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拆電影,只讀經典
卷首福利
先給大家發個福利:馮小剛導演新作《芳華》9月24日提前點映場免費贈票啦!坐標上海影城。
添加關關(KtlfilmGuan)可直接索票。「此片正式上映要等到9月30日哦,所以我們真的是超前上映呢。」
機會難得,趕緊動手吧!
題外話
《猩球崛起3》第一個畫面一出來,瞬間我就暈得不行。
不是因為暗或者鏡頭晃動,畢竟我是玩PSVR半小時都不會吐的人。
銀幕上遠景的人居然感覺離我更近,而近景的人反倒離我更遠。
整個3D效果是反的。
原來是3D眼鏡的兩個鏡片裝反了……
於是乎只能翻個個兒,用下面這種姿勢,看完了全片。
關燈特約,請勿轉載
OK,進入正題
我一直認為,這個系列做的最好一點,就是用儘量少的語言來表達儘可能多的含義。
關於《猩3》,其實總體上是不如前兩部飽滿的,所以只想說一場戲。
因為那場戲拍得實在是太好了。
以至於我都可以原諒前前後後那麼多的硬傷。
傳說中一俊遮百醜。
我要說的,就是凱撒與上校在指揮室裡的那一場對手戲,表現手法幾乎是達到了《少年派》的高度。
在這場戲裡,上校告訴了凱撒,自己的兒子曾經感染了變異的猿流感,失去了說話的能力,漸漸變得越來越像猿猴。
他最終決定親手殺死自己的兒子,並且讓部下也效仿他的行為,將所有被感染的士兵悉數槍決。
也正是這一事件使他變得冷酷無比,進而導致與軍隊的決裂。
但如果只看到這些的話,是遠遠不夠的。
因為上校對於猿族的仇恨並不只來源自於兒子的死;他殘酷的行為動機也不是出自個人恩怨;
電影告訴我們,真正的源頭在於他其實是一個非常極端的宗教狂熱者。
影片之前有多個細節告訴我們,上校是一個宗教情結很深的人。
大家一定還記得,他站在陽臺上一邊剃頭一邊檢閱部隊的鏡頭。
很多公眾號都提到了這個鏡頭明顯是參考了《辛德勒的名單》裡的納粹軍官阿蒙。
上校的大光頭形象也和《現代啟示錄》裡的庫爾茲如出一轍。
但是有一個細節鮮有人提及。
這裡上校用手中的剃刀在胸前畫了一個十字。
同時我們還能看到他胸前掛著十字架的項鍊。
之後在他的工作檯上,也可以看到地圖邊也掛著一個十字架。
導演時刻都在提醒觀眾上校的這一身份背景。
還有一些更隱性的,比如他的武裝力量叫作alpha (Α) and omega (Ω),Α和Ω分別是希臘語的第一個字母和最後一個字母。
這裡既是向老版的《失陷猩球》裡那枚核彈致敬;
同時在《聖經》裡,ΑΩ就是上帝的意思。
他的部下喊的口號裡有一句」We are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我們是開始,也是結束。)也是摘自《聖經:啟示錄》。
所以你看,上校雖然沒有口頭提及過自己的宗教信仰,但是導演通過各種暗示已經把這一點挑明了。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好萊塢大片裡的反派喜歡從宗教典故中尋找靈感,來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正名。
比如躺槍最多的就是諾亞,畢竟像大洪水這種毀滅性的力量反派們也喜歡。
《復仇者聯盟2》裡奧創就自比諾亞,他要用整座城市作為隕石來毀滅人類。
《王牌特工》裡薩繆爾·傑克遜也說自己就是當代的諾亞。
這兩部電影都處理得略顯卡通,我們來看看《猩球崛起3》裡的上校是怎麼說的。
他在這一段的開始就針對自己和凱撒的關係做了一連串類比,他說:
