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才是專業的播客?

2021-01-11 柴狗夫斯基

2020年是個非常魔幻的一年,同時也是一個為我們生活帶來了諸多改變的一年,許多行業都在這一年裡迎來了一場大規模的洗牌與變動,這其中就包含了一個曾經一度比較小眾的行業——播客。

播客與博客

說起播客,可能許多朋友都有些不太熟悉,但大夥對於播客的「孿生兄弟」博客應該就都不陌生了,畢竟博客的「濃縮版」微博,至今都是中文網際網路上最為熱門的軟體之一。

而播客與博客的區別,主要就體現在信息的表現形式上——大家更熟悉的博客主要以文字內容為主,時不時也會加上一些圖片,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圖文信息;而播客的信息載體則是以可播放的視頻、音頻為主。

有趣的是,雖然播客和博客的概念非常相似,但在國內網際網路界大多數人卻只聽說過博客,而對於播客所知甚少,以致於不少人都會下意識地以為播客是一種最近才出現的新鮮事物。

可實際上播客並不能算是一種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新物種,按照業內目前公認的說法,一般是把2004年9月蘋果公司發布 iPodder這一事件,視為播客(Podcast)出現的標誌。

也就是說播客至今已經發展了至少整整16年。

專業的播客從不是「大雜燴」

與國內的沉寂不同,在歐美海外市場上,播客一直保持著一個與博客齊頭並進的局面,在行業規模上與中國的播客圈子完全就不是一回事。

據The Infinite Dial日前的調查報告顯示,2歲以上的美國人中聽過播客的比例,在2020年已經高達55%,全美月度播客聽眾數也已經突破了一億大關,而這些美國播客聽眾每周的平均收聽時長,則為6小時39分鐘。

也許正是因為海外播客市場的繁榮,讓不少國內巨頭最近也盯上了播客市場,包括QQ音樂、網易雲、喜馬拉雅、蜻蜓等app都上線了專門的播客板塊,而字節跳動更是專門弄了一個獨立app來負責播客這一塊的內容。

儘管2020還未完全結束,但就已經新增了超過9120檔中文播客,一年的增長量幾乎是過去五六年的總和。毫無疑問,中國的播客圈子正在迎來一場爆發式增長,而這個增長的源頭,正是國內大型網際網路企業那遲來了十幾年的進場。

但通過觀察發現,這些入局播客市場的巨頭們,很大一部分似乎並不太了解播客,只有很少的幾家才意識到「除音樂以外的所有在線音頻內容 不等於 播客」。

包括網易雲在內的不少大廠,甚至還會把播客和電臺混為一談,以致於讓圈子裡的愛好者們只能滿頭霧水地跑去論壇上提問。

事實上,播客本身是一個非常專業的內容,根本與所謂的「大雜燴」沾不上邊。

我們這裡不妨先來看一下維基百科上對於播客的定義:

「播客是一種數字媒體,指一系列的音頻、影片、電子電臺或文字檔以列表形式經網際網路發布,然後聽眾經由電子設備訂閱該列表以下載或流當中的電子文件,從而接收內容。」

emm……似乎有些太過書面化,所以讓人理解起來有點困難,但其實參照一下維基上對於博客的定義,其實就能明白「播客本質上其實就是博客的音頻/視頻版本」。

正如你不可能把長篇小說、德雲社的相聲臺詞、某某活動的演講稿稱為博客一樣,播客也與知識付費、傳統的有聲藝術、有聲書、廣播劇、音頻直播等內容之間,也存在著相當鮮明的界限。

播客就像是曾經博客時代,博主們隨心所欲創作的那些選題新穎有趣,表達方式充滿個人特色的文字長博客一樣,是一種天生具備「獨處」屬性的深度交流內容。

這主要體現在聽眾們收聽播客時,往往是處於一種「獨處狀態」,與自己耳朵裡正在傾聽的那些新奇的觀點,進行有趣且有益的思維碰撞。

說的誇張一點,你如果聽了同一位作者的多段播客,往往可以在不與其見面的情況下而了解到創作者的價值觀、世界觀,從而對其是個怎樣的人做出相當準確的判斷。

專業播客的個性化屬性同時還體現在用戶與創作者的連接方式上。

傳統的以平臺為核心的內容分發方式,是創作者先製作內容文件,然後將文件上傳到伺服器,經過平臺方面的審核和編輯後才能到達用戶面前;

