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師」野村萬齋:我所認為的「教養」

2020-12-28 澎湃新聞
【編者按】

最近辭去東京奧運會開閉幕式總導演兼創意總監的野村萬齋,不僅是夢枕貘認定的「陰陽師」,也是日本國寶級藝術家、狂言師。

所謂狂言,是一種興起於日本民間,穿插在能劇之間表演的即興簡短笑劇,常常與能劇放在一起,合稱「能樂」。

野村萬齋出身於狂言世家,三歲開始登臺表演。為什麼他要表演父子「口耳相傳」的狂言?為什麼「徒手之藝」卻須像機器人編程一樣精確?他在隨筆集《狂言機器人》中一一做了解答。本文為該書的自序《狂言與計算機》,澎湃新聞經授權刊載,標題為編者所擬。

《陰陽師》中飾演安倍晴明的野村萬齋

2000年,我應文部省(今文部科學省)中央教育審議會的邀請,參與了一次研討。當時討論的主題是「教養」。所謂「教養」,究竟是什麼呢?借著此次研討,我再次思考了這個問題。

我所認為的教養,就是「身體為了生存所具備的機能」。以知識的形式死記硬背下來的不是教養。若以狂言為例,狂言師為了掌控舞臺而習得的教養,我們稱之為「型」。一邊通過個性和經驗編排這種「型」,一邊將其展現出來,這就是狂言的一大修習之道。

狂言的教授是師父與弟子一對一進行的,弟子要學習狂言,需從模仿師父開始。其中尤以父子之間「口耳相傳」的情況最為多見。說到模仿,其實就是令自己變成旁人,也可以稱為表演這種行為的源頭。因為狂言是借他人來表現自身,所以也可以說,是模仿的藝術促進了狂言的發達。

狂言師的弟子——也就是他的孩子——會以聲音和身體為核心去模仿父親,並記下這種模仿。這其實與動物為了保護自己和尋得食物而模仿父母,並將父母的行為全部記憶下來是一回事。對於後代的教育,我們常強調要尊重孩子的個性。然而,沒有親身習得教養的孩子,恐怕是沒有辦法真正擁有個性的。

對於我們這些狂言師來說,自幼所習之藝和尊重個性毫無關係。師父說出「吾乃居住於此附近之人」,弟子便重複這句話,就這樣一句一句地學習下去。師徒二人面對面,父親——也就是師父——會將聲音直接傳遞過來,然後徒弟會在內心中通過自己的感受去理解這句話,繼而將它再現,回復給師父。整個練習過程就是這樣不斷地反覆。

倘若用時下的計算機語言去解釋這種行為,那麼「狂言的訓練」其實就是編程。「編程」這個詞,可以說是一個重點。不去理會兒童會如何理解,而是將一名狂言師所應具備的功能大量地植入孩子的體內,這一點非常重要。這一過程中根本不存在「個性」。為了避免弟子出現「程序錯誤」,師父——也就是程式設計師——會要求徒弟無數次地重複模仿。

以臺詞、語言為例,它們是通過傳遞內容、含義的信息和聲音才得以成立的。此處的「聲音」可以從種種形式的角度去分析。音質、音色、音量自不必說,還有能量及其所表現出的整體印象等方面需要顧及。所以即便是師父親口傳授,還是會有孩子所無法理解的部分存在。最初,弟子先是模仿「音程」,小聲重複「吾乃居住於此附近之人」,然後師父會提醒他「聲音太小了」,於是弟子就要進一步模仿「音量」。也就是說,師父會故意讓弟子暴露出沒顧到的細節,然後提醒他注意,如此循環往復,最終固定下來。

狂言中存在著「立姿」(原文「カマエ」,意為身姿架勢,是狂言師在狂言表演中最基本的站姿)。在狂言中,「立姿」指的就是「毫無破綻地站立」。能舞臺是一種不使用舞美道具的「空的舞臺」,身體必須能持續承受來自觀眾的那種專注力所帶來的緊張感。這種「立姿」也是弟子模仿師父,從師父那裡習得的。但是,每個人的手臂、手腕、腰圍的長短比例都是不同的,所以師父從整體出發做示範,然後弟子對所見進行理解,模仿師父的「立姿」並展示給他看。師父也從其所呈現的整體狀態著手修正。比如弟子擺好「立姿」,伸出一隻手,倘若師父覺得手的位置太靠下,就從下向上敲打它;如果覺得手抬得過高,就從上向下敲打它。通過敲打,被擊中的那一部位的神經就會受到觸動,弟子的精神也會逐漸集中,「型」便得以逐漸紮根於他的身體裡。

