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張靜初不適合演葉文潔我贊同。
其次,我認為葉文潔並不是一個包裹在空洞軀殼中的怨恨集合體。葉文潔是很複雜的一個形象。可以說是原著中所有女性角色中最為複雜的兩個角色之一(另一個角色我認為是她的女兒楊冬。)相比起這兩個角色,書中的其他女性角色都是不複雜,甚至有些單一的形象,比如程心,比如莊顏,比如薩伊。
正巧我最近又重讀了一遍原著,前前後後差不多把三體讀了 7、8 遍了。我來談談我對原著改編電影的看法。
1、三體第一部主線劇情的探討
和很多人認為的三體第一部應該圍繞汪淼、葉文潔來進行劇情展開不同,我心目中三體第一部的主線劇情應該是葉文潔和楊冬。
葉文潔是整部三體系列的肇事者,她的影響是貫穿整部書始終的。沒有葉文潔故事無從談起,所以葉文潔作為故事的主線劇情是無可爭議的。
但是為什麼我認為楊冬應該取代汪淼成為三體第一部的另一個主角?首先因為楊冬在藝術形象上比汪淼更加豐滿。她的身上,有作為女兒窺見了反派母親秘密後的震驚,有作為科學家得知了宇宙醜陋面貌的無奈,有作為個體對於個體選擇難以取捨的分裂。楊冬是一本書,第一遍讀的時候,你覺得她是一個走投無路的物理學家;第二遍讀的時候,你覺得她是一個脆弱無助的女人;第三遍讀的時候,你覺得她是窺見了宇宙終極奧秘的先知。這個角色可以展現的東西遠比汪淼要來得多。比起楊冬,汪淼就簡單得多,性格上循規蹈矩,不要說和楊冬比,和丁儀比都顯得單薄;比起以後將要出現的究極多面體終極大 BOSS 羅輯大人來更是被秒殺。如果三體第一部以汪淼為主角,那等羅輯的形象面世後很有可能沒人記得住第一部的主角是誰了。其次,雖然原著對於楊冬本人的著墨不濃,寥寥數頁的描寫而已。但是,楊冬的形象、劇情和影響是貫穿整個系列的小說的。讀第一部小說的時候,大多數人以為楊冬自殺就是因為智子危機,但隨著劇情的發展,你發現她其實思考的遠比智子、三體要多,在別人還為三體危機坐臥不寧的時候,她已經在思考宇宙和物理學的歸宿了。而這也正是整部書的一個主題——借用丁儀的那句話:宇宙中 TM 早就已經沒有不被人動過的菜了。三體小說,就是一部從人類和三體的恩怨入手,試圖探尋宇宙田園時代圖景的小說。(如果電影試圖將小說三部悉數翻拍的話,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過這個主題,也無論如何繞不過楊冬的。如果製片方僅僅就滿足於人類和三體的戰爭就當我沒說。)而楊冬作為整部書中除葉文潔以外,第二個意識到宇宙不僅擁擠,而且早已面目全非的角色,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再次,書中大部分主要角色的劇情都無法繞過楊冬。葉文潔、汪淼、史強、羅輯、丁儀。楊冬就是一根線,把他們串在一起。而汪淼呢?只能推動一部分劇情的發展。三體六部曲應該是連續的,人物和劇情之間不應該出現斷裂。比如哈利波特 7 部曲,你能想像第一部的主角是羅恩、第二部的主角是赫敏、第三部的主角是哈利、第四部的主角又是別的什麼人麼?再比如星球大戰 6 部曲,總體上角色和劇情都保持了傳承和某種聯繫。儘管《三體》故事的主線橫跨的時間跨度和空間跨度並不能以尋常意義上的系列片來衡量,但是影片至少要保證故事內在的一定程度上的連續性、繼承性和統一性。你能想像,三體六部曲,第一部主角是汪淼,第二部主角是章北海,第三部主角是羅輯,第四部主角是程心,第五部韋德,第六部雲天明這種設定麼?那樣的三體不是一個故事,而是 6 個故事。那簡直就是一場災難,導演和編劇在拍什麼鬼!!!
