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軒旗下大藝術家:理察·普林斯

2021-02-19 ArtBank


   理察·普林斯   出生於1949年   

美國畫家和攝影師

在1970年代中期,普林斯製作了很多素描和繪畫拼貼畫,此後就不再使用。他於1977年開始複製其他攝影師的作品。他的圖像《無題(牛仔)》是重新拍攝薩姆·阿貝爾的照片,這張作品曾在萬寶路香菸廣告中使用,他重拍後在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以超過1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紐約時報2005年認為他是「同代人中最受尊敬的藝術家之一」 

從1977年開始,普林斯拍攝了四張以前在《紐約時報》上發表的照片。重新拍攝的過程一直持續到1983年,當時他的作品《美國精神》以加裡·格羅斯十歲時站在浴缸裡的布魯克·希爾茲照片為特徵,直指早熟的性行為,這又和阿爾弗雷德·斯蒂格裡茨的作品同名。

在紐約市生活了25年後,普林斯搬到紐約州北部。他自己的作品在古根海姆博物館展覽,2008年畫作《 2002年的海外護士》在倫敦蘇富比拍賣行創下了845.2萬美元的紀錄。他現在在紐約市生活和工作,並和高古軒合作。

2008年攝影師派屈克·卡裡烏在聯邦地方法院對普林斯,高古軒畫廊,勞倫斯·高古軒提起訴訟,指控他們侵犯了自己的作品。普林斯被指控錯誤地挪用了製作的35張照片。後來....

後來的2011年美國地方法官作出判決。法院認為,使用不屬於合理使用,版權侵權責任問題全部得到了認可。2013年,美國第二巡迴上訴法院推翻了前裁決,稱使用這些照片具有革命性,因此可以合理使用。

1985年普林斯做了他的一個笑話畫,在紐約303畫廊,所講的第一個笑話是關於精神科醫生的,他在牆上張貼了一張11×14英寸的紙,紙上小寫字寫著笑話,涉及白人中產階級美國的性幻想和性挫敗感,這是他的喜劇和滑稽的幽默。。他意識到,如果走進一家畫廊,看到它掛在牆上,大家一定會很開心的。笑話成為了他版畫的完整主題,在單色背景上放置了紅色,橙色,藍色,黃色等。這些單色笑話質疑獨特性在高級藝術中帶來的思考:是什麼使這些笑話彼此分開,背景顏色,文本的顏色,笑話本身呢?這引發了一個嚴肅的問題。

《護士畫集》是一系列受廉價小說的封面和標題啟發的作品,這些小說通常在報攤和熟食店上出售。普林斯在他的計算機上掃描了書的封面,並使用噴墨列印將圖像轉印到畫布上,然後使用丙烯酸塗料對作品進行個性化處理。於2003年在芭芭拉·格拉德斯通畫廊首次亮相,後來拉裡·高古軒代理了普林斯。都以50,000至60,000美元的價格出售。

在這一系列繪畫中,護士們都戴著帽子,並且他們的嘴被手術口罩遮蓋。最後的展覽保留了每本書封面的標題和護士形象,所有其他內容都被遮掩了。包括各種護士,學士護士,工作中危險的護士,先驅護士和醫療護士。

風格多變的普林斯,今天的作品是最新的系列,透露著調皮的愉悅和單純的憎惡。

普林斯說:「藝術的問題不像高爾夫比賽一樣是把球放進洞裡、還是沒有把球放進洞裡的問題。藝術沒有裁判、沒有規則。這是問題之一,但它也是藝術的偉大之處,這成為一個關於持久性的問題。」 2017年他退回2014年因描寫伊萬卡·川普而收到的36,000美元付款,引起社會爭議,他聲稱不能接受他的一件作品被川普家族收藏。😄😄個性!

