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播客卻沒聽眾?這些推廣和運營心得值得你嘗試

2021-01-11 騰訊網

編者按:本文選自我派與「播客先聲」(原「獨立播客」)聯合製作的《播客製作手冊》。這份手冊已經面向所有播客愛好者免費發放,如果你對播客製作感興趣,請點擊這裡查看。

完成一檔播客節目的製作只是入門播客的第一步。在節目上線後,更重要的是持續推廣和運營,讓更多小夥伴成為你的聽眾。在這篇文章中,我會向你介紹一些有關播客推廣和運營的技巧和心得。

播客的推廣

找到第一批的忠實用戶

新播客的第一批用戶,大多數都是來自身邊的家人與朋友。你需要做得便是讓自己身邊的人知道這個播客,讓他們去聽播客,對播客做出正確評價,你不斷去改進自己播客節目。

當你的節目不斷進步的同時,你的聽眾對你節目的好感度也會增加,節目的分享頻次也會得到增加。

而且現在主流的播客發現渠道便是來自好友推薦,找到自己第一批忠實粉絲,也便是走向更大世界的基礎。

利用播客平臺進行推廣

利用播客平臺來推廣自己播客節目,你必須了解平臺規則。平臺規則並不是明確的,它更多的是你對平臺推薦機制的了解。很多時候,接觸平臺,多與平臺的運營交流,能夠幫助你快速理解平臺的規則。

這裡簡單分享下幾個播客平臺的規則:

小宇宙

小宇宙目前是一個討論氛圍比較活躍的播客平臺。每天小宇宙編輯會根據自己的口味來推薦 3 個不同的播客節目。除此之外,每個被推薦的播客都會有一條熱評上首頁。播客的推薦跟粉絲數、播放數無關。

所以,如果你想讓你的節目上首頁,可以邀請朋友們在評論區評論一些內容,這樣被推薦首頁的機率會高一些。同時,你還可以通過微博或者即刻,與小宇宙官方號進行互動,增加自己的節目的曝光機會。很多的優質的內容沒有被推薦,只是因為播客節目不被編輯所知道。

當然,你也可以和小宇宙的運營小夥伴深入溝通,多了解平臺近期的推薦機制。還可以統計並分析一下被推薦的節目類型,並以此為標準提高自己節目的選題和製作水準,以增加被推薦的概率。

喜馬拉雅

喜馬拉雅自從出了播客頻道,一些主播也可以開始維護喜馬拉雅上的播客內容了。

喜馬拉雅的播客內容推薦機制分為三種:

一、首頁的推薦

理解推薦,你需要理解平臺鼓勵什麼。每個優質內容平臺都鼓勵優質內容。優質內容除了通過播放數來展現,還可以通過評論,關注數來體現。而且這些都不是以絕對值來看的。如果你的節目每次互動量都很高,或者播放數/關注數 高(大部分播放並非來自於關注),那麼平臺會判定你的內容比較優質,有被推薦的價值,算法大概率會把你的節目放在推薦庫裡。

二、播客頻道的 Banner

Banner 推薦位大部分來自於官方的內容運營負責。如果你跟平臺人員比較熟,或者有渠道接觸,你可以去自薦節目。

三、 播客頻道的信息流

這個信息流展現的原理是根據更新時間,最近更新的內容會展現在信息流的頂部。因而你更新得越頻繁,曝光的機會越大。

同時,喜馬拉雅還有付費推廣的模式——聲播,主播可以小金額嘗試下,看看投放之後對播放量、互動率的提升效果如何。也可以設定一筆預算,逐次添加,期間根據聽眾和數據反饋調整節目。

網易雲、芒果動聽的平臺機制類似。這些平臺都需要你了解平臺推薦模式,才能更有策略地去做推廣。

Apple Podcast

Apple Podcast 每年都會推出「年度播客」。雖然年度播客的評選方式並不是公開的,但你還是可以通過讓用戶評論、打五星等方式來提升節目的評分和熱度,從而增加被評選為優質節目的機會。

社交媒體推廣

社交媒體是更大的朋友圈,找到你的目標用戶,去該平臺推薦自己的播客節目。

社交媒體推廣的核心也是理解社交媒體的傳播方式,而你對社交媒體的理解更多體現在宣傳的內容製作上。

北極星播客的 David Perell 分享了他的三個推廣方式:

