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的電影《英雄》是張藝謀最具爭議的電影作品。《英雄》在國內外之大相逕庭的評價和口碑。國外賣座又叫好,國內褒貶不一,國內觀眾最大的爭議是影片與歷史嚴重不符,情節過於YY,缺少內在精神價值判斷,充斥藝術靈魂的空洞,華麗有餘而內容不足。《英雄》是張藝謀的野心之作,張藝謀拍《英雄》是受到了李安的《臥虎藏龍》的影響,奧斯卡的誘惑還是挺大的,《英雄》故事情節簡單幾乎可以不用複述,張藝謀版的「荊軻刺秦王」,張藝謀式的「英雄」,「講故事」的故事,真實與謊言。《英雄》的場景是恢宏龐大的,使觀眾為止震撼,但重點是給人一中畫面震撼與享受,而忽略點影片本身的故事與內在,「國師」對於畫面的掌控確實是國內第一,而且這個第一是跟第二拉開很大差距的第一,《英雄》後張藝謀對畫面的享受越來越追求,後面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影》也是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力。當時《英雄》開啟了中國大片時代,什麼是大片:排場大,畫面足,場景恢宏,群星璀璨。
看到張藝謀拍出《英雄》這種大片,作為國內的第五代導演代表人物陳凱歌,當然也蠢蠢欲動,於是拍出了《無極》,一部被觀眾譽為「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的影片。看過《無極》的觀眾都說,那個拍《霸王別姬》的陳凱歌已經不在了。大師陳凱歌也許是想跟「國師」張藝謀比畫面,畫虎不成反類犬,確實《無極》畫面還是挺美的,但算不上氣勢磅礴,也算不上有多出眾,而且一點都掩蓋不了劇情的一塌糊塗,三男一女的愛情故事,情感糾葛。莎士比亞式的對白,看似充滿哲理的臺詞,但每句都乾巴巴,就好像炒菜油鹽不進,只在表面,沒有滋味。這部影片陳凱歌強烈的想表達著東方哲學的思想,愛與命運的主題,但用力過猛,立意過高。讓影片看起來很不自然,一種一來什麼都不幹,給人講哲理的感覺,忽略了給觀眾一種循序漸進,自己去感受的感覺,而不是你強加給觀眾的,畢竟觀眾都喜歡看自然而然,不做作的東西。陳凱歌說:「《無極》十年之內沒人看的懂」如今15年過去了,恐怕還是沒幾人能看懂吧,誠然,它不是一個好故事好電影。
上面兩位大師拍出的大片,馮小剛導演是自卑的,他自己不是什麼「大師」,不是學院派出身,當然也是不服的,當然也想衝擊奧斯卡,所以拍出《夜宴》這樣的大片,《夜宴》就是中國風《哈姆雷特》,講的是宮廷政變的故事與愛情糾葛。唯美的畫面,優美的音樂,抽象的情節,蹩腳的旁白。一點也看不到馮小剛的特點,但技術上不比馮小剛以前的電影遜色,畢竟馮小剛的起點比上面兩位「大師」低,馮小剛以前拍的都是《甲方乙方》《不見不散》《大腕》等小成本接近生活氣息的電影。《夜宴》這部電影畫面應該也是受到了張藝謀的影響。畫面看起來熱熱鬧鬧,劇情卻單薄散亂,王位鬥爭和復仇,權利與欲望都雜亂無章,並且該片欠缺高潮,結局也不會讓人感到酣暢淋漓。該片有點商業片與文藝片之間不倫不類。毫無疑問馮小剛導演的這部電影是失敗的,並且證明了外國人的故事中國人不一定講的好。
現在來看這三部影片,只有《英雄》能稱的上是經典,《無極》和《夜宴》依舊是爛片,不知各位網友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