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方向怎麼找?百倍牛股怎麼選?很重要的一點,是把握時代主線。
21世紀是一個屬於科技的新時代,科技是國運之爭。圍繞科技發展的產業是朝陽產業,圍繞科技發展的公司是好公司。其中,科技賦能是符合人性發展最具潛力的方向。然而,科技賦能和企業轉型往往被混淆,誤導投資者。
01.科技賦能和企業轉型有什麼區別?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網易養豬、華為種地叫科技賦能,萬科養豬、恆大造車叫企業轉型。
同樣是養豬,為什麼網易養豬是科技賦能,萬科養豬卻是企業轉型?
很簡單,因為他們的出身不同。網易是科技企業,它可以發揮自身的科技優勢,把大數據等技術運用到養豬這個傳統行業,為養出的豬打上綠色生態美味的標籤,做到用技術、產品改變人們的生活,甚至顛覆整個傳統的養豬產業,所以這叫科技賦能。
而作為傳統房企的萬科,在房主不炒的背景下為企業尋找新的增長點,選了領域較大又貼近民生的養豬產業,但由於沒有核心科技支撐,所以談不上賦能,只能算是企業轉型跨界的一次嘗試。
同樣的,華為是高科技企業,它可以把自身的科技優勢運用到種地上,與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合作,培育海水稻,可以通過土壤數位化,讓鹽鹼地上長出水稻,實現智慧農業。
另外,從整個國民經濟增長的角度來看,汽車行業的體量最大。所以如果沒有房地產,汽車行業無疑會成為政策大力鼓勵人們去消費的行業,這是確定無疑的。而作為傳統房企的恆大,沒有核心技術的支撐,去造車也只能算一次跨界嘗試。
顯然,它可以像當年高盛養豬一樣,通過買買買的方式不斷完善自己的產品線,也可以像聯想一樣通過併購重組作為業務發展主要途徑,但不管怎樣,依然是只是企業轉型,不是科技賦能。
也就是說,一家公司是科技賦能還是企業轉型,主要看原來公司的背景,若原來公司是科技企業,它就可以通過大數據等手段進入傳統行業,屬於科技賦能。而傳統企業,因為迫於生存壓力去尋找新的增長點來支撐公司發展,沒有科技的支撐,這叫企業轉型。
很明顯,科技賦能是我們關注的焦點。未來一段時間,我們會看到很多真正的科技賦能好企業,會變成細分行業的龍頭,而百倍千倍牛股就藏在其中。
最典型的就螞蟻金服,它改變了金融的服務場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需要跟銀行打交道,通過支付寶就能解決很多問題,提高金融服務的效率和便利性。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提前發現問題,對風險防範於未然,一定意義上來說,科技讓風險變得可控,增加資金的安全性。真正實現用科技改變傳統銀行,用科技推動金融業向前發展。
02.科技賦能新生活
科技改變生活,科技的力量就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力量。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科技賦能新消費,科技賦能新生活,從智慧型手機開始,到智能汽車,智能家庭,再到智慧城市,以及將來的「超人」...,智能化正在從方方面面重新定義著我們的生產生活。
1.智慧型手機
智慧型手機的誕生,讓人們邁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從線下購物到線上購物,從現金支付到線上支付...可以說,它全方位無死角地改變了我們生活的本質,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而智慧型手機也成了大多數人每天睡覺之前所看的最後一個物品,以及起床之後所接觸到的第一個東西。
2.智能汽車
特斯拉是智能汽車的代表,它不是簡單的新能源汽車,它最主要是基於網際網路和科技的發展,基於5G的推動。等將來真正意義上實現了無人駕駛,汽車也會變得完全不一樣,它將改變我們生活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場景。
我們可以利用原來開車的時間,做很多之前想做卻沒有時間做的事,比如學一門課程、閱讀一本名著、和老友視頻暢聊...,甚至可以把車子改成酒吧、咖啡廳、KTV、會議室。
將來的智能汽車,可能成為家裡的第一臺機器人,幫主人做很多事情。它也可以像古代的馬一樣通曉人性,主人也會跟它建立密切的感情,主人愛惜車子,車子會為主人著想,在緊要關頭幫助主人。
3.智能家庭
汽車重新定義了,家也要重新定義,早年客廳是被電視機佔用,將來可能要被更多的新型的科技賦能的娛樂佔用,書房有可能會變成辦公室,現在叫網絡辦公,甚至遠程醫療也都會嫁接上來。你的家有可能會變成半辦公、半生活,甚至半娛樂的地方,也就是說科技會重新定義我們這個家——智能家庭。
而家、路上、辦公室,是很多人的「兩點一線」。辦公室由於電腦的普及,早就被科技所佔領,之後無人駕駛解放了路上的時間,智能家庭讓我們的家庭變得更智能舒適。當這三個場景的疊加改變,也就意味著我們的世界發生了改變。
4.智慧城市
智慧型手機,智能汽車,智能家庭,這些都是從個人生活場景來講的,而智慧城市則是以人為細胞,以家庭為細胞,統籌管理和運營,是科技賦能更大場景的應用。
在年初的疫情中,我們發現一些智慧城市建設得比較好的地區,疫情防控效果會比別的城市都要好。因為智慧城市的建設,讓政府可以掌握城市大量的數據,通過分析,做到決策精準化、科學化,從而把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
應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來提高城市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的管理水平。可以說,智慧城市是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建設智慧城市,不僅僅為政府提供管理工具,還能夠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務。
比如,建設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將大大提高企業民眾的辦事效率;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如智慧公安,能進一步提升城市的安全性;全面賦能數字經濟,聚焦數位化轉型高質量發展產業,包括汽車、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率先打造智能製造產業集群。
5.「超人」
所謂的「超人」,即腦機結合,這是科技賦能人身體內部的場景。
未來,我們可能像科幻小說中說的那樣,神經技術幫助人們恢復視力、重新訓練身體和治療疾病,讓所有人都變得更加強大。
當然,這並不只是科幻小說中的情節,而是已經有人在努力了。比如埃隆·馬斯克和馬克·扎克伯格都投資於腦機接口,以期提升人類的能力。
馬斯克的Neuralink旨在提高人類的認知能力,使得人類能夠與人工智慧等競爭。扎克伯格的想法則更像是打造讀心術機器。另外,詹森的創業公司Kernel正致力於創建一個大腦接口,基於高解析度的大腦活動開發針對現實世界的應用程式。
「我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會是一個選擇題」,這在不久的將來,很有可能成為現實。
人最終是嚮往自由、嚮往安全的,比如汽車的發展是為了解放雙腿,網際網路的發展是為了認識世界,探索外星是希望跑得更遠,賺錢的目標是追求財務自由...為了自由,人類可以投入很多很多。
所以思考什麼能發展起來,什麼行業可能會出現十倍、百倍股,就看它能否為人類帶來自由和安全。
現在到了科技的爆發點、奇點,我們的城市運營、家庭生活、交通出行可能發生一些變化,涉及到大數據的採集、存儲、計算、挖掘,一些晶片、伺服器、軟體方向的公司,都需要深入了解,這些產業很都是萬億級的,很有可能出現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牛股。
也就是說,站在時代發展的角度,關注科技賦能的公司,未來的大牛股很可能會被我們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