一、Newsletter

在每周的聽眾郵件中分享本周節目的引言、關鍵概念、描述、YouTube 剪輯連結,以及拓展閱讀等內容。這些內容並不需要額外的時間投資,都是花時間準備節目和錄製播客的副產品,卻可以幫你額外吸引不少聽眾持續收聽。

二、善用 YouTube

YouTube 其實是一個優秀的播客搜尋引擎。在 YouTube 上,你的大部分瀏覽量都來自於推薦標籤。觀看你視頻的人有兩個關鍵信息:標題和縮略圖。根據 YouTube 推薦的方式,可以考慮封面圖片上的文本放在左邊,圖像放在右邊,並通過詳細的視頻描述(100-300 字)讓YouTube 算法能更好地理解視頻內容,以推薦給更匹配的用戶。

截圖來自 Neil Patel 的 YouTube 頻道,地址: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Zrl0QhF66lu1aGXaTbfw

三、推特

Twitter 是一個很難推廣播客的地方,因為它是一個基於文本的平臺,連結的點擊率很低。但推特的用戶喜歡金句。因而,你可以把嘉賓說的話抄錄下來,製作成金句圖片,以得到大家的轉發傳播。

國內的社交媒體,也可以利用相同的邏輯。主播們玩得比較多的是微博、微信公眾號和豆瓣。

微博推廣

微博的流量頭部比較集中,主要的流量來源是熱搜和用戶轉發。熱搜的關鍵詞頁面會有大量流量,如果你發在熱搜裡的內容上了熱門,你便能得到大量曝光,不過這種情況比較難操作,很多時候跟你播客選題或者定位有關,

比較主流的推廣方式是依靠轉發。轉髮帶來曝光率的方式有兩種:

一是依靠有流量的主播進行轉發,會讓你瞬間得到比較多的用戶關注(高轉發的微博基本是依靠頭部幾個流量大的博主推起來的)。比如:你的節目跟讀書有關,你便可以與該書出版社互動,以便有機會得到轉發。

另外一種方式,便是依靠人多力量大。也就是說依靠小的群眾,帶動他們的群眾。微博轉發抽獎就是這麼一種方式,轉發的用戶裡並沒有微博 KOL,但也能聚集很大的能量,得到一定曝光量。

在微博內容上,微博的用戶喜歡圖片化,乾貨性,爭議性的內容,圖片金句,內容乾貨,有偏向性的觀點,都容易得到傳播。

同時,微博還在重點推視頻內容,視頻 Tab 單獨會推薦你的節目,還會推薦綠洲同步到微博的內容,消息的動態頁面會特別提醒,這些推薦機制,都可以很好的利用起來。

微博上做的比較好的播客有:藝術叨叨、隨機波動。

微信公眾號

目前主播使用微信公眾號的方式是把它作為播客內容更新的平臺,用戶能夠第一時間在微信裡接受節目的更新消息。

微信公眾號做的比較好的播客有:隨機波動、反派影評、日談公園。

豆瓣

豆瓣裡分為豆瓣小組和動態。豆瓣裡播客相關的小組都不太活躍,但動態是一個比較好的分享渠道。

資深的豆瓣人動態裡都是熟人,優質的播客內容都能得到大量轉發。同時,豆瓣還有播客相關話題也有一定的曝光量,比如 #我最喜歡的播客。

如果你想更好地利用社交媒體,在製作節目 shownotes 時,你可以製作一些方便用戶分享的內容,把播客節目分享到你邀請的嘉賓的粉絲群體中,與節目有提及的 KOL 在社交媒體上互動。

搜尋引擎優化

搜尋引擎優化,是一個還沒有被完全挖掘的流量入口。不過,在國外,很多人都開始通過谷歌搜索來搜索播客節目了。最近,谷歌也發布了播客搜索優化建議。

谷歌建議:使用常用的搜尋引擎優化方式,便可以提升自己節目搜索排名。同時,節目標題、節目描述、節目封面、shownotes 等都有助於提升搜索優化。

串臺

串臺也是一個很棒的推廣播客方式。你不僅能獲得有效的曝光,還能夠通過上節目展現自己另外的一面。

不過串臺以推廣節目為目的的話,最好是去目標定位類似的播客節目。這樣聽眾的接受度也會高很多。

用戶運營

用戶運營是維護聽眾忠誠度很重要的手段。很多節目可能憑藉節目內容吸引了一部分用戶,但因為用戶對主播的不了解,對節目的忠誠度也不會特別高。

用戶運營更多需要主播以聽眾的視角來思考——聽眾需要什麼,然後主播在適當的時候滿足聽眾的需求。

用戶運營的方式大概分為以下幾種:

