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S.H.E成員@嘉樺ella 在社交媒體髮長文慶祝自己的第三個母親節。她在文中透露,自己因為在生產過程有點困難,造成子宮和膀胱脫垂,「我打噴嚏、原地跳躍、跑步等動作都會造成尿失禁」,直到前陣子做了懸吊手術才有所改善。
👀
ELLA在文中
分享自己曾經難受的經歷
☟ ☟ ☟
Ella在文末呼籲:
「母親不是超人,
在所有過程中有任何困難和沮喪,
請你們一定要尋求幫助!」
」Ella生育後遺症「也上了微博熱搜
Ella發文後
很多網友表示被深深感動了
生孩子真的很不容易
每個母親都辛苦了!
☟ ☟ ☟
一暴躁少女:為母則剛。每一位母親都真的很不容易
Young:每個媽媽真的都好偉大!看到這裡,我現在就去給我媽打電話說聲節日快樂!
丁丁:有一篇關於生產的科普,生孩子真的很偉大,但不要忽略了媽媽們的辛苦…也不要盲目生孩子!全天下的母親都辛苦了!
看戲少女盼:給所有的母親們獻上我的敬意
草燻-風暖:ella真的完美詮釋了母親的偉大,產前身體的變化,生產過程的不易,產後的恢復都可能有一些不為人知的不易,希望所有人都能感恩母親的偉大。
蕭兜兜:生娃就是鬼門關,男人們永遠無法體會…所以好好善待自己的妻子和母親吧!
也有網友看到Ella那句
「媽媽不是超人」深有感觸
沒有人生來堅強
☟ ☟ ☟
白晧宸:看到這一句有點心酸「媽媽不是超人」
夏蟲不可語冰o3:給ella打爆電話 特別討厭「為母則剛」這樣的說法,好像生了孩子就該堅強似的,背後的痛苦卻鮮有人拿出來關注討論。
姜嗨嗨_Mm:當媽媽的以前也是別人呵護的小仙女,母親節快樂!
張-玄塵-麗江:母親不是超人,她們也需要呵護。
銀海T最美:媽媽真的不是超人,媽媽也想得到更多的愛,所以請不要把媽媽給的愛當做理所應當,請好好的愛自己的媽媽,多和她說說話。
生娃不易,各種」後遺症「也困擾著媽媽們,其中Ella遭遇的」子宮脫垂「就是其中一種。不少網友坦言自己或者身邊的媽媽,都經歷過或正在經歷這種痛苦。
☟ ☟ ☟
不是小太郎是小公主:我剛生完的那一年和她狀況一毛一樣的,然後養了兩年才有明顯好轉,怎麼說呢,看著可愛的寶寶從不後悔生下他,可是再讓我生一個的話,也是真的沒有勇氣了。
我數到3啊:我也那樣、也是做的手術也好的。
踢被大賽冠軍:孕期漏尿也十分常見了…哎…
西井刁饞:真的很多媽媽都會遇到這個問題,我身邊兩個同事生完娃都尿失禁。
小小賴妞子:我懷的時候一打噴嚏就漏尿。
Rene秋秋:每個媽媽都不容易,最近正在經歷孕吐,吐的什麼都吃不下去,哭過幾次,沮喪過,但是去產檢,聽到寶寶有力的心跳,還是感覺受的苦都值了,還可以堅持下去✊。母親節,祝所有媽媽節日快樂,一生幸福。
森林微甜:我兩胎懷孕都有漏尿,一胎生完後就好了,二胎生完後直接尿失禁…今天產後第31天,不漏尿了,但還是有很多地方沒恢復好,心裡也一直惦記大寶的發育問題,痛苦、焦慮到跟老公哭訴…今天老闆讓我明天去見客戶,我說我還在月子裡(40天),他說我矯情…這話挺傷人的,更何況我心裡本來就有事兒…
施小茶:這個真的,我同學生一胎以後不知道子宮脫垂,等二胎生好才知道脫垂,她說如果知道脫垂她肯定不要二胎了, 然後她自己就是三級醫院的主任醫師,也無濟於事,走路不能走快,很多不方便,只能先保守治療,觀察。
很多網友點讚Ella分享的勇氣
普通人都很難把這種事告訴別人
身為明星反而主動說出
告訴大家正視和治療
那麼,ELLA所說的
應力性尿失禁及膀胱脫垂是什麼?