綜上,楊冬在整部電影裡面能夠展現和深挖的劇情遠比汪淼豐富。如果以汪淼為主角,那電影就完全淪為勇敢的地球科學家與外星帝國主義者之間鬥智鬥勇的英勇事跡即視感了。
而楊冬為主角就有很多種可能,比如,最簡單的就是——選擇。這是三體整部小說的一個基調。就是整個人類群體面對世界、面對人生、面對宇宙、面對未知作出的形形色色的選擇。葉文潔、伊文思、ETO 面對令他們失望透頂的人類社會作出的選擇;羅輯面對面壁者身份、自己的生活哲學、人類的前途命運、妻子兒女的分離聚合時作出的選擇;章北海面對成敗未知的前途命運、自我認同、人性的保留與泯滅時作出的選擇;程心……程聖母就不說了,大劉已經把她黑的很慘了= =!當然,還有楊冬自己的選擇。楊冬的選擇是一面鏡子,它折射出不同的人在面對危機、信仰和人生哲學時的態度。失敗主義者從以楊冬為代表的自殺學者中得到啟示,於是沿著失敗主義的道路義無反顧地走下去;葉文潔面對女兒以身殉道的慘烈選擇,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行為,也反思了自己的一生;ETO 和三體人從楊冬的死亡中獲得了空前的信心,狂妄地將人類蔑視為不堪一擊的蟲子;身為楊冬的愛人,年輕一代物理學界的新星,丁儀試圖將楊冬未盡的事業繼續下去,他希望替楊冬去看看地球人的結局、三體人的超級技術以及物理學的大結局。丁儀一生的執念與其說是希望突破智子的束縛,推進理論物理的研究,不如說是延續對楊冬的感情寄託。
2、葉文潔形象分析
在答案開頭就開宗明義地說了,我不認同葉文潔僅僅只是一個包裹在空洞軀殼中的怨恨集合體。葉文潔是很複雜的。
與楊冬不同,大劉對葉文潔是傾盡筆墨的,但是和楊冬的結果一樣,塑造的都是一個在時代中甚至在命運中沉浮的多面體。
首先,葉文潔出身於書香世家,作為科學泰鬥的女兒,本身受到良好甚至是精英的人文和科學教育與訓練,她的怨恨是有理智的,換句話說,不是腦殘的。對於社會、人類、甚至是宇宙,她有自己的思考,她不會像齊家屯的女人們那樣,你對我好我就對你好,你殺我全家我也要殺你全家這麼簡單粗暴。她的怨恨不是非黑即白、涇渭分明的,她的復仇之路是一條曲折、糾結、反覆,以至於在行將就木之時也不知道自己的選擇究竟是對是錯的道路。二十年前紅衛兵當著她的面殺害了自己的親生父親,二十年後她卻試圖從紅衛兵那裡得到懺悔;在雷達峰頂,是她親手按下了發送地球死亡判決的宇宙廣播,但她卻因為齊家屯樸素的人們、女兒的誕生、時代的變化而對自己的決定產生了懷疑;她親自引導伊文思走上了背叛地球的道路,成為了 ETO 的統帥,但是卻到死也沒有表露出自己究竟是降臨派還是拯救派;她親手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引來了三體人,卻在臨死前說出了黑暗森林的理論雛形,給了絕望中的地球一線生機。她是如此的矛盾、糾結、複雜。沒有人,連她自己的女兒都不知道她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樣一個矛盾的綜合體,只有黑化以後的羅輯和韋德可以匹敵。在這個角色的身上,有太多的感情,怨恨、懺悔、失望、動搖、坦然。直到她面對夕陽說出:「這是人類的落日。」之時,你依然不知道這個將兩個世界放上命運的天平的女人究竟有何感想。
所以說,葉文潔的形象一點也不鮮明,她是隱晦的,有層次的,這個角色是很難演的。所以我認為,張靜初無法勝任。
葉文潔和楊冬只是我認為的第一部電影的兩個主線人物,而從整部小說和電影來看,主角只有兩個:羅輯、程心
原因:三體這部小說,情節雖然多變、人物也各有特色,但是始終圍繞著一個主題——對群體行為的無情嘲諷。(當然這是我個人的見解,各位看官可以不認同)而羅輯和程心這兩個人物,恰恰從正反兩個方面無數次的論證了這個主題。並且,這個主題並不是從黑暗森林才開始有的,從葉文潔篇開始就在反覆地登場。黑暗森林是一次升華,死神永生達到頂峰。所以即使羅輯和程心在第一部中並未登場,但是他們所要反應的主題已經被率先拋出來了。
我只就我心目中的角色形象和劇本發表一些看法而已,電影已經決定要拍了誰也阻止不了。拜託那些要吐槽不看好電影或者應該讓好萊塢去拍的同學不要來留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