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碰我,解密「醜陋」的無畏的柏林金熊獎最佳影片

2021-02-10 青年電影手冊

不要碰我

Nu mă atinge-mă

導演:阿迪娜·平蒂列

編劇:阿迪娜·平蒂列

主演:Laura Benson / 託馬斯·勒馬爾奎斯 / Hermann Mueller / Georgi Naldzhiev

類型: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羅馬尼亞 / 德國 / 法國 / 保加利亞

語言:英語

片長:125分鐘

柏林時間2月21號凌晨時分,看完羅馬尼亞導演阿迪娜·平蒂列的處女作《不要碰我》( touch me not ),從消防通道走下來的時候,看到同場的評審團成員坂本龍一和友人熱烈地討論著這部電影。豆瓣上的中國記者們幾乎無一例外地給《不要碰我》打出了四星以上的高分,而隔天的銀幕場刊上,《不要碰我》得分1.5(滿分4分),位列主競賽倒數。接著就是爆冷的柏林最高獎——一部處女作拿到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我不得不承認,萎靡的柏林主競賽單元這麼多片子裡,《不要碰我》甚至不會進入金熊獎預測的前三名。自然不是因為它太差,而是誰都不會想到這樣一部題材和形式的片子,可以拿到向來以政治正確為風向的柏林電影節首獎。

和一同入圍最佳處女作的《大象席地而坐》一樣,某種程度上,《不要碰我》也是一部挑觀眾的影片。影片中大部分場景底色蒼白,出鏡者們素麵朝天,衣著簡單,」性冷淡「美學加之幾乎放棄敘事的記錄形式,它絕不是一部」觀眾友好「的片子,離場和睡過去的人群比例不低。但當人們真正沉浸於滾燙的核心之中,熱淚盈眶者也不在少數。

《不要碰我》給我帶來的感受是交織的錯綜的,一方面,講述現代人類親密關係和自我探索的題材本就老套,它冷峻的外表下藏著一點笨拙和自作聰明,不加節制,雖然步調緩慢,卻掩飾不住掏心掏肺的急切,這樣一熱一冷的對比讓世故者不禁發笑。

而另一方面,正是這不曾考慮過姿態和後果的熱誠讓我感到羞愧和震動,我們羞於面對自我,刻意省略親密關係中愛與誠的蛛絲馬跡,任何發自肺腑的告白都使我們不適,然後尷尬地轉過頭去。《不要碰我》中的群體親密治療中,凝視對方的雙眼過後,克裡斯蒂安對託馬斯說:「我覺得你心裡有一層偽裝,像是一張毯子。」這張毯子針腳綿密,將心事掩得天衣無縫。

影片繼續到後半部分時,託馬斯終於領悟,他明知卻對其無所作為的這層屏障,從來都不是用來抵抗什麼外來的傷害,而是出於害怕暴露內心的自我保護本能,死死攔住他內心的任何情緒不許外露。和影片中的人物們一樣,《不要碰我》作為一部電影本身,和片中在慘白的燈光下一絲不掛的肉體一樣,毫不顧忌地暴露在觀者面前,它所選擇的題材、敘事形式和內容,因過於靠近人類存在的危險內核,也許在進入觀者內心之前,就會為包裹在外層巒疊嶂的防火牆所消弭。但不論如何,它成功地進入了一些人的內心,引發了撼動每一塊肌肉每一條神經的特大地震。

《不要碰我》的第一個鏡頭,在女主角羅拉僱用的男妓的身體上從腳到頭遊走,體毛,陰莖,肌肉,近到皮膚細密的紋理和白色的絨毛都一覽無遺。你會發現整部影片中經常出現這樣細緻的觀看,我們似乎從來沒有這麼認真地看過一個人的臉,更不消說用手去感受和記憶對方的樣子,那些伸展的皺紋,發青的嘴唇,下垂的乳房,令人不齒的日常,我們下意識地選擇了不去看。羅拉作為觀眾視角的引領者,作為被攝像機後的導演和銀幕前觀眾觀察的對象,她在跟隨影片主要角色的生活軌跡時將他們帶給了觀眾,也將自己帶給了她觀察的人們。