為什麼生個孩子會引起這麼多後遺症?
生完孩子之後又可以怎麼康復?
日常生活中
形容一件事情很有趣
有時會說「笑尿了」
但對於有壓力性尿失禁的患者
一笑就漏尿絕對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盆底診治中心主任、主任醫師劉娟介紹,足月分娩後,有10%~15%的新媽媽有產後壓力性尿失禁,除此以外,盆底功能障礙還可能導致器官脫垂、糞失禁、性功能障礙(性交困難、性交疼痛、性快感下降)。隨著年齡增加,盆底肌肉鬆弛的情況會更加嚴重。這種疾病雖然不致命,但對女性的生活質量影響深遠。
前段時間還有一個新聞,徐州一位60歲的大媽晚上在跳廣場舞的時候,忽然感覺自己褲子溼了,覺得有東西從下身掉了下來,她以為是婦科腫瘤,但醫生檢查發現,掉下來的竟然是她的子宮!
「一個籃子,裡面放了一個大西瓜,當吊了十個月之後把西瓜放下來,籃子一般會如何呢?」籃子可能已經被大西瓜給撐大了。
「其實女性的盆底就像這個籃子,在會陰肛門處託起膀胱、子宮、直腸等盆腔器官,維持性生活快感、排尿動作、排便等多項生理功能。」廣醫三院婦科主任醫師劉娟介紹,正常人在妊娠、分娩的過程中,因為激素的改變,孕期站姿和坐姿不正確,分娩過程中的肌肉牽拉損傷,不可避免地對盆底肌肉造成損傷,導致盆底肌肉功能障礙。
「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是盆腔支持結構缺陷或退化、損傷及功能障礙造成的一組疾病。主要表現有子宮脫垂、尿失禁、反覆感染,嚴重者可致不孕、流產。」劉娟提醒,無論頭胎採用何種分娩方式,懷孕和分娩過程中都會使得盆底功能受損。
治療黃金期:
產後42天評估幹預
▼
劉娟表示,如果女性產後恢復得不好,盆底功能障礙持續存在。
劉娟建議,多數女性的盆底肌肉在分娩後6-8周恢復正常,因此產婦應在產後的42天進行盆底肌肉肌力評估,做三維超聲波,了解直腸、肛門、子宮的活動度。若發現盆底肌肉出現了病理性改變,則要及時幹預,有意識地做康復訓練。
盆底狀況如何自我判斷?
▼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婦科主任、主任醫師張秋實介紹,首先是病人可自我感知,是否有小腹下墜感,有時伴小便不利?是否總是覺得後腰有陣痛或酸痛感?這些情況在站立過久或勞累後症狀明顯,臥床休息則症狀減輕?像盆腔脫垂的問題,輕度時一般無特殊症狀,重度時才會自覺有東西(腫物)從陰道脫出。
因此,最靠譜的辦法還是到醫院做個盆底功能檢測。檢測時,在陰道內放置肌電探頭,醫生、病人能從監視器的屏幕上看到盆底肌肉的收縮,子宮、陰道前後壁有沒有萎縮、松馳、脫垂或者膨出等,檢測陰道壁肌肉收縮好否,盆底肌肉能否帶動陰道壁,並可進行功能損害狀況的輕重分度。
10分鐘盆底操簡單易練
▼
「產後一年內是訓練的最佳時間。」劉娟介紹,輕、中度的子宮脫垂多數能通過康復治療恢復。通過「Kegel運動」、生物反饋輔助療法、低頻電刺激等方法,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盆底肌纖維受損的程度和類型,進行有針對性、個體化的訓練。
其中,最傳統的非手術治療方法是「Kegel運動」,俗稱「縮肛運動」,即有意識地對以肛提肌為主的盆底肌肉進行自主性收縮,加強患者控尿能力及盆底肌肉力量,改善尿道、肛門括約肌的功能。
盆底肌肉鍛鍊操
▼
可站可臥,全身放鬆,雙腿併攏,象有繩向頭頂提一樣慢慢吸氣,邊吸氣邊收縮肛門周圍的肌肉,就像在忍大小便時的肌肉收縮一樣,夾緊臀部,屏氣保持5秒,同時逐漸放鬆肛周肌肉,如此反覆。每天3~5次,每次10分鐘即可。關鍵是要堅持鍛鍊。
