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深度報導播客,有哪些值得聽?

2020-12-22 澎湃新聞

原創 陳恆一 全球深度報導網 收錄於話題#播客1個

過去一年,中文播客迎來了飛速成長,新聞機構和經驗豐富的媒體人推出新聞類播客漸漸成為一種趨勢。內地財經媒體《財新》在2019年和2020年連續推出了兩季調查報導類播客節目,講述報導背後的調查路徑、故事細節和現場情景;而臺灣地區的多家媒體也將播客作為接觸讀者的新渠道,用聲音分享深度報導的幕後故事,《關鍵評論網》、《轉角國際》和《鏡傳媒》這三家媒體平臺甚至形成了自己的中文播客矩陣。本文從這些中文播客中,挑選出了七個以深度調查報導作為切入的節目,一起聽聽那些優秀的深度報導是如何誕生的吧!

《財新十年調查報導故事集》

內地財經媒體《財新》從過去十年所刊發的調查報導中選取了30個具有重大社會影響的案件,包括天津大爆炸、非洲豬瘟、P2P暴雷、周永康案、李莊案等等,將長達數萬字的文字報導濃縮為三千字的節目文稿,以金字塔的結構突出報導中的關鍵瞬間,以播客的形式呈現出每一個重磅調查的幕後故事。

每集節目由一位講述者按照時間順序敘述案件的完整經過,並邀請參與採訪報導的記者和編輯描述調查的過程和細節、點出關鍵信息,還精心選取了新聞素材、受訪者錄音、現場聲和音效等多種聲音素材,鋪墊故事的基調,最大限度的搭建出場景感,讓聽眾沉浸在音頻報導中。

收聽地址:第一季:http://fm.caixin.com/m/decade/;第二季:http://fm.caixin.com/m/cxsndej/

《去現場》

這檔播客由曾從事多年財經報導的媒體人楊一主持,每集節目中他都會請來朋友圈中來自不同報導領域的資深記者,包括財經記者、榮獲荷賽獎的攝影記者、國際新聞記者、廣播電臺製作人和紀錄片製片人等等,暢聊他們各自的工作經歷,娓娓道來自己是如何踏上新聞記者這條路,然後在不同新聞機構間轉換身份,再到他們參與過的重大事件的報導經歷,用真實的故事展示出新聞記者工作的辛酸和成就感。

此外,楊一也會和其他媒體人對當下發生的焦點事件,例如瑞幸財報造假、 騰訊」老乾媽門「、視頻網站 bilibili 的崛起,從專業的角度進行討論和分析,並在部分單集節目中融入了敘事元素,讓所討論的事物變得生動可感。

收聽地址:https://podcasts.apple.com/cn/podcast/去現場/id1487036956

《The Real Story》

該播客由臺灣非營利網絡公益媒體《報導者》與播客平臺 SoundOn 合作推出。首集節目以揭秘緣起於臺灣的跨國毒品產業鏈的深度調查報導「安毒幽魂」為主題,由《報導者》的記者和總編輯來分享他們花費了半年時間、橫跨三個國家進行調查採訪的過程以及未呈現在報導中的幕後故事。

通過主持人的訪談,兩位嘉賓一步步地揭開了毒品產業鏈上的每一個角色,包括製毒師、運毒漁船和運毒少年、毒梟大老闆,講述了採訪屏東的漁船漁夫、通過電話聯繫監獄中的臺灣死囚,面對面地與臺灣監獄中被監禁的運毒少年對話的經歷,分享了他們在採訪過後的內心感受。

除了由記者和編輯用聲音帶領聽眾回到報導現場外,《報導者》的記者也會在節目回答聽眾對於新聞事件的疑問,或是連線公共議題的參與者以第一人稱的視角還原事件的經過。

收聽地址:https://player.soundon.fm/p/c1f1f3c9-8d28-42ad-9f1c-908018b8d9fc

《轉角國際・重磅廣播》

《轉角國際》是臺灣最早推出播客的網絡媒體之一,這檔播客聚焦於重大的國際新聞事件,每集節目都會以近期發生的一個事件作為核心,例如英美的新冠疫情防疫危機、貝魯特大爆炸等等,由兩位主持人共同梳理該事件的歷史文化背景和來龍去脈。