幾乎所有評論都會提到《不要碰我》是如何模糊了真實與虛構的界限,這是一部有劇本的紀錄片,也是一部記錄式的劇情片。導演阿迪娜·平蒂列也和攝像機一起出鏡,甚至在飄著白色窗簾的落地窗前和主角一起談論自己的夢境。尾隨著託馬斯的羅拉向託馬斯提出了常人不能理解的要求:「請看看我。」隨即脫掉了全部衣服,然後痛苦地哭泣。此時我們和託馬斯一同感受她的身體,肉體的觸碰不帶任何狹義的情慾色彩,而是升華成一個現代人類和另一個現代人類之間脆弱的聯結,它在此時閃耀著希望的光芒,讓人忘記它一瞬即逝的殘酷屬性。而觀看著這一切的我們,又何嘗不在被電影觀看,被自己渴望與他人親密,更渴望直面自己的忸怩破碎的靈魂觀看?

演員Christian Bayerlein在發布會現場

影片中頻繁出現的一個跨性別者妓女漢娜充當了類似於導師的角色,在勃拉姆斯E小調第一號大提琴奏鳴曲的流動中,緩緩地向羅拉(也是向觀眾)解釋了羅拉,乃至於大多數現代人都無法面對的身體議題。漢娜在影片中的存在,簡直是一個令人雀躍,令人忍不住要起立鼓掌的精神偶像。她平靜且自豪地凝視自己後天獲得的女性身體(甚至給自己的兩個乳房起了名字)。先天嚴重殘疾的克裡斯蒂安甚至無法自己伸手撓頭,在常人看來只是一個痛苦的畸形人,他卻先人們一步接納了自己和人際間的親密關係。他可以自然地說出「我覺得總的來說,我是一個有魅力的男人」,他和女伴之間的關係如託馬斯看到的那樣,充滿平衡的美感,他們成為了彼此的支柱(「rock」)。

託馬斯跟隨心愛的女人來到一個BDSM俱樂部,在那裡人的感官,對自身和他人的認知被無限放大。向他人交出身體的控制權,是他們獲得自由的第一步,因為禁錮自己的從來不是旁人,永遠是凌亂糾結的自己。裸露、捆綁、鞭打、口交,這些通常充滿色情意味的行為,此時衝破了標籤的局限,成為解放自我的利器,過後的眼淚則是終於得見天日的內心溼濡的失禁。

接受自己/他人的身體/精神,人類的終極困境也不過如此。性(sexuality)產生於語言之前,在性之前,我們都只是一個孤立的、蠕動的、無處為家的可笑的大腦,直到身體被接納,這種能量像電流一樣從指尖流動到心臟,解除我們自己對自己的捆綁,自由(freedom from myself)才有了微弱的可能。對一個人誠摯的渴望是通往自我的正確路線,「告訴我你有多愛我,我才會懂得如何去愛」。

冰冷的色調,緩慢的節奏,漫長的對話,乾澀的記錄敘事,還有那些「醜陋」的肉體——《不要碰我》是一部如此拒人於千裡之外的電影,卻少有任何其他事物曾經如此接近人類破碎空洞的內心。「不要碰我」是矛盾的宣告,是往復疲憊的愛欲,是人類對愛與誠懦弱卻頑固的嚮往。直到現在我依然覺得結尾女主角放肆的一舞未免過火,它是影片眾多缺點中的一個,卻又透露出這部電影熱烈無懼的本質。親密關係與自我探索,哪一個挑出來都是古老的龐大的難以講好的議題,我們看過無數戲劇性轟轟烈烈的情節劇最後泯滅在毫無頭緒的結尾,而《不要碰我》僅僅用125分鐘便振聾發聵,它提出了遠不算成熟的解決辦法,如蚍蜉撼樹般無力,卻又展現出精衛填海般的無畏,在人類寂寞的宿命裡,點亮了一支希冀的香菸。

導演: 阿迪娜·平蒂列

編劇: 阿迪娜·平蒂列
主演: Laura Benson / 託馬斯·勒馬爾奎斯 / Hermann Mueller / Georgi Naldzhiev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羅馬尼亞 / 德國 / 法國 / 保加利亞
語言: 英語
片長: 125分鐘

