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說|誰在聽播客?

2020-12-25 財新網

數字說|誰在聽播客?

2020-11-19 16:57:07來源: 財新網作者:楊均瑤 董必奇責任編輯:耿銘鍾

更多從未接觸過播客的人開始收聽播客節目,關於播客是否能盈利、如何盈利的討論也不斷發酵,有人希望播客能永遠停留在「小而美」的小眾狀態中,也有人將播客視作「最後的流量窪地」

  • 2020年11月19日 16:57  來源 財新網
  • 0

  【財新網】(實習記者 楊均瑤 設計 董必奇)繼短視頻爆紅之後,網際網路播客成為又一個在年輕群體中流行起來的內容傳播形式。

相關焦點

  • 誰在小程序裡面聽播客?
    我們每周都會給所有參與輕芒產品內測的創作者和用戶發送一則通訊,匯報一下我們在過去一周的進展,也一併發到這裡。
  • 熱聽播客冷知識
    比如,在搜尋引擎輸入「播客」二字,得出的介紹就像是機器人複述的催眠曲:播客是iPod+broadcasting,是數字廣播技術的一種。出現初期藉助一個叫「iPodder」的軟體與一些便攜播放器相結合而實現……作為一個早起聽播客、做飯聽播客,甚至會根據播客時長選擇交通工具的深度用戶來說,如此冷峻乏味的介紹未免太過絕情了。
  • 一半美國人都在聽,播客為什麼火
    那時的iPod只能聽歌,那時的人怎麼才能聽到播客呢?首先需要把播客節目用電腦從網上下載下來,或許還需要轉成iPod適用的格式,再將節目文件從電腦上用連接線傳輸到iPod的上。可想而知,會聽的人不多,會長期聽的人更是少見。2010年開始,具有移動網際網路功能的智慧型手機開始廣泛普及。 2009年,只有10%的美國人擁有智慧型手機。今年,這一數字已躍升至71%。
  • 《忽左忽右》主播程衍樑:聽播客的人,讀書也一定不會少
    程衍樑,播客《忽左忽右》主播,數字音頻公司justpod聯合創始人。《忽左忽右》是怎麼來的?而且我還會想誰是不是還有誰也可以和我們一起來聊,他一拍腦袋覺得可以,我們就直接約時間了。少數的幾次,比如說像章奇老師那一期,我是寫了一封郵件,表達了我們在幹什麼,對他的研究領域、論文很感興趣,邀請他上播客聊一聊。至於哪些話題是《忽左忽右》不會聊的,那肯定就是一些我真的聊不了的話題,像美妝話題我就沒有做過。
  • 誰在引爆播客戰爭?
    Spotify現在擁有了這一切,而羅根這筆版權交易則意味著它現在還可以為播客用戶提供了一個最炙手可熱的節目,更重要的是這檔節目還將成為獨家「王牌」。如果說之前Spotify還相對是低調布局播客上下遊,那麼籤約喬·羅根則意味著這家國際音樂流媒體平臺稱霸播客市場的野心已經顯露無疑。
  • 零點已過,生而為人,來聽播客
    「你聽播客嗎?」馮宇給身邊人安利播客節目時總是以這句話開頭,像是一個暗號,如果對面的人說「我聽」,那麼兩個人都會露出「你是對的人」的笑意,然後開始互相推薦喜歡的節目和主播。然而現實往往是,對面的人帶著一副困惑的表情「博客?
  • 播客的春天
    文章經授權轉自公眾號:PingWest品玩(ID:wepingwest); 人民數字TMT播客如今已經不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最近會有一種 『怎麼所有的人都在做播客』的感覺」,李志明說,他每天刷朋友圈,幾乎都能刷到有兩三個新的播客出來,當中有他之前的朋友同事做的,有他的聽眾做的,還有很多是已經忘了是誰的微信聯繫人。構成這部分播客創作者的人群,有相當一部分都是憑藉自己的興趣在做,音頻錄製相對較低的門檻和成本也很容易吸引到對播客感興趣的人參與創作。至於其中有多少是科班出身,比例恐怕不會很高。
  • 沉寂15年後,播客終於要爆發了?
    荔枝推出荔枝播客,則是在UGC音頻社區與音頻娛樂互動平臺外,增加PGC主導、兼具信息/知識/娛樂內容屬性、主打去中心化訂閱的專業播客場景,以攻為守,夯實音頻地位。換言之,荔枝播客就是更專業的播客平臺,用賴亦龍的話說就是:如果說荔枝是淘寶,荔枝播客就是天貓。荔枝App已兼具直播、社交、播客等屬性,不再是「純粹」播客,推出荔枝播客也是荔枝回歸初心的舉措。
  • 深度 | 播客的春天
    在此之前,還在外媒做記者的寇愛哲曾自己做過一檔叫做《愛哲電臺》的播客,錄了7期節目。有一天他來大象公會創始人黃章晉的辦公室裡給他放了當中一期,結果黃章晉很快就被節目內容吸引,便邀請他來大象公會創建一檔同類型的播客節目。《故事FM》由此誕生。
  • 體育播客的商業化大調查
    他表示,在2017年與周圍的人討論播客時,總有人會冒昧插嘴——「抱歉,這可能聽起來很蠢,但我還是想問一下什麼是播客(podcast)」,但是到了2018年這種情況基本上消失了。即便在新冠肺炎大流行之下,體育播客依然進入了爆發增長期。