相比嚴肅的文字報導,主持人口語化的、較為輕鬆的聊天風格更容易吸引聽眾走進看似宏大的國際新聞事件並感知到其與自身的聯繫。這檔播客在內容上同時具備一定的深度和廣度,提供了難得的國際視野。

收聽地址:https://soundcloud.com/udn-global

《記者手札》

這檔播客是臺灣鏡傳媒旗下的節目,聚焦報導背後的故事。每集節目的時長較短,記者會以口述的方式一圍繞一個群體或一起事件講述自己與之相關的採訪經歷,既有對引發國際關注的難民問題的報導,也有對臺灣的平凡小人物的描摹。

比如由《鏡文化》主筆陳玉梅主持的專題《暗巷內,還有幸福嗎》,一共10集節目,每集節目的故事主人公都是普通人,但他們的故事卻充滿了戲劇性和荒謬感,有臺北街頭常常見到的遊民和街友,也有處於灰色地帶的性工作者,還有含冤入獄的受害者,陳玉梅用細膩的敘述,讓聽眾對每個人坎坷命運背後的制度原因都所感觸。

收聽地址:https://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記者手札/id1480679325

《媒體相談室》

這檔播客由兩位臺灣的資深媒體人 Ryan 和 Chester 主持,形式與前述播客《去現場》類似,嘉賓來自媒體行業的不同工種,除了常見的記者、攝影師、廣播和電視主持人外,還囊括錄音師和網絡媒體代理商等很少受到關注的角色。嘉賓的個人從業經歷是該節目的重點,涉及到的調查報導並不算多。

收聽地址:https://player.soundon.fm/p/959c384b-e40c-4277-8935-8b80ae77e6cb

《阿峇卡巴·東南亞電臺》

該播客由臺灣的新聞平臺《關鍵評論網》的馬來西亞裔編輯杜晉軒主持,是首個以東南亞各國的社會議題為關注點的中文播客,兼具時事評論和記者採訪經歷分享。

例如,非常關注邊緣族群議題的記者周慧儀,在2019年前往馬來西亞的小鎮仙本那採訪了漂流在附近海域的海巴瑤族,用深度報導向中文讀者揭開了這一鮮為人知的無國籍族群的面紗。她受邀在節目中詳細介紹了這一選題的緣起,她與海巴瑤族的互動交流、對海巴瑤族的生存狀態的觀察,末尾她還分享了向《端傳媒》主動投稿最終刊發報導的有趣經歷。