片名正解是「Touch me & don't touch me」,這部片子有個非常詭異的結構,加上導演自己又跳進來(自我曝露兼自我治療),並且時常暴露電影機器,徹底把紀錄跟虛構的界限打破了;對身體、欲望、親密關係的探討都很深入,對跨性、成骨不全者、S/M者的講法…很誠懇。泰迪熊、天主教感覺都有戲。

討論自我認同和親密關係的題材不算新,放棄敘事也讓影片失去可看性,觀察與被觀察,跟蹤與被跟蹤,撫摸與被撫摸,每一個被記錄者都以動作發出者和接受者雙重身份前進,內外雙向艱難探索。以一種笨拙、自作聰明卻意外不令人討厭的形式討論這個經常被討論卻很少挖掘到足夠深度的話題,最終效果很好。虛構和非虛構邊緣模糊,有些細節有戲劇性的取巧嫌疑,最後女主角跳舞一段未免有點過。但最終,可以稱之為(雖然笨拙但是)真誠並有效的表達。

三星半。歐洲風格的《性愛短巴》,不論外在身體形態如何,都有探索性邊緣的權利。鏡頭對殘疾軀體的審視本身就具有高度的倫理自覺性。態度坦誠,裸露大膽。對親密關係的討論也帶有晚期資本主義的極端冷靜和坦然自若,靈與肉完全可以分開看待。

從身體概念出發,讓人思考關於感知自身與感知他人的意味。建立身體聯繫,可以通過性、生命繁殖與純粹觸碰,第三者似乎是電影中討論的模式。在這個層面中,面臨的問題是究竟身體等不等同與自我;自我與身體之間是奴役還是被奴役;意識、情感在其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健全身體與缺陷的差別等等。

導演: 瑪高扎塔·施莫夫茲卡
編劇: 瑪高扎塔·施莫夫茲卡 / Michal Englert
主演: 阿格涅什卡·波德夏德利克 / 馬太烏茲·科西基維奇 / Małgorzata Gorol / Roman Gancarczyk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波蘭
語言: 波蘭語
片長: 91分鐘

反而是本屆最喜歡的主競賽影片之一。修基督像意外毀容的男主在日常生活中的舉步維艱。基調是帶著苦澀的幽默,不故作高深也不顧影自憐。切入視角很小,不過具體而令人感同身受,關於移民、宗教、親情和自我的價值。諷刺小鎮人民的不善和世俗,方更突出男主在重金屬樂中恣意搖擺的瀟灑。

雖說很好笑,但是論質量實在不及導演之前作品。雖說攝影用了個淺焦甚至移軸效果模擬男主一隻眼半失明的狀態,問題是事故沒發生就這樣了這是啥意思?開局太慢,後面花了太多的筆墨去嘲諷波蘭的天主教文化以至於把主題弄散了,而且事兒寫得也很無聊…新意大概就是鄉野風光配重金屬吧…

導演: 馬塞洛·馬蒂內斯
編劇: 馬塞洛·馬蒂內斯
主演: 安娜·布龍 / Margarita Irún / Ana Ivanova
類型: 劇情 / 同性
製片國家/地區: 巴拉圭
語言: 西班牙語
片長: 95分鐘

9分片,感覺至少影后起,泰迪熊熱門,金熊也不為過啊(何況又是柏林基金資助的)!巴拉圭老年女同題材簡直牛逼得飛起!就算不佔女同,老年人的苦悶和欲望也寫得纖毫入微,何況還有監獄戲。第一人稱沉浸式的視聽處理,攝影精道,絕對是今年一部力作。

如同一道幽暗沉鬱的目光,跨越巴拉圭由來已久的身份困惑與階級分化,凝視一位中年女性的生活軌跡——她對生活的猶疑與試探,對自身欲望與情感的體認。愛情的遺憾與自由的渴求皆極盡細膩地呈現在把控精準的冷調鏡頭之下。

一對中年拉拉,一主外一主內,一個清高的藝術家,一個煙火氣的助手。一個意外,後者進了監獄,這對共生的關係則需要面對最緊張的考驗。羞於拒絕別人的藝術家學著獨立,進入世俗的生活。助手出獄,兩者的關係卻再也回不去從前。對拉美中老女女性酷兒群體生活化的細膩刻畫是最動人之處。

