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爾各答行記 在垂死之家做志願者 勇闖貧民窟裡的紅燈區 最獨特的旅行體驗

2021-12-28 在路上的騎士

      加爾各答是座神奇的城市。在東印度公司時代這裡曾是印度首府,城裡遍布殖民時代的建築,還是泰戈爾的故鄉。

      這裡有特蕾莎修女建立的仁愛之家,每天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國家不同信仰的志願者,在這照顧著瀕死者和殘障孤兒。這裡還有亞洲最大的紅燈區Sonagachi,2004年奧斯卡獲獎紀錄片《生於妓院》的拍攝地,不過這並非芭提雅那樣的紅燈酒綠,有的只是一座充斥著兒童的巨大的貧民窟而已。

      我在這座印度教為主,執政黨卻是印度共產黨的城市裡,白天和天主教的修女與志願者們一起工作,下午去穆斯林區吃點肉,住在日本人開的青旅裡。走在牛羊野狗遍地四處拉屎的街道上,看著拉黃包車的乾癟老頭拉著個大胖子,路邊抱著孩子的乞討者,以及露宿街頭的人,與不遠處現代化的大商場。耳邊響起刺耳的汽車喇叭聲,清真寺 印度寺廟和教堂比肩,甚至還有個破敗的唐人街。

在這,仿佛就是個濃縮的世界。                              

                                                                 

                                                  ——2018年1月寫於加爾各答

  「謝謝你,我這一生都活得像條狗,可你讓我死得像個人。『』  

這句話

是一個乞丐臨死前努力地握著德蕾莎修女的手說出的最後一句話。      


上世紀四十年代,特蕾莎修女來到了加爾各答,這座剛剛因為印巴分治而湧入大量孟加拉難民的城市。那時傳染病如霍亂和麻風病肆虐,每天都有人在街頭死去,無法眼睜睜看著這一切的特蕾莎修女,離開了安寧的修道院,向教會申請建立了慈善機構仁愛修女會。1952年,垂死之家「Nirmal Hriday」正式成立,這個名字來自印地語,意思是「純潔的心」。

幾十年後特蕾莎修女逝世時留下的是有4000 個修會的修女,超過10萬以上的義工,還有在123個國家中的610個慈善工作者的巨大機構。



在今天,每年有很多去印度的旅行者,都會去加爾各答的仁愛之家,去體驗做幾天義工,這裡沒有限制,任何人都可以來。甚至我遇到有很多人,一待就是幾個月,而且來了好幾次。

義工來自世界各地,有歐美人,還有很多來自拉丁美洲的天主教國家,中日韓三國的義工也不少。我去的時候很巧,趕上有一個國內的佛教的慈善組織組團來做了一周義工,所以是中國人最多的一次。出於好奇我有問過他們,你們是佛教徒,來天主教的慈善機構會不會感覺不妥,他們告訴我,信仰不同,但愛都是一樣的。

先說說交通吧,一般人都是飛過來的。但我比較窮,是從瓦拉納西坐火車來的。而印度火車嗎。。。你懂得,晚點78個小時是非常正常的事,而站臺周圍都是睡在地上候車的人和遍地跑的老鼠,讓人崩潰。

上了車還有對逃票的小情侶佔我的鋪,乘務員發現後把他們趕走了,看著他們在過道蹲了一晚上,也有點於心不忍,想來是買不起票的窮人吧。

如果是飛過來第一站就是加爾各答的話就簡單了,印度機場出去有個專門寫票子打車的地方,價格明確,不會被黑心的印度司機宰死。印度打車不貴,再遠的地方也就幾十塊錢。也可以下個印度版滴滴打車——ola,這個軟體很好用,甚至能叫摩託和嘟嘟車,是印度旅行必不可少的幫手。

