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雙十一的強勢浪潮
讓電影院裡一部「大片」變得默默無聲
場面大,音效響,人物多
文戲沒廢筆,戰爭戲噼裡啪啦
敘事一點都不拖泥帶水
行雲流水地把二戰史上
美國為啥從一個圍觀吃瓜黨
被拉入戰場的前因後果講了個周全
點擊播放 GIF 0.0M
網友們說
沒有愛情的戰爭片,看著才叫——爽!
歷史重現
三條線,三個主人物視角切入,由點到面,整部電影順著時間線,把整個故事的前因後果一一道來。
開始,為什麼會挨打;
後來,為什麼要打;
打,怎麼打贏的。
《決戰中途島》故事原型是1942年6月的中途島戰役,這場戰役是整個太平洋戰爭的關鍵轉折點,扭轉了自珍珠港事件之後反法西斯盟軍節節敗退的局面。
點擊播放 GIF 0.0M
同時,這也是世界歷史上著名「以小搏大」的戰役之一,在海空軍力大幅弱於日本的情況下,美軍以沉沒一艘航空母艦為代價,一舉擊沉日本主力航空母艦四艘、巡洋艦一艘。
此次戰役的勝利,徹底改變了反法西斯戰爭的格局,為二戰勝利打下堅實的基礎。
點擊播放 GIF 0.0M
電影《決戰中途島》則是高度還原了這場帶有傳奇色彩的戰役。
影片以華麗震撼的特效場景、燒腦刺激的軍事戰術、宏大磅礴的戰爭場面向觀眾呈現了一場頂級海空大戰視聽盛宴,再現了那個炮火年代的真實歷史。
點擊播放 GIF 0.0M
而這部電影的導演則是由好萊塢公認的「災難片大師」羅蘭·艾默裡奇執導,他所導演過的《2012》、《後天》、《獨立日》等都是末日題材中的口碑佳作。
羅蘭·艾默裡奇曾透露,這部影片他籌備了15年。
為了將中途島戰役全方位還原出來,製作團隊研究了大量的二戰資料和歷史影像,在劇本創作上也引用了多個歷史真實人物事跡。
點擊播放 GIF 0.0M
電影除了對尼米茲上將、南雲忠一等關鍵歷史人物進行了還原,在其他角色的塑造上也以中途島戰役中著名歷史人物為藍本,甚至連戲份不多的角色都能找到歷史原型。
男主角之一的迪克· 貝思特是無畏式俯衝轟炸機飛行員兼中隊隊長。
無畏式俯衝轟炸機是專門研發用來俯衝投炸彈的機型,利用飛機由上而下高速俯衝時和地面形成的夾角,更精確地向固定目標投擲炸彈。
「轟炸飛機像槍一樣,機載炸彈就像槍的子彈,飛機俯衝,瞄準,釋放炸彈,嘣!」
這一系列的操作過程,除了需要飛行員具備高超的操控技術外,還要有一腔完全置生死於度外的玩命之勇。
點擊播放 GIF 0.0M
說白了,每一次俯衝,都是一次飛蛾撲火式的玩命!
而迪克· 貝思特,在1942年6月4日那天,兩次俯衝,幹掉了日軍兩艘航母(第二次是和其他轟炸機攜同作戰)。
點擊播放 GIF 0.0M
這堪稱奇蹟的成績並不是電影的神話劇情效果,迪克· 貝思特的原型人物叫理察·哈爾西·貝斯特,「迪克」是作戰時隊友對他的暱稱。
他是歷史上第一個一天內「炸」掉兩艘航母的飛行員,因為這一光輝戰績,貝斯特名載史冊,拿下了海軍十字勳章和優異飛行十字勳章。
2001年去世,葬在了白宮旁。
原型與演員對比
殘酷戰爭背後的人文關懷
對於一部電影來說,不管特效運用還是大場面的烘託,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講述故事,以及形形色色人物的喜怒哀樂。
離開人與思想表達,再好的技術也不過是無意義的炫技。
點擊播放 GIF 0.0M
沒有經歷過戰爭,很多人可能感受不到戰爭的殘酷。
《決戰中途島》用頂尖的特效水平再現了中途島戰役的磅礴恢宏場面,直接將人拉回到那個戰火連天的二戰時期,讓人在感嘆畫面震撼的同時,也深刻體會到和平的來之不易。
點擊播放 GIF 0.0M
除此之外,在災難面前,人類所表現出來的勇氣和永恆的親情,也是戰爭片一直想呈現給觀眾的東西。
在戰爭面前,人類很渺小。然而,再微不足道的一個人,在面對戰爭時,也會有自己不同的選擇。
戰爭不僅困擾著那些前線的士兵,同樣還牽動著他們的妻子、兒女。每天面對著有可能回不來的親人,他們也會無助,也會不知所措,這些舉動讓這些人顯得不那麼偉大,但卻十分真實。
而在反派塑造方面,日本人也不再只是簡單的臉譜化處理。電影客觀地再現了不同位置上的日本軍官,每個人對戰爭的不同態度,在時代洪流裹挾下身不由己又忍不住主動投入的複雜情緒。
戰爭電影究竟要怎麼拍?
二十世紀的六七十年代,美國的太平洋戰爭電影迎來了輝煌的史詩時代。
這些影片不以塑造人物為主,也不刻意煽情和突出戰爭殘酷,而是著力於對交戰雙方戰前心態的逼真展現和各種力量激烈的交鋒。其代表作品,就是反映珍珠港事件的《虎!虎!虎!》和中途島戰役始末的《中途島之戰》。
《中途島之戰》
無論《虎!虎!虎!》還是《中途島之戰》,這些史詩電影由於強調對歷史史實的尊重和宏觀戰爭場景的再現,因此忽視了對人物形象尤其是作為抗爭者的個體士兵形象的塑造,每一個士兵在影片中成為符號化的存在,也削弱了影片對戰爭觀念的探索和表達。
《虎!虎!虎!》
另外,雖然對美(日)軍高層進行了細緻的刻畫,但是由於史實的限制,這些電影並沒有對這些歷史人物進行戲劇化的藝術加工,因此在抗爭者角色的塑造上也存在著不足。
2001年5月25日,《珍珠港》上映,在商業因素的幹預下,影片將慘烈的戰爭變成了美軍戰士和漂亮的女護士之間感情糾葛的背景。
珍珠港遇襲這一場景之前的一個小時的時長內所表達的重點變成了珍珠港的旖旎風光、自由散漫的大兵生活、性感的美人護士……
《珍珠港》
這樣的風格變化,在《決戰中途島》中似乎仍舊依稀可見,但似乎已經找到了戰爭記錄與個體人物塑造的中和點。
影片的「決戰中途島」情節,同樣發生了影片放映了幾乎一個小時之後。此前的時長,以美軍海軍航空兵的傳奇飛行員理察·貝斯特(艾德·斯克林 飾)為中心,講述了他的飛行訓練、與同僚的關係,以及家庭。
艾德·斯克林飾演戰鬥英雄理察·貝斯特
與此同時,還用相當大的篇幅,描述了貝斯特的同窗密友在珍珠港事件中的悲慘喪生,就此塑造出了一個被日本的不義襲擊激起復仇血性的抗爭者的形象。
影片中,士兵們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他們有名有姓,有著豐富的感情和內心世界。也許他們只是戰爭這臺可怕機器中的一個齒輪,但卻有著獨立的人格和靈魂。
完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