導演: 韋斯·安德森
編劇: 韋斯·安德森 / 羅曼·科波拉 / 詹森·舒瓦茲曼 / 野村訓市
主演: 愛德華·諾頓 / 布萊恩·科蘭斯頓 / 斯嘉麗·詹森 / 蒂爾達·斯文頓 / 比爾·默瑞 等
類型: 喜劇 / 動畫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片長: 101分鐘

韋斯·安德森這回用翻譯搭建起人與狗交流的可能性,而且為他強迫症般的鏡頭運動找到了一個非常合適的文化載體,安德森的名字不僅僅再只是一個美學風格,而是深入文化的骨髓之中。劇情是布達佩斯大飯店版狐狸爸爸:野性、忠誠、尋覓、血緣和拯救…這部電影絕不缺淚點,更不缺解讀空間。

韋斯初為人父的溫柔目光,如同櫻花瓣輕觸水面,綿密地纏繞著整個故事,甚至沿途中刺痛內心的細微傷感到結局都漫溢成甜膩。英雄主義的浪漫與完滿,不變的家庭與人際關係失落/再造主題與更明顯的政治指涉,愈發精緻考究的各個製作環節,無論期待哪個方面都不會失望。

安德森這傢伙又做到了創作和工業的至高結合。這一個故事的場景換到了日本。從電影院出來之後,很多外籍觀眾見到亞洲人的臉就倆問題:你是日本人麼?你對這個片子的看法是什麼?眼花繚亂的美術設計,動物和人的毛髮細節,一切都顯示著好萊塢電影工業技術和劇組運作融合的至高點。 作為一個亞洲人只想說,這一個美國導演對於文化碰撞結合的處理是合格的。快節奏的面癱臺詞,進展迅速的故事,仿佛研究透了人類笑行為的包袱…這個鬼才導演嫻熟地讓觀眾們一邊看一邊笑一邊嘴裡嘟囔著牛逼。在此立一個不怕打臉的flag:哪怕格裡菲斯拍片的那些方法構造了現代劇情片的基礎,但好萊塢電影早晚大概會死於最後一分鐘營救。但很多所謂好萊塢成功影片扔出來的pitch每一次都很牛X,但解釋不清的時候,處理的方式就是「打一架算了」,之後安一個任性的結局。目前來說,電影是個需要賺錢的產業,觀眾掏錢看電影是真真的王道。《犬之島》好看,真的好看。

又一部迷人的韋斯·安德森動畫片,狗年第一天在柏林開幕也頗為應景。貓狗之爭倒是次要,對日本文化的某種範特西頗為迷人。影片建立的幾對概念:貓/狗、小孩/大人、城市/垃圾場、政治/真相、翻譯/真實、模型/實體、日本/他人眼中的日本等等,不是絕佳但依然看到淚目。

片尾字幕肯定是3D的,懷疑是強行放了個2D版,而且影像拖尾很嚴重。比較抽風的少年冒險故事,特別日本範,深得浮世繪畫風精髓。典型的zootopia式的身份政治話語(雖說是貓狗大戰),結構有新意,字幕卡小標題都提氣,人寫得不如動物好,結尾直接崩了。不過很討喜。

柏林第一次用動畫片開幕加上路邊貼滿的尋狗啟示宣傳真是吊足了大家的胃口,齊聚紅毯的配音們也是讓媒體和影迷們集體爆炸。編劇充滿了早已在《狐狸爸爸》中就展現出來的風趣幽默,充滿垃圾的犬島和反烏託邦式日本政府視覺效果也極佳。前半段辛辣諷刺地描繪了一個選舉被操控的日本,嘲諷和批判了西方民主的缺陷和控制群眾的政客作為。在現代社會貓咪瘋狂走紅網絡背景下討論貓狗愛好者的爭端也有十分貼近時局的影射。其中流浪狗的設定更是探討了人類對於自然,以及社會建立的最初意義。結果後半段流浪狗直接被馴化,問題剖析完了開始特別好萊塢式地劃分陣營來來來我們打一架解決問題...一部中規中矩的好萊塢資本主義自我批判傑作,本身也不指望在思想層面有多少進步。

