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十大新詞名單+來源解釋 90後佛系青年和喪文化誕生過程

2021-01-12 閩南網

  2017年已經行至尾聲,在這一年中網絡上、新聞裡出現了許多新鮮的詞彙,頻繁地被社交媒體提及。它們中有的代表了一類人,相當生動地涵蓋了他們的生活狀態;有的則脫胎於一件熱點新聞,至今提及仍讓人心有所嘆……

  讓每個人在2017年能夠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和社會,也正是它們背後的故事。(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一、「丁義珍式窗口」名詞解釋:「丁義珍式窗口」,是在今年上半年熱門檢察反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前區委書記丁義珍設計的光明區信訪局窗口,該窗口低矮沒有椅子,來訪群眾只能站著彎腰低頭和窗口裡面的工作人員。

  電視劇播出後,加上有網友爆料鄭州市人社局現實版「丁義珍式蹲式窗口」,這個詞語瞬間引爆輿論,一時間網絡對各省市「丁義珍式」不作為現象的曝光呈「井噴」之勢。「丁義珍式」不作為現象主要有三種表現形式:一是「蹲式窗口」,二是「丁義珍式意見箱」,三是「丁義珍式公交站牌」。

  《人民日報》發表文章稱,蹲式窗口長期存在,表明在服務單位和辦事群眾之間,缺乏一種穩定的意見表達機制,以及一種有效的受理反饋機制……意見表達機制的缺失,正反映了在城市管理的設計和運轉上還存在粗糙之處,相互之間的銜接尚未做到嚴絲合縫。但不能小看這些縫隙——往往會惡化群眾對公共服務的體驗和評判,進而傷害政府的公信力。

二、藍鯨遊戲名詞解釋:藍鯨遊戲又被稱為「死亡遊戲」,源於俄羅斯,遊戲的參與者在10-14歲之間,完全順從遊戲組織者的擺布與威脅,已經有130名俄羅斯青少年被誘導自殺了,而且這個遊戲還在向世界擴張。

  今年有網友舉報稱這種邪教遊戲已經流入中國,並且有人在社交媒體上組織遊戲群,並且上傳「遊戲指令」下的自殘照片,引起許多家長的恐慌。人們發現,於青春期的孩子們更容易接受甚至參與此類遊戲,是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本身就處於追求刺激冒險和探究死亡的階段,這是心理和生理的具體因素所致使,而且有家庭問題或自殘自殺傾向的孩子,則更容易被這種遊戲模式所吸引。但是,很多事情並非表象所看到的那般簡單。有許多有心理創傷的青少年或許正在掙扎在死亡邊緣,他們的無助和困惑需要被人們看到、撫慰,他們不是「藍鯨」遊戲始作俑者口中的生物垃圾,他們更需要家庭的溫暖、社會的關愛、向善的引導,走出這一小段人生路上的陰霾。

三、勒索病毒名詞解釋:勒索病毒,是今年在全球蔓延的一種新型電腦病毒,席捲了至少150個國家的20萬臺電腦。這種病毒利用各種加密算法對文件進行加密,被感染者一般無法解密,必須拿到解密的私鑰才有可能破解。今年,「勒索病毒」也入選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的「2017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新詞語」。

  卡巴斯基實驗室數據顯示,俄羅斯、烏克蘭、印度和中國臺灣是受WannaCry勒索病毒影響最嚴重的地區。而WannaCry對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的襲擊最為慘無人道:至少有25家醫院電腦系統癱瘓、救護車無法派遣,極有可能延誤病人治療,造成性命之憂。

  WannaCry之後,又陸續誕生了「NotPetya」、「壞兔子」等勒索病毒攻擊俄羅斯、烏克蘭等政府部門和公共服務系統。隨著各國政府對勒索病毒的防禦加強,勒索病毒本身也在不斷升級……四、「洗澡蟹式」海歸名詞解釋:今年一些留學生留學歸來、找工作卻處處碰壁,有的留美碩士月薪只有4000元,這些現象引起人們熱議。新華社發表評論稱,把留學當「鍍金」輕鬆溜一圈回國的「洗澡蟹」式海歸,在激烈的競爭肯定將會面臨淘汰,留學生年收入從幾萬元到超過百萬元分化嚴重。

