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上某張海報用淡藍色的墨水寫著:
親愛的,沒有人比我更愛你
4月26日,我去了德裡最大的紅燈區「GB 路」,潛入了最有名的64號妓院,這裡因尼泊爾小姐眾多而成為嫖客的最愛。
在帶我們兩個女孩進去之前,朋友曾幾次警告說:「你們真的想去?我擔心你們會被騷擾。」 然而我們的好奇心遠勝過恐懼。
舊德裡香料市場的盡頭就是 GB 路,一個大型的日用品批發市場,它看起來沒什麼特別,如果沒人告訴你,在白天你很難發現這是竟是德裡最大的紅燈區,藏著80多個妓院和1000多個性工作者。
GB 路街景
我們走進了一條潮溼黑暗的巷子,和一樓的幾位中年女子打招呼後,我們順利用記者身份上樓,大廳裡圍坐了一圈等客的妓女,從十幾歲到五十多歲,濃妝豔抹,豐乳肥臀。看到我一個外國女子,她們紛紛投來了好奇的目光,我拘謹地報以微笑。
但真正讓我緊張的是第一次見到如此多的嫖客,那時只是正午,不斷有男子上上下下,眼神溼潤地挑著姑娘,有的在議價,有的在系皮帶,有的已經和妓女摟腰親切起來。在這裡幾乎可以看到各種社會等級的人:人力車夫、搬運工、都市白領。
我在裡面只呆了短短的十五分鐘,體態圓潤的老鴇主動過來聊天,說自己過得很好,沒有想過搬出去,似乎她已經很有跟 「記者」 打交道的經驗了。
離開紅燈區後,我的好奇心沒有就此打住。同行的女友說她有一個記者朋友 Mayank Soofi,寫過一本關於德裡紅燈區的書。他十分善於走進人心,甚至可以睡在妓女的床上,傾聽她們私密的故事,被視為妓院家庭的一份子。
於是我去讀了這本書,Nobody Can Love You More。
「 沒有人比我更愛你。」 這到底是誰和誰說的?為什麼聽起來這麼美麗又那麼憂傷?
於是隨著 Mayank 的視角,我再次走進紅燈區,走進這群邊做愛,邊賺錢的妓女。
一次偶然的機會,朋友問 Mayank 願不願意做去紅燈區做英語家教,為了了解這個他平時鮮能接觸的群體,他提出免費去上課。很快他就和那裡的妓女、孩子、老鴇甚至是常客交上了朋友。他開始每天去紅燈區,從不做愛,但始終在觀察人們的生活。妓女們在等客時,他就在看書;她們閒下來了,他就會拉家常,從寶萊塢的影星聊到自己最喜歡的作家,再聊到她們的過去。
「 我不是用7天寫成這本書的,我是用了三年去了解她們。」
妓院一角
所以比同情來得更珍貴的是,是我看到作者對理解生活和人性的努力。這群妓女那麼不普通,選擇了一條遭人唾棄的風塵路;她們同時又那麼普通,逃不過最瑣碎的生活,和我們一樣經歷著生老病死、情慾、愛和信仰。
一個妓女邊抽菸,邊做飯
從事這行的女人多是迫於無奈,原因也大同小異,有的人沒有受過教育,為了生計和撫養家庭,自願從妓;有的生於貧困的村莊,懷著大城市夢來到德裡,然而被騙到了紅燈區。無論她們自願與否,一旦入行了,就很難出去了。
她們一單要價100盧比到500盧比不等,GB 路的年輕小姐均價為300盧比 (約30人民幣),但這裡面的收入超過一半都要交給老鴇,支付自己的房租和水電,有時還要給皮條客佣金。妓女說白了就是青春飯,35歲就基本就完了,因為越老就越掉價。妓院裡一個80多歲的奶奶,甚至開著20盧比的價格。
幹這行的人,大都背井離鄉,隱姓埋名;老了後也礙於顏面,不敢回鄉,所以她們會在妓院結束一生。她們會從妓女轉為皮條客,上街招攬客人,賺取佣金;再老一點,就在妓院打雜,為其他人買煙、做飯、洗衣服。等有一天她們死去,妓女們會湊錢將其火化,悉心準備葬禮,就像是告別自己的一位家庭成員。
這裡的妓女,多是虔誠的信徒,無論是穆斯林還是印度教徒,而賣淫在她們的宗教裡就是一宗罪,矛盾就在,她們會一邊準點祈禱,然後一邊和無數陌生男人做愛。
妓女的房間
可憐也在,她們做過的愛比誰都多,卻是最缺愛的人。她們不少人有著自己的「男朋友」,要麼是皮條客要麼是嫖客,但感情最長撐不過一兩年。如有嫖客迷上了某位妓女,常來看她,老鴇將會禁止他再來,以防妓女跟他跑路。以前也有過妓女拋下孩子,不顧一切地和心愛的男人離開,然而很快她們就再次被男人拋棄,走投無路地回到紅燈區。
Mayank 幾乎會和每個妓女聊到她們的感情,她們愛過,也都經歷過男人從自己的生命中突然消失,從希望到絕望再到現在的無感。其中一個妓女說:「 很多人說過要娶我,先不論真情或假意,女方要嫁,先要給男方大量嫁妝,我又怎麼支付得起呢?」 (女方給男方巨額嫁妝,是印度不少地區的傳統。)
" 這群女人,如此開放又如此封閉。她們的身體是商品,給錢就能買。她們的人生故事,尤其是如何入行,原因都極其相似。但有一點又讓每個女人與眾不同。世上沒有一個人像 Sushma,讓我無法理解她深處的人格。她只會在特定的場景、一定程度上向我敞開心扉。我想,是不是因為她們的身體已經沒有任何隱私了,以至於她們要比其他人更用力地守住自己回憶的秘密?"