「Wellington and Napoleon, Grant and Lee,Custer and Sitting Bull」
這裡提到了滑鐵盧戰役的對戰雙方威靈頓將軍和拿破崙;
南北戰爭的格蘭特和李;
以及「晨星之子」卡斯特將軍和印第安人坐牛酋長。
這些都是歷史上著名的死對頭,上校覺得自己和凱撒也屬於這一行列。
從中可以看出上校是個極度自戀的人,一個小小的軍事頭目,就自比管仲樂毅。
但是他真正的內心並不止步於此,因為這些還不是宗教人物。
在他心中,覺得自己就是《聖經》中的亞伯拉罕。電影並沒有通過臺詞直說,而是用更高級的方式表達了出來。
亞伯拉罕是誰?有必要先做一下小科普。
《聖經》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上帝為了試探亞伯拉罕忠心與否,就命令他將兒子以撒殺死,作為祭品獻祭給祂。
亞伯拉罕願意接受這個殘酷的考驗,把以撒帶去山上獻祭。
在最終將要下刀時,上帝派天使下凡,告訴亞伯拉罕他經受住了考驗,便讓他用一隻羊來代替兒子進行祭祀。
亞伯拉罕差點殺了兒子,而上校真的殺了兒子。
正是因為殺兒子這件事太可怕,所以上校只有通過亞伯拉罕的事跡來安慰自己,更像是一種自我催眠。
這可不是過度解讀哦,你可以注意一下上校的臺詞細節。
他說,他是犧牲(sacrifice)了自己的兒子來拯救全人類。弒子使得他的靈魂得以淨化(purified)。
這兩個詞都充滿了宗教意味。他做到了亞伯拉罕都沒做到的事,宛如一個聖徒。
而凱撒呢?很顯然在他眼裡凱撒是一個違反上帝的存在。
你想想,保守的基督徒連進化論都無法接受,又如何接受一個能說人話的猩猩站在他面前呢?
一方面,上校注視著凱撒的眼睛,說」You are almost human.」(你看上去幾乎和人類一樣);
另一方面,上校也預感到猿族的崛起是大勢已去。猩猩的智商在提高,人類的智商在下降。人類作為上帝傑作的地位即將不保,但這一切是人類自己造成的。
到了這樣的時刻,他必須站出來。
所以最後他說,This is a holy war.
這是一場聖戰。
還有一處最妙的細節。
關於上文亞伯拉罕的故事,《聖經:創世紀》第22章裡的有一句原話是:「亞伯拉罕把燔祭的柴放在他兒子以撒身上、自己手裡拿著火與刀。(22:6)」
上校這段你再回憶一下,他一邊說話一邊在幹什麼?
他拿出一臺小燃氣爐,上面放了一口鍋,似乎是準備燒湯或者煮肉。
嘴裡敘述著他當時如何開槍打死了兒子,但手上是用一把小刀指著凱撒。
火與刀,都在他的手裡。
小刀和鍋子,就是宰牲和獻祭。即使是回憶這件事,他仍在不自覺地模仿亞伯拉罕。
在看這場戲的時候,我真的是服了。完全陷入在劇本的巧妙構思和伍迪·哈裡森絕佳的演技中。
仿佛有個人把我按在座位上,動彈不得。細思恐極的程度,就像是《少年派》的結局。
這裡我要引用一下史蒂芬·金講述反派創作時的觀點:
「作家必須要公平對待,記住壞人眼中的自己是好人。他們是自己生命中的英雄。給他們的角色一個公平的機會,從而塑造一些有趣的灰色地帶,而灰色地帶也是生活的組成部分。」(有點翻譯腔,大家還是看原文吧)
走火入魔的上校視自己為人類的救星,瘋狂與使命感在他身上融為一體,而這一切都是通過細節來展現的。
而說到細節,也是我對這一部最不滿意的地方。
因為除了這場戲,其它的橋段幾乎沒有什麼出彩的構思。
回想為什麼2011年的第一部《猩球崛起》那麼打動觀眾?因為每一處角色的轉變都是通過精巧的細節傳達給觀眾的。
比如付蘭蘭的父親,片中一開始就通過牆上的獎狀告訴我們他是一位音樂教授。