  如今,去光環化」倒逼留學從「鍍金」轉為「鍊金」,個人價值總是在社會實踐中回歸的,不是有什麼樣的學歷就應該拿什麼樣的工資,自身價值應該靠個人的努力奮鬥來證明。

五、油膩中年名詞解釋:油膩中年,所謂「油膩」是講現在許多中年人因為職場和生活的經歷,身上逐漸產生一種讓人看著討厭不招人喜歡的特質,該詞多形容那些世故圓滑、不修邊幅、沒有真正的才學和能力又喜歡吹噓的中年人。

  今年10月,微博輿論場中,因作家馮唐的一篇文章《如何避免成為一個油膩的中年猥瑣男》,掀起了一場網絡狂歡。「油膩中年」的走紅,反映出中年男性的深層焦慮,他們大多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的狀態,生活壓力較大,改變現狀對他們而言不是一件易事,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又有職場的天花板顯現,難以取得更大的成就,繼而心理上出現自我否定、懷疑不安等情緒。

  但是也有許多人為「油膩的中年人」鳴不平,認為「外在的東西不是標準,我們應該關注內心。」(請戳連結如果知道這些,你看中年人可能就不是油膩,而是真牛)

六、「紅黃藍」名詞解釋:紅黃藍幼兒園本是紅黃藍教育機構旗下,為2-6歲中國兒童提供專業幼兒教育服務的知名幼教品牌。今年11月,十餘名幼兒家長反映朝陽區紅黃藍幼兒園(新天地分園)幼兒遭遇老師扎針、餵不明白色藥片,並提供孩子身上多個針眼的照片。

  儘管最後證明傳言中紅黃藍幼兒園涉嫌「群體猥褻幼童」等內容系人為編造,但是作為一家收費不菲、在全國都有連鎖幼教服務的私人幼兒園,其虐童行為的曝光一時間重新引爆人們對幼兒園「虐童」問題的怒火和信任危機。

  11月29日,紅黃藍教育機構針對紅黃藍新天地幼兒園事件發布道歉信:我們倍感難過和恥辱,向孩子們和大家深深道歉,對不起!我們沒有資格祈求原諒 唯有拿出實際行動。並承諾對幼兒園監控系統進行全面升級,確保做到無死角不間斷實時監控。

七、喪文化名詞解釋:指一些流行於90後的年輕人群體當中的帶有頹廢、絕望、悲觀等情緒和色彩的語言、文字或圖畫,在現實生活中,他們用喪文化來表達自己不能認清目標和希望,陷入頹廢難以自拔,或者用於自嘲。

  今年,"喪文化"越來越成為一種顯性的文化潮流,以"廢柴"、"葛優躺」等為代表,恰能代表當今社會年輕人每日加班、買房無望、壓力大、掙錢難的內心狀態。「喪」其實並非年輕人的主動選擇,而是一種無奈,的確自我保護了,但也只是一種精神勝利法。

八、家長群的戲精名詞解釋:今年家長群的戲精被許多人集中吐槽,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家長群也不例外,本來是為了方便將孩子的教育情況上傳下達、利於老師和家長的溝通,但沒想到,卻引出家長之間有意無意的「虛偽」和「攀比」:家長比著炫富炫技,挖空心思送禮,想方設法拍馬……

  有媒體評論,有的的學生家長群,是以學生為「人質」,綁架家長,不定期展開一場場套路的比賽,字裡行間滲透著一種扭曲的權力關係,而當家長們樂此不疲地戴著面具的時候,學生每日看著家長作為也可能學得口是心非、表裡不一、見風使舵、曲意逢迎的所有套路——而這,才是我們真正應該擔心的。