03 生於妓院的小孩為了留住妓女,她們的孩子會被老鴇嚴密監控,甚至有些小孩身上會綁上鏈條,大抵是賭母親不會狠心到丟下孩子跑掉。
在紅燈區長大的孩子,懂事後是不敢告訴別人自己住在 GB 路的,他們心裡也會為母親的工作而難受。Mayank 問一個小孩的夢想是什麼,他說長大了想離開這裡,打著領帶,在有空調的辦公樓工作。
殘酷的事實是,那些在紅燈區長大的小孩,基本都離不開這裡,女孩會和母親一起接客,男孩會成為皮條客或加入黑幫。
影片 《生於妓院》描寫了一群在加爾各答紅燈區生活的孩子,跟記者學習攝影、記錄生活的故事,影片被評為了2005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孩子們備受媒體關注,也被資助上學了。但短暫的榮光後,她們還是回到了紅燈區。
有些黑暗的命運,仿佛早以被註定。
我一直在想,Mayank 到底是怎麼走進這群妓女,刻畫出大量豐富的生活細節?
如果純屬好奇,他用不著來這裡三年,紅燈區的生活其實很瑣碎,但瑣碎背後正正是生活的廣闊和真實。我敬佩他跳出簡單的窺探欲,每天下班後過來和她們生活,把人當人看。
一開始他不習慣這裡油膩辛辣的食物,但這可是妓女們的最愛。他心想:「如果自己不能和她們吃一樣食物,喝沒有過濾的水,憑什麼她們要和我分享故事呢?」 於是他照樣吃下去了,到現在,他說自己被寵壞了,不吃油辣的食物都不習慣。
他說:「 我把對這群妓女的尊重放在讀者的好奇心之前。」 不是所有人們好奇的問題他都能問,他還必須敏感地體察情緒,該沉默時沉默。
俯視 GB路
裡面有幾個他和妓女相處的鏡頭讓我覺得特別溫情。妓女會關切地跟Mayank 說 「你才30多歲,為什麼頭髮就灰了?」 「你這麼瘦,得多吃點啊!」 「小夥子什麼時候結婚啊?」 而當妓女為他做自己小時候最愛吃的菜時,他覺得裡面充滿了愛。
人之間就是因為相互尊重,才有了信任,而信任的培養,需要的是時間。
讀完這本書,我的心情是很複雜。妓女可謂是一個古老的職業了,她被一部分唾棄著,被一部分人需要著,被大部分人用有色眼鏡看著。但她們存在的本身,無非是人性所驅。
解決欲望啊,有人選擇了自慰,有人選擇了約炮,有人選擇了嫖娼而已,為什麼後者就比前者更骯髒呢?如果你去 Quora 一搜 GB Road, 多少人在詳細地分享經歷和 「攻略」,談著嫖娼和流程、哪家妓院更好、怎麼才能不被騙。在性文化還相對閉的印度,這些問答讓我很是吃驚。
世上多的是我不知道的事和生活方式,希望自己不要太快下定論,太容易去同情,而是繼續做一個傾聽者和理解者。
此書中國亞馬遜無售,印度亞馬遜的電子版售價178盧比,約人民幣20元(連結:http://www.amazon.in/Nobody-Can-Love-You-More/dp/067008414X )如需代購電子書,可加我個人微信 jamiechancyc.
- 推薦閱讀 -
1. 印度6千萬流亡兒童,都過著怎樣的生活?
2. 在亞洲最高滑翔點起飛吧,少年!
3. 在亞洲矽谷實習是怎樣的體驗?
如你喜歡,點讚、分享都是愛
(圖片來源網絡,僅作分享)
- 互動話題 -
有沒有一種生活方式讓你好奇
或是難以理解?
歡迎底部留言
Jamie 陳泳斯
以好奇心擁抱世界的女孩
一人一背包,正在印度間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