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蕩管:花開富貴
01.過年真累
話說,過了一個年我好像變成某種沒有靈魂的生物。不能思考,沒有熱情,不能集中注意力,每天不停的吃喝,生活失去的正常的秩序,整個人完全淪陷在無組織無紀律的瓦解狀態,感覺太不好了。
我在朋友群裡一吐槽,沒想到很多朋友都響應我這太累了的呼聲。
大家說,真是太累了。太累了。
過年的情感磚可比日常磚沉重多了,日常搬磚偶爾還可以摸摸魚,但過年搬磚不僅不能賺錢,還不能摸魚。
節前我號恐年症一文中講過,春節往往是家庭情感大戲劇場,因為投注太多期待,會造成較大的情緒張力。回家休假的子女很容易仍被當成十多歲需要吃長飯的青少年,不斷地被投喂,往往還在吃早飯,就要問午飯吃什麼。除了腸胃負擔過重,還要時刻關注老人的精神情感需求,即使沒話說,也要膝前環繞拉拉家長理短,有些敏感的,你看兩眼手機,都會說你這是回家陪我過年來了嗎?你分明在陪手機過年。回來這幾天,你看手機的時間比跟你爹媽說話的時間都多。
你看過年搬磚完全不能摸魚吧!
而且過年搬磚這工作還真是不好做。大部分人過年團圓都還是逃離不了家庭角色扮演,但有一些猝不及防演出任務讓人無處可逃。
我過年就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表演任務。
自從二嬸幾年前病逝後,我就再也沒見過堂妹了,她也多年沒回家鄉了。今年破天荒的不但回來了,還被二叔帶來到我家拜年。結果初二那天父女倆一來,我就發現堂妹面無表情,冷淡之極,完全生無可戀一副不想演的樣子。
堂妹是二叔的獨生女,三十大幾了還單著,她來家裡不開心是有原因的,她媽媽去世得早,活著的時候和大家族中也有很多不和。
堂妹到了家裡笑容勉強,點頭打過招呼之後,基本上和其他人零溝通。問一句答一句,不問就不主動說話一直低頭看手機。飯菜上桌也不怎麼吃,我媽為了打破沉悶氣氛又說起那個不知說了多少遍的堂妹兒時的趣事,小時候堂妹來家裡和我玩躲貓貓,藏在柜子睡著了,害得兩家人發動鄰居找遍整條街。
大家聽了都訕訕地笑著,說多虧當時老式柜子透氣,不然今天桌上可能就得少個人了,沒想到堂妹聽到這句眼皮一挑冷冷道,不該少的沒了,該少的一個也不少,空氣瞬間凝固。
二叔見狀忙打圓場,說你這丫頭怎麼和大人說話呢?來給大伯大媽敬個酒。堂妹很不耐煩說,都說了不喝酒!二叔先是愣了一下,突然又提高嗓門,你看你這孩子,來都來了,這大過年的,給你大伯大媽敬個酒還委屈你了不成!堂妹突然噌的一下站起來:是你讓我來的,不是我要來的!
二叔被將得不輕,啪的一聲把酒杯拍到桌子上,臉色極其難看。
我趕緊跟過去安慰堂妹。堂妹竟哭起來了,一邊嘟囔著,我這是自己找堵啊,本想回來陪我爸過個年,哪知道我爸的戲也太多了,去每家親戚都要演。
過年搬磚就是這樣,往往抱著美好的願望盡力去演,但是有時候就是力不從心演不動,必須得罷工!