九、第一批90後名詞解釋:很難具體解釋第一批90後到底是哪些人,但是所有認為自己已經「老了」的90後,應該都屬於這個範疇。

  2017年末,突然颳起了一陣討論90後的旋風,在網際網路上檢索「第一批90後已經XXX」,你可以找到這些答案: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了,第一批90後已經禿了,第一批90後的胃已經毀了,第一批90後已經離婚了……但差不多都是一個意思,90後已經不再年輕。今年,微博熱搜有一條「1992年生人已經正式步入中年」經久不衰,90後紛紛體察到了自己年齡段的危機。在很大程度上,並非年輕人願意老去,而是現實生活中來自工作、生活、情感、房子方方面面的壓力,讓他們感覺自己承擔過多負荷,在提早衰老。90後曾嚮往詩和遠方,可奈何對抗不了來自現實的羈絆,最後他們在父母的安排下,娶妻生子,有些人放下夢想,回歸宿命的輪迴,沒有人能夠躲過生活,只不過現在輪到90後了。既然現實生活就是如此,只能勇敢面對——禿不丟臉,喪失鬥志才可悲。

十、佛系名詞解釋:佛系,網絡流行詞,該詞的含義是一種怎麼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今年12月,「佛系青年」詞條刷遍朋友圈,火遍網絡。

  佛系成為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有看破紅塵、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一種生態狀態和人生態度。該詞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追星」、「佛系生活」、「佛繫戀愛」等一系列的詞語。

  人民日報評論,「佛系」之說,「佛系」一說,也承載了一種對於生活中快與慢、進與退的思考,乃至追求。在無奈之外,更多了一些「不焦躁、不執著、不強求」的態度,也未嘗沒有「不願給人添麻煩」的心情,這應該屬於年輕人在探索自己的人生定位、社會定位的一種,也是在追尋人格層面、精神層面的成長。