到了加爾各答,我的第一映像是,這真是個屎一樣的地方。髒亂差的大城市, 出門就全是人,車喇叭吵的我耳朵都快聾了,一出門就被各種人搭訕,人力車拉客的或者賣大麻什麼的,還有人跟我套近乎說你不記得我了嗎,咱倆昨天聊天來著,屁嘞,我第一天剛到好不。。。

不過這種事情在非洲和印度待了那麼久的我早就習慣了。

去仁愛之家做志願者十分簡單,這裡歡迎所有想來幫忙的人,即使只待一天,幾個小時也沒有關係。

報名地點在特蕾莎故居不遠的的兒童之家(Shishu Bhavan)

報名時間為周一、周三、周五下午三點之後,老義工會幫忙發放信息卡,有修女專門負責登記,她們會向你用不同語言詳細解釋各個義工地點的服務內容,詢問你的意願,看你想去哪裡做義工。如果不是周一三五來的也不用擔心,可以早上去直接和修女說,申請個臨時卡。

上面的是臨時卡,下面的是後來換的正式卡,還有修女送的小聖牌,旁邊的十字架沒有關係,只是我在梵蒂岡買的紀念品。。。

仁愛之家最著名的就是垂死之家Nirmal Hriday也叫Kalighat,照顧那些垂死的病人。主要做的就是洗衣服餵飯這些,如果有醫療經驗也可以幫忙給傷口換藥什麼的。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下屬機構。

Prem dam 老人之家 照顧那些無家可歸的老人和精神病人。做的事差不多,不過相比垂死之家來說輕鬆一些,基本不用餵飯,主要是打掃衛生。

Shishu Bhavan 兒童之家 照顧孤兒和輕度殘障兒童(只收女義工)照顧小孩子陪他們玩,據說比較輕鬆,而且最近,不像別的很多要搭公車去。

Daya Dam 收容嚴重殘障兒童,很多都有智力障礙。地方比較遠,因為都是殘障兒童,智力很多有問題,要餵飯照顧他們還要陪他們玩,所以比較累。

Shanti Dan 女性之家 這裡收容的女性有些因為生理缺陷或精神疾病無法自理,有些曾遭遇虐待強姦等,經歷坎坷難以獨自生活。這裡為她們提供了一個棲身之所。(只收女義工)在修女會的活動時去參觀過,環境很不錯,設施很好。

Nabon Jibon 為心智或肢體有缺陷的青年男子以及少年提供居處,位於豪拉區,離市中心距離最遠。

圖片介紹 照的不太清楚

在仁愛之家做義工的第一天,早上去特蕾莎故居。這裡被叫做mother house。是個外表不起眼的藍色小房子。

進去後看到,一層的展廳展出修女的照片、資料和物品,介紹她的生平,遠離故土來到異國把一生用來照顧那些貧窮的人。二層的臥室保留著原先的樣子。還有特蕾莎修女的墓,旁擺滿了鮮花,還有修女微笑的肖像畫,每天都有人來祈禱瞻仰,早上還有彌撒。

想做義工的話早上去裡面的大廳集合,這裡會提供簡單的早餐,有麵包香蕉和茶。吃早餐時認識了幾個在這做義工時間比較長的中國人。吃飯過後一起唱感謝歌歡送今天要走的義工。念一段祈禱詞。


之後會根據去的地方分成不同的隊伍,因為是第一天沒登記,領了臨時的紙條,分去了premdan。照顧老年人的地方,當時聽說比垂死之家輕鬆些,那裡多是老人,很多人沒有行動能力有殘疾或者精神障礙之類的。

                  早上出發的義工

早上修女會強調,不可以在設施中照相拍攝那些病人,那樣是對別人的不尊重。所以全程基本沒有配圖。

工作內容很簡單,早上去了之後就是洗晾衣服,打掃衛生,發放茶和午餐,換尿壺什麼的。 任何人都可以做,病人們有些有活動能力的也可以來幫幫忙,而且大家都很友好,一大早見到你就熱情的打招呼,握手。

