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裡·高古軒(Larry Gagosian)
《芭莎藝術》:如今你在全世界的畫廊已經有14 個,第15 個在倫敦,還在裝修中。你還像當初一樣,對所有分畫廊裡的每一個展覽都事必躬親嗎?
高古軒:是的……你知道,還是分情況而論。我不會說每一個展覽都到場,但如果我不監管,我總覺得這會是不好的兆頭。你要專注在你的事業上,它確實很考驗人的意志力。但我能夠掌控全局,我確保參與進每一個重要的決定、每一場展覽中展品的選擇。
《芭莎藝術》:這壓力算不小,對一個人來說。
高古軒:壓力總是在。我不喜歡這種壓力,但是我手邊有這麼多的畫廊需要管理,有這麼多的問題等著處理,不能因為一件事情而心神不寧。
《芭莎藝術》:如今大量的資金融入藝術市場,在你看來這會影響藝術家的創作嗎?
高古軒:我想會的,從許多方面都會。有些藝術家已經有些超產了,因為市場的緣故——這真是一個陷阱。這讓過多的人進入到這個市場,有的人為了賺錢。這是個好生意,沒錯。我承認對一個藝術家來說,靠這個掙錢,過上舒服的日子是一件絕好的事情。
伊莉莎白·佩頓(Elizabeth Peyton)《拉裡,紐約》,亞麻布油畫,35.6×28.6 cm,2010年 Copyright: Elizabeth Peyton
《芭莎藝術》:在你年輕的時候,喜愛藝術的人們除了繪畫雕塑外,也會追捧新潮的電影和搖滾樂,但是現在視覺藝術逐漸開始佔據了文化金字塔的上層。你認為呢?
高古軒:你說的沒錯,不過我也不能完全同意。與我合作的很多藝術家都開始涉及電影,也會涉及音樂。他們不會和1960年代的那些藝術家完全一樣。但我不會說這些藝術家只會畫畫,不會關心更寬泛的文化,這就有點誇張。」
《芭莎藝術》:還有一些全新的藝術形式——街頭藝術,你有關注嗎?
高古軒:有。我不是非常關注街頭藝術,在這方面我有一點「勢利眼」,我不能完全投入這種形式的藝術。但現在我會去多關注一些。我沒有代理街頭藝術家,對他們我的第一反應是負面的。但這是個有意思的形式。接下來我會參與進U2 樂隊主唱博諾(Bono) 的「紅色拍賣」(Red Auction,蘇富比為非洲重大疾病患者設計的慈善捐款拍賣),裡面會有關於街頭藝術的部分。我現在已經逐漸開始接受它了。我對街頭藝術有一種本能的排斥反應。我不喜歡「街頭」這個概念——我就是從街頭來的,現在我是上層人物了,哈哈!但現在我開始覺得我當時對它的決斷還太草率。我在《紐約時報》上看到報導,說谷歌正在根據街頭藝術做一款全新的APP。這太酷了。
2014年4月,高古軒來到曾梵志北京工作室探訪,後者也是高古軒目前在中國籤下的唯一一名藝術家。
《芭莎藝術》:幾年前你聊到藝評人如今在藝術界的話語權越來越低了,對藝術評論的關注也越來越少。強大的收藏家有資深的藝術顧問。市場在衡量藝術家的名譽方面很有分量,也許比藝術機構的話語權還要大。
高古軒:我覺得是這樣。市場已經成為了藝術文化的主導。但評論家們還是不乏影響力。
藝術雜誌的一個讓我有些惱火的地方,尤其是有時候內容是針對我的,有時候人們會打開一本《紐約時報》,看看藝術評論家魯波塔·史密斯(Roberta Smith)的文章,然後決定要不要買入或者拋出一個藝術家的作品——就像看股票分析一樣。
我覺得魯波塔是一個很有天分的藝術評論家,她寫過抨擊我的文章,也攻擊過我的藝術家。但我對她一直非常尊重。我不是在給你放煙霧彈,事實是我確實非常尊重她。可我知道人們現在都看《紐約時報》,不光是魯波塔的專欄,或者是肯·詹森(Ken Johnson)、賀蘭·科特(Holland Cotter),他們寫藝術寫得像「投資指南」一樣。
如果回過頭,再去看看安迪·沃霍爾那時候收到的評論——「他的作品不會經歷時間的考驗的」——或者看看德·庫寧被藝術評論家怎麼說,你就知道了,有些很好的藝術家的作品會在評論家的筆下被說得體無完膚。而且不止被一個人這麼說,會有一群人都對他們的作品給的負面評論。
所以要時刻記得,有時候負面的評論就是最好的證明,證明這個藝術家是真的在創作,而不是無所事事。當然,有時候負面評論說得也一針見血,有的作品確實是垃圾。但你需要把作品放到大環境下去看,知道它的來龍去脈再做評判。
高古軒畫廊的世界分布圖
地區
成立時間
畫廊地址
美國·洛杉磯
1995年
比弗利山莊北卡姆丹大道456號
美國·紐約
1989年
紐約麥迪遜大道980號
1999年
西區24街道555號
2006 年
西區21街道522號
2013年
麥迪遜大道976號
2014 年
公園大道821號
英國·倫敦
2004年
大不列顛大道6-24號
2005年
戴維斯大道17-19號
法國·巴黎
2010 年
蓬蒂厄街4號
2012年
勒布爾格歐洲大道800號
義大利·羅馬
2007年
VIA FRANCESCO CRISPI 16號
希臘·雅典
2009年
梅林街3號
瑞士·日內瓦
2010年
羅馬麗廣場19號
中國·香港
2011年
畢打街12號畢打行7樓
《芭莎藝術》:很多人看來,中國當代藝術是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你怎麼看在這裡藝術機構的影響力不夠大的事實?
高古軒:我覺得這些機構剛剛起步。中國正在加快腳步追上西方,在很多層面上都是,包括藝評人、博物館……他們在試圖達到國際上的標準。現在相對於西方來說,中國的藝術市場體系仍在成長中,但是很顯然那裡的藝術文化是很成熟的,許多偉大的藝術都來源於中國。我確信未來能看到更多宏大的事件在中國發生。
[採訪/安東尼·海登-蓋斯特(Anthony Haden-Guest)][文/姚雅軒][原文節選於《芭莎藝術》11月刊,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