原標題: 十大新詞撐起2017年:喪文化瀰漫 佛系青年誕生

責任編輯:曹瑞

相關焦點

  • 穿過「佛系」和「喪」,真實的90後是啥樣? | 這世代訪談
    看透長輩們的虛偽《境界》:我知道你所在的公司是以社會學和人類學為基礎,專注於中國青年群體和青年文化的研究。據你們的研究,90後等新一代青年有什麼特點?社會對他們是否存在誤讀?「佛系」青年並不「喪」《境界》:最近,一大批90後標榜自己為佛系青年,典型心態是: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
  • 佛系青年和普通青年之間,只差一套房 | 今日話題
    而在2017年9月,微博博主@奶騎本騎,發了一條內容為「佛系追星一剛,受教了,阿彌陀佛善哉善哉」的博文,並且提到了「佛系追星」一詞的釋義,轉發量超過兩萬,使得該詞就此爆紅網絡,被更多人所熟知。2017年11月21日,微信公號「留通社」發布與90後相關文章《胃垮了,頭禿了,離婚了,90後又開始追求佛系生活了?》,佛系一詞終於脫離垂直圈子,開始進入大眾視野。
  • 90後低欲望?透視日本「平成廢宅」和中國「佛系青年」的差距
    因為日本的「平成廢宅」與中國的「佛系青年」,他們產生的現實基礎完全不同。02「平成廢宅」進入了令和時代平成是日本第125代天皇明仁的年號,使用時間為1989年1月8日——2019年4月30日。日本正式告別平成年代,啟用新年號「令和」。「平成廢宅」進入了令和時代。但日本民眾並未對逝去的「平成」產生太多的感慨。他們認為:「對於我來說,只是年號發生了變化,生活還是會和以前一樣。」上世紀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初期,日本迎來了僅次於60年代後期的經濟高速發展之後的第二次大發展時期。
  • 沒有性慾的日本,佛系喪的國人,努力賺錢不好嗎?
    80、90後們扛著社會的最大壓力走來,就業競爭壓力、購房結婚壓力、二胎生養和教育壓力,以及贍養父母的壓力……亞歷山大。社會秩序資源逐漸穩定,階層通道越來越窄,嚴峻的社會現實下,很多人再難以說服自己,努力就能改變命運!
  • 「喪文化」的敘事解讀
    「喪文化」迅速成了一股潮流:動漫形象悲傷蛙、馬男波傑克、鮑比·希爾、長了腿的鹹魚被稱為喪界「四大天王」,「人間不值得」「我太南了」等網絡用語得到瘋狂傳播,不僅湧現了一批以「喪劇」「致鬱系」為標籤的影視作品,還由此延伸出「佛系青年」的群體……以下三篇文章分別從亞文化、敘事學以及審美遞變史的角度對「喪文化」進行了深入的批評,較為全面地審視了「喪文化」的特徵。
  • 70後還在鋼筋架上「起舞」,90後都開始「佛系」了
    2017年12月後,「佛系青年」詞條刷遍朋友圈,一度成為網絡熱詞。佛系作為一種解壓文化現象,影響著承受壓力巨大的年輕人,按自己的生活方式、態度生活的一種狀態。80後出家僧人明心法師,被譽為最帥僧人,曾經火遍網絡,一度引起媒體關注。
  • 「新佛系青年」的正確打開方式
    因為李誕,「佛系青年」這個從日本舶來的詞彙,在中國變成了「人間不值得」。或許只是他的佛系,和「喪文化」的佛系不太一樣罷了。喪文化的佛系從日本喪文化演變而來的「佛系」,其實和宗教並沒有什麼關係。世界或許曾讓你感到失望透頂,難熬的生活或許讓你想要逃離,可「佛系」青年李誕跟我們說「開心點朋友,人間不值得」,人間實苦,但是開心點,你就會看見那些甜。
  • 90後的佛系生活:交友隨緣、遇事隨意、愛說「隨便」
    很多和我年紀類似的95後,或者年長一些的90後、80後都紛紛轉發。(圖片來自網絡)我很喜歡的公眾號【新世相】真會搞事情,昨晚出了一篇叫做《第一批90 後已經出家了》的推送。作為熬夜仙子、晚睡星人的我極為淡定地點了進去,然後在宿舍床上笑到肚子疼...
  • 楊天歌丨「佛系青年:冷漠與共」策展手記
    以此為契機,我和雅思敏在3月份提交了「佛系青年與溫柔抵抗」的展覽方案,並在4月欣喜得知,我們的方案最終脫穎而出。在這之前的2017年末,我和雅思敏在上海一起上了為期一個月的策展課程。我們時常交流,如任何年輕人的談話一般,話題往往漫無邊際,也總是試圖落腳於世界局勢的變動和我們各自的位置——於是這也意味著,我們最終找不到任何結論上的立足之地。
  • 2017沒有告訴你|佛系青年還俗大揭秘!
    「喲,嘛咪貝貝哄~南無阿彌陀佛」伴隨著清脆的木魚聲,隨意慵懶地說唱出一連串cue到佛系青年內心的歌詞,本以為這支魔性《佛系嘻哈》讓人嘻哈笑完就算了,沒曾想,看完後還欲罷不能地陷入思考中:雲淡風輕間,佛光已普照~各種箴言警句也被收藏在了你我的表情包和桌面屏保上。
  • 書目治療師 | 如何挽救看破紅塵的"佛系青年"?