病人們很多都喜歡和志願者聊天,就是雙方說什麼經常都聽不懂。不過這種情況下也有人聊了好久的。我實在不知道他們互相在說個啥。。。

可後來我又想起特蕾莎修女說過:「有時我們以為貧窮只是挨餓,衣不蔽體,無家可歸。但真正的貧窮是感覺不被需要,不被愛,不被關心」對於那些被人拋棄,重病垂死無家可歸的人來說,有人關心他,和他聊天,也許就很滿足了。

中午和剛剛做義工認識的大叔去吃飯,因為印度教徒大部分吃素,所以在印度找肉吃並不容易。大叔領我去了旁邊的穆斯林區,那裡很多好吃的雞肉和羊肉。

在premdan待了兩天之後,我去登記換了正式卡。這次我選了垂死之家。來到了這個最有名的地方待了一周多。

垂死之家比較遠,和直接走過去的老人之家不一樣,這裡要搭公車去,很便宜,就幾毛錢。

早上等公交車

垂死之家並不偏僻,周圍就是繁華的街道,還有個香火很盛的寺廟。

早上到了之後,還是一樣,先是洗晾衣服。

洗衣區有兩個大水池,依靠於人工手洗,攪拌、揉搓、擰乾、消毒。因為衣物量大,洗衣服和晾衣服成了志願者每日的重點工作之一。

這裡不用洗衣機,衣服床單都用人手洗,其實我感覺這一點不是很有必要。畢竟洗衣機更方便更乾淨,這裡很多衣服上帶著血液或者排洩物,手洗並不是很衛生。

不過這是特蕾莎修女的堅持,她從來不用洗衣機或者空調這些設備,這個習慣也被修女們保留下來,雖然很多人願意捐贈洗衣機,但都被拒絕了。

不過之後的不太一樣,垂死之家的病人,比老人之家嚴重很多,這裡的人大多已經不能自理了,不能走路,吃飯也需要喂,大小便失禁。大部分人都瘦的皮包骨,佝僂在床上。能自己走路的算是挺健康的,有些則需要藉助支架支撐,有些完全蹲著挪動的,已經不能直立行走了只能在地上爬。

不過有一次一個老頭吃完飯讓我用輪椅推他進屋,結果旁邊有個老頭指著說讓他起來起來。然後有個義工過來跟我說這老頭自己可以動,不過懶,所以想讓人推他。不管他自己能手腳並用的折騰回去。他自己活動一下身體也對康復有好處。

這裡的人大多身患重病,有的人身上有大片化膿的創口,剛來時爬滿了蛆蟲,有的人身體殘疾,缺胳膊少腿,有的人有精神疾病,每天就對著你傻笑。基本上這的人什麼都做不了,吃飯都要人喂。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不是我拍的)

我們每天做的事除了洗晾衣服,就是餵飯,擦藥,刮鬍子,剪指甲,陪他們聊聊天什麼的。有些經驗豐富或者有醫療知識的義工也可以幫忙包紮傷口,做些簡單的醫療護理。

來這還是要做好心理準備,因為經常大多是重病者,經常有人死去。可能你前兩天還在還在照顧餵飯,陪他聊天,今天他就過世了。我記得有一次一個不愛說話的病人,在一天中午餵飯時發作,痛苦的掙扎慘叫,被護工帶走去了醫務室。後來再沒見到,聽說已經變成了被白布包裹的屍體。

在這裡待久了,死亡也會變成常見的事情吧。

來自不同國家的義工性格不太一樣,歐美國家的人更喜歡表現自己的熱情,想和病人玩 接觸,聊天什麼的。而亞洲人則內斂一些,比起和病人玩,認真幹活多一些,也比較會照顧人比如幫忙按摩什麼的。

