瑆球崛起Ⅲ:終極之戰],跟第一部是比不了了。這一頹勢從第二部就已開始,到第三部自然成了定局。但最後30分鐘,豹尾一甩,稱得上這個系列的華麗謝幕。說後兩部不如初作,指的是段位不同。第一部類型混搭,屬於科幻動作片兼顧劇情與深度。凱撒一聲怒吼「No,堪稱七年來影史最燃瞬間之一,正因其在片中承載了雙重意義既是人類進化這一偉大歷史時刻的隱喻,也是英雄覺醒的開始。第二部,講了一個「王者歸來」的史詩片故事。凱撒被害遭篡位,又為人猿和平,奮起奪回寶座。副線,則是人猿之間的戰與和。到了第三部,格局變得更小,成了一部「集中營越獄冒險片。可能伴隨故事中猿族越來越有人性,猿的身份逐漸淡化,影片類型也就改成更適合表現而「非人的類型。也正是因此,系列在創意上的先天優勢開始消減,平庯的頹勢開始顯露。
首先,作為一部類型混搭片,影片的兩個(或上)類型元素內,至少有一個要十分突出,才有可能造成「1+1>2」的優異。[猩球崛起的勝利在於,它作為科幻片相當優秀,當動作片看也不差。然而[猩球崛起Ⅲ:終極之戰在這方面,雙輸。劇情在開頭大戰後,到凱撒入獄之前,無險可冒。這直net of the Apes掉,讓人昏昏欲睡。整段逃亡劇情,並未遇到任何艱難險阻,而是遇到一個個作用不大的人物如果說「壞猩猩」還算有穿針引線的作用,那麼途中遇到的小女孩諾瓦,對劇情的推動作用幾乎為零。如果僅將一個出鏡較多的人物作為一個意象,一種希望的象徵,未免太浪費。同時,影片濃墨重彩描寫的越獄戲,也並沒有寫出新意。還挖地道,進下水道,空中搭繩的老橋段。不指望你寫得如同戰地軍魂]般有趣,也不期待能有大幻影那麼揪心,但至少,請合理,別把反派視力調到極低的程度。頭頂一群猩猩順著繩子爬走都看不見,是瞎嗎?可以說跟同題材類型片相比,[猩球崛起Ⅲ:終極之戰質量的落後程度,令人咋舌。
偉大的三部曲電影,不求質量一貫而終,但至少續作不能太弱,不應該虎頭蛇尾。如果出現「1>2>3」或「1>2=3」的情形,就稱不上偉大。猩球崛起]系列如果陷入這個不等式,極為可惜。所幸,[猩球崛起Ⅲ:終極之戰]結尾,除為整個系列寫就了華麗尾聲,也讓整個系列成功跳出了「不偉大」的不等式,而成為「1>3>2」。首先,這個結尾為系列最重要的副線,不落俗套地結了尾。
三部曲,是一部猿族成長史,也是一部人類滅亡史。第一部裡,人類開始渴求生老病死自然規律之外的東西,科學家研製出治癒老年痴呆症,提高人類智力的藥物,不想藥物作用於猩猩身上,使其智商暴漲,擁有自我意識,最終掙脫枷鎖,開始挑戰人類在地球上的主宰地位。第二部的故事,發生在十年後,當年的藥物造成了無法治癒的猿流感,消滅了地球90%的人口。人類為了生存,一次次與猿族進行著無望的戰爭與暫的和平。到了這一部,猿流感的肆虐已無可挽回。人類軍隊破釜沉舟,派出最兇暴的軍隊試圖消滅猿族。結尾,在人類幾乎取勝,攻陷猿族聚居地的時候,卻被自己的槍炮聲造成的雪崩盡數活埋。最後的希望永遠消逝,滅亡的命運不可逆轉。
而猿族佔領了地球。隨著不斷的進化,他們終將成為下一代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繼續著循環。至於它們或未來的他們)會否重蹈人類文明的覆轍?不知道。所幸,編劇沒有選擇人猿和平共存的皆大歡喜結局,而是用這個毫無希望的結果告訴我們: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伴隨著徵服自然野心的不斷膨脹,終將毀滅人類自己。而人類死光了,對地球又算什麼?抖抖身上的灰,自然選擇下,又會有種生物,進化一圈,一切重演繼續。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對於這種循環的闡釋,藉助了另一部經典影片的意象,來形成映襯與互文。這部影片,就是[現代啟示錄]。片中,從伍迪·哈裡森飾演的光頭上校人物設定,到下水道牆上的塗鴉,包括吉米·亨德裡克斯名曲的選用(如同滾石樂隊之於[現代啟示錄],黑色安息日之於[金剛:骷髏島]),無不在對這部同樣描寫人類命運的影片致敬。其中,上校病重難愈,即將死於凱撒面前時,整場戲的布光、色調,與[現代啟示錄]結尾科茨上校被威拉德所殺一段酷似。[現代啟示錄]的最後,威拉德舉刀殺死科茨,意味著他的人格在殺戮與瘋狂下變異扭曲,成為下一個科茨。而猩球崛起Ⅲ:終極一戰]裡,凱撒目睹上校在極度痛苦中自我了斷,無異於一種類似的「傳承」凱撒,或某一人猿族首領,終將面對與上校這個人類首領同樣的絕望命運。自獸而馴為人,又從人被逼為困獸,死路一條。循環,依然繼續。
可見,一部[猩球崛起Ⅲ:終極之戰],作為一部類型片乏善可陳,但憑藉著對人類命運的冷眼觀照,這一口氣,撐到了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