主張吞食全球強勢文化,為本土文化輸入新鮮血液以達到壯大自己的目標。

相關焦點

  • YT現場 | 理察·普林斯: 「偷來」的原創」
    展覽「新肖像"(New Portraits),20142015年12月30日,知名攝影師唐納德·格雷厄姆(Donald Graham)將高古軒畫廊、畫廊主拉裡·高古軒(Larry Gagosian)以及藝術家理察·普林斯(Richard Prince)一同告上法庭。
  • 高古軒:代理和出售的藝術家作品(一)
    欣賞高古軒代理和出售的藝術家作品(每天發布15幅作品):陰影,1974,布上油畫,72×72英寸安德魯斯
  • 【周末封面】高古軒第一次接受中文媒體深度訪問
    你要專注在你的事業上,它確實很考驗人的意志力。但我能夠掌控全局,我確保參與進每一個重要的決定、每一場展覽中展品的選擇。《芭莎藝術》:這壓力算不小,對一個人來說。高古軒:壓力總是在。我不喜歡這種壓力,但是我手邊有這麼多的畫廊需要管理,有這麼多的問題等著處理,不能因為一件事情而心神不寧。
  • 2017 ART021 參展畫廊:高古軒 Gagosian
    高古軒欣然參加2017 ART021 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將精選並展出藝術家:喬‧布萊德利 (Joe Bradley),亞歷山大·考爾德(Alexander Calder),丹·科倫 (Dan Colen),法蘭克·蓋瑞(Frank Gehry),凱薩琳娜·格羅斯 (Katharina Grosse),馬克·特雅恩 (Mark Grotjahn),達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
  • 高古軒藝術家群展,支持巴黎聖母院重建
    現在,高古軒巴黎正在舉辦一場展覽,展覽所得將用於修復重建巴黎聖母院。「An Exhibition For Notre-dame」這個具有特殊意義的群展現在正在展出中。「An Exhibition For Notre-dame」已於2019年6月11日在高古軒巴黎開幕,持續展出至2019年7月27日。
  • 波提切利傑作、美國暴亂、冬奧會圖標、高古軒新招、牛年票|AB新鮮事
    高古軒舊金山空間關閉 畫廊巨頭高古軒近日確認了將關閉位於舊金山空間的消息,距離2016年高古軒在矽谷開設分支僅僅過去了4年。高古軒在撤出舊金山後,會將西海岸的業務重心放在洛杉磯。「為了鞏固和加強高古軒在加州的存在,我們暫時將精力集中在洛杉磯。」畫廊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 藝術指數 | 2015-2020年藝博會最熱賣藝術家TOP10榜單
    2020年,在這個既是挑戰,又是機遇的時間,雅昌藝術網及藝術頭條特別梳理了五年來全球藝博會好賣的藝術家TOP10榜單,該TOP10榜單基於目前博覽會公開的銷售數據,以單個藝術家5年來在藝博會上取得的銷售總成績作為參考進行排序。此榜單以「中國藝術家」和「國際藝術家」兩個版塊,分別提供20位中外藝術家的兩個TOP10榜單。通過數據的梳理,期待可以反映出近5年來藝術市場的一個變化趨勢。
  • 大藝術家|羅伯特·塞裡恩:逝去的巨人國國王
    這位以巨型雕塑著名的藝術家為世人留下了不朽的藝術傑作,揭示了關於記憶本質的隱藏真相。Robert Therrien, No title (table leg), 2010,Gagosian關於塞裡恩「大」的原因,他在2013年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他的意圖與其說是為了傳達一種巨大的感覺,不如說是為了鼓勵觀眾安靜地沉思。他說:「那些被放大的項目是關於二維的東西,然後把你自己融入其中,而不是僅僅對放大東西感興趣。」
  • 大藝術家 | 羅伯特·塞裡恩:逝去的巨人國國王
    這位以巨型雕塑著名的藝術家為世人留下了不朽的藝術傑作,揭示了關於記憶本質的隱藏真相。Robert Therrien, No title (table leg), 2010,Gagosian關於塞裡恩「大」的原因,他在2013年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他的意圖與其說是為了傳達一種巨大的感覺,不如說是為了鼓勵觀眾安靜地沉思。他說:「那些被放大的項目是關於二維的東西,然後把你自己融入其中,而不是僅僅對放大東西感興趣。」
  • ArtAlpha一周快訊&展訊 |北京拍賣周開啟,高古軒將舉辦格哈德·裡希特大展,南京揚子當代藝博會將啟動
    高古軒宣布將在2020年12月3日至2021年1月30日期間,在洛杉磯和紐約舉辦藝術家格哈德·裡希特(Gerhard Richter)的個展,呈現他自2006年開始創作的繪畫作品《凱奇》系列(Cage paintings)。
  • 除了草間彌生,近年在拍賣市場上崛起的女性藝術家還有誰?
    這一現象在近年已有好轉,但由於這種性別代表性的不足導致媒體對女性藝術家的報導低於男性藝術家,從而導致拍賣會上的價格兩者差異非常大。布爾喬亞是女性藝術家市場中的翹楚,但縱然如她也曾說過,如果我是男性藝術家,作品的價格絕對不是現在這樣。
  • 好萊塢明星的雙重身份,誰還不是個藝術家?
    大家可能想不到,我們在熒幕中見到的這些好萊塢影星、歌星在從事演藝事業之餘,背後還隱藏著一副藝術家的面孔。除了是興趣愛好外,進行藝術創作也是他們保持創造力的原因之一。史泰龍的演藝事業雖然已經持續了幾十年,不過他曾坦言,自己最愛的其實是畫畫,如果可以重新選擇職業,他會選擇做一名藝術家而非演員。史泰龍的作品具有抽象表現主義的風格,擅用紅色、黑色和黃色表達情感。
  • 2020回聲,拍賣場上備受關注的青年藝術家
    尤其是2017年加入高古軒後,賈藹力的一級市場被極大拓展,得到全球藏家的青睞,其中包括不少歐洲美術館,內地藏家與海外藏家的比例幾乎是對半開。 尤其是2018年高古軒紐約個展之後,其作品首次進入晚間拍賣,在國內秋拍整體趨冷的大環境下,憑藉1452萬港元拍出作品《殼》,創下其個人成交新紀錄,成功邁入千萬級藝術家的隊列。
  • 因為掌握「水變油」技術,這位藝術家被LV相中了
    儘管Richard Prince被定義為攝影類藝術家,但準確說他是個翻拍攝影師——他的取材來自於廣告片、其他攝影師的作品、甚至是Instagram上別人發的自拍……在經過後期的局部放大、塗鴉、拼接,注釋等處理後,就成了價值不菲的藝術品。
  • 這8位突然躥紅的藝術家,可重點關注
    除了滿足期待已久的願望清單,發現視野之外的藝術家,同步全球藝術市場的最新趨勢,也是藝博會的一大樂趣。而在近期的二級市場上,也正好有一批奪人眼球的新生代人物,取得了驚人的成績。他們有的瞬間躋身七位數俱樂部,有的在個展上銷售一空,有的重複刷新著拍賣紀錄,有的則跨入了頂級畫廊代理藝術家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