就這樣,一邊不時有痛苦伴隨,一邊逐漸令意識深化,久而久之,全身的線路將被打通並開始工作。到此為止,一名狂言師便習得了他應有的「教養」。

在拍攝照片時,經常有人說我「看上去仿佛全身的神經都接通了一般」。但我在兒時是做不到全身的神經都連接起來去擺「立姿」的。所謂的教養與人本身的意志無關,在某種程度上,它是在進行一種「數位化」的編寫。我們常看到這種情況:因為無法完全信任自己的身體機能,所以演技就顯得不甚舒展流暢。這也能夠說明,所謂古典藝能,就是虛擬的人在驅使著「型」或「立姿」這類「數位化」的東西。

人體其實很像是一種「硬體」。只要擁有一臺能夠通過身體(而非知識)習得「型」和「立姿」這一類「軟體」的「計算機」,就擁有了能夠發揮自身個性的力量。這和我本身的意志無關。這是因為自我幼時起,狂言就被灌輸進了我的身體裡,它將我改造成了一臺適合展現狂言藝術的計算機。

其實,不論是我來表演狂言,還是一位業餘人士來表演狂言,「型」都是同樣的,沒有區別。但是倘若累積的經驗及表演者生活的環境不同,那麼表現出來的那種「質」也會有所不同。專業人士能夠發揮他的專業性,加倍、加速地提高技藝水準,令身體機能逐漸增強。狂言這種藝能形式並不是只有「古老」這麼一個特徵而已,它還具備普遍性——一個完成了的方法論。

舉個例子,在狂言中,「笑」也有其相對應的「型」。一般在西方,如果要表現歡笑或悲傷這類情感,就需要先令自己產生這樣的情感,然後再思考如何在此基礎上做出「表現」這一情感的行動。但是在狂言中,即便沒有想要發笑的情感,只要使用「型」這種「軟體」,演員就會像突然按下開關一樣自動做出表現發笑的行動。總之,套用「大聲發笑」這樣的「型」,就能讓自己傾訴出來,隨之也就豁然自在,感到「想笑」了。這正是一種「編程」啊。雖然一開始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只要學習了相關的手法,就會逐漸熟練,相關功能也會開始運作,並為我所用。而涉及「表現」的行動,是不能通過灌輸知識習得的。日本的古典藝能就是這樣一種擁有高度精練表現手段的文化。

從我的角度來說,電影導演黑澤明先生所遺留下來的工作,正應該由親身習得了「教養」的人去完成。因為黑澤先生本人就是將能樂當作「教養」去學習的。也因此,其作品中那些影像所表現出來的感覺和我們所習之事其實非常相近。如果我們能夠憑著這份「教養」,昂首挺胸,自信地將日本的文化和戲劇展示出來,那麼這種「教養」就永遠具備普遍性。

我在現代劇場中表演狂言的時候,會覺得「劇場狂言」非常具有前衛性。二十年之後再看「劇場狂言」,恐怕也不會覺得這種形式很過時吧。相比之下,過去的地下戲劇當年雖走在時代前沿,二十年過去後,它的表現形式卻讓人感覺非常陳舊老套。而狂言這種形式,不但在能樂堂表演不顯陳舊,在現代劇場的舞臺上表演也一樣,總是令人耳目一新。

在國際化的進程中,我們常聽到「日本人應該有日本人的樣子」這句話。它當然沒有右傾的意思。它指的是我們應該從最根本的角度,讓日本傳統文化這樣一種我們習得的「教養」發揮它的能力,並促使我們擁有身為日本人的自信。

