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文昨日看完《白色月光》,又心血來潮去二刷了去年底上映的《決戰中途島》。
老文之前是在電影院看的,現場的視聽效果非常震撼。
本片的特效可以說是老文近年來看的戰爭片中的最佳。
《決戰中途島》以1942年6月的中途島戰役為背景,將太平洋戰局中美日兩軍的史詩對決通過銀幕進行了再現。
特別是片中宏大的戰爭場面,運用了大量的CG畫面以完美還原。
其中艦載轟炸機俯衝轟炸、航母滿舵轉向等戰鬥場景,大多用第一視角進行呈現,讓老文感到身臨其境!
在老文看過的戰爭片裡,還從來沒有哪一部能把海空大戰拍得這麼細緻的。
《決戰中途島》的所有戰爭場面完全是CG特效製作的,觀感極佳,技術相比之前的戰爭片又上了一個臺階。
的確,因為導演是羅蘭·艾默裡奇,他之前拍的電影例如《2012》《獨立日》《哥斯拉》等都是技術派影片。
所以《決戰中途島》他精益求精,一己之力把戰爭片的特效水平又提升了。
這時候,老文要先來給大家科普一波中途島海戰:
中途島在夏威夷珍珠港西北2100公裡,中途島戰役這是二戰期間的最重要的戰役之一。
此戰堪稱是整個太平洋戰爭的分水嶺,成為了太平洋戰局的轉折點。
美軍憑藉這次勝利扭轉了自開戰以來的被動狀態,開始掌握了海上主動權。
日軍則失去了一直以來的戰略優勢,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的失敗。
其實電影不僅講了中途島這一戰,還把有關聯的偷襲珍珠港、珊瑚海海戰等前期事件都展現了出來。
從1941年12月日軍偷襲珍珠港,到1942年6月中途島海戰這6個月內的故事都給講了個遍。
甚至還插播了「杜立特空襲」,把中國當時的戰爭情況捎帶了一下,這在美國出品的戰爭片中可不多見。
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本片有中方投資。
《決戰中途島》平鋪直敘,算是一部用電影手法拍攝的歷史紀錄片。
沒有觀影門檻,就算你完全不了解二戰歷史也沒關係,看完你就知道了。
雖然這種劇情設計被很多觀眾批評為「流水帳」,但是老文覺得如此設計還是很有必要的。
因為萬物先有因,才有果,了解了來龍去脈,觀眾才能更好地知曉其背景歷史,進入劇情。
難得的是,《決戰中途島》所有出場的角色,大到美國海軍總司令,小到出場幾分鐘的小水手,都是真實歷史人物。
這就需要電影前期籌備之時,劇組需要翻閱大量歷史資料來確定角色,其用心程度可見一斑。
老文最感興趣的是美軍海軍航空兵們的劇情主線。
PS,美國那時沒有空軍,只有海軍飛行員。這部電影塑造了空戰英豪群像,讓觀眾了解了更多歷史英雄們。
這些戰鬥英雄性格各異,除了數不過來的優點,他們也有缺點——有的脾氣暴躁,有的膽小如鼠,有的自私懦弱。
在羅蘭導演的鏡頭下,這樣的人物塑造才顯得真實,讓觀眾喜愛。
但是在國家利益面前,他們大多捨生忘死,英勇作戰,令人敬佩。
而電影除了對美軍一方形象的仔細刻畫,讓老文驚喜的是對日軍的客觀展現。
日軍的形象一點都不臉譜化,老文看到了山本五十六嚴謹儒雅的一面,還有山口多聞與戰艦一同殉職時的悲壯情景……
雖然他們是電影中所謂的「反派」,但也有令人尊敬的地方。
《決戰中途島》最大的噱頭就是「俯衝轟炸」的畫面。
So,今日老文的冷知識又來了——這是一種怎樣神奇而危險的空戰戰術?
其實就是飛機從上往下加速俯衝投彈,難度係數極大。
因為飛機高速飛行時,投擲炸彈會由於具有慣性,常常難以命中目標。
而機頭對準目標朝下俯衝,可以將投擲目標套入瞄準範圍內,可以提高投擲精度。
所以說,俯衝轟炸就是在玩命,雖然二戰時期盟軍常用這個英國空軍發明的戰術,但後來已經逐漸被淘汰了,畢竟太危險了。
PS,俯衝轟炸投彈結束,飛行員要馬上拉升飛機,不然就飛機砸到甲板上與敵人同歸於盡了。
這應該是戰爭片史上第一次如此詳盡的展示了俯衝轟炸這種戰術,而且效果絕佳,把這種戰術的危險和奇觀效果體現了出來。
而且,中途島決戰,是人類海洋作戰的裡程碑。
單從這兩點,這部電影就值得看。
因此,老文推薦還沒看的各位可以去刷刷這部大製作,即使不為劇情,也可以看看激烈刺激的戰鬥場面。
大家對《決戰中途島》有什麼看法呢?我們評論區聊聊吧!
看了文章別忘了點讚、關注老文的南北腔調,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