出來之後有兩個記者問我們是不是日本人對片子有什麼看法,於是我把片子罵了兩遍並且表示沒有任何觸及到日本文化內核的東西。不過第一她們應該不care,第二再怎麼看不起這部電影在柏林影節的政治符號輻射下,它也能成為爆款吧。

導演: 馬塞洛·馬蒂內斯
編劇: 馬塞洛·馬蒂內斯
主演: 安娜·布龍 / Margarita Irún / Ana Ivanova
類型: 劇情 / 同性
製片國家/地區: 巴拉圭
語言: 西班牙語
片長: 95分鐘

導演: 塞德裡克·康
編劇: 塞德裡克·康 / Fanny Burdino / Samuel Doux / Aude Walker
主演: 安東尼·巴永 / 戴米恩·查潘 / 亞歷克斯·布倫德穆爾 / 漢娜·許古拉 / 路易絲·格林貝格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 比利時
語言: 法語
片長: 107分鐘

幾乎各方面都預料之中,但整體執行極其穩健紮實,看似宗教救贖的題材,內核卻幾乎是反盲目宗教崇拜的。男主角依然保留了自我意志,周圍群體的態度也是尊重大過說教。不僅宗教,任何迷戀或許都可作一時避風港,但改變的契機始終還是獨立思考與選擇帶來的。 最後真誠希望這個戒毒所男子歌唱團體可以出道。

就是一個洗腦洗腦再洗腦的過程,沒有任何驚喜,跟「人與神」差了不是一星半點,快拍成宗教戒毒所宣傳片了……天主教評審團獎要是不給這部我就服。

看了《年輕的孤寂》後依然能理解為什麼法國會拍出這種片。當代法國年輕人對生命不安,又不願意好好研究民族偉大的思考傳統,在酒精、大麻和濫交放縱,突然感到被這些東西拖得疲憊(美名曰:覺醒)卻把激情又寄托在精神自慰的宗教上。性愛鏡頭毫無意義,法國反思社會的電影是不是都要打一炮以示尊重傳統?可是沒人反思一下這麼做在中世紀就進宗教裁判所了嗎...唯一值得思考的是男孩在山上和隊友走失後一個人在山上找到了某種平靜,似乎可以思考是否激情的尋找在於個人對自我心靈的探索,而不在於集體狂熱式地儀式性行為。最後男主回去找女主似乎是在給隱修院不是憤世嫉俗,為了和依然被下體所支配的人民拉近距離,那男主之前經歷那麼多痛苦究竟有什麼意義?0.5星給阿爾卑斯山攝影,0.25星給片子和法國現實的貼合性。其實在各個瘋過浪過的年輕男女中間,參加個基督教隱修院還挺火的...

導演: 阿隆索·帕拉西奧斯
編劇: 阿隆索·帕拉西奧斯 / 曼努埃爾·阿爾卡拉
主演: 蓋爾·加西亞·貝納爾 / 雷昂那多·奧提茲格爾斯 / 阿爾佛萊德·卡斯楚 等
製片國家/地區: 墨西哥
語言: 西班牙語
片長: 128分鐘

製作不錯的喜劇片,調性把握得還好,剪輯比較有特色,男二呆萌比較討喜,對文物的各種搞笑用途也算有趣,但是真的……沒有什麼特別出彩的地方啊。

優點缺點都很明顯,以偷竊博物館為事件,提喻法般地反映墨西哥人民對古文明與歷史文化的身份認同和態度。然而節奏實在拖沓,無用的段落和對話不少,整體看起來焦點不清晰,也削弱了本應具有的力度和深度。貝納爾的演技還是位影片增色不少。

剪輯好,很多細節都花了心思,但都是小聰明。覺得過於拖沓,故事內部脫節,表達模糊,類型模糊,於是全片顯得有氣無力。

導演: 小阿列克謝·日耳曼
編劇: 小阿列克謝·日耳曼 / Katya Dovlatova
主演: Elena Okopnaya / 米蘭·馬裡奇 / Artur Beschastny 等
類型: 劇情 / 傳記
製片國家/地區: 俄羅斯 / 烏克蘭 / 塞爾維亞
語言: 俄語
片長: 126分鐘