收聽地址:https://player.soundon.fm/p/e000eb07-9797-43a7-b783-4efc35b17ef1

作者簡介

作者陳恆一,自由撰稿人、中文播客觀察者。

全球深度報導網

cn.gijn.org

工具 | 數據 | 調查 | 深度 | 可持續

原標題:《中文深度報導播客,有哪些值得聽?》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中文播客2020:新興文化升溫,QQ音樂打造「聽場景」的新宇宙
    這次合作也相當深度,QQ音樂直接上線「播客」獨立模塊,在APP首頁以頂部入口形式呈現,與傳統「電臺」做出明顯區分。在操作體驗和訂閱形態上,則充分尊重播客特色和內容調性,保留了中文播客一貫純粹的收聽模式。很顯然,從QQ音樂內現有的播客形態來看,無論是單獨的模塊讓渡、還是與傳統電臺的明顯區分,都在揭示其對播客這一內容形式的看重。
  • 單口vs多口,中文播客還有哪些創新可能?|若有所播
    無論你是在地鐵上戴著耳機,還是在家外放著音響做家務,都可以一邊聽著播客節目;而對於中文播客創作者來說,只要有一個RSS連結,你的音頻就可以被上傳到各個播客平臺上去,而節目內容、形式、長度完全由主播個人把握。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播客就是一個以網際網路為載體的個人電臺。那麼,在這個充滿自由創作氛圍的中文播客生態中,主播人數與內容形式呈現了出怎樣的面貌?
  • 荔枝正式推出「荔枝播客」App 打造專業中文播客平臺
    值得注意的是,荔枝播客繼續重視在內容安全、版權上的審核,領先的AI智能技術賦能播客創作與分發,也投入人工審核,確保播客內容的總體質量。 同時,以音頻社區見長的荔枝公司在新產品上還注重在互動上的建設,特意設置了熱門評論外顯、時間戳功能、聽友互動功能等,用戶沉浸在播客世界的同時能滿足社交需求。
  • 播客推薦 | 這幾個中文播客不要錯過
    今天來聊聊我愛聽的播客/podcast。首先說為什麼愛聽播客。在我看來,播客在放鬆和學習知識之間有一個很好的平衡。它不像讀書或者聽有聲書那樣需要時刻集中注意力,卻也能比較輕鬆地學到一些新的知識。尤其是優質的播客,從主播到嘉賓都對一些領域有深刻的見解,是一個在短時間內聽一個感興趣的話題拓寬自己的視野的好渠道。
  • 中文播客迷思:小眾烏託邦還是新的流量窪地?
    出品《風眼》深度報導組 鳳凰網科技 鳳凰新聞客戶端要點提示:1、當美國一檔播客節目賣出 1 億美元高價時,中國的絕大多數播客節目還在「為愛發電」,商業化、公司化運作的播客節目屈指可數。播客是一種UGG內容,可以理解為音頻自媒體,兩三人坐在一起閒聊一個話題,是中文播客的常見形式。跟短視頻、直播比起來,播客是反潮流的,短則 30 分鐘,長則兩小時,無法帶來直接的感官刺激,屬於需要調動思維的「冷媒介」 。但聽播客的年輕人的數量,卻在緩慢而穩定地增加。
  • QQ音樂推出專業「播客」,攜手小宇宙加速開拓「聽場景」
    近日,QQ 音樂與當下中文播客領域備受關注的領先產品小宇宙深度合作,正式上線「播客」獨立模塊,在 APP 首頁以頂部入口形式呈現,與傳統「電臺」做出明顯區分,為用戶提供專業中文播客內容。在操作體驗和訂閱形態上,充分尊重播客特色和內容調性,為聽眾保留了簡單純粹的收聽體驗。
  • 「聽場景」加速開拓:QQ音樂攜手小宇宙推出專業「播客」
    近日,QQ音樂與當下中文播客領域備受關注的領先產品小宇宙深度合作,正式上線「播客」獨立模塊,在APP首頁以頂部入口形式呈現,與傳統「電臺」做出明顯區分,為用戶提供專業中文播客內容。在操作體驗和訂閱形態上,充分尊重播客特色和內容調性,為聽眾保留了簡單純粹的收聽體驗。
  • 中文播客元年:2021,告別「近親繁殖」
    播客的「文藝復興」在網易雲音樂的年度聽歌報告刷屏時,朋友圈也夾雜著一些特別的聲音,「今年明顯是聽播客時間大於聽歌,就不湊熱鬧了」。2020年,無論圈內圈外都感受到播客行業的熱鬧,但對於大眾來說播客一詞仍稍顯陌生。一個直觀的表現是,總會有人在看到播客相關文章後留言提問「什麼是播客?」
  • 過去一年,有哪些深度調查紀錄片值得一看?
    原創 DIG 全球深度報導網最近,為表彰優秀的調查紀錄片而設立的 DIG 獎公布了今年的獲獎名單,獲獎作品包括了由400多段公民記者拍攝的直播視頻剪輯而成的《直播蘇丹大屠殺》,調查性侵案件的播客節目《已驗證》等。
  • 他們不是在獨樂樂,中文播客的「少數派報告」