「象順產婦,在產後42天就可訓練」,張秋實說,三四十歲的女性,也可經常鍛鍊,簡單而有效。
劉娟同時也提醒新媽媽們,注意做凱格爾鍛鍊的方式:用最大力氣收縮肛門、陰道,手放在腹部,感覺腹部放鬆、不能用力,保持5秒鐘,連續收縮。這才是正規的凱格爾鍛鍊,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而臨床上發現,很多新媽媽為了大力收縮,把肚子的力量都用上了。劉娟提醒,如果很大力量收縮,但用的是腹部的力量,其實是在給腹部增壓,往下的力量不止抵消了鍛鍊的效果,更有可能會有反效果,因為腹壓增加本身就是壓力性尿失禁的高危因素。
「凱格爾鍛鍊如果做到位,其實很辛苦的。掌握了要領後,坐公交車、洗菜做家務,隨時隨地都可以做。」
如果掌握不到收縮的要領,在家裡可以使用陰道啞鈴的輔助。「把陰道啞鈴放置到陰道內,然後站立起來,陰道啞鈴在重力作用下會往下掉,那麼就會迫使你被動地收縮陰道把它hold住。這樣可以幫助你找到正確用力的感覺。」劉娟說。
此外,康復訓練還可以聯合低頻電刺激進行。電刺激可以對陰部神經、盆腔神經和神經肌肉進行刺激,使肌肉被動鍛鍊,加強肌肉強度,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縮,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尤其對絕經後的患者,電刺激與盆底肌肉聯合訓練效果更佳。
對於重度子宮脫垂、壓力性尿失禁的患者,還應採用微創的重建手術、抗尿失禁手術等重建盆底功能。若患者因為年齡、生育、併發症等問題無法及時進行手術,應該在醫生、護士的指導下使用子宮託進行治療。
二孩媽媽
孕前一定別忘盆底功能檢查
▼
經歷了婦科手術、妊娠、分娩的女性,不管順產還是剖宮產,都會對盆底的肌肉、纖維、筋膜造成損傷。當懷二孩時,子宮再次承重,胎盤的重量壓在盆底肌肉上,引起盆底肌肉鬆弛,難以支撐子宮時,子宮便掉了出來。「雖然子宮脫垂短期內對胎兒沒有影響,但是若不及時處理,就有可能造成感染,甚至流產。」
劉娟指出,生育二孩者,尤其是30歲以上的女性,若在當年生第一胎後未做盆底的評估,要想懷二胎時,首先得做好盆底功能的檢查以及肌肉康復訓練。
據了解,我國已婚女性中有45%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礙、性生活質量低下的情況,卻未給予足夠重視。
別讓寶寶躺在肚子上
▼
除了注重盆底康復,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動作是新媽媽或盆底功能障礙患者都應該避免的。劉娟表示,便秘、長期下蹲姿勢、拎重物、慢性咳嗽等,都是盆底功能障礙的高危因素。這些情況的共同特點,就是長期腹壓增加。
「還要提醒新媽媽,不要用肚子墊著孩子。有的媽媽產後肚子大,會偷懶把孩子放在大肚子上,好像很舒服。其實對於產後盆底肌受損的新媽媽來說,這也是導致壓力性尿失禁的潛在因素。」劉娟說。
至於運動,瑜伽、遊泳是最適合盆底功能障礙的。
來源:武漢晚報綜合都市快報(dskbdskb)、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gysyfwh),健康有約(gzrbjkgj)、南方農村報
編輯 | 張劍 版式 |胡肖 校讀 | 胡肖 值班主編 | 陳馨
推廣合作 | 胡女士 15927686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