不過文化差異雖然不同,但大家都是抱著一顆真誠的心來的。

中午餵過飯,去洗了碗,一天就結束了,可以去喝茶休息準備回家了。

除了垂死之家,我還去過兩次照顧殘障兒童的dayadan。當時想的是,比起每天看著垂死的老人,也許和小盆友一起更好。

但是到了那,看到都是殘障兒童還是挺心酸的,很小的小孩,就有智力障礙,往往都是被家人拋棄的孤兒。他們有的抓著你不撒手,還流口水到衣服上。每天都需要餵飯,而且吃時都會流的一身都是,還要擦。小一點的孩子吃完飯要抱回床上去睡覺。身體好一點大一些的孩子,愛跑,會一直纏著你和他玩。一旦玩起球來就停不下來,一直跑來跑去,累得要死。

小孩子可真是不知道累啊,說實話比老人麻煩多了。。。但是小孩子確實也更活躍,更讓人有希望。

在加爾各答我住的是一家日本人開的青旅,名字記不太清了,好像叫做santana。這裡住的基本都是中日韓三國來的,因為就在mother house旁邊,所以裡面住的大部分是來做義工的。環境還可以,價格也便宜。


在加爾各答的兩周裡,認識了很多朋友,有做了幾個月義工的姐姐還有九陽哥,三三。他們都在這待了好長時間。還有很多別的國家的朋友,有每年都會來待幾個月的日本人,也有只是短暫待兩天的遊客。還有個加拿大姑娘在這待了一年多了。


這裡有各式各樣的人,有歐美的退休老人,來貢獻點自己的力量,有放假的學生,很多拉丁美洲天主教國家的人,飛幾十個小時特意來這裡。這裡的中國人也不少,很多年輕人來這裡。

我在這待了十天左右,走的時候。像剛來時歡送別人一樣,也被用感謝歌歡送。還有像特蕾莎修女的書這樣的小禮物。


最後一天正好還趕上有教會的活動,在婦女之家,去聽了一下,晚上有飯吃。還有一些小禮品。

小孩子畫的畫 很可愛吧~

在仁愛之家的日子是很獨特的旅行體驗,我在這只是待得短短幾天。

做的事微不足道,我並不覺得我能幫助別人什麼。也許在這裡真正得到幫助的人是我自己。

加爾各答真是座神奇的城市。

這裡有很多殖民時代留下的精美建築

但是街道卻髒亂差,人拉的黃包車和計程車嘟嘟車一起跑在街道上。


有時甚至還能在路邊看見放羊的,有一天吃完飯出門在穆斯林區街道上看見有人趕著一大群羊,看得我目瞪口呆。(手機丟了沒留下照片太遺憾了)

不過想想這是印度就感覺正常了,畢竟印度大街上牛拉屎都是常事。

(配圖是在瓦拉納西)

 《生於妓院》  

除了上面那些,加爾各答還有一個很有名的,特別的地方,叫做Sonagachi。

這是亞洲最大的紅燈區。

這裡光是妓女就有15000人,同時每天都有1000名妓女來此務工。同時這也是加爾各答的平民窟,這裡的妓女居住在鱗次櫛比的小窩棚,世代在屋裡。這裡雛妓泛濫,太多人一出生就註定只能走上這條路,長大後接客,然後染病而死,或是勞累而亡,再或活下來成為更低廉的妓女或是老鴇。

之前一起做義工的幾個女生想去看看這個地方,不過擔心不太安全,叫上我一起去。我倒是不怕,畢竟貧民窟我去多了,早就習慣了。不過即使貧民窟又是紅燈區的地方,還是有點好奇。

我們先谷歌地圖定位到sonagachi,然後用ola叫了一輛車去。司機看見我們這幫人的奇怪組合應該也蠻好奇吧。

到了周圍下了車,進入了一堆巷道裡,如果不是滿大街的站街女這裡很難讓人聯想到紅燈區。這不是阿姆斯特丹,這是sonagachi,這裡只有髒亂差的街道,亂跑的孩子,不懷好意的眼神。幾個女孩一個男生,看到滿大街的站街女,還有一些不懷好意的盯著人看的男人,也有種不安全感。印度本就就治安差,強姦率居高不下,況且還是更亂更差的平民窟紅燈區。如果自己的話最好不要到這種地方亂晃,更不要亂拍照。

