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以為又是一個《珍珠港》,在戰爭片的包裝下販賣愛情,可這一次沒有失望,僅僅靠著一次次的俯衝轟炸,《決戰中途島》就將成為戰爭片中的經典。」上周五上映的好萊塢大片《決戰中途島》,讓很多戰爭片影迷過足了癮。
曾執導過《2012》的導演羅蘭·艾默裡奇,這一次把激烈恢弘的戰爭場面和眾多歷史人物的故事真實地呈現在大銀幕上,拍出了一部「具有科普價值的硬核二戰片」。尤其是片尾特意感謝了為營救美軍飛行員而犧牲的中國民眾,這一細節也令中國觀眾點讚。目前,該片首周三天票房破億,成為同檔期新片中票房與口碑最好的一部。
以第一視角帶領觀眾俯衝轟炸
無畏的飛行員駕駛戰機俯衝而下,飛射的炮火點燃了廣袤海域,龐大的航空母艦轟然爆炸……《決戰中途島》帶給觀眾的首先是強大而震撼的感官刺激。有觀眾這樣描述自己的觀影感受:「緊張得手心冒汗,俯衝、橫掃、爆炸、燃燒,天空遼遠、海洋蒼茫,煙霧的盡頭似有一陣陣嗆人的火藥味,冰涼的海水撲面而來。」
作為好萊塢公認的最具「破壞欲」的大導演,羅蘭·艾默裡奇一向擅長拍攝大場面特效電影。他執導的《獨立日》《愛國者》《後天》《2012》等作品,至今都是影史上的經典。而此次拍攝《決戰中途島》,羅蘭·艾默裡奇最想展現的就是俯衝轟炸機飛行員英勇作戰的場面。「先輩們令人難以置信的英勇事跡激勵我講述他們的故事。他們親歷反法西斯戰爭第一線,明知機況弱於敵機,依然英勇飛行,是他們用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自由生活。」
僅在中途島戰前六個月,日軍偷襲珍珠港致美軍慘敗,中途島開戰時美軍各方面實力遠遜於日方,但美軍仍有優勢在手:情報能力和全軍鬥志。《決戰中途島》先帶領觀眾深入了解美軍複雜的戰術指揮決策,而後以第一視角帶領觀眾進入轟炸機駕駛艙,身臨其境地直面戰火。在槍林彈雨的重重包圍下,美軍飛行員們從高空往下加速,以接近垂直的角度俯衝投彈,攻擊敵方軍艦,充分展現出了軍人保衛國家的大無畏精神。為了展現這一幕,劇組邀請了真正的飛行員全程跟組指導。
好萊塢頂級特效團隊的加盟,也讓這場以小博大的史詩級戰役得以真實再現。「航母上的場景讓人身臨其境,鼓風機真的可以把人吹跑。」演員艾德·斯克林形容,「即便對身邊人說話,你也需要大聲喊叫對方才能聽到。再加上重型火炮的背景聲,那感覺讓人難以置信,你無需做過多想像,就能感受到槍炮射入胸膛和骨頭的力量。」
如此震撼的海空大戰對影迷們來說也是久違了。網友「內陸飛魚」看完後直言:「這些年被漫威超英荼毒的都已經忘記真正的戰爭片是怎樣的了,其實這些真實發生過的戰役、真實存在的戰士,才是我們現實世界的超級英雄。」
真實還原戰機航母的每個細節
影片聚焦1942年6月的中途島戰役,此戰的勝利,徹底改變了反法西斯戰爭的格局,為二戰勝利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了最大程度的還原這場戰役,大部分拍攝都是在夏威夷的希卡姆空軍基地進行。影片主演曼迪·摩爾表示:「感覺就像回到了20世紀40年代初,在這些真正有人生活過的歷史性建築裡拍攝,為影片增添了真實感。它也幫我找到歷史感,更有助於塑造人物。」影片也得到了美國國防部的支持,獲得了極大的拍攝便利,比如在美軍弓鰭魚號潛艇上拍攝,使用福特島和珍珠港上的設施等,而這些在平時都是禁用的。