《狂言機器人》,【日】野村萬齋/著 董紓含/譯,四川文藝出版社·後浪,2020年11月版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夢枕貘、野村萬齋、天野喜孝,這些關於《陰陽師》前世今生的人
    經夢枕貘創作的「陰陽師」在日本已經是個超級IP,目前已有包括漫畫、插圖本、電影、連續劇、舞臺劇等多種相關作品。這裡就不得不提到由野村萬齋主演的日版《陰陽師》電影。  野村萬齋 · 永遠的安倍晴明
  • 「日本最妖男人」、「史上最經典陰陽師」野村萬齋新劇《死亡約會...
    而在日本,公認最經典的陰陽師扮演者野村萬齋也沒閒著,20日,由他主演的偵探劇《死亡約會》發布消息,確定2021年播出。野村萬齋新劇《死亡約會》將於明年播出據了解,《死亡約會》是富士電視臺SP電視劇出品,由三谷幸喜擔任腳本,這是三谷幸喜x野村萬齋x阿加莎·克裡斯蒂的系列電視劇,此前已推出《東方快車謀殺案》《羅傑疑案》兩部。該劇講述了發生在昭和30年代的熊野古鎮,名偵探勝呂武尊(野村萬齋飾演)破案的故事。
  • 野村萬齋和羽生結弦有交集?曾指點花滑公子《陰陽師》動作
    騰訊體育訊 北京時間7月30日,2020東京奧組委剛剛正式宣布:日本國寶級狂言師野村萬齋,將擔任奧運會、帕運會開閉幕式導演、企劃最高總監!就有關注者引出了另一個猜測——憑藉《陰陽師》與野村萬齋結緣的羽生結弦,出現在東京奧運會的可能性有多大?
  • 《陰陽師》野村萬齋
    2001年上映由瀧田洋二郎執導,野村萬齋和伊藤英明主演的《陰陽師》啦。野村萬齋出身於能劇世家,從小接受自己父親另一位日本國寶野村萬作的教導學習狂言。被譽為日本未來人間國寶,能劇小編不甚了解,但是在《陰陽師》裡,野村萬齋把安倍晴明真的是演活了。本片大致內容是根據傳奇人物陰陽師安倍晴明的傳說進行再創作,是一部東方式奇幻電影,帶著濃濃的日式風格。
  • [NHK紀錄片]狂言師 野村萬齋
    介紹目前日本最當紅的狂言師兼演員 野村萬齋的紀錄片,包含很多不為人知的秘辛,非常專業及精彩。野村萬齋,日本著名狂言師,被譽為未來國寶。日本的狂言師,屬於和泉流的六世野村萬藏家系。狂言師二世野村萬作與詩人阪本若葉子之長子,狂言師六世野村萬藏之孫。出生於東京都,本名野村武司。東京藝術大學音樂學部邦樂科畢,主修能樂。曾任東京大學、御茶之水女子大學講師,現(2005年月)為東京藝術大學講師。2002年起出任世田谷公共劇場藝術總監(任期五年,且於2008年續任)。
  • 野村萬齋 「狂言」來華,只想讓你看得懂
    野村萬齋野村萬作電影《陰陽師》舞臺劇《上海月亮》「狂言」這個詞,在中國如果不加以解釋,很少人會想到,它也代表著日本四大傳統戲劇之一。作為殿堂級舞臺劇種,狂言在日本同樣面對各種新興媒介的衝擊,如何讓更多人知曉狂言,一直是野村家的使命,新京報記者不久前受日本外務省之邀,在東京專訪了日本國寶藝術家野村萬作和野村萬齋父子。
  • 長青的美——野村萬齋|那些星光
    沒有為什麼,只因他們都是野村家的長男,他們必須登臺演出,他們就是為了繼承宗業而生,這是野村家一代又一代無法抗爭的宿命。就像西西弗,必須將石頭推上山頂,那是上蒼給予的命運。我們記得,他對兒子說這話時,在舞臺上不受控制地哭出來,淚水奪眶而出。他年輕時,也曾有過反抗與迷茫。但終究明白過來自已需要肩負的使命。從野村武司襲名變成野村萬齋開始,時光就變得沉鬱蒼茫。
  • 職業人的作風——狂言師野村萬齋
    1994年承襲曾祖父野村五世的隱居名《萬齋》。狂言師二世野村萬作與詩人阪本若葉子之長子,狂言師六世野村萬藏之孫。出生於東京都,本名野村武司。東京藝術大學音樂學部邦樂科畢業,主修能樂。曾任東京大學、御茶之水女子大學講師,現(2005年月)為東京藝術大學講師。2002年起出任世田谷公共劇場藝術總監。
  • 陰陽師?野村萬齋?也許你更想了解它—— | 豆汁談
    狂言師野村萬齋在《陰陽師》中飾演的安培晴明喚起了多少少女的春心。狂言是一種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戲劇,與能、歌舞伎、木偶淨琉璃並稱日本四大古典戲劇。同時又常與能合稱「能樂」。狂言一般被認為是一種平民喜劇,諷刺的是,它所誕生的年代,卻是充滿了悲劇的亂世。苦中取樂,可謂是頗有幾分黑色幽默。14世紀,日本進入南北朝時代。
  • 《陰陽師》外,他依然風華絕代 《職業人的作風:狂言師野村萬齋》