作為亞洲最大的紅燈區和平民窟,sonagachi一直是印度政府的恥辱,想取締卻無能為力。白天,眾多有身份的男人鄙視唾棄粗暴打壓,在夜晚,他們卻來此尋歡作樂。更多的嫖客和妓女慕名前來,並在周邊形成一個強大的產業鏈和生活區,也成為加爾各答令人觸目的貧民窟。

這裡的HIV攜帶率高達50%,還有很多雛妓。

在落後的地方,很多妓女之所以從事這一行,並不是因為她們好逸惡勞,只是因為貧窮而已。

印度有一句話叫「妓女的孩子,生來就是妓女。」

2004年的奧斯卡獲獎紀錄片<生於妓院>,就是在這裡拍攝的。

我推薦大家看一下這部電影。

"1998年,當時還是個小記者的澤娜來到印度。一下子掉進印度式苦難的海洋:

墮胎、嫁妝式死亡、寡婦城、童婚……

她去了亞洲最大紅燈區——位於加爾各答的 索納加奇 。

一個被鄙棄的孤島。

性交易、毒品、賭博、暴力、謀殺……它源源不斷地滋生著犯罪,也吸納著數不清的赤貧人口。

在印度,有一個普遍說法:妓女的女兒生來就是妓女。

還未出生,命運就先給她們下達了判決書。

她們從小沒有爸爸,也不知道爸爸是誰。

不妨用跟 「12」 有關的一組數據來佐證:

索納加奇的性工作者中,有 12000 名未成年人。

最小的不到 12 歲。

每天收入,不過 12 元。

女孩成為雛妓,男孩加入黑幫,這就是生於妓院的成長軌跡。"

紅燈區裡的孩子和別的小孩一樣,渴望上學,渴望生活。

但是幾乎沒有學校願意收她們,因為她們的母親有一個不光榮的職業。

在這部片拍攝中,就有慘事發生:小孩阿吉的母親,被皮條客放火燒死了。

目睹紅燈區種種景象,澤娜感到一種無以言表的震驚。

她想把這一切展現給世人,於是把相機給了7個紅燈區裡的孩子,然後拍攝他們的故事。讓片中7個小主角拿著相機去記錄他們身邊的世界,在孩子的鏡頭裡給人展示的是紅燈區地獄般真實的樣子。

澤娜不僅把索納加奇當成錄影取材地,她還在嘗試各種手段,一點點地幫孩子們爭取改變的可能。

她要把孩子救出妓院。

她先教他們攝影。

再為他們申請學校。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已經有些孩子嫁人甚至淪為妓女。

她又想出一個辦法,帶孩子們出國辦攝影展。不止給孩子辦影展,還領他們見識紅燈區外的世界。兩次紐約影展,一次牛津藝廊展覽。讓他們得到了外界的關注。

影片拍了5年,播出之後,大獲成功,獲得了第77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

無數社會人士關注到了這部電影裡面的孩子,他們選擇資助他們上學,幫他們安排去美國的事項。

這些孩子受到了前有未有的關注,歡呼聲不絕於耳。

之後幾個孩子命運各不相同,大部分去了美國接受教育,從此改變了人生。

不過影片女主角的小女孩卻因為家庭原因回去了,留在當地的她因為「奧斯卡女主角」的名氣變成了當地妓院頭牌。16歲就淪為童妓,

事後別人問她為什麼,她說:「我媽只有我一個孩子,我沒有其他生存技能,只能靠肉體來承擔家庭負擔,就是這麼簡單」

可是Sonagachi的孩子,還有很多,並不只有電影裡那幾個。

影片裡的孩子命運改變了,可是其他沒被拍到的呢?