Newsletter 郵件

有些主播會通過郵件通訊來與聽眾保持聯繫,一方面是通過郵件通訊來填充未更新的時間段,另一方面可以補充用戶的知識面。

除此之外,郵件還是一個很好地用戶反饋渠道。它能讓聽眾詳細地把自己的想法描述清楚,而不是社交媒體上那種碎片化的內容。主播也能真正地解決聽眾問題。

社交媒體

社交媒體除了是播客推廣的平臺,還是你與聽眾互動的地方。

常用的社交媒體有微博、豆瓣、推特等。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目標用戶,來選擇主要維護的平臺。

在社交媒體上,可以通過發布節目製作的素材、或者分享一些主播的日常生活,都可以幫助聽眾更加了解節目或者主播。同時,主播還可以通過一些圖片或者視頻,來填充音頻產生的想像空間。及時回復也會是很有必要的。

播客平臺

在播客平臺上與用戶互動,最場常見的便是及時回復用戶留言。

小宇宙、喜馬拉雅的留言區,主播都是可以經常進行維護的。這不僅能提昇平臺的互動率,還能和聽眾建立一個有效的溝通渠道,了解聽眾對節目的看法。

社群

建立聽眾群,把節目的聽眾聚在一起,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維護群的方式很簡單。大家都是節目的聽眾,都是衝著節目和主播來的。所以主播只要經常在群裡分享節目相關內容,便能夠活躍群。

以下是常見的幾個維護群的方式

發起群話題。播客「不喪」的群便定位的是讀書群,他們會不定期的號召大家讀一本書。

節目互動。如果你在製作節目過程中,有不確定的地方,可以直接在群裡詢問群友。比如:節目的標題選哪個比較合適?下期做「習慣」還是「焦慮」的話題?

活動。線上活動,比如線上電影節,讀書分享會。

直播

偶爾的直播也能拉近你與聽眾的距離,直播裡能傳遞大量信息,讓聽眾更好地了解你的想法,你的個人狀態。不過做直播的主播並不是很多,Casticle 主播糊糊偶爾會通過直播來與聽眾互動。

運營很多時候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以上方式,僅供參考。

線下活動

線下活動是一個讓主播與聽眾親密接觸的機會。

其它補充

輕芒播客小程序

輕芒雜誌出了一個播客小程序。它可以幫助用戶能輕鬆在微信裡聽播客節目。忽左忽右、神經漫遊、翻轉電臺,都已經使用輕芒小程序。

播客小程序裡,聽眾可以很方便地生成每期節目的分享海報,在朋友圈裡大力推薦這些的播客節目,掃碼即可直接收聽,不需要跳轉其它 app,好內容真的能被更多人聽見。

輕芒播客小程序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幾個:

自動連播

有播放記錄,下次接著聽

可以在微信裡聽超過 60 分鐘的節目

可以轉到到公眾號

聽眾不用下載新的 app

方便接收播客更新

雖然輕芒播客小程序,有這麼多好處,但它是離不開微信。所以,它更適合有做微信公眾號、微信交流群的主播,公眾號文章推送播客更新信息,用戶直接進行打開小程序進行收聽,或者分享給群友討論一波。