而專業播客則會採用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泛用性訂閱方式,用戶只需要添加了自己感興趣的播客製作者的RSS地址,就可以直接和製作方建立起端對端的訂閱關係,在一定程度上繞開了平臺從而保證了內容的個性化。

如果說了這麼多,你還是不太能理解播客和其他音頻內容的區別,那我這裡還有一個個人比較極端的判斷方式。

我們聽播客時聽的是裡面的觀點與思維,因此如果你發現一位陌生人,他/她有著與你相似的播客主關注名單,你兩經常會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收聽同一段播客。

那麼,大概率當你們相識之後會發現雙方的三觀非常接近,相處起來也會十分融洽,因為你們對於很多事情的價值判斷、思考邏輯都是相似的。

但同樣是音頻內容,假設當你知道隔壁的小王,每天晚上都會和你一樣聽幾段郭德綱的相聲,那你能從中判斷出小王與你在思想上有什麼共通之處嗎?

除了「你和小王也許都挺幽默挺會耍貧嘴」以外,什麼都證明不了。

同理,對於最常與播客混為一談的知識付費音頻,二者也能用這個方式去進行區分——你兩聽同一段知識付費音頻,只能證明二位都對某個方面的知識感興趣,二位在精神層面上完全有可能毫無共通之處,而播客卻正好相反。

結語

和其他所有的內容創作形式一樣,播客同樣是一個內容為王的賽道,專業的、高質量的精品播客內容,是這個市場最需要同時也是最缺乏的東西。

舉個例子,美國曾經在2014年出現過一檔傳奇播客節目Serial,在多項數據上都創下了史無前例的最高紀錄。

平均單集下載量超過百萬大關的播客;史上最快在 iTunes 上擁有500萬下載以及在線收聽量的播客;第一部僅憑藉預告片就在開播前登上 iTunes 排名第一的播客;

這足以證明播客這種媒體形式,其實是非常適應今天這個時代,也能收穫市場歡迎的……但這一切的前提,是你真的是在做真正專業的播客,而非是「電臺+視頻+有聲讀物」的一鍋亂燉菜。

沒有人喜歡一個單調的世界,尤其是在寄託了人類全部美好幻想與期待的網際網路上,我們都衷心期待能看到一個能夠豐富多彩的多元化世界。

播客從來就不是,也不應該只是一小撮愛好者圈地自萌的自嗨產物,期待隨著如今各大巨頭對於播客市場的紛紛入場,其帶來的海量資源能夠儘快完成播客市場的專業化、成熟化,讓中文網際網路上也能培育出一個絢麗的播客文化圈。