    然而真正讓大家認識他的卻並不是狂言,而是電影《陰陽師》。作為安倍晴明的扮演者,萬齋不僅摘得諸多獎項,還俘獲了大批影迷。其原因就在於,安倍晴明身上縈繞了太多撲朔迷離的故事,飾演過這一角色的人雖多,可被公認演出了其神韻的只有萬齋一人。演藝經驗並不算豐富的萬齋之所以能如此完美地融入角色,則多半還要歸功於他的本職工作,狂言師。
  • 真·哥斯拉竟是陰陽師安倍晴明?日本國寶級狂言師野村萬齋出演大怪獸!
    據官方爆料本次的大怪獸的扮演者竟然是日本的國寶級狂言師——野村萬齋!屬於和泉流的六世野村萬藏家系,野村萬齋在出演的電影《陰陽師》中,以安倍晴明的形象深入人心,只要提起安倍晴明人們第一個想起的一定是這位帥氣的美男子!
  • 那些星光之十三:長青的美——野村萬齋
    2004年的某個冬夜,當屏幕上那個身著白色狩衣的男子挑眉微笑著說「你看我的臉像狐狸嗎」時,我便中了咒。咒的威力強大,以至於12年後也無法全然破解,就連這次自由行去到明治神宮,看到巫女時也要遙遠地偷拍幾張,然後,靜默念想。 野村萬齋。 日本國寶級狂言師,身上流著野村家世襲的血液,芳香而殘酷。
  • 羽生結弦:野村萬齋如釋重負,終於不用被說成是安倍晴明了
    說起安倍晴明,除了大熱的遊戲《陰陽師》中的晴明形象,說起影視劇中的真人扮演,最先想到的就是野村萬齋的晴明形象了。野村萬齋不愧是國寶級的大師,把晴明的邪魅,皎潔,神秘的氣質展現的淋漓盡致。請點擊晴明sama和他的小基友輸入很長一段時間,提起野村萬齋就會想到晴明這個角色。野村萬齋老師也曾為此而困擾。
  • 東京奧運會開閉幕式總導演確定,野村萬齋脫穎而出
    據日媒報導,2020年東京奧組委以及帕運組委今天在福島縣楢葉町舉行理事會,會議宣布兩年後的東京奧運會開閉幕式的總導演由52歲的狂言師野村萬齋擔任
  • 野村萬齋將任東京奧運開閉幕式總導演 曾指導羽生結弦動作
    騰訊體育訊 北京時間7月30日,2020東京奧組委剛剛正式宣布:日本國寶級狂言師野村萬齋,將擔任奧運會、帕運會開閉幕式導演、企劃最高總監!就有關注者引出了另一個猜測——憑藉《陰陽師》與野村萬齋結緣的羽生結弦,出現在東京奧運會的可能性有多大?
  • 在看鄧倫趙又廷《晴雅集》前,重溫野村萬齋版晴明的驚世風姿
    在2001年,這本小說首次被改編為同名電影,野村萬齋飾演的安倍晴明,神態風雅魅惑,迷倒了大量的影迷。01 極為傳神的安倍晴明安倍晴明是日本平安時代最出名的陰陽師,相傳是白狐一族的後代。陰陽師可以跨越陰陽兩界,負責觀測天文、氣象,還要佔卜、制定曆法等。小說作者夢枕貘,曾說他寫《陰陽師》小說的時候,就是把安倍晴明照著野村萬齋的形象來塑造的。等到拍電影時,他也堅持和導演說,一定要請野村萬齋來演。
  • 還有6個小時就能見到你們愛的野村萬齋啦!
    野村萬齋他本人3歲登臺,18歲完成演出狂言大戲《三番叟》,不僅按部就班地傳承狂言家業,還跨界活躍於現代舞臺及影視界。他出演多部NHK歷史電視連續劇,在電影《陰陽師》中飾演安倍晴明獲得眾多獎項,包括日本電影界最重要的藍絲帶獎主演男優賞(2001年)、日本電影學院獎新人獎、優秀主演男優賞(2002年)等。
  • 日本駐華大使館舉辦「野村萬作·野村萬齋狂言講座」
    中國網8月11日訊(記者 戚易斌)為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日本駐華大使館11日邀請來京演出的日本狂言大師野村萬作及其子野村萬齋在使館舉行狂言講座,與中國觀眾交流狂言藝術的表演心得。狂言誕生於公元14世紀日本南北朝時期,與能樂並列為日本最古老的劇種。
  • 日本狂言藝術家野村萬齋:笑聲能跨越國界 還要來中國
    新華網北京8月11日電(記者 郭丹)潮水般的掌聲,不絕於耳的笑聲……這一切都似乎不足以表達10日晚在京上演的「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野村萬作、野村萬齋狂言公演」會場中洋溢的熱情。時隔10年,被譽為日本「人間國寶」的狂言大師野村萬作攜子野村萬齋來京演出。
  • 【視頻】野村萬作、野村萬齋訪談:狂言使笑聲跨越國界
    人民網北京8月24日電(洪東實 張麗婭 袁蒙)為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10日晚,日本藝術家野村萬作、野村萬齋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為中國觀眾帶來了一場精彩的狂言演出。演出開票後,在極短時間內門票就已售罄。當天,甚至有許多粉絲專程從外地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