春期的寶寶「越管越反」,試試這幾個方法,比吼叫管用多了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 寶寶到了青春期「越管越反」,寶媽頭疼不已,可能是是方法沒用對 家裡有了寶寶後,小時候寶寶調皮一下,感覺非常可愛,討人喜歡,但是隨著寶寶的逐漸長大,有些孩子可能會愈發叛逆,父母可能就會忍不住要「收拾」下孩子,父母不斷是來軟的,或者是來硬的,都能夠達到讓孩子消停一下的目的。
  • 上遊•文薈丨夜讀丨青春期的孩子「越管越反」,那是你方法沒用對...
    孩子正處於青春期,用以前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強制的嚴厲的,簡單粗暴的家長作風式的教育,當然是不管用了,只能讓孩子的心離家長越來越遠。或者說,是不能與孩子的眼下的心理特徵相匹配。家是孩子最溫暖的港灣,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最可依戀的對象,而孩子卻不願回家或故意拖延回家時間,孩子為什麼會離家出走,請想一想,孩子為什麼不願回家?
  • 孩子越管越叛逆,是秩序敏感期到了,方法不對父母喊破喉嚨也沒用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有孩子的父母,已經大概能猜到,這個詞語就是用來形容孩子的。可以理解為,2歲左右的孩子很讓父母心煩,而且越管越叛逆。孩子越管越叛逆,是秩序敏感期到了養育過孩子的父母,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家裡的孩子到了2歲左右,突然變得有點固執、死板,這個時期的孩子,經常有一旦有不合心意的地方,就大哭大鬧的情況。而且父母還不能管,越管越叛逆。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你吼一萬句都有用
    相信許多家長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都會遇到「越管越叛逆」的情況,比如要孩子不要看電視了,在父母說第一遍的時候,他們就像沒有聽見一樣,第二遍就會很不開心地把嘴巴嘟起來,而第三遍的時候他們還會在那裡磨磨蹭蹭,非要把家長的耐心耗盡,挨頓罵和懲罰之後,才會按照父母的意思去做,而且還表現得非常不情願。
  • 孩子越管越叛逆?家長可以試試「魚缸法則」,比喊破喉嚨管用多了
    每個家長都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犯愁,特別是到了青少年時期,這些叛逆的孩子讓很多家長又急又氣。01孩子越管越叛逆?與其喊破喉嚨,家長不妨嘗試"魚缸法則"小恩是朱女士的兒子,也是家裡的獨生子。上小學的時候,小恩偶爾會故意跟朱女士對著來,朱女士讓他別看太晚的電視,他便想方設法地和媽媽做對,故意看得很晚,甚至有時候第二天醒不來上學遲到了。後來小恩上了中學,交到了幾個朋友,但是學習成績都不太理想。朱女士害怕這些朋友會影響到小恩的學習成績,便讓他少跟這些朋友來往,專心學習。沒想到小恩不僅不聽媽媽的話,還一放學就跟著朋友們一起去玩耍,周末也經常不著家。
  • 青春期孩子多有三種需求,父母越不滿足,孩子心理越受傷,越叛逆
    文|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插畫 | Juice 青春期的孩子脾氣暴躁、情緒不穩定,執拗倔強、性格叛逆,讓不少父母都覺得心力交瘁,其實,孩子不好管、脾氣態度差等表現,往往是因為自身的三種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 如何應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
    其實,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大人過度緊張的心態,反倒可能會加劇孩子青春期親子衝突的狀況:孩子越想自主,爸爸媽媽越緊張、越不放心,越不放心,就對孩子控制得更加嚴密,越控制,孩子就會越抗拒
  • 青春期孩子常有心理偏執現象,為避免教育失控,家長需掌握這些
    但是在很多看法裡,往往帶著很強的片面性,有時在父母或老師看來,孩子做法欠妥,或者特別不負責任,自然會進行管教。可青春期孩子卻對此不願意接受,並且心裡下意識會拒絕說教,這便是家長們常看到的現象,不管你說什麼,孩子就是聽不進去,就堅持自己的看法和做法。2、你們少管我,我會管好自己,你們一管我就煩。
  • 孩子進入叛逆期,這幾種行為不要管,省得越管越叛逆
    我的叛逆期大概是在六年級的時候開始的,那時候我弟弟剛三四歲,正是愛鬧需要管的時候,所以我媽媽基本沒什麼時間管我,什麼事情都讓我自己去做,反而讓我在叛逆期的時候學會了獨立,養成了獨立的性格。很多家長看到就會說「又玩遊戲」或者「別玩了」等等的話來制止,其實玩手機打遊戲也是要看孩子的狀態的,只要孩子沒有沉迷遊戲,是在把所有的作業做完或者不管玩到多晚都能保證把作業做完的情況下,就適當地提醒一下孩子就可以了。管得越多反而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跟家長對著幹。
  • 孩子越管越叛逆,家長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你喊破喉嚨管用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教育孩子是不可能再重來一次的。如果家長的方法用錯了,那真是不可挽回。在撫養孩子的路上,不僅是孩子的成長,更是父母的修養。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他們會遇到許多棘手的問題和許多第一次遇到的問題。
  • 青春期,叛逆的不是孩子,是家長? | 精選
    結果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前治他的方法居然沒用了,家長們很不適應,他們發現已經贏不了孩子。其實孩子一直都想聽自己的,想自己拿主意,青春期只是他變得有能力了,他的小胳膊小腿長結實了,有力量了。他有能力對抗而已。家長們很容易對青春期的孩子感到失望,他的行為習慣,生活作息,學習能力,人際能力,全方位讓人不滿意。
  • 孩子青春期的「14歲」現象,家長要重視,在這3方面需「使勁管」
    他認為,要把握好這一關鍵期,下足功夫,給孩子適當的引導和支持,尤其在這3個方面一定要「使勁管」孩子,將來才會更優秀。01 「管住」孩子的欲望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父母要用很輕鬆的方式跟孩子探討性的問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不良行為,這個時候家長的教育就顯得特別重要。為了不讓孩子養成不好的秉性,家長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家的教育方式。
  • 你越急孩子越慢,你越催孩子越拖,催促是最無效的應對方法!