主筆 | 阿虛

編輯 | 四少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播客到底行不行?
    正如關於播客行業到底何時能夠迎來風口的討論總能成為媒體和市場關心的重點那樣,播客在中國的處境,太容易讓人質疑其究竟是否有大眾化的潛質——播客到底行不行?播客興起與黯淡播客作為網際網路產品矩陣中的一員,誕生於21世紀初。播客(Podcast)一詞由iPod和廣播(Broadcast)縮合而成。
  • 製作播客的關鍵環節—播客託管平臺
    了解了美國多種類的播客託管平臺,你一定好奇:中國是否有播客託管平臺?如果有,有哪些呢?事實上,在中國沒有像上述提到的 Podbean,Anchor 這樣專業提供音頻託管服務的平臺。以喜馬拉雅為例,坐擁4000萬的活躍用戶,有500萬的UGC用戶,喜馬拉雅是目前中國大陸市場上用戶量最大的音頻平臺,說起喜馬拉雅你會想到什麼?有聲書?知識付費?播客?喜馬拉雅所提供的音頻託管服務到底有什麼?喜馬拉雅是集有聲書、知識付費、播客為一體的綜合型音頻平臺。
  • 中文播客,到底何時才能火起來?-虎嗅網
    中文播客就像一片「薛丁格的藍海」,有人說它是火不了的小眾烏託邦,也有人說它是被低估的新流量窪地。播客到底是什麼?關於播客「到底行不行」的討論,李志明從2013年進入播客行業起,幾乎每年都會聽上一遍,「有人唱衰,有人鼓吹。有點脫敏了」。2016年,他和馮廣健創辦了中文播客「日談公園」。從2016到2019年,「日談公園」連續四年被蘋果評為「年度最佳播客」。
  • 荔枝正式推出「荔枝播客」App 打造專業中文播客平臺
    從官方披露的介紹上看,「荔枝播客是專注於音頻領域的荔枝公司打造的垂直類播客內容平臺,致力於為用戶提供海量的海內外精品播客內容、豐富的交流互動場景、以及純粹的播客收聽體驗。」上線當日,荔枝播客還聯合了洪晃、谷大白話等各領域名人大咖打造超級播客IP,致力於在站內打造更多元化的高品質播客內容。
  • QQ音樂推出專業「播客」,攜手小宇宙加速開拓「聽場景」
    近日,QQ 音樂與當下中文播客領域備受關注的領先產品小宇宙深度合作,正式上線「播客」獨立模塊,在 APP 首頁以頂部入口形式呈現,與傳統「電臺」做出明顯區分,為用戶提供專業中文播客內容。在操作體驗和訂閱形態上,充分尊重播客特色和內容調性,為聽眾保留了簡單純粹的收聽體驗。
  • 「聽場景」加速開拓:QQ音樂攜手小宇宙推出專業「播客」
    近日,QQ音樂與當下中文播客領域備受關注的領先產品小宇宙深度合作,正式上線「播客」獨立模塊,在APP首頁以頂部入口形式呈現,與傳統「電臺」做出明顯區分,為用戶提供專業中文播客內容。在操作體驗和訂閱形態上,充分尊重播客特色和內容調性,為聽眾保留了簡單純粹的收聽體驗。
  • 陳根:播客興起與黯淡,網際網路時代的播客之路
    儘管近年來關於播客的各種媒體的報導、統計報告的數據、社交媒體的討論有升溫的趨勢,但同時中文播客依舊像是一個小眾烏託邦,受限於其內容而不能觸達更廣泛的下沉市場。正如關於播客行業到底何時能夠迎來風口的討論總能成為媒體和市場關心的重點那樣,播客在中國的處境,太容易讓人質疑其究竟是否有大眾化的潛質——播客到底行不行?
  • 播客推薦 | 這幾個中文播客不要錯過
    我們試圖在說明白哪種食物好吃的同時,也能說明白食客和廚師都在追求什麼。我們希望更接近食物的本質,也能更深入地探討人和食物的關係。正如官方介紹裡說的,這裡不光在講具體哪家食物好吃,還在探討好食物和好餐廳的本質。我去年年底去日本之前,按照裡面提到的值得去好餐館做攻略,好多期都很有參考價值,邊聽邊做筆記。
  • 【發現】國外很火的播客什麼鬼?推薦一個免番牆的播客APP
    雖然這部美劇很無聊,但「播客」這東西引起了我強烈的興趣:播客是什麼?它在美國很火嗎?播客的盈利模式是什麼?播客會是國內的下一個趨勢和機會嗎?有什麼好的播客APP或節目?據最新統計,每4個美國人裡,就有一個人收聽播客。不過在前幾年,播客行業在西方其實還是很慘澹的,直到2014年,一檔叫《Serial》的罪案調查類播客節目大火,才帶動了整個行業的繁榮。
  • 播客的春天
    播客如今在中國的處境,很容易讓人形成一種迷思——它究竟是否有大眾化的潛質,正如關於播客行業到底何時能夠迎來風口的討論總能成為媒體輿論關心的重點那樣。但有時恰恰是因為這樣的討論,我們又會忽略播客本身極具豐富性的一面,而正是這種豐富性,構成了播客的現在和未來。
  • 持續推出專業播客內容, QQ音樂開年送你一朵小紅花
