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0年代,隨著廣播電臺市場化改革的深化,大陸各地的電臺都陸續建立起了所謂「系列臺」,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那些交通臺、音樂臺、文藝臺等等。
而幾乎同時,臺灣地區從1992年開始實施所謂廣播「開放天空」政策,準許民營電臺的申請設立。臺灣地區的各類民營調頻電臺如雨後春筍般成立,也在短短幾年內形成了一批年輕時尚、具有鮮明特色的都市電臺。
比如製作人王偉忠與主持人蔡康永參與的「臺北之音」;政治「名嘴」趙少康創立、「綜藝大姐大」張小燕擔任節目總監、陶晶瑩、黃子佼等一眾藝人擔任主持的「飛碟電臺」;趙少康創立、網羅了馬世芳、張大春、楊照等擔任主持的「News98」等等。
飛碟電臺20周年
臺灣這些新興的都市電臺在節目編排、頻道包裝等方面的經驗,也很快被大陸的同行學習,可以說幾乎形塑了大陸都市電臺的風格,對於大陸新一代聽眾對廣播的認知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這一學習到2002年達到了「高峰」,當年底全新改版推出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音樂之聲」由來自臺灣的環球七福傳播負責節目包裝與廣告代理,這家公司當時也是臺灣中國廣播公司旗下「中廣音樂網Wave Radio」的經營者。因此北京與臺北的兩家音樂電臺,都播放著同一個旋律的、由蕭亞軒演唱的臺歌Jingle。
可以不誇張地說,一代大陸人對於廣播、音頻節目的理解,都被來自臺灣的創意與經驗潛移默化地影響著。
2020年以來,內容行業整體艱難,但中文播客界的繁榮想必是同時超出了說的人和聽的人之預期。平臺、節目和各種商業化嘗試都越來越多。最近很火的一款播客App「小宇宙」成了不少人的心頭好,漫談式的長音頻內容逐漸捕捉了大家的耳朵。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值得聽的臺灣播客~
由9m88擔任主持人,邀請各界創作者,囊括音樂人、藝術家、表演工作者、設計師等創意領域人才,以對談的方式相互分享創作路途上的狂歡與荒誕,以及創造帶來的內省和感動。昨晚才熱騰騰開播,目前僅上架第一期節目,嘉賓是蛋堡。
「 感官一條通 」
By 小樹
這是臺北街聲的音樂總監小樹老師和「SoundOn」這家臺灣的Podcast公司合作的新節目,不止會採訪音樂人,也包括演員、作家等,目前登場的音樂嘉賓包括何欣穗、蛋堡、雷光夏、林宥嘉、佛跳牆、鍾成虎、魏如萱、法蘭黛等等。相當不錯噢。
「 韋禮安跟你鳥鳥天 」
By 韋禮安
這是韋禮安開辦的節目,相信不少人都聽過了,因為韋禮安會很貼心地把節目上傳網易雲,讓大陸觀眾很方便地聽到。節目嘉賓除了魏如萱、吳青峰等歌手,一般大眾比較不會接觸到的幕後音樂工作者,比如葛大為、陳建良、陳建騏等,也曾做客過節目。
韋禮安邀請吳青峰作客播客節目
「 胖虎的人生相談 」
By 胖虎 punkhoo
臺灣老炮朋克團胖虎開設的節目,邀請過滅火器楊大正、鄭宇辰、DSPS 稔文、隨性樂團主唱蛋糕、體熊專科的貝斯手海狗……聊天話題注意圍繞音樂人的音樂人生。除了播客平臺,胖虎也有把每集上傳到他們的微博。
「 Vibration 歪波音室」
By 拾壹
《Vibration 歪波音室》是一檔以音樂愛好者和樂迷的視角去聊關於音樂的任何一切事物的播客節目。節目涉及音樂人物和故事、音樂概念詳解(例如科普什麼是citypop)、音樂專輯推薦等話題,是一檔非常適合樂迷和音樂初學者收聽的音樂主題播客。
音樂一直和播客緊密相關,新晉崛起的這批音樂播客整體質量都不錯,而且從主題到內容都不再是打歌榜。《Vibration 歪波音室》,除了訂閱收聽之外,也可以通過瀏覽器播放。此外,拾壹也會偶爾發表音樂主題文章,與播客搭配收聽,獲益倍增。
「 耳朵借我 」
By 馬世芳
馬世芳的《耳朵借我》是一個真實的在臺灣地區定期播出的音樂電臺節目。大多是請歌手來聊自己新發的唱片,唱片製作中的心境與遇到的故事。其中有幾期非常值得推薦,例如梳理2000年臺灣華語樂壇井噴式的優質女歌手和那年的熱門專輯,其中帶領大家數孫燕姿《我要的幸福》那首歌拍子那部分,極令人動容。