    所以,當你跟孩子說,你可以再玩10分鐘,然後就怎樣怎樣,基本上就等於白說。比較可取得方法是,再10分鐘結束的時候,該孩子一個提醒,比如之前和他一起頂一個鬧鐘,或者直接告訴他「時間到了」,也可以讓他看鐘表上的指針已經指到了那個位置。7歲孩子對時間的感知,不論是興趣上還是能力上,都有了一個飛躍。
  • 孩子磨嘰,家長催促埋怨,結果越催越慢,家長該如何做?
    家長的反覆催促裡面包含著對孩子的不滿、急躁、埋怨、否定、不耐煩等情緒,這些不良情緒都將傳遞給孩子,長此以往,對孩子的內心成長容易起到反作用,好多孩子會因此產生「唱反調」的現象:孩子會通過故意拖延的方式進行「被動攻擊」——你越是讓我快,我越慢。教育孩子的前提是要了解孩子,讀懂孩子。
  • 青春期的孩子如何溝通——知識星球告訴你
    所以不是壓制兒童不讓他成長,而是家長自己要成長,把自己高度拔高,那兒童就會跟家長一起升高,這樣才可以達到效果。對於怎麼去拔高,實際上不同年齡家長有不同的角色。這些建議一定要看,建議老師轉給家長!作為家長,我們究竟該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 孩子十幾歲進入青春期後特難管,不管又不行,怎麼辦?
    父親放下生意開始管,但發現已經管不了了。他聽說湖北有個專家叫何華彪,曾經把一個網癮孩子給治好了,於是馬上領著孩子到那兒去,啪!10萬塊錢拍出來,這孩子交給你了,你負責把他教育好。家長們談的最多的是「我孩子學習分數怎麼樣,我孩子上什麼學校,同事之間、朋友之間誰家孩子高考,考什麼學校?」但,智力是天生的,不是教出來的。什麼是後天可為的呢?那就是性格。
  • 孩子遇到挫折後哭泣,家長別一味地安慰,這樣做讓孩子越挫越勇
    不知道你有沒有見過這樣的場景:「孩子摔倒了,家長會奮不顧身地跑過去,還沒等孩子哭呢,家長就開始演戲,又是打得,又是打桌子,根本就不給孩子反應的機會」。「孩子玩玩具,玩了幾次之後都沒能成功,孩子這個時候情緒開始出現反差,家長又開始啦!
  • 五歲孩子越管越逆反,孩子小時候沒在身邊,父母如何破冰
    孩子回來沒幾天,小林就變得非常煩躁,她跟我吐槽孩子沒法管,越管越逆反。春節幾個同事視頻,小林忍不住訴苦,說著說著就流下了眼淚,把我給嚇壞了,小林可是那種流血不流淚的女漢子,上千萬的項目處理起來都神閒氣定,不知怎麼讓他兒子給搞成這樣了。
  • 孩子到了這個年齡,家長就該狠心立規矩,立得越晚,娃越不好管教
    父母需要知道的是,給孩子的愛與管教並不衝突,「管教」孩子,更重要的是「教」而不是「管」,或者「管」根本不是目的。家長無論是想管教孩子,還是想給孩子定規矩,都應該早一點。原因很簡單,當他們年級較小的時候,往往更具可塑性,越早受到約束,就越容易變得可塑。
  • 為啥孩子越長越醜?習慣影響顏值,這些壞習慣,希望你娃沒有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眾所周知,孩子的美醜與家長的基因密不可分,因此「三歲看到老」這句話不無道理。然而有些家長卻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顏值卻日益下降,那你知道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