一如既往烙印著小阿列克謝·日耳曼強烈的個人風格,低對比霧氣繚繞的畫面中,攝影機跟隨著主人公局外人般四處遊蕩的腳步,呈現出前蘇聯七十年代文學藝術圈群像,相比於《電子云層下》冷調布景內遠距離觀望的強烈劇場感,本片鏡頭色調更暖更接近被攝者,因而形成了更為私密的氛圍。唯一遺憾的是視聽語言已經達成的主旨表述非要角色再直白說一遍,多少有點畫蛇添足。

小阿列克謝·日耳曼從1971年的蘇聯切入,以著名作家多甫拉託夫的經歷作為藍本,勾勒出文人和藝術家的夢幻、致命的世界:這撥「文藝復興」人士就像是站在洞穴門口的夢想者,他們將自己所見的真實訴諸表達,然而擁有話語權的階級選擇無視。很喜歡小阿列克謝催眠般的視聽語言(流暢運鏡、油畫質感般的構圖、層次豐富的構圖與精緻的調度;更不用說帶有時代烙印的爵士與民謠),與迷人的氣候現象(雲、霧、風)一道勾勒出一個文人的「悲慘世界」。多甫拉託夫時常駐足於門框外,似乎象徵了無法融入的桀驁與距離感,他認為寫作並不是為了出版,降臨、掙扎、離開這個世界,即是文人與藝術家固有的存在主義幻想。

沒想到《電子云層下》之後竟然拍了一部傳記片,看上去比較中規中矩,其實還是有小阿列克謝日耳曼獨特的風格印記在裡面。從編劇到調度全部歸於無形,幾乎沒有什麼廢筆。唯一的問題是全片過於平淡(雖說多甫拉託夫一生確實不得志)。「偷車比說謊更誠實」。

比同類題材去年上影節倆獎的《哈爾姆斯》還要好一點,也比小格耳曼前作好(雖說長鏡頭拖沓的毛病依舊),多甫拉託夫在1971年的鬱悶一周,列寧格勒文藝圈的趴體用長鏡頭真是調度精湛,攝影依然很棒。男主選得有點太喜感,出戲。今天的中國文藝圈看到這個片子大概會分分鐘覺得膝蓋中箭吧。

對七十年代蘇俄政治高壓的社會景觀呈現十分迷人:白芒、肅靜、工業建築。淺焦鏡頭讓人物站在莫名空曠的畫框之中。浮光掠影地記錄文人插科打諢的日常瑣碎,自以為英雄氣的個體反抗多是徒勞。不過問題就是太過瑣碎,缺乏某種凝聚的軸心,耗盡了觀眾的震撼感。

長按二維碼 關注青年電影手冊

Youth Film Handbook


你怎麼能沒有一本《青春電影手冊》呢?



加微信18611565068(請註明「購書」)