對於部分需要在攝影棚內完成的場景,幕後團隊也最大程度地還原了歷史,大黃蜂號、企業號和約克城號上的餐廳均按原尺寸復原,飛行甲板尺寸分毫不差。在戰機還原上,團隊更是參考了所能找到的文獻及模型,了解每一型號的戰機當初如何製造,並完全按照博物館品級來復原,對細節的追求達到了極致。
影片所需的很多武器都早已消失了,美術部門通過觀看博物館的展品,尋找現存的設計圖紙,重新製作它們。就連所有的螺絲、螺母、螺栓這些小零件,也是按當時的樣式重新製作的,以符合年代感。飾演飛行員的盧克·伊萬斯伊萬斯透露:「我很幸運能佩戴二戰遺留下來的真正飛行徽章,這很特別。它曾經也佩戴在某位先輩的胸前,這讓我很感動,也提醒我要演好這個角色,有沉重的使命感。」
電碼破譯員工作環境的布置也體現了美術組的用心。為了保證當時最先進的科技設備在夏威夷熱浪中仍能低溫運行,破譯員們長期生活在地下室,空調開著冷風,所有人怕冷都穿著毛衣。由於長期熬夜,他們的菸灰缸裡堆滿菸頭,杯子裡泡著咖啡,甚至披著睡袍工作。儘管這些細節不易被觀眾留意,但對保證影片的質感起到了重要作用。
多線敘事呈現各方歷史人物命運
對艾默裡奇來講,除了史詩級的特效呈現以外,血肉鮮明的人物形象和真實有共鳴的情感也是他想帶給觀眾的。因此在《決戰中途島》中,他以數位歷史真實人物為視角多線敘事,再現了這場傳奇戰役。「影片有三條故事線,描繪了三條互相交織的戰爭視角。一條是以飛行員為主的空中視角,他們是美軍飛行員們的代表;第二條故事線圍繞海軍情報破譯的關鍵性工作展開;第三條故事線聚焦與美軍作戰的日軍將領。」
相比激烈的海空大戰,情報戰雖然隱蔽,卻意義重大。在經歷了美國情報史上最大的失誤——珍珠港事件的六個月之後,美國海軍情報員埃德溫·萊頓頂著層層重壓,不惜賭上自己的前途,堅定地否決華盛頓的錯誤情報,通過各種細節將戰役地點確認在「中途島」,最終情報準確率高達99%,誤差只差5分鐘5度5海裡,為整個戰役的勝利創造了先決條件。電影對這一歷史進行了詳細的還原。
同時,影片對山本五十六、南雲忠一、山口多聞等日軍將領的描寫也充分依據史實,沒有進行醜化或歪曲,而是如實展現了日本海軍的強大、裝備的現代化和軍人的不怕死精神。網友「凌睿」坦言:「日本軍官選擇和軍艦一起沉入海底的鏡頭讓人印象深刻。優秀的戰爭片尊重敵人,拙劣的戰爭片醜化敵人。因為醜化敵人就是醜化自己,尊重敵人就是尊重自己。」
影片還記錄下了這樣一段中國故事:在美軍飛行員前往日本本土轟炸後,由於不熟悉航線、天氣惡劣和油料耗盡,部分機組人員不得不在中國浙贛上空棄機跳傘,其中64人被中國軍民所救。但隨之而來的是日軍的瘋狂報復,無數平民被殘殺。最後,導演在片尾特意感謝了中國民眾的這場偉大營救。這也讓很多中國年輕觀眾首次了解到這段歷史,有人感慨說:「當時為了救落難士兵而死傷無數的平民,也稱得上英雄了吧。」
當然,影片也濃墨重彩地記錄下了美軍戰士們不惜犧牲性命以守護家園的熱血精神,尤其是真實再現了王牌飛行員貝斯特一天之內擊沉日軍兩艘航母的驚人戰績。導演艾默裡奇表示:「能有機會講述這一故事讓我激動萬分,先輩們流血犧牲換來今天我們的幸福生活,但如今的年輕人不一定都熟知這些戰鬥故事,電影可以充當鮮活的紀念碑,我們希望以此紀念那次戰役及為之付出熱血乃至生命的先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