我忽然想起前段時間爆火的《何以為家》這部電影

這部講述黎巴嫩貧窮家庭兒童的電影裡,飾演男主角的小演員贊恩,是個真實的敘利亞難民,電影裡很多情節都是他的經歷。

電影拍攝之後,贊恩一家得到了聯合國的幫助,有了合法的身份,並且順利的移民到了挪威定居。過上了安穩的日子。

贊恩是幸運的。通過這部電影,使他的人生得到了改變。但是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個贊恩啊。他們的命運又有誰來改變呢。

在中東,總能看到在路邊賣東西的難民小孩子。我印象最深的,有一次在約旦看見一個小孩,很小的一隻,也不知道有沒有父母,光著腳,一個人在烈日下賣彩色石頭。看見我伸手討水喝。我知道這樣的孩子太多了,我幫不了,我能做的只是給了他一瓶水。

有時真覺得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

為什麼有的人生來就擁有一切,不用努力也可以過著別人夢寐以求的生活。而有的人生下來就伴隨著貧窮或者痛苦,活得還不如一條狗。

印度這個神奇的國家,只是把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放大化了,印度的貧富差距比別的國家要大得多。印度最有錢的人是亞洲首富,比中國的馬化騰馬雲還有錢,辦著奢華的宴會一花就是幾億。而印度的窮人,居無定所,有人冬天取暖都靠往身上裹塑膠袋或者抱著狗。