但此時他還沒有入畫,只能聽到很艱難的彈琴聲。但觀眾一下子就懂了。噢,原來他有阿爾茲海默病。
等他注射了藥物之後,依舊是用鋼琴聲來表達。這次琴聲流暢,悅動的指尖讓觀眾也為他欣喜,顯然藥效神速。
而凱撒的轉變,更是通過一扇圓窗,來展現不同的層次。
童年的凱撒通過閣樓的窗戶,第一次看到了外面的美好世界。
也正是這扇窗,讓他看見一場誤會,最終導致了自己被送入了靈長類動物收容所。
剛剛進入收容所時,還沒有搞清狀況的凱撒一開始挺興奮的。看到那麼多好玩的東西覺得很新鮮。
喜歡爬樹的凱撒一下子竄到了頂端。但這時,他摸到了假的太陽,只有冷冰冰的牆壁,表情一下子就變了。
這一幕讓人聯想到《楚門的世界》,來到「天涯海角」,發現一切都是假的。
這一刻開始他終於認識到了現實的殘酷。
被關進鐵籠的凱撒依舊嚮往自由,他用石塊在牆壁上畫了一個圓形的窗戶。當時看到這個畫面的時候,真的是眼淚瞬間就流下來了。
收容所裡來自人類和其他猿猴永無止境的虐待,嚴重摧殘了凱撒的身心,對男主人公的想念漸漸變成了怨氣。最終凱撒一怒之下擦掉了牆上的「窗」,也抹去了自己的純真時代。
你看,整個角色的轉變就是通過一系列符號化的場面,清晰地讓觀眾感受到。
這樣的細節在第一部裡比比皆是,不得不感嘆編劇的用心。到了第二部雖然換了導演,但這個優秀的劇作技巧還是保留了下來。
舉一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例子,就是第二部裡凱撒和科巴的關係轉變,是通過他們的「握手」來體現的。
第一部中告訴我們,猩猩間的握手是臣服的含義。
故事的一開始,他們是肩並肩的戰友,針對人類的態度儘管有分歧,但是彼此信任。
故事到了第40分鐘時,兩人(猿)的矛盾加劇,對立公開化。凱撒用氣場逼退了科巴,科巴再次向凱撒臣服,但凱撒潦草的動作顯示他怒氣未消。
到第60分鐘的時候,裂痕終於變成了一場武鬥,凱撒雖然打贏了科巴,但是也徹底失去了他。似乎凱撒想給科巴最後一次機會,但兩手剛一接觸科巴馬上轉身離開,說明科巴已不再想向凱撒臣服。
到了電影的結局,是凱撒和科巴最終的決鬥,高塔邊的科巴拉住了凱撒的手。凱撒說「你不是猿猴。」然後一撒手,科巴落入深淵。
從握手到放手,又是一條清晰的角色變化的脈絡。
誒,說著說著似乎講太多了,這不是一篇《猩球崛起3》的影評嗎?
好吧,想必大家也看出來了我對這個系列是真愛。沒辦法,就是喜歡這種用心寫的劇本,每看一遍就能get到更多的點。趁著第三部還在熱映中,大家不妨也把前兩集翻出來再刷一遍吧。
「福利來啦!」
大福利
馮小剛導演新作《芳華》9月24日提前點映場免費贈票啦!坐標上海影城。
添加關關(KtlfilmGuan)可直接索票。「此片正式上映要等到9月30日哦,所以我們真的是超前上映呢。」
機會難得,趕緊動手吧!
9月9日,吉爾莫·德爾·託羅執導的《水形物語》捧得本屆威尼斯金獅,這是金獅獎首次被授予一部怪物片。
男神獲獎,葛老師很是激動!
所以我們將在9月23日為大家同聲評論他的代表作《潘神的迷宮》,詳見下圖哦!
新一期《陳小姐的電影大咖飯局》上線啦~趕緊掃碼訂閱吧~
關燈近期精彩文章:
葛穎:這五個長鏡頭我講到吐血
只要錢到位,什麼姿勢我都會
這支熱播紀錄片我很感動
求你們別再拍真人版
陳小姐活剝諾蘭
*往期經典 公眾號內回復「目錄」即可查看
跟播劇評 | 權力的遊戲 第七季
公眾號內回復《權力的遊戲》即可查看
特別欄目 | 上海話評電影
股瘋 | 趙先生 | 上海一家人 | 孽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