相關焦點

  • 你也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聽眾:如何從零開始一檔播客
    當然如果你跟我一樣,對播客市場並不關心,純粹是對播客非常感興趣,只想嘗試做一件聽起來就酷酷的事情:「一檔獨立播客」。不管是什麼初衷,我們依然需要問自己,我為什麼要開一檔播客?我想要跟人聊天?我想要分享我的讀書筆記、觀影體驗?我想探索未知的新領域?我擅長科技、人文、電影、音樂,想要跟大家推薦?
  • 播客的春天
    播客《凹凸電波》的主理人兼主播tako如此對PingWest品玩表示,「(允許發布廣告)等於是對創作者的一個激勵和扶持。你把人家收益全卡死了,那創作者就真是為愛發電了。」《故事FM》的主播寇愛哲也覺得,「其實平臺這麼做不太合適,因為現在播客們還都是比較小量級的,沒辦法跟大平臺抗衡。
  • 深度 | 播客的春天
    然而兩者的結合似乎並不理想。音頻平臺是發展音頻知識付費的主陣地,李志明曾和平臺方溝通,希望可以上線一檔包含十部電影的電影解析類音頻付費系列節目,卻被建議「有沒有可能做成一個十部電影教給我十個人生道理」,平臺方說,「如果你這樣做的話,這個東西就像個知識付費,但如果你只是教聽眾怎麼把這十部電影看懂的話,它更像是免費內容。」
  • 2019人人都是vlogger,2020人人都在錄播客
    這一點和微博、朋友圈、qq空間相似,從這些社交平臺上,用戶可以「窺探」創作者的生活。但想要單純用內容留住用戶並不容易,本質上,頭部的Vlog博主走的還是打造個人IP的路線,否則,你很難做到一般人對你的日常生活買單。因為這些原因,相比帶貨、評測等抖音、快手上的其他短視頻而言,Vlog的變現能力顯然有點低了。
  • 中文播客的進化之路 |YiMagazine
    如果有人日復一日地在你耳邊說話,你會逐漸習慣他的聲音、語氣、口頭禪、價值觀,乃至性格,然後產生一種錯覺,將主播視為自己熟悉的朋友。這樣帶有強烈個人色彩的播客,確實容易聚集起一群氣味相投的人。不少播客的製作者在現實生活中互相都是朋友,也會客串上對方的節目。婉瑩的丈夫hb就曾是她的聽眾,他們在一次《博物志》的線下聚會中認識,hb自己也運營著一檔播客。
  • 5.42億國內用戶,播客是一門好生意麼?
    在《日談公園》的主播李志明看來,以前這樣的情形幾乎無法想像,在知識付費最火熱的那幾年,播客主想要在平臺上線付費節目,通常是會遭到拒絕的。「平臺認為你的內容不像一門課,我們只是想嘗試內容付費,但平臺連門縫都沒給我們打開。」
  • 中文播客元年:2021,告別「近親繁殖」
    長期以來,中文播客聽眾最常使用的是蘋果手機自帶的Podcast、歐美專業播客應用,以及喜馬拉雅等長音頻平臺。但國外的播客應用缺乏對中國市場的運營優化,國內音頻平臺也未將播客當做重點關照對象,因此許多高質量的播客內容往往鮮為人知,較難觸達聽眾群體。「小宇宙」的到來,率先為「居無定所」的播客遊民提供了一處落腳之地。
  • 中文播客迷思:小眾烏託邦還是新的流量窪地?
    這在播客領域是非常少見的,絕大多數播客都是始於興趣和表達欲,有一群穩定而忠實的聽眾,做著和收入沒有關係的精力投入。在這裡,女性為什麼要做家務、如何用浪漫的方式使用火藥、如何反抗娘炮霸凌和蕩婦羞辱,主流或反主流,都是播客節目深入探討的議題。細數市面上主流的中文音頻應用,只有蘋果播客是專門為播客設計的應用程式。並且,你很難用中國網際網路產品的邏輯去嵌套到播客上,因為播客節目的發布與網易雲、抖音、B站的有著完全不同的邏輯。
  • 全媒派 | 新聞媒體如何實現用播客創收?八種方式告訴你
    圖片來源:圖蟲PremiumDigiday製作的播客同時使用了程序化廣告和主持人閱讀廣告。該新聞組織的主持人布萊恩·莫裡西指出,他們通過播客廣告獲得了一定的收入,而且他們正在通過播客渠道來嘗試不同類型的廣告。《經濟學人》雜誌利用分析平臺Acast為其播客廣告提供服務。
  • 2020年,播客們盈利了嗎?
    這從側面說明播客的聽眾優質、高粘性但分散在各個音頻平臺角落裡。根據PodFestChnia《2020中文播客聽眾與消費者調研》顯示中文播客的聽眾50%以上生活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並且擁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換句話說,主力收聽用戶為城市白領。他們的收聽場景主要是乘坐交通工具、休息閒暇、做家務等。這些差異化的場景為播客爭取到了與文章、短視頻不同的用戶時間。