第七輯《青年電影手冊》之《青春電影手冊》

封面:王小帥、巖井俊二   定價:56元

第五輯《青年電影手冊》之《華語同志電影20年》

封面:關錦鵬、張國榮  定價:39元

《在光影中旅行——程青松電影隨筆》定價:36元

姜文,賈樟柯,王小帥,範冰冰,郝蕾,田海蓉誠意推薦


相關焦點

  • 《最強蝸牛》柏林金熊獎綠貴怎麼獲得 柏林金熊獎綠貴獲得方法
    導 讀 最強蝸牛柏林金熊獎綠貴怎麼獲取,柏林金熊獎的光環技能是增加肖像總評價分數提升蝸牛生命值,柏林金熊獎在哪刷呢,下面一起查看九遊小編帶來的最新攻略吧。
  • 中國人導演的美國電影獲威尼斯最佳影片,扯下中國電影的遮羞布
    近日,威尼斯電影節公布獲獎最佳影片:美國電影《無依之地》獲得本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作為一部美國電影,美國那邊還沒怎樣,咱們國內影視界卻像過年一樣開始了鋪天蓋地的宣傳。什麼中國女導演趙婷斬獲威尼斯電影節最高獎項,更有甚者還扒出了趙婷是宋丹丹的繼女這層關係開始抓眼球博流量。
  • 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居然是這部影片!
    在本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國內已經上映的影片《敦刻爾克》、《銀翼殺手2049》共同包攬了五個專業獎項。《尋夢環遊記》奪得最佳動畫長片以及最佳原創歌曲獎。本屆奧斯卡最大的贏家,無疑是以13項奧斯卡大獎提名的《水形物語》,最終斬下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原創配樂四個獎項。
  • 美國電影《無依之地》獲威尼斯最佳影片,扯下了中國電影的遮羞布
    近日,威尼斯電影節公布獲獎最佳影片:美國電影《無依之地》獲得本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作為一部美國電影,美國那邊還沒怎樣,咱們國內影視界卻像過年一樣開始了鋪天蓋地的宣傳。什麼中國女導演趙婷斬獲威尼斯電影節最高獎項,更有甚者還扒出了趙婷是宋丹丹的繼女這層關係開始抓眼球博流量。
  • 影片生動地展現出了一名共產黨人大無畏的精神
    影片主要講述了「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將軍,在高原缺氧、艱難兇險的自然環境下,排除萬難修築青藏公路的英雄故事,影片生動地展現出了一名共產黨人大無畏的精神。電影《天路將軍慕生忠》順利殺青,主創人員無比激動。編劇馬維幹關於對英雄人物塑造感到很欣慰也很滿足,他說:「筆下的歷史人物終於變成了能展示給觀眾的影像,能夠將民族文化精神通過人物塑造傳達給觀眾,我對此感到非常自豪。」
  • 關於最佳影片《聚焦》醜聞報導背後的十個真相
    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群戲美國電影學會獎最佳影片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影片美國評論家選擇獎最佳影片美國編劇工會獎最佳原創劇本哥譚獨立電影獎最佳影片、最佳群戲、最佳劇本西雅圖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群戲華盛頓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影片、最佳群戲波士頓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影片、最佳劇本、最佳群戲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原創劇本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影片、最佳劇本1 是什麼促使《波士頓環球報》決定追蹤這一新聞?
  • 盤點歷屆柏林金熊獎獲獎影片(1951-2020)
    柏林國際電影節歷屆金熊獎最佳影片:(1951-2020)第七十屆(2020年)《無邪 شیطان وجود ندارد》第六十八屆(2018年)《不要碰我 Nu mă atinge-mă》導演: 阿迪娜·平蒂列主演:
  • 日本藍絲帶獎公布 《攝影機不要停!》獲最佳影片
    日本藍絲帶獎公布 《攝影機不要停!》《攝影機不要停!》獲最佳影片1905電影網訊 當地時間1月21日,第61屆日本藍絲帶獎公布獲獎名單,《攝影機不要停!》獲最佳影片,白石和彌憑藉《孤狼之血》《我們無法阻擋》《薩尼/32》三部影片拿下最佳導演,這是他連續第二年拿下藍絲帶獎最佳導演。館博、門脅麥、松坂桃李、松岡茉優分獲最佳男女主角及最佳男女配角獎,最佳外語片則由剛剛斬獲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影片的《波西米亞狂想曲》拿下。同時,還公布了年度十佳日本電影與十佳海外電影。《攝影機不要停!》
  • 韓漫不要碰我在線觀看_韓漫《出軌》42話
    韓漫不要碰我在線觀看_韓漫《出軌》42話 韓漫不要碰我在線觀看_韓漫《出軌》42話由劉德華監製,饒曉志執導,劉德華、肖央、萬茜領銜主���的電影《人潮洶湧》11月4日發布「換個活���」版定檔預告及海報,影片將於明年 2月12日大年初一上映。 《人潮洶湧》改編自日本超人氣口碑佳作《盜鑰匙的方法》,講述了冷酷殺手周全(劉德華飾)和落魄龍套陳小萌(肖央飾),在一次意外中交換了彼此的身份,從而引出一系列陰差陽錯的幽默故事。這是導演饒曉志繼《你好,瘋子!》