就像我自己,每次回家前可能都會深呼吸暗自思量一番,這次回家真的多點耐心,多陪陪父母,好好嘮嘮家常談談心。事實上回去之後,才發現日漸年老的父母不知何時也變得和我一樣愛手機勝過愛彼此,根本不想和我聊任何東西。
大概演了這麼多年,大家都累了,也都想罷工了吧。
02、 過年哭一場有效緩解節後症候群。
過年的這個檔期,電影《你好,李煥英》大火。
我覺得火的原因之一這個檔期挑得好。大家過年太累了,情感戲碼難以推陳出新,用力過度導致後繼乏力,太假自己又不堪膈應,糾結之中難免得會積壓擰把的情緒,累得人筋疲力盡,急需真正地釋放發洩一下,沒有什麼比大哭一場來得更為酣暢。
大家都知道《你好,李煥英》是賈玲為紀念自己因車禍意外去世的媽媽李煥英歷時二年的心血之作。在這部電影裡她投入了巨量的感情,好多場景即使是明明在笑,卻也超級催淚。
比如她因為媽媽生前一句口頭禪「你就沒給你媽省過心」判定媽媽這輩子就沒開心過,借著電影的穿越手法,她使出渾身解數想去幫老媽改命。
為了把老媽嫁給富二代,有個逆襲的人生,她結交社會小混混,幫人割稻子,替人做頭髮練攤兒,硬是幫她媽攢出了一個排球隊。
這個過程中,她那種百折不撓,不厭其煩的系列神操作,好掏心扒肝任勞任怨的樣子到像是她媽的媽。媽媽豪爽大笑的時候,她也會欣慰的笑出眼淚。那更像家庭關係中經歷時間過濾後最動人的部分。
《你好,李煥英》之所以這麼打動人心,一個是因為情感真實,二個是賈玲傾盡心力在演。其實生活中活生生的李煥英也許和你我的老娘差不多,愛哭愛笑愛嘮叨,爭強好勝愛顯擺。每逢佳節也會加倍地對子女寄予厚望,希望兒女能給自己爭口氣省點心。明明孩子已經很好了,他們還是希望你可以做的夠好,過得更好。就像賈玲不論如何都要堅持媽媽這輩子過得不夠幸福,所以一定要幫其改命一樣。親人之間也許正因為有血緣和深層的精神情感連結,千絲萬縷剪不斷理還亂。從心理上我們總是希望團聚能夠正真心有靈犀,親密無間。事實上,生活方式導致的觀念差異,讓我們越來越難靠近彼此。
我有個朋友,每次一到春節就覺得全身動彈不得。看了很多老中醫都說她身體筋絡氣脈全堵死了,尤其到了秋冬歲末年初春節的時候要頻繁發作,如果感冒一場,就治好了。
她說神奇電影李煥英讓她竟然感冒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把口罩哭成透溼,寒氣倒逼的原因?走出影院時,她感到神清氣爽,精神抖擻。視力也在這場滂沱淚雨之後變清楚了。春節帶來的那種滯重感也一掃而空,她不無憧憬地說,以後每個春節都需要看幾部催淚片,及時排毒。
在她的啟發下,我也在過年的時候看了一部催淚片:《團圓》
片子講的是臺灣老兵回大陸尋找失散五六十年的妻子,記憶中的嬌妻,已成為泯然市井的老婦人。老兵受到曾經髮妻現在的一家人熱情款待,和傳統家庭一樣,這家人親熱地邀請客人住在家裡,這樣才顯不見外。不知道算不算引狼入室,一來二去的,住了幾天倆老舊情復燃,老兵竟想將老太太帶到臺灣去。
老太太想自己一生為家人付出,現在兒女成人,她想為自己活一回,決定離婚出走,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為了離婚,她不得不專門和事實婚姻的老伴去補辦結婚證。一直在家裡沒什麼存在感的老好人老伴全程都毫無怨言配合。結果在拿到了結婚證後老頭兒開悟了,不論如何,風雨相伴幾十載,子孫滿堂,再沒有感情也有恩情哪能說分就分呢?老頭兒醒覺之後借酒放飛自我,性情大變,內心戲一出接一出,演起來一發不可收拾,最後不慎以腦溢血終止了這場久別重逢的「團圓」。
這個團圓看似悲情,其中也有一絲不易覺察的冷幽默。和我們的現實中那些奔團圓而去的相聚大同小異,往往以熱鬧喜慶的形式開始,以五味雜陳的心理活動結束。
過年看幾個能哭一哭的片子,可以讓情感真實流動。
與其幾世同堂在假笑尬聊中推杯換盞,不如沒敞開懷抱真哭一場排毒養顏。
過年相關閱讀:
石原裡美的這部新片,過年一起看能修復親子關係
原地過年非常好,不用回家演恐怖片了
爹味中國年,可以拜拜了!
對我最大的支持是:轉發和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