  • 播客推薦 | 這幾個中文播客不要錯過
    今天來聊聊我愛聽的播客/podcast。首先說為什麼愛聽播客。在我看來,播客在放鬆和學習知識之間有一個很好的平衡。它不像讀書或者聽有聲書那樣需要時刻集中注意力,卻也能比較輕鬆地學到一些新的知識。尤其是優質的播客,從主播到嘉賓都對一些領域有深刻的見解,是一個在短時間內聽一個感興趣的話題拓寬自己的視野的好渠道。
  • 我常看的信息源與常聽播客推薦
    在 Pad Pro 生產力領域,圍繞信息處理的三個階段——信息消費、信息加工與信息創造,全流程展現他在 iPad Pro 上的信息處理方式,涉及數字時代的方法論、iPadOS 特性以及多達 50 款頂級應用的使用技巧分享。
  • 每天在手機上聽播客、電臺的你,為什麼還需要備一臺收音機?
    有的地方熱衷於數字音頻廣播,比如 2017 年全面棄用 FM 模擬信號廣播的挪威,有的地方則按兵不動,遲遲沒有在傳統的模擬信號廣播和數字音頻廣播之間做出決斷。
  • 「耳朵經濟」崛起,送你一份投資人都在聽的播客清單
    據Westwood One發布的《2019年秋季播客聽眾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8月10日,約有22%的美國人一周至少會聽一小時播客,而其中8%的重度播客愛好者,他們一周收聽播客的時長在6小時以上。而在中國,雖然「播客」這個概念尚屬一個小眾領域,但隨著音頻領域的再次崛起,播客也日益成為了熱門的內容消費形式。
  • 到底什麼才是專業的播客?
    事實上,播客本身是一個非常專業的內容,根本與所謂的「大雜燴」沾不上邊。我們這裡不妨先來看一下維基百科上對於播客的定義:「播客是一種數字媒體,指一系列的音頻、影片、電子電臺或文字檔以列表形式經網際網路發布,然後聽眾經由電子設備訂閱該列表以下載或流當中的電子文件,從而接收內容。」
  • QQ音樂推出專業「播客」,攜手小宇宙加速開拓「聽場景」
    QQ 音樂作為業內知名的音樂流媒體平臺,這次正式入局播客市場,將攜手小宇宙開拓「聽場景」,為聽眾帶來更專業和更豐富的播客體驗。[圖片]QQ 音樂定義專業「播客」,開拓「聽場景」新可能播客,是一種區別於傳統電臺的音頻媒體,是用戶可訂閱的原創語言系列節目。
  • 「聽場景」加速開拓:QQ音樂攜手小宇宙推出專業「播客」
    QQ音樂作為業內知名的音樂流媒體平臺,這次正式入局播客市場,將攜手小宇宙開拓「聽場景」,為聽眾帶來更專業和更豐富的播客體驗。QQ音樂定義專業「播客」,開拓「聽場景」新可能播客,是一種區別於傳統電臺的音頻媒體,是用戶可訂閱的原創語言系列節目。節目通常會對特定話題熱點或一些生活日常展開討論,因其豐富的內容,自然親和的溝通形式,日趨被年輕人喜歡。
  • 小宇宙——為播客而生
    引自維基百科的介紹:播客是一種數字媒體,指一系列的音頻、影片、電子電臺或文字檔以列表形式經網際網路發布,然後聽眾經由電子設備訂閱該列表以下載或流當中的電子文件,從而接收內容。這樣的表達方式更容易產生親密感,因此聽播客本身自帶深度交流屬性。小宇宙希望用戶沉浸在播客世界的同時能與其他人有所交流,一邊聽喜歡的播客的同時,滿足社交需求。因此,圍繞以上痛點,小宇宙應運而生。03 產品結構進入產品有三個tab,分別是:發現,我的播客,個人。頁面下方是播放欄,點擊可進入播放頁面。
  • 歪,有幾個臺灣播客需要你聽一下
    飛碟電臺20周年臺灣這些新興的都市電臺在節目編排、頻道包裝等方面的經驗,也很快被大陸的同行學習,可以說幾乎形塑了大陸都市電臺的風格,對於大陸新一代聽眾對廣播的認知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可以不誇張地說,一代大陸人對於廣播、音頻節目的理解,都被來自臺灣的創意與經驗潛移默化地影響著。2020年以來,內容行業整體艱難,但中文播客界的繁榮想必是同時超出了說的人和聽的人之預期。平臺、節目和各種商業化嘗試都越來越多。最近很火的一款播客App「小宇宙」成了不少人的心頭好,漫談式的長音頻內容逐漸捕捉了大家的耳朵。
  • 一周兩收購 播客併購戰場轉向廣告技術領域 | 播客現場 Vol.60
    科技媒體The Verge就認為,對於進軍播客領域的大企業和頭部公司來說,在如何維持中長期成功的問題上,廣告銷售將是關鍵。而圍繞播客廣告的技術將決定誰最終能在音頻上賺錢。Scripps達成協議,收購後者旗下的數字音頻技術提供商Triton Digital。《華爾街日報》報導稱,交易規模達2.3億美元。收購後,iHeartMedia將向播客創作者和廣告商提供音頻內容,以及行業領先的全套廣告服務。這意味著未來iHeartMedia在進一步拓展播客業務的過程中,將擁有完整的音頻廣告技術和數據監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