    更開放的內容探討,播客就是朋友間的暢談在QQ音樂的影視播客專題中,無論是當下流行還是高分經典,播客們用各種聲音輸出觀點、表達情感。除此之外,輕鬆有趣的熱門綜藝和熱門番劇討論在播客裡也隨處可得,看《乘風破浪的姐姐》除了吃瓜看戲,還能從真人秀、社會議題和女性話題的角度重新審視這樣一檔現象級綜藝。追《鬼滅之刃》、《火影忍者》、《死亡筆記》等等新老番劇時,還能聽見更多深入的延伸漫談。在QQ音樂播客的聲音世界裡,專業豐富的播客內容都能被聽到,獨樹一幟的觀點都能得到表達,聽眾能更加純粹地體會到思想交流的快樂。
  • 深度 | 播客的春天
    相比於網際網路時代的文字和視頻,前者有公眾號等作為內容承載,後者則有視頻及短視頻平臺提供分發渠道,無論哪個都擁有巨大的受眾基礎,而以聲音為載體的播客,現在仍只代表了一小部分人的趣味。人們對它的理解甚至難以統一。
  • 外來的播客怎麼念好中國經?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 | 出海瞭望內容提要:播客是什麼,它與有聲書、知識付費、電臺有什麼區別?而伴隨著國內耳朵經濟的崛起以及諸多積極信號的傳來,中文播客的前路是即將來臨的春天?還是繼續「圍牆」裡的等待?什麼是播客?
  • 荔枝播客上線,小眾「播客」大眾化時代來了嗎?
    荔枝主App走泛內容路線的,荔枝播客走的是垂直類播客路線。後者在專業音頻的內容供給產業鏈還需要培養,剝離出來後,荔枝播客要做更專業的事兒,去擴大中文專業播客群體。另外,播客內容擠在知識付費、在線課程、有聲讀物、相聲等音頻內容中,由於無法獲得用戶直接的消費,往往得不到好的推薦位,客觀上也阻礙了愛好者接觸更多優質播客的機會。打開荔枝播客App,你訂閱的播客只要近期有更新,就會優先呈現在首頁上,此外平臺算法會根據你的喜好和收聽軌跡智能推薦心儀的播客帳號,這種「純粹」的播客平臺大大優化日常播客收聽體驗。
  • 中文播客的進化之路 |YiMagazine
    記者 | 肖文杰編輯 | 陳 銳播客在美國的興起,是一個公共電臺精英們把自己的才華和商業價值從電波調頻轉移到網際網路上的故事,它看起來與其他諸多傳統產業的數位化進程差不太多。然而,中文播客的運營者們想要照搬美國故事卻並不容易。只需要一張照片就能解釋什麼是播客。
  • 中文播客何以走向春天?
    期待專業的中文博客 儘管播客如今增勢喜人,但其依然沒有成為市場中的主流娛樂方式,原因有兩點: 其一,沒有真正的播客平臺滿足用戶和播客節目的需要。
  • 教育機構入局「播客」正當時?
    但在美國,隨著網際網路下半場的開拔,人們對在線視頻的新鮮感不在,單論起時間成本而言,音頻才是最能帶給用戶便利的內容載體。中美播客2020:師傅能教給徒弟什麼?視頻與文字內容的泛化給了其他媒介發展機會,播客在2019 年迎來發展分界點。而這個細分市場的想像力在去年蘋果將iTunes生態徹底一分為三以後,才開始展現。
  • 小眾播客,音樂平臺的新戰場?
    「音樂和播客還是挺強關聯的,大家也都比較能夠接受在音樂平臺裡有播客這樣的一個分類。」播客《日談公園》COO李樂告訴品玩。同作為以聲音為媒介的內容形式,音樂和播客具備最基本的共同點,加之音樂和播客都具有的陪伴感、情感向的屬性,也讓音樂平臺用戶比起音頻平臺用戶來,更容易接受播客的存在,這些給音樂平臺發展播客提供了前提。
  • 中文播客何時走出「隱秘的角落」?
    據悉,2019年美國播客廣告收入為7.08億美元,同比增長48%。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太平洋彼岸的中文播客仍在爭論2020年是否實現了盈利。這邊"娛樂資本論"發表文章《2020年,播客盈利了嗎?》表示擔憂,稱"播客們被平臺邊緣化";另一邊"播客志"發表文章《2020年,播客盈利了!》,通過列舉數十個播客的廣告合作進行反駁。
  • 在實現英文播客自由的路上努力奮鬥
    作為一個非母語、非英語專業的語言學習者,於我而言後者的重要性遠高於前者。 BTW,推薦幾個除「The Indicator from Planet Money」之外適合新手做summary的英文播客。  Short Wave「Short Wave」聊科技類話題:黑客怎麼騙過人工智慧的,火箭的故事,為什麼有些人特別招蚊子,健康的熱帶雨林是怎樣的……聽了他們我才知道原來母蚊子比公蚊子更愛咬人(#奇怪的知識點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