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鐵一名退休高層直言,臺鐵不是沒有SOP,只是實務跟理論有很大差距,除了購買探傷車較能治本,其它都只是治標而已。他還說,鋼軌不會突然就斷裂,鋼軌裂縫發生初期,若能夠經由檢查發現,對斷軌的預防非常有用。探傷車是很重要的「本」,若只用老方法檢查,無法根絕斷軌問題。
另有曾擔任監工的臺鐵員工表示,臺鐵日常維修不僅要有人、有料,還要有通報上級和其他單位,以及現場應變的能力,同時臺鐵管理者也要願意下放權力,任一環節都缺一不可,才能預防事故發生。無論有無創建APP通報,都只是「出事後的證據」,非「杜絕事故發生絕對工具」。既然臺鐵早知道斷軌處幾乎百分之百是焊接問題,早在五年前就應規劃購買超聲波探傷車,呼籲臺鐵儘快購買到位,或許還來得及。
據中國臺灣媒體報導,2020年連續兩起斷軌事件都是列車通過斷軌時發出聲響或其他異常,司機發現後緊急通報斷軌情況才發現裂縫,且都不是巡檢發現的,這讓旅客根本不敢搭乘臺鐵,加深了民眾對臺鐵的不信任。
要求臺鐵局近日完成全臺4萬處鋼軌接頭處及焊接點精密檢測。
更新《斷軌標準作業程序》,要求臨時處置時需慢行通過且當晚抽換鋼軌。
建立軌道巡檢通報管制資訊系統(APP),以強化複式通報及落實追蹤管控。
針對新鋪及抽換鋼軌所需焊接作業,由鋁熱劑焊接改為電阻火花焊接。
採購超聲波探傷車、精密軌道檢測儀,以提高軌道檢測精準度。
臺灣交通部要求臺鐵積極整改,除了從人員培訓、制度修訂、設備提升及加強巡查等方面著手之外,臺灣交通部長林佳龍更要求成立「交通部臺鐵軌道安全督導小組」,由三位次長協同專家學者針對臺鐵七個工務段劃分責任區,針對臺鐵七個工務段的軌道養護進行督導考核及改善,協助臺鐵局落實鐵道安全改善。
臺灣交通部表示,目前斷軌事件也已由臺灣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運安會)立案調查,臺灣交通部、鐵道局及臺鐵局均全力配合調查工作,正式調查報告將由運安會對外發布。
而對於2020年的兩次斷軌事件,臺灣行政院沈榮津副院長也邀請了相關單位,多次召開臺鐵軌道安全問題檢討會議,並聽取交通部及運安會兩方的檢討報告。沈副院長強調,不論是臺灣交通部、鐵道局、臺鐵局或是運安會,大家都需要找出問題的原因,來徹底有效的改善,以防類似事件重複發生,讓民眾擔憂臺鐵的安全性。
來源:看臺海、newtalk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