  • 全職做播客,能養活自己嗎?
    懷著這樣的疑問,毒眸(微信ID:DumoreDumou)聯繫了多位播客主理人,他們之中有人已經創業兩年,有人仍在兼職做播客,但或多或少都進行了商業化嘗試。多位採訪對象告訴毒眸,播客還是很一個很早期的市場,甚至還不能稱之為一個行業。願意做播客,且還在大力投入精力和時間的團隊,看好的是未來的發展空間。
  • 小眾播客,音樂平臺的新戰場?
    「音樂和播客還是挺強關聯的,大家也都比較能夠接受在音樂平臺裡有播客這樣的一個分類。」播客《日談公園》COO李樂告訴品玩。同作為以聲音為媒介的內容形式,音樂和播客具備最基本的共同點,加之音樂和播客都具有的陪伴感、情感向的屬性,也讓音樂平臺用戶比起音頻平臺用戶來,更容易接受播客的存在,這些給音樂平臺發展播客提供了前提。
  • 2020年,播客們盈利了嗎?-虎嗅網
    而在三線城市家裡準備金融考研的王瑤說:「我每天做家務的時候都會聽播客,一邊能放鬆腦子也能收穫一點新的東西。」今年3月上線的播客App小宇宙曾發過這樣一條微博「播客的聽眾是很多的,但就像雪花牛裡的脂肪,細細碎碎地融入了肌肉裡。」這從側面說明播客的聽眾優質、高粘性但分散在各個音頻平臺角落裡。
  • 知識付費過境後,播客成為「倖存者」?
    羅振宇、樊登、吳曉波一度並稱為知識付費「三大懂王」,跟風而起的還有無數的營銷課程——最「內卷」時,在音頻內容的賽道裡,各家app主頁仿佛只剩下了分分鐘教你一個乾貨的範式。但估計羅胖自己也沒想到,當大眾不願為所謂乾貨買單時,動輒長達一個半小時的播客竟從音頻市場的角落走向了臺前。
  • 歪,有幾個臺灣播客需要你聽一下
    飛碟電臺20周年臺灣這些新興的都市電臺在節目編排、頻道包裝等方面的經驗,也很快被大陸的同行學習,可以說幾乎形塑了大陸都市電臺的風格,對於大陸新一代聽眾對廣播的認知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2020年以來,內容行業整體艱難,但中文播客界的繁榮想必是同時超出了說的人和聽的人之預期。平臺、節目和各種商業化嘗試都越來越多。最近很火的一款播客App「小宇宙」成了不少人的心頭好,漫談式的長音頻內容逐漸捕捉了大家的耳朵。
  • 播客業2019:戳破泡沫危機,你還在「充耳不聞」嗎?
    2019 年到來前,很多人抱持這樣的觀點:播客行業已經處在泡沫破裂的陰影當中,變現能力有限,增長成本過高,這門生意,沒有想像中那麼好做。不過,類似的猶疑並未妨礙數字平臺和媒體機構在 2019 年的搶灘和布局,更多元的玩家、更廣闊的市場、更細分的賽道、更複雜的用戶需求,已經在播客的生態中逐步累積和構建起來。
  • 好聽又實用的英語播客,你值得擁有!
    接下來我們就看看有哪些有趣又實用的播客吧!01China Daily英語新聞該電臺節目是由中國日報網帶來的原汁原味的英語新聞播報,由英美外籍人士用地道的英語發音帶你解讀雙語新聞熱點 。中國日報的新聞內容權威性和時效性強,聽眾不光能了解到時下熱點,更有關於熱點的時評和新聞背後的故事,相信一定能給愛英語的你最IN的英語新聞資訊。
  • 他們不是在獨樂樂,中文播客的「少數派報告」
    但是博物館不管是展覽呈現出的工作狀態,和背後的運營,都處於非常老舊的狀態。我們沿襲的還是蘇聯那套,據我所知,大部分博物館工作人員沒有受過博物館學的訓練,工資也很低,尤其是二三線城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沒有專業知識,也沒有工作動力,你不能指望他們搞出好東西來。從這個角度看,你能明白,為什麼國內博物館商店賣的東西那麼噁心?」《博物志》主播婉瑩。
  • 單期節目播放量187萬,音樂人是否有必要親自入場做播客?
    節目裡,秦昊和張小厚兩個人圍繞音樂展開了不同話題、不同角度的討論。從一張專輯如何誕生、誕生過程中的困難和喜悅、到音樂人職業生涯的瓶頸和突破、甚至是一些爆料,任何一個聽眾都能感覺到兩個人在《你妹電臺》的這個場景裡的鬆弛和真誠。
  • 播客十餘年,淘金熱未涼
    Podcast 的現狀有點像早期的 Web,十年多前就有主流公司進入,到近兩年有百億市值公司認真地做這件事。內容形態逐漸被主流人群認可,規模也在急劇擴大,唯一容易被苛責的是,距離盈利尚有一段路要走。而近幾年,不論國內海外,幾乎每年都會冒出「播客復興之年」的吶喊。重要的其實不是問為什麼當下它值得關注,而應該問,為什麼它屢屢「復興」、但又似乎從未真正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