    從2018年開始,中文播客越來越多地出現,有人歸結於知識付費音頻所帶來的聽覺經濟,也有人認為是長視頻短視頻的狂轟濫炸,讓審美疲勞的人們轉向「去視頻」化中尋找安慰。2019年是中文播客的一個節點,註冊數和播放量都有明顯增長,像《反派影評》《忽左忽右》《博物志》《無業游民》《無時差研究所》《剩餘價值》這樣的播客開始擁有固定的粉絲,也開始探索盈利的可能性。
  • 零點已過,生而為人,來聽播客
    但這波浪潮好像並沒有波及中文網際網路世界,十多年來,內容的風口從以文字表達為主的論壇、博客、微信公眾平臺,到如今以視頻為主的流媒體,表現形式演變了數次,音頻則一直處於一種尷尬的地位,與音樂、知識付費課程相比,播客受眾更是少之又少,也難怪很多播客愛好者在生活中難以尋到同好。畢竟大部分人最恨的是別人發微信語音,一目十行幾秒看完的東西,幹嘛要巴巴的聽60秒?
  • 歪,有幾個臺灣播客需要你聽一下
    2020年以來,內容行業整體艱難,但中文播客界的繁榮想必是同時超出了說的人和聽的人之預期。平臺、節目和各種商業化嘗試都越來越多。最近很火的一款播客App「小宇宙」成了不少人的心頭好,漫談式的長音頻內容逐漸捕捉了大家的耳朵。
  • 中文播客,到底何時才能火起來?-虎嗅網
    以「雪花牛裡的脂肪」的脂肪類比播客聽眾,說明這是一群低調且質優的用戶。根據PodFest China發布的《2020中文播客聽眾與消費調研》,中文播客用戶主力來自一線和新一線城市,且近九成用戶學歷在本科以上。
  • 中文播客何時走出「隱秘的角落」?
    然而國內播客想在Apple Podcast中國區顯示的前提是,該播客必須使用國內合作音頻平臺託管。荔枝FM、蜻蜓FM和喜馬拉雅都與Apple Podcast有合作,但由於激烈的競爭關係,它們又都將自己的數據保護得很好。這意味著,如果一家諮詢公司想要做一個調查,它就必須與這些音頻平臺合作,以獲得調查所需要的數據。
  • 中文播客何以走向春天?
    老用戶嫌棄網易雲音樂為何將一個不常用的功能放在如此顯眼的一個位置,播客的聽眾則吐槽網易雲音樂沒有搞懂播客就倉促上馬,功能還不如一些小眾的獨立中文播客App易用。 期待專業的中文博客 儘管播客如今增勢喜人,但其依然沒有成為市場中的主流娛樂方式,原因有兩點: 其一,沒有真正的播客平臺滿足用戶和播客節目的需要。
  • 觀點┃能讓你戒掉短視頻的,或許是播客
    所以我就跟他說要不一起正經的做一檔,可以有很多人聽的播客。我主要負責內容,他負責製作。 我們做「忽左忽右」這檔節目大概10個月以後,發現我們有很多聽眾了。在豆瓣上也一些朋友開始討論這個節目——這是比較出乎我預料的,因為我當時的想法還是做一檔比較小眾的節目。
  • podcast · 5個時下最有意思的中文播客
    作為一個重度播客愛好者,今天要跟大家分享5個我最經常聽的中文播客。播客的主題主要涵蓋流行文化,影視作品,性別議題,哲學探索,以及心理健康。首先要跟大家推薦的是:由四個身在美國的小姐姐主持,以每集節目中討論的影視作品為線索,探討了性別、社會學、科技、歷史等豐富議題。一集平均半小時到1小時不等。
  • 中文播客的進化之路 |YiMagazine
    到了iPhone時代,中文播客無論製作者還是聽眾的陣營都擴大了,但話題還是呈現垂直小眾的特點。比如知名中文播客李如一2014年建立的播客組織IPN,它集合了一批播客,各有製作者,且都是兼職。這些製作者會帶著強烈的個人色彩,探討諸如博物館與當代科技的對立,醫保制度的政策邏輯、《創造101》背後的社會焦慮等話題。IPN算得上中文播客某種審美的集中體現。
  • 熱聽播客冷知識
    比如,在搜尋引擎輸入「播客」二字,得出的介紹就像是機器人複述的催眠曲:播客是iPod+broadcasting,是數字廣播技術的一種。出現初期藉助一個叫「iPodder」的軟體與一些便攜播放器相結合而實現……作為一個早起聽播客、做飯聽播客,甚至會根據播客時長選擇交通工具的深度用戶來說,如此冷峻乏味的介紹未免太過絕情了。
  • 小宇宙——為播客而生
    這樣的表達方式更容易產生親密感,因此聽播客本身自帶深度交流屬性。小宇宙希望用戶沉浸在播客世界的同時能與其他人有所交流,一邊聽喜歡的播客的同時,滿足社交需求。因此,圍繞以上痛點,小宇宙應運而生。03 產品結構進入產品有三個tab,分別是:發現,我的播客,個人。頁面下方是播放欄,點擊可進入播放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