唉,不過其實不管哪裡,人與人之間都是不公平的啊。

現在中國社會的生活還算好,很多人也許都沒見過,也不知道世界上最窮最慘的地方是怎樣的生活吧。

不管世界並不總是美好的,它也有著有貧窮,不公,痛苦。

可是也總還有人試著改變,想讓世界變好。

這個世界會變好嗎?我不知道,可是總還是有些人相信著的。

這次寫的有點多,本來想寫遊記的,後半部分可能有點寫跑題了。。。

最後照例還是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公眾號 打賞一下就更好了

相關焦點

  • 與最接近天堂的靈魂對話——加爾各答垂死之家
    做過針對留守兒童、單親母親、吸毒群體的志願者工作之後,2014年,我參加了「輕年計劃」,並申請了旅行獎學金。在加爾各答的「仁愛之家」擔任臨終關懷的義工的工作。在這期間我與最接近天堂的對話,透過最蒼老的面容傾聽生命的渴望。▲圖左為TOMATO在印度這是一個永遠和髒亂差、貧窮落後連接在一起的國家,垂死之家的病人們大多曾是車站的乞丐和流浪漢,因為身患重病而被仁愛之家派去車站的「先遣隊」發現並送到此處。
  • 在垂死之家做義工
    編者按:垂死之家不允許拍照,所以本文中的圖片都是作者663拍攝的加爾各答街頭景象。60年代罷工和暴力事件頻發,70年代共產黨奪取了城市,破壞了大量的基礎設施。71年印巴戰爭再次導致數萬難民湧入城市。三十年來的執政使公務員隊伍腐敗不堪,警察就是黑幫的代名詞。它有世界上最大的地下人體器官交易市場和亞洲最大的紅燈區索納加奇。加爾各達,病入膏肓,到處看見惡。
  • 我在加爾各答做義工(2)--垂死之家
    柯芸在工作之餘熱愛公益,曾兩次自費赴印度到特蕾莎修女創辦的收養院做義工。我在加爾各答做義工(2)--垂死之家柯芸垂死之家是特蕾莎修女最早建立的慈善機構,也是最著名的。名為Nirmal Hriday,英文意為Pure Heart(純淨的心)。因為挨著KALI神廟,所以都稱它為KALI GHAT。
  • 【志願者說】那年夏天的颱風——記印度之行
    CFAU去到印度的齋普爾做志願者和LC CEED(協助當地分會工作)。那年夏天的颱風 ——記印度之行(事實上,除了功夫之外,外國人對中國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吃各種動物的肉和內臟,他們甚至問我,你們中國人是不是還吃人肉?)在印度,素食普及率非常高,很多飯店只提供素食。但他們的小吃以油炸為主,甜點甜得膩人,這可能是他們胖人仍然很多的原因。這次印度之旅,我來到了仰慕已久的聖城瓦拉納西和特蕾莎修女創立的仁愛之家所在地加爾各答。
  • 跨越民族,信仰和國家的界限與障礙,愛是最好的語言---記垂死之家做志願者
    志願者們都是20歲左右年輕人,大部分來自歐美的天主教徒,從小認識特蕾莎嬤嬤 ,知道我是新來的,也都很熱心的照顧,跟著他們了解天主教也更多了解仁愛之家。垂死之家。我才意識到,其實我們能做的很有限,或者說主要是給予愛和關懷陪伴。是的,這裡是垂死之家。修女帶我來到姓名牆前,上面是這裡所有人的照片,名字和對應床號。她告訴我,也許你今天看見的人,明天早上就看不到了,說完她取下了一張照片。待了幾天後大家基本都能猜到下一個走的人可能是誰。嗯,面前的她是大家猜的那個「下一個」。
  • 第77屆奧斯卡最佳長紀錄片《生於妓院:加爾各答紅燈區的孩子們》又譯《小小攝影師的異想世界》中文字幕
    Mukerjee / Gour / Suchitra / Tapasi / Mamuni類型: 紀錄片官方網站: http://www.kids-with-cameras.org/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 / 孟加拉語上映日期: 2005-03-11(美國)片長: 85分鐘又名: 生於妓院:加爾各答紅燈區的孩子們
  • 親身感受了下一美元的印度紅燈區
    Sonagachi紅燈區這裡也是亞洲最大的紅燈區 光是在這區域工作的性工作者就有一萬多名最小的年齡不到12歲 其中一部分人都是被拐賣到這裡 提供每次100盧比的性交易 (人民幣不到10元)在這裡性工作者感染愛滋病率超過50%.
  • 那些獲得奧斯卡獎的貧民窟孩子成名了,然後呢?
    拍攝於2005年,第77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獲獎影片《生於妓院:加爾各答紅燈區的孩子們 》,是一部關於印度加爾各答紅燈區的紀錄片。導演兼攝影師Zana Briski花費5年的時間,在危險重重的加爾各答紅燈區,紀錄一群在妓院中成長的孩子們。
