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無線電視(TVB)美食欄目《吾淑吾食》來莞拍攝專題節目,主持人黃淑儀相繼探訪東莞謝崗、麻湧、寮步、萬江、虎門等地,搜羅荔枝、香蕉、豆醬、腐竹、蟹等多種地道食材,炮製出多道特色美食,向香港市民推薦東莞美食。
香港TVB美食欄目《吾淑吾食》主持人黃淑儀和兒子
這是黃淑儀第二次來莞拍攝節目,她的兒子也來到拍攝現場,為這位熱愛美食、熱愛生活的媽媽加油、打氣。
黃淑儀詳細了解寮步豆醬的製作過程
7月14日在寮步石龍坑崗頭村的一家美食加工廠內,黃淑儀正協同香港無線電視(TVB)《吾淑吾食》拍攝團隊,冒著烈日拍攝寮步豆醬的製作過程。主持人黃淑儀詳細介紹了洗豆、發酵、生曬等各個環節,隨後與當地烹飪師傅一起烹製出豆醬南瓜蒸雞、豆醬蒸排骨五花肉、豆醬薑湯、黃豆醬焗魚多道特色美食,並現場進行試菜。
TVB《吾淑吾食》拍攝團隊正在取景拍攝
黃淑儀現場製作豆醬南瓜蒸雞
豆醬南瓜蒸雞
黃淑儀向老闆討教寮步豆醬烹製食物的獨門秘訣
通常市面上買到的光是鹹,豆的味出不來,而寮步的豆醬則特別香,整顆豆原滋原味蒸出來了。
豆醬的老闆
用來發酵的酒也是自己做的,這點特別好,外面用酒精或是怎樣也很難保證品質,這裡做到的就是對品質的保證。
接下來,該拍攝團隊還將前往萬江新村拍攝腐竹,記錄當地村民如何選豆、脫皮、浸泡、磨漿、濾漿、煮漿、揭竹、晾乾等腐竹成品的整個製作過程。
腐竹是大豆磨漿燒煮,從鍋中挑皮、捋直,捲成杆狀,經過凝結曬乾而製成的豆製品。
製作腐竹的準備工作:每天必須零時就要起來為接下來的一天生產作準備——清洗、泡豆、磨漿。
每天工作18小時,中途與家人輪休,除了雨天,全年無休。夏季白天氣溫高是最難熬,冬季晚上太冷易懶床。
腐竹是豆製品的高檔食品,該產品營養價值之高,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腐竹由黃豆製成,具有與黃豆相似的營養價值,如黃豆蛋白、膳食纖維及碳水化臺物等,對人體非常有益。腐竹的保健功能同豆漿相差無幾,幾乎適合一切人食用。
腐竹的製作工藝流程:原料大豆、清選、脫皮、浸泡、磨漿、濾漿、煮漿、揭竹、曬乾、成品,製作工藝單一而繁瑣。
每支腐竹的成膜時間掌握在15分鐘為宜
溫度過高,易起鍋巴,皮厚質量差;溫度低,結皮速度慢,生產周期長,溫度過低則不能形成完整的皮膜。
制腐竹必須有恆心,不能操之過急,每支腐竹的成膜時間掌握在15分鐘為宜。溼腐竹揭起後,搭在竹杆上瀝盡豆漿後,應及時通風曬乾。
溼腐竹揭起後,搭在竹杆上瀝盡豆漿後,應及時通風曬乾
製造腐竹的歷史比制豆腐遲一千年左右。傳說,從前有一對夫妻開了一間豆腐作坊,豆漿煮沸後,天上忽然颳起大風,兩人正在爭吵打架,煮沸的豆漿無人理會,大風吹去面上的豆泡,露出一層薄皮,他倆挑去面層皺皮。過了一會又起了一層。他們很感興趣,把豆漿皺皮曬乾煮食,美味可口,從此就出現腐竹這種食品,這工作稱為「挑皮」。
最底層的是腐皮,多用作包裹食物用
七八月太陽最好,是做腐竹的最佳天時。矛盾的是,工作坊內的溫度會高達40攝氏度。這簡直就是用生命在為我們做食物啊,敬禮。
腐竹糖水
最後,她還將前往虎門,拍攝當地新鮮的魚、蝦、蟹等普通食材。
虎門海鮮由於地處江海交匯的鹹淡水交界處,鹹淡水比重適度,浮遊生物多,因而產有不少個頭大不,但肥美刺少肉多的海產,如黃皮頭(也稱獅子魚),鱭魚、撻沙魚,還有麻蝦、奄仔蟹、膏蟹等海鮮。
到虎門品嘗這些海鮮,最地道的做法,不是鎮區內的高檔酒樓餐廳,而是新灣。這裡曾是漁村,許多人家以出海捕魚為生,靠海吃海,自是深諳如何將這裡的特有海產的美味進行最原始地發揮,將江海中的鮮味最生態地還原。到這兒,要品嘗真切的漁家海鮮味道,就要到那些極簡樸的大排檔中去。因為這些小店總是能將海鮮的火候拿捏得恰到好處、再用恰到好處的調味展現出最地道最鮮美的漁港風味。
清蒸鱭魚
如油鹽水唱歌婆(一種個頭極小,卻口感肥美的小魚兒),砂鍋中僅用鹽水、鮮蔥加少許青椒絲,就能把小小魚兒的極鮮與甘甜充分調動出來。清蒸鱭魚,以頭菜絲、蔥絲同蒸,魚肉白嫩,口感細膩鮮美柔嫩。還有黃皮頭魚,一般用面豉來蒸,讓面豉的鹹恰到好處地滋潤了魚,魚肉極細嫩,入口即化。
黃皮頭魚
如很有特色的虎門蟹餅,用雞蛋肉餅加上新鮮薄荷,放入螃蟹用瓦缽煮至金黃略帶焦香,鹹嫩的肉餅吸收了蟹的鮮美,薄荷特殊的清涼香味為整道菜增添了別致風味,是一道非常香口開胃易送飯的漁家菜餚。
這些都是當地特色的食材,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基礎上,希望可以讓大家掌握一些美食製作的方法,同時讓更多人感受到東莞美食的特色及魅力。
你饞了嗎?
不要緊,
來東莞就可以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