  • 歷屆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小盤點
    【陸翅小盤點】第65屆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計程車》導演:被囚禁的賈法·帕納西曾執導《白氣球》《圓圈》等三部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在線看第64屆:《白日焰火》第61屆:《一次別離》
  • 電影《醜陋的真相》:其實並不醜陋,醜陋才能還原事實的真相
    真相併不醜陋,所有人都知道。醜陋的是我們自己,並且我們甘於這種醜陋而且期盼一個男人能接受我們的醜陋。真正的愛情不就在於在那個人身邊你能變回最自我的自己,不為世事所紛擾嗎?說到最後,沒錯我就是個賤人。一直吼著自己找不到男人。其實我何嘗不知道男人不會喜歡我這樣的女生。
  • 影訊| 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0301登陸內地 日影《攝影機不要停...
    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0301登陸內地 北京時間2月25日,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在洛杉磯舉行。《綠皮書》收穫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創劇本三項大獎。同日,該片在京舉辦觀影禮,馬雲、柳傳志等人也出現在了觀眾席上。
  • 《我和我的祖國》獲百花獎最佳影片
    黃曉明和周冬雨(圖片來源:CFP)時光網訊北京時間9月26日晚,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在鄭州揭曉獲獎結果:《我和我的祖國》獲最佳影片,《我不是藥神》獲優秀影片,黃曉明、分獲影帝後,王傳君、袁泉分獲最佳男配、女配,易烊千璽獲最佳新人。
  • 經典收藏 | 盤點歷屆柏林金熊獎獲獎影片(1951-2020)
    柏林國際電影節歷屆金熊獎最佳影片:(1951-2020)第七十屆(2020年)《無邪 شیطان وجود ندارد》第六十八屆(2018年)《不要碰我 Nu mă atinge-mă》導演: 阿迪娜·平蒂列主演:
  • 老祖宗的告誡:人生不順時,有兩大忌諱,最好一個都不要碰
    所以才說:人生不順時,有兩大忌諱,最好一個都不要碰!其一、不要「賤嫁了自己的女兒」春秋時期,齊國有位叫黃公的人。也許是齊國跟魯國太近,黃公深受孔孟之道的薰陶,做人特別謙虛。黃公有兩個女兒,一個賽一個的漂亮。由於古代女子,講究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也沒人知道。
  • 《我和我的祖國》獲最佳影片
    9月26日晚,2020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暨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頒獎典禮在鄭州舉行,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榮獲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我和我的祖國》當年被稱為「神仙合體」獻禮片,今天也是大豐收,不僅獲得了包括最佳男女主角在內的6項提名,還將最佳影片獎收入囊中。
  • 金馬獎最佳影片,我很失望
    等了好久,終於等到今年金馬這一批入圍影片資源陸續公布。除了之前就有資源的《怪胎》之外,最先和我們見面的是最佳影片《消失的情人節》。我對這部影片期待很高,一是一部愛情片可以突出重圍,成為金馬獎最大贏家必有過人之處;二是導演陳玉勳功力深厚,我們之前桃花島觀影團線上競賽片看過他的《熱帶魚》,也是備受好評。
  • 好萊塢巨星柯克·道格拉斯離世,三度入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1946年柯克·道格拉斯出演了個人首部影片《奇愛疑雲》,這部由劉易斯·邁爾斯通導演的電影獲得了次年奧斯卡最佳原創故事獎項提名。柯克·道格拉斯的代表作包括《光榮之路》、《梵谷傳》、《斯巴達克斯》、《倒扣的王牌》、《天堂電影院》等多部影片。其中,他和國際大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有多次合作,《光榮之路》《斯巴達克斯》這兩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作品均是二人合作的作品。
  • 《我和我的祖國》最佳影片
    《我和我的祖國》獲得最佳影片!
  • 追著光,他們是堅韌、無畏的最佳代言人!
    鉑金淨澈的光澤映襯著他的璀璨星眸,堅韌的品質是他堅毅勇敢的最佳寫照,散發他熱血少年的自信光芒與耀眼魅力。李汶翰無畏逐夢之旅上的跌宕起伏,對於他來說,「The best waiting is called the future」,人生沒有結局,只有拼盡全力迎接美好未來。前不久結束的金雞獎頒獎典禮上,24歲的林允依舊出現在了今年的星辰大海名單中,電影《美人魚2》依舊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