  • 特蕾莎修女:讓垂死之人有尊嚴地死去,受世人尊敬的天使聖人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劍指蒼穹)特蕾莎修女:讓垂死之人有尊嚴地死去,受世人尊敬的天使聖人人們不講道理、思想謬誤、自我中心,不管怎樣,還是愛他們;如果你友善,人們會說你自私自利、別有用心,>不管怎樣,還是要友善;如果你成功,身邊儘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敵人,不管怎樣,還是要成功;你今天做的善事,明天就會被遺忘,不管怎樣,還是要做善事;……
  • 【脫口秀】拿了奧斯卡後,她又回紅燈區當妓女了,「紅燈區」用英語怎麼說?
    今天要跟大家聊一部奧斯卡獲獎紀錄片——《生於妓院》,它講述了生於加爾各答紅燈區的孩子們以及他們的「攝影夢」。
  • 記錄紅燈區裡的女人們,白天睡覺,夜晚則通宵工作
    這是一組關於印度性工者的照片,照片裡記錄了印度加爾各答西部的Sonagachi紅燈區裡,性工作者們的真實生活。照片由每日郵報刊發。在Sonagachi紅燈區內,生活著超過一萬四千名性工作者。她們有的是被賣到這裡被迫從事了這個行業,有的則是自願從事的。
  • 德蘭姆邀請「愛」和一輩子和他一起旅行
    02加爾各答天使沒有主教的理解,德蘭姆走出了修道院的高牆,她化身為窮人,走在加爾各答街上的窮人行列中。這條街是一個髒亂、汙染嚴重的地方,無家可歸的人隨處可見。到處都是生病的、殘疾的、被遺棄的、飢餓的、垂死的、垂死的孩子和無助的母親。毆打、喊叫、呻吟等。
  • 人物品格|加爾各答的天使——特蕾莎修女
    而最引人注意的,是她的眼睛裡永遠帶著悲憫。 她就是特蕾莎修女,也被稱為德蘭修女。一位信仰天主教的修女,一位一生從事慈善的人。 「垂死者的家」 1947年的加爾各答,被稱為「噩夢之城」。
  • 亞洲最大的紅燈區:比起暴力、性和疾病,更令人絕望的是...
    小普瑞蒂從出生那天起就一直生活在妓院,她的母親是一名性工作者,不出意外的話,幾年以後,她也會成為一名性工作者。    拿到大獎後,他們該做什麼?  這群孩子的去留,恍然間成了社會問題,受到廣泛關注。
  • 欲望之地——阿姆斯特丹紅燈區
    提及阿姆斯特丹,最讓人耳濡目染的標籤一定是「紅燈區」。代表著人類欲望之最的「黃賭毒」,這裡就佔據了「黃」與「毒」。▲ "Relief" 在阿姆斯特丹唯一能夠免費摸到的胸古老的紅燈區De Wallen位於城市核心,從中世紀起就與毗鄰的碼頭相伴。
  • 我用"沙發衝浪」這種方式旅行了18個國家,61次住進過陌生人的家
    單身女性住到陌生人家裡?還是免費的?天下哪有這麼好的事兒?這也太不靠譜了吧!」這是我五年前在一本雜誌上看到關於「沙發衝浪」時候的反應。然而五年過去了,我已經用「沙發衝浪」這種方式旅行了18個國家,61次住進過陌生人的家裡,和6個來自世界的沙發主人成為了好朋友。現在我不管去哪裡,都會打開沙發網站給這個城市的本地人發出消息,因為對我來說傾聽他們的故事,了解他們的生活,比去人滿為患的景點更吸引我。
  • 這部關於紅燈區的電影,竟然拍得這麼美
    比如扒火車,據說印度已經普及了特種部隊裡的攀爬課程。再比如每次閱兵壓軸的摩託車特技表演。就連民間的老百姓也沒有落下這項技能。不管是搬磚還是運瓶子,他們總能找到最有效率的辦法。相比這個,第二個名字——《生於妓院:加爾各答紅燈區的孩子們》要來的更加直接,也更加準確。沒錯,這是一群妓女的孩子。
  • 母親是妓女,她10歲登上奧斯卡領獎臺,20歲卻回到紅燈區:擺脫原生家庭有多難?
    他們能以獨特的角度,拍下人群的喜怒哀樂。於是,澤娜挑選了若干個孩子,教會他們攝影,每人分一部相機,拍攝身邊的人和事。隱忍的小奇拉,無論別人對她做什麼,都會默默忍受;漂亮的寶貝,活潑開朗招人喜歡,她膽大妄為,敢拍所有人都不敢拍的畫面;愛剔牙的酷哥,最不喜歡別人說他像「牛」。他認為「沒有人比我們活得更低賤了」。
  • 印度紅燈區:她們是做愛最多的人,也是最缺愛的人
    「GB 路」,潛入了最有名的64號妓院,這裡因尼泊爾小姐眾多而成為嫖客的最愛。舊德裡香料市場的盡頭就是 GB 路,一個大型的日用品批發市場,它看起來沒什麼特別,如果沒人告訴你,在白天你很難發現這是竟是德裡最大的紅燈區,藏著80多個妓院和1000多個性工作者。
  • 那年今日 貧民窟的聖母——特蕾莎
    她,被稱為貧民窟的聖人,也被稱為特蕾莎嬤嬤。是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爾各答的窮人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