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有這麼一部電影在海外公映,卻遭到許多觀眾中途離席抗議。但這並不影響它拿下第43屆杜維爾美國電影節的兩項大獎,並有著IMDb 7.5,豆瓣 8.0 ,Metacritic 84 ,爛番茄 92%的優異表現。
它,就是我們IT說第一次影評節目的主角電影《鬼魅浮生》(《A Ghost Story》)。
我坦誠的說,在一年多來我賣這部電影安利的時候,收到的反饋常常是「欣賞不了」「看得快睡著了」「這演的什麼鬼?」
…但這絲毫不影響《鬼魅浮生》在我心目裡的影單TOP10的位置
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這鬼魅與那浮生
男主人公C和女主人公M是一對生活在郊外的甜蜜夫妻,他們的生活平靜且充滿了詩意。
(電影開頭)
但兩人剛搬進來住的宅子總是有一些奇怪的聲音,比如書本莫名掉落和鋼琴琴鍵碰撞的聲音。
不幸的是,C在一場車禍中身亡。而電影此時只進行到12分鐘。
當M安排好C的後事後, C發現自己成了一個鬼魂,它披著醫院的被單,行走於人世間;它只語不發,也不問世事,慢慢的,他走回了屬於他們倆的小房子。
披著床單,挖上兩個洞,C沒有選擇去嚇萬聖節搗蛋的小孩,沒有選擇張牙舞爪去營造驚悚,他只是平凡的看著M上班下班,在這個他也曾經熟悉的地方。
為了安慰M,房東女士給M送來了巧克力派。女主一個人在孤獨和悲傷中度過了一天又一天。
女主想起了
當時C給她聽他自己錄的歌
可能是這個地方有太多回憶,女主準備搬家,她在臨走前把一張寫了東西的小紙條塞進了牆壁的一個縫隙裡(此做法也是呼應了影片的開頭-見圖一)。
C也只能無奈的看著M離開只屬於他們兩人的地方。隨之新的房客也住了進來......
看著新入住的情侶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還帶有兩個可愛的小孩,C在白色的被單後心情絕對是你我可以想像的。
於是他暴躁的趕走了一家人,這個房子又回到了初始的寂靜。
不知過了多久,這個地方聚集著一群音樂愛好者。
C在一旁聽著這些人大談人生。這個部分是本片對白最密集,也是對白內容最令人摸不著頭腦的一個部分。聽罷愛情、上帝、交響樂、生命、物理學等等等高深莫測的言論之後,C作了最後一次努力和嘗試,他用力想把紙條從牆縫裡摳出來,但還沒來得及,房子就被拆了。
C的執念和磐石一樣堅固,他一直在等待,他看著這片土地變成工地、建起高樓大廈。
終於他不願再等,從「現代」的最高處掉落下來,來到了「原始」的最低處。
他見證了戰爭,見證了死亡,他和時間一起流逝在空氣中,但不變的是他心中對M的愛和執念。
終於,他等來了曽屬於他們二人的最初回憶。他看著他們當初一起選房子,一起生活,做音樂······
夜深的時候,披著被單的C不慎碰到了家裡鋼琴的琴鍵,發出的琴聲正是電影開頭二人在半夜聽到的聲音,誰知那本就不是鬧鬼,而是跨越時間與空間的掛念。
或許回到過去能讓C再多看幾眼M,但不可避免的時間總會帶走所有的思念。
影片來到了尾聲,C摳出了M當初藏在牆縫裡的紙條。
看罷,曲終人散,C就這樣放下了所有的執念,所有的等待。
就像當初在對面與他一同苦苦等待的「小花」一樣
他也想讓M記起
他們曾經的點點滴滴
電影簡介
《鬼魅浮生》是由大衛·洛維執導,魯妮·瑪拉、卡西·阿弗萊克主演的劇情電影。該片於2017年7月7日在美國上映的一部打破傳統敘事風格的電影作品。
男主角卡西·阿弗萊克和女主角魯妮·瑪拉這兩位影帝和影后,在這部有關時間和愛的電影裡用他們穩定出色的表演向我們傳達著導演想要和我們說的。
愛是離別時的回眸
愛是把你我的回憶寫進縫隙
電影的幾處伏筆
(這本書是由Virginia Woolf 在1944年出版的A HAUNTED HOUSE)
內容來自維基百科很顯然這本書的主題內容都很契合《鬼魅浮生》,導演只是節選了其中一頁。
(而M手裡拿著的這本書,確是Irving Wallace在1972年寫的The Word,是一本神秘恐怖小說,其中對於上帝、生命等話題的主要討論也正好印證了電影中C聽到的「預言者」音樂家的觀點)
(內容來自維基百科)
畢竟陪伴,是人間最溫暖的幸事
可能《鬼魅浮生》真的很催眠,但其原因還是導演採用了突破性的鏡頭表達方式,所謂的「鏡頭禁忌」使得電影在吸引觀眾眼球時十分不利,但多處的長鏡頭也賦予了觀眾們體會主人公心境、情感的空間。
《鬼魅浮生》對我來說可以是清晨的微風,也可以是黃昏的落日,提醒我什麼時候我應該堅持,什麼時候應該放下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