    親朋好友不要比,兒孫瑣事隨他去」,內心早已無欲無求的「佛系青年」。其實與你有同樣生活狀態的年輕人並不少,否則「佛系」這個詞也不會這麼火。就像我們如今常說的「宅」字來自於日本的「御宅族」一樣,在日本也早就出現了一大批沒有欲望和幹勁的「佛系青年」。日本學者大前研一在《低欲望社會》中就對這些年輕人進行了全方位的分(tu)析(cao)。
  • 佛系男友請滾蛋
    一直以來,鋼鐵直男都是被女生們吐槽的對象,但自從隨著「佛系」一詞出現,女生們終於有了準確的可描述的更值得吐槽的直男細分領域:佛系男友。(年少時候為賦新詞強說愁,怎麼二十老幾還認真呢?)佛系是一種消極的抵抗。房子三代都買不起,所以索性不做接盤俠,不買了!被資本家剝削的太厲害,所以老子不當韭菜了!說起來跟很多年前日本的食草族是一個性質,包括前年去年大行其道的喪文化。作為一個樸實又貧窮的青年,這些情緒親身體驗過可以理解的。
  • 得了吧,「佛系梗」刷爆朋友圈,「佛系喝茶」才是生活的最高境界
    (身為80後的) 我是誰? 我在哪兒?颳起的一陣風潮反映了當下年輕人一種 " 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 " 的生活態度,初入社會,焦慮、掙扎,最後妥協。為2017年年度熱詞語畫上了一個符號。
  • 我們討論的當代青年文化,到底是什麼?
    來源 | 人民論壇雜誌及人民論壇網(rmltwz)轉載請註明來源嘆老文化、佛系文化、主播文化、粉絲文化、喪文化、極簡文化、朋克養生文化、表情包文化等等,這些曾經或者仍在廣受關注的話題,都屬於當代青年文化的不同表達。剛剛過去的2020年,巨大的考驗也讓青年文化呈現出更多珍貴的特性,比如集體與家國的責任。
  • 談著「佛繫戀愛」的90後們都在做什麼?
    後們已經出家了。如果對方找自己聊天,我的語氣會冷得像「我很忙真的不太想跟你講話哦」,只有小女生才會發「嚶嚶嚶」和軟塌塌的顏文字過去,我們佛系暗戀一開始過後,只敢把他的照片存在手機裡,還他媽過一段時間就刪一次,刪完了又去「最近刪除」裡恢復一遍,恢復了又刪。總之:哪天要是不喜歡你了,我真的解脫了。
  • 半月談|「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直面網絡「喪文化」灰幕
    年輕人為什麼覺得「喪」,為什麼熱衷表達「喪」?透過「喪文化」灰色的帷幕,我們可以望見青年一代怎樣的境況?1年輕人更「喪」了嗎「面對這個世界的壓力,我感覺一直在被『吊打』。」「85後」青年黃旭打開他的微博,最新一條是:「我用盡全力,只是過著平凡的一生。」 如是「垂頭喪氣」的詞句,勾勒出一種新興亞文化——「喪文化」的神情。
  • 「佛系」和佛教有很大差距
    一、「佛系」把佛教「無欲無求」的概念偷換到自己身上「佛系」是一個網絡流行詞,也是一種文化現象。主要意思是指無欲無求、不悲不喜、雲淡風輕而追求內心平和的生活態度,有看破紅塵、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一種生活狀態和人生態度。
  • 又喪又佛系的李誕,比起什麼也不在乎,他更願意人間值得
    如今,他是當下年輕人裡最火、最現象級的紅人,我們喜歡他小眼睛下透出的深邃,又熱衷於模仿他血液裡流淌著的佛系和喪。也正是他的「喪文化」讓如今社會正在迷茫、焦慮的年輕人產生了共鳴,也給敏感的人帶來心靈上的慰藉。這個社會誰不是一邊努力一邊頹廢,一邊不斷的向前卻獨自咽下生活裡的苦。因為我們始終相信,熬過了今晚的黑暗,迎接我們的將是意氣風發的朝陽。
  • 2017年朋友圈十大刷屏級熱點排行榜
    「freestyle」,卻躲不過「佛系青年」,見證了鹿晗脫單,也看到了奚夢瑤維密摔倒……你的朋友圈都被哪些大事刷屏了呢?喪茶的標籤有些喪到扎心,比如只有別人紅紅火火果茶奶蓋、人醜嘴不甜脾氣不好還沒錢綠妍、買不起房凍檸茶.除了名字喪,味道也是讓人喪到懷疑人生,喪茶倒也借著喪文化的流行好好的小火了一把。
  • 妖系青年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佛系青年的衍生梗了解一下
    妖系青年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佛系青年的衍生梗了解一下時間:2020-06-03 18:34   來源:互動百科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妖系青年是什麼意思什麼梗?佛系青年的衍生梗了解一下 妖系青年,網絡流行語,是從佛系青年衍生出的一個詞,指的是比較變幻無常的一類年輕人,他們能腹黑也能撒嬌賣萌,容易迷惑他人。 妖系青年,表面上人畜無害,實際上極度能麻煩別人的事情,決不自己做。善   原標題:妖系青年是什麼意思什麼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