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個非常魔幻的一年,同時也是一個為我們生活帶來了諸多改變的一年,許多行業都在這一年裡迎來了一場大規模的洗牌與變動,這其中就包含了一個曾經一度比較小眾的行業——播客。
播客與博客
說起播客,可能許多朋友都有些不太熟悉,但大夥對於播客的「孿生兄弟」博客應該就都不陌生了,畢竟博客的「濃縮版」微博,至今都是中文網際網路上最為熱門的軟體之一。
而播客與博客的區別,主要就體現在信息的表現形式上——大家更熟悉的博客主要以文字內容為主,時不時也會加上一些圖片,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圖文信息;而播客的信息載體則是以可播放的視頻、音頻為主。
有趣的是,雖然播客和博客的概念非常相似,但在國內網際網路界大多數人卻只聽說過博客,而對於播客所知甚少,以致於不少人都會下意識地以為播客是一種最近才出現的新鮮事物。
可實際上播客並不能算是一種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新物種,按照業內目前公認的說法,一般是把2004年9月蘋果公司發布 iPodder這一事件,視為播客(Podcast)出現的標誌。
也就是說播客至今已經發展了至少整整16年。
專業的播客從不是「大雜燴」
與國內的沉寂不同,在歐美海外市場上,播客一直保持著一個與博客齊頭並進的局面,在行業規模上與中國的播客圈子完全就不是一回事。
據The Infinite Dial日前的調查報告顯示,2歲以上的美國人中聽過播客的比例,在2020年已經高達55%,全美月度播客聽眾數也已經突破了一億大關,而這些美國播客聽眾每周的平均收聽時長,則為6小時39分鐘。
也許正是因為海外播客市場的繁榮,讓不少國內巨頭最近也盯上了播客市場,包括QQ音樂、網易雲、喜馬拉雅、蜻蜓等app都上線了專門的播客板塊,而字節跳動更是專門弄了一個獨立app來負責播客這一塊的內容。
儘管2020還未完全結束,但就已經新增了超過9120檔中文播客,一年的增長量幾乎是過去五六年的總和。毫無疑問,中國的播客圈子正在迎來一場爆發式增長,而這個增長的源頭,正是國內大型網際網路企業那遲來了十幾年的進場。
但通過觀察發現,這些入局播客市場的巨頭們,很大一部分似乎並不太了解播客,只有很少的幾家才意識到「除音樂以外的所有在線音頻內容 不等於 播客」。
包括網易雲在內的不少大廠,甚至還會把播客和電臺混為一談,以致於讓圈子裡的愛好者們只能滿頭霧水地跑去論壇上提問。
事實上,播客本身是一個非常專業的內容,根本與所謂的「大雜燴」沾不上邊。
我們這裡不妨先來看一下維基百科上對於播客的定義:
「播客是一種數字媒體,指一系列的音頻、影片、電子電臺或文字檔以列表形式經網際網路發布,然後聽眾經由電子設備訂閱該列表以下載或流當中的電子文件,從而接收內容。」
emm……似乎有些太過書面化,所以讓人理解起來有點困難,但其實參照一下維基上對於博客的定義,其實就能明白「播客本質上其實就是博客的音頻/視頻版本」。
正如你不可能把長篇小說、德雲社的相聲臺詞、某某活動的演講稿稱為博客一樣,播客也與知識付費、傳統的有聲藝術、有聲書、廣播劇、音頻直播等內容之間,也存在著相當鮮明的界限。
播客就像是曾經博客時代,博主們隨心所欲創作的那些選題新穎有趣,表達方式充滿個人特色的文字長博客一樣,是一種天生具備「獨處」屬性的深度交流內容。
這主要體現在聽眾們收聽播客時,往往是處於一種「獨處狀態」,與自己耳朵裡正在傾聽的那些新奇的觀點,進行有趣且有益的思維碰撞。
說的誇張一點,你如果聽了同一位作者的多段播客,往往可以在不與其見面的情況下而了解到創作者的價值觀、世界觀,從而對其是個怎樣的人做出相當準確的判斷。
專業播客的個性化屬性同時還體現在用戶與創作者的連接方式上。
傳統的以平臺為核心的內容分發方式,是創作者先製作內容文件,然後將文件上傳到伺服器,經過平臺方面的審核和編輯後才能到達用戶面前;
而專業播客則會採用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泛用性訂閱方式,用戶只需要添加了自己感興趣的播客製作者的RSS地址,就可以直接和製作方建立起端對端的訂閱關係,在一定程度上繞開了平臺從而保證了內容的個性化。
如果說了這麼多,你還是不太能理解播客和其他音頻內容的區別,那我這裡還有一個個人比較極端的判斷方式。
我們聽播客時聽的是裡面的觀點與思維,因此如果你發現一位陌生人,他/她有著與你相似的播客主關注名單,你兩經常會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收聽同一段播客。
那麼,大概率當你們相識之後會發現雙方的三觀非常接近,相處起來也會十分融洽,因為你們對於很多事情的價值判斷、思考邏輯都是相似的。
但同樣是音頻內容,假設當你知道隔壁的小王,每天晚上都會和你一樣聽幾段郭德綱的相聲,那你能從中判斷出小王與你在思想上有什麼共通之處嗎?
除了「你和小王也許都挺幽默挺會耍貧嘴」以外,什麼都證明不了。
同理,對於最常與播客混為一談的知識付費音頻,二者也能用這個方式去進行區分——你兩聽同一段知識付費音頻,只能證明二位都對某個方面的知識感興趣,二位在精神層面上完全有可能毫無共通之處,而播客卻正好相反。
結語
和其他所有的內容創作形式一樣,播客同樣是一個內容為王的賽道,專業的、高質量的精品播客內容,是這個市場最需要同時也是最缺乏的東西。
舉個例子,美國曾經在2014年出現過一檔傳奇播客節目Serial,在多項數據上都創下了史無前例的最高紀錄。
平均單集下載量超過百萬大關的播客;史上最快在 iTunes 上擁有500萬下載以及在線收聽量的播客;第一部僅憑藉預告片就在開播前登上 iTunes 排名第一的播客;
這足以證明播客這種媒體形式,其實是非常適應今天這個時代,也能收穫市場歡迎的……但這一切的前提,是你真的是在做真正專業的播客,而非是「電臺+視頻+有聲讀物」的一鍋亂燉菜。
沒有人喜歡一個單調的世界,尤其是在寄託了人類全部美好幻想與期待的網際網路上,我們都衷心期待能看到一個能夠豐富多彩的多元化世界。
播客從來就不是,也不應該只是一小撮愛好者圈地自萌的自嗨產物,期待隨著如今各大巨頭對於播客市場的紛紛入場,其帶來的海量資源能夠儘快完成播客市場的專業化、成熟化,讓中文網際網路上也能培育出一個絢麗的播客文化圈。
主筆 | 阿虛
編輯 | 四少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