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李安攜《臥虎藏龍》奔赴奧斯卡,獲得十項提名,並最終捧得最佳外語片等獎項,打開了華語電影在國際舞臺上的新局面。伴隨著這部影片獲獎的還有譚盾,他為這部電影配樂,十天時間寫了十六首曲子,並藉此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格萊美大獎、金馬、金像最佳原創音樂獎……
一時間,譚盾的名字在世界上成了中國音樂的符號。
其實,《臥虎藏龍》配樂只是譚盾《武俠三部曲》中的一曲。創作完《臥虎藏龍》後,他又相繼為張藝謀的《英雄》、馮小剛的《夜宴》配樂,更是把中國電影音樂推向了世界。《英雄》劇照破天荒以敦煌史詩形式,唱就中國傳統文化「我把對生命的理想放進了《敦煌·慈悲頌》裡,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我在拿著這些樂譜時,仿佛自然而然就能聽到聲音流淌出來,成了我作品中的一部分。」
——譚盾
2013年,譚盾是因好友的一通電話受邀前往敦煌遊玩,未料走進洞窟後,一待就是六個小時。譚盾在窯洞中被精美絕倫的壁畫深深地震撼到了,於是開始不停地思考著如何將那些栩栩如生的敦煌壁畫變成聲音,帶往世界各地,以至於琢磨得忘了時間。在此後的幾年時間,譚盾先後15次親訪敦煌採風,後又走遍了中國國家博物館、大英圖書館、法國國家圖書館,飽覽數以萬計敦煌瑰寶,尋找散落世界各地的敦煌古譜。甚至為研製敦煌古樂器,譚盾深入到中國各地,向古樂活化石匠人取經,還東渡日本,向家傳歷代的長安琵琶匠人後代習得製法。譚盾在大英圖書館追蹤到唐代10世紀的心經古樂譜和舞譜最終,歷時六年,他以敦煌壁畫為故事為藍本,創作出了 《敦煌·慈悲頌》 這部融合了敦煌古樂與西方交響音樂、並跨越文化時空的音樂語言,重現了中華古代文明與輝煌。對於作曲家而言,如此宏大的作品可謂傾注了極大的心血。整部交響樂取材敦煌壁畫上的內容,全劇分為「菩提樹下」、「九色鹿「、「千手千眼「、「禪園」、「心經」、「涅槃」共六幕,道出了從「因果」到「涅槃」這一過程的深刻思考。
第一個故事:菩提樹下
喜馬拉雅山下傳來古老的聖詠,小王子看見一隻小鳥受了傷,很傷心,問誰可以減輕他的痛苦?突然間,天空裂縫,咒神出現,並告訴小王子:「在這個世界上,從細小的螞蟻到巨大的恐龍,生命都是平等的……」小王子步步生蓮走到菩提樹下,冥想打坐,四十九天後修成正果。
第二個故事:九色鹿
神秘湖畔,仁慈的九色鹿救活了遇溺的男人。但是在金錢財寶的誘惑下,落水人卻向正在巡捕九色鹿的國王告密,令全身是寶的九色鹿被殺害。當國王和護衛隊得知九色鹿是落水人的救命恩人時,大家都後悔地落淚了……
第三個故事:千手千眼
國王的女兒們演奏著美妙的反彈琵琶舞,此時宮中有孕婦突發疾病,急需有人捐獻雙手雙眼。最美的二女兒妙善表示願意奉獻自己的雙手雙眼,並說服了國王。在情深傷痛之時,妙善身上浮現出千手千眼,撫摸著眾生的創傷,注視著眾生的痛苦。
第四個故事:禪園
砍柴人路過禪的發源地嵩山,道出讓僧人們眾怒的言語。而禪師安勸眾人,與砍柴人說道:「禪,就是每個人不同的人生修行和自然悟性。」點醒了所有僧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第五個故事:心經
西域取經的樂僧在路上救了奄奄一息的西域女子篥娜,篥娜家鄉的蠶,因為瘟疫而絕種,於是她把江南的蠶養在頭髮裡,希望可以帶回西域。但路途艱險讓她無法再回家。在寒夜裡兩人用體溫互相延續彼此的生命,但篥娜最後還是凍死在樂僧懷裡。
第六個故事:涅槃
冥意中,病重的佛陀行將入滅,與悲痛的弟子平和慈悲地講述極為生動而又智慧的生命哲學與心靈溝通: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最後弟子問佛陀最後一個問題:「您是神嗎?」他回答:「我是……覺悟……」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先生現場助陣譚盾《敦煌·慈悲頌》音樂會
譚盾在《慈悲頌》中借鑑了大量唐樂,古代東方樂器與現代西方樂器同聲齊鳴,還依照敦煌壁畫中復原了反彈琵琶、奚琴等古樂器,並將中國傳統樂器缽、木魚、引罄等穿插在樂曲之中,生動展現了中國歷史和文化的厚重、博大之美。令聽眾沉浸其中,久久感動。「中國的傳統文化很有感召力,比如對慈悲善良的信仰,這在其他很多文化中都能找到相通之處。我創作《敦煌·慈悲頌》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喚起所有人去追尋我們共同的目標,愛大自然,愛人類自己。」
——譚盾
2021年1月8日,譚盾將帶著《敦煌·慈悲頌》來到珠海,希望通過這樣一部充滿大愛的作品,在新的一年裡帶給所有人希望和力量。
12月5日 12:21
開啟預售!
指揮:譚盾
男中音:王雲鵬
女中音:董芳
男高音:王傳越
女高音:郭森
原生態女高音:澤仁央金
原生態男低音:哈斯巴根
敦煌舞反彈琵琶:陳奕寧
蘭州音樂廳合唱團
蘭州交響樂團
• • •
演出時間:2021年1月8日(周五)19:30
演出地點:橫琴歌劇廳
註:該演出謝絕1.2m以下兒童入場
關注我們
● 連接世界的藝術殿堂 ●
【點擊「閱讀原文」直達劇院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