播出的電臺是原住民電臺,每一期的開頭或者中間會有當天的原住民新聞和天氣預報,內容都很有趣,比如有通訊訊號覆蓋了哪個部落、哪裡變成了景區,門票用來分發給周邊部落,莫名有種質樸的情愫。
以上這些應該全部都可以在Spotify、SoundOn這兩個平臺搜到(小宇宙APP只有部分),其中SoundOn是臺灣的播客平臺,如果是牆內環境訪問,可能有點卡,需要多刷新一下。使用Spotify,請自行攻略~(萬能的某寶m,你懂的)
「 法客電臺 」
By 楊貴智
第19屆臺灣卓越新聞獎之「Podcast新聞獎」頒給了一檔法律播客——「法客電臺 by 楊貴智」。
《法客電臺》是法律白話文運動旗下的電臺節目,致力於推廣法律知識與法治思想。聊天的話題很廣,上至較為嚴肅的死刑存廢討論、安樂死合法化以及刑法通姦罪走入歷史的意義,下至冥婚衍生的法律問題、藝人歌手與公司的糾紛,保險金詐騙等等。
例如《法客電臺》的第54集節目——「為什麼藝人、歌手容易跟唱片公司產生糾紛?」
這集節目算是串臺,嘉賓是街聲的音樂總監、(此前推薦過的)播客《感官一條通》的主持人小樹,討論的話題則是法律和音樂交叉的領域——音樂人的經紀合約。
小樹作為在音樂行業浸淫多年的老江湖,他給剛剛入行的新人的建議是不要輕易地籤合約,因為其中往往埋著很多「地雷」。比如臺灣的某些大學給流行音樂系的學生就開出了非常不合理的合約,規定了乙方的各種義務,要求乙方自費參加各種培訓,但是對甲方的義務隻字不提,完全一邊倒,牢牢地鎖住這些新人。
出現這種霸王式合約的其中一個原因在於音樂行業普遍存在著經紀公司對音樂人有知遇之恩的心態,很多經紀人或者公司老闆覺得沒有我的發掘和花資源栽培,你們這些人根本不會有今天的成就。因此一旦有當紅的音樂人解約,不論合約合理與否,一些有資歷的人就會開始念叨「XXX忘恩負義」的話,比如韋利安和吳青峰的解約都遭遇了這樣的閒言碎語。而且,當音樂人和經紀公司「撕逼」的時候,遭殃的是廣大歌迷。
小樹覺得這樣的心態是有問題的,音樂經紀行業是一個服務業,經紀公司是為有潛力的音樂人服務的,它們確實付出了很多心血和資源,但是音樂人自身的才華是成功過程中更加重要的因素,雙方是彼此成就,而不是經紀公司居高臨下地當著恩人。
令人慶幸的是,如今的音樂行業在傳統模式之外有了更多的曝光渠道,新一代的臺灣樂團習慣邀請信任的人負責行政和經紀事務、一同組成一個小型團隊,或者採取項目制的模式僱傭經紀人,不再依賴於大的唱片公司,有更多自主發展的空間。
之前「播客一下」上的《一些中文法律播客推薦》有推薦這檔節目!法律相關節目還有《法柯刻利》《Lawsnote聊聊》《法客心法影劇組》《律師蘇珊》等等。
《敏迪選讀》的特別節目「科技島讀周欽華與敏迪一起談寫作」。喜歡寫作、想嘗試做訂閱制媒體的朋友可以從這集節目中獲得很多值得參考的方法和理念。敏迪和周欽華有很多相似性,兩人都是先推出訂閱制媒體然後做了相關的播客。
敏迪有自己的本職工作,因此她是用下班之後的業餘時間來撰寫國際新聞,大概每天需要花4個小時,而周欽華則是周一至周三每天從早到晚專注在寫作上,他會花3個小時閱讀新聞和挑選選題,再花3個小時撰寫稿件草稿、接著至少修改稿件兩次,最後才會把當天通訊發給付費會員。
《科技島讀》是付費訂閱制通訊,主打從商業策略的角度分析科技產業,每周發布三篇文章,其中一篇文章會拿來當作播客《科技島讀》節目的談論話題;敏迪則是國際新聞自媒體「敏迪選讀」的撰寫者,她會在周一到周五每天發布一篇1500字的介紹某個國際新聞事件的文章,每周日會通過播客的形式回顧這一周她寫過的所有新聞。
敏迪和周欽華都將訂閱制媒體視為一場馬拉松長跑,因為他們每天都要花時間從各種媒介渠道中汲取所需的內容,「咀嚼」後將其轉化為自己的思考,然後用文字和聲音的形式輸出給讀者/聽眾,要持續地保持高質量的更新是非常辛苦的事情。
雖說做訂閱制媒體不易,但是寫作卻是一件對大多數人來說非常有益的事情,在寫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逐漸釐清腦海中的那些模糊的未成型的想法,建立起對某個話題的系統的思考。
-你有什麼喜歡的臺灣播客想要和大家分享嘛?-
文字來源
Weibo:@小島音樂速報/@播客一下
@唐揚魷魚須 /@播客先聲呀
justpod官網:https://justpodnews.com/
少數派官網:https://sspai.com/
冬日 臺味 乾飯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