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歷史漫步:逛百年街市,鐵路博物館和老建築,體味市井大埔

2022-01-02 香港這樣玩

足跡踏遍香港香港十八區,如果你要問,沙拉最鍾情的地區是哪裡?

答案是大埔。

大埔看似是一個發展滯後小城,卻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獨特歷史和市井不喧鬧的生活底蘊。

也是這種特質,使得大埔稍微區別於香港其他地區。這篇文章,就和你分享,如何在小半天時間,發掘一個深藏美食又低調閒適的不一樣香港?

第一站.大埔墟街市吃早餐

蔡瀾也愛的美食私藏地


大埔是世俗的,市井的。無論是街區漫步,還是出門爬山郊遊,凡是人在大埔,沙拉都儘量到市井氣十足的大埔熟食中心,吃個便宜又好吃地道早餐。

美食路線戳:

這個大埔熟食中心,是香港人隱蔽美食據點,蔡瀾也推薦過

第二站.小眾網紅打卡點

大埔鐵路博物館

吃完早餐,無目的地去的時候,沙拉喜歡隨意在大埔街區,來個市井漫步或暴走。

香港上午的時光,非交通要道,通常懶洋洋。彼時,大埔街區很多鋪面尚未開門營業,偶爾有幾個衣著樸素但收拾得乾乾淨淨的叔叔阿姨們,不急不慢插肩而過。那種細微舒服市井氣,是我珍視的香港獨特記憶。

離開大埔熟食中心,穿過幾條稀疏街區。一會兒就到達漫步第一站——大埔鐵路博物館。

大埔鐵路博物館隸屬於香港文化博物館。隱藏在大埔民居旁,是一個專門介紹和展示香港鐵路運輸歷史小地方。

這個地方,說好玩也好玩。說不好玩也不好玩。

因為要怎麼玩,全憑你興致。想打卡,老火車搭配鐵路軌道,隨手拍出懷舊風格的逼格照片。

還可以進入不同年代車廂內,做個穿越時空的旅客。

或者,在這裡,想像香港人當年乘坐九廣鐵路返鄉歷史場景。

沙拉在這裡,曾遇到一個上了年紀港人。他指著上圖空隙地方對孩子說,當年阿爸阿媽返鄉下,會帶很多物資上大陸。番黎果陣,又會帶好多土特產返香港。

第三站.香港百年老街市

富善街街市&文武二帝廟

要想領略大埔真市井氣,富善街街市是必到之地。這個碩果僅存步行老街市,緊挨著大埔鐵路博物館,距今已有 126 年歷史。

如果不是香港街市獨有喧囂中的寧靜,隨時懷疑自己穿越到內地 90 年代小鎮墟市。

街口買飾品的檔主,像極內地旅遊景點的攤販。

笑口常開的買菜販,「歡迎下次光臨」。

廣東人煲湯少不了各種材料,同樣熱愛飲湯的港人也不例外。

問題是,咁多,今日份煲咩湯?

「D粟米好靚啊「」,一份三條,才十元港幣哦!

水果價格很美麗,一碟一碟裝好,方便拿走。

「有什麼便宜嘢,等我都睇下先。」

在清一色陳舊,市井氣街鋪裡,有幾家裝修清新別致生活小鋪,售賣各種特別零食。

不過,在人頭攢動步行街市,依然需要大聲吆喝,否則吸引不了客人駐足呢。

大家街坊街裡,你以為做小買賣就很簡單?

試飲試吃,這些招數一個不能少。

晃晃悠悠,不知不覺走到街角盡頭。民居旁,竟然藏著一座傳統寺廟——文武二帝廟。

在傳統鄉村中國,寺廟是某種宗祠權力象徵。

這座文武廟,正是大埔不同鄉民勢力鬥爭的結果。它落成於 1892 年,隨著圍繞宗祠活動展開,才有保留至今的富善街街市。

如果你對香港歷史時間線足夠敏感,應該知道,文武二帝廟落成 7 年之後,包括大埔在內整個新界地區管轄權,正式從清政府手上移交到英國人那裡。

100 多年過去了,香港夢幻變遷,這座寺廟仍舊在這裡,生活在這裡很多市民,也仍然保留在節假日拜神傳統。

離開的時候,看到寺廟旁邊躺著一隻懶洋洋的貓。後來,我才發現,附近原來有不少流浪貓,綁著固定編碼繩子,有義工定期來照顧它們。

一個城市美好,就體現在這些細節上。

第四站.探尋香港老建築

綠匯學苑&舊北區理民府

逛一逛,是不是肚餓了,想吃一口香噴噴煲仔飯,滑溜溜腸粉,還有鮮甜香濃生滾粥?

認準這個招牌,詳細戳這裡:

等了3小時,特首明星們的小飯堂,這家沒有遊客的香港老店究竟有什麼好吃的?

喝飽吃足之後,沙拉還想和你分享,在陳漢記對面有一個休憩處,休憩處山坡裡,藏著兩棟很有意思香港老建築。

香港舊大埔警署和舊北區理民府。

附近有個學校,偶爾看見幾個學生路過。參天大樹,清幽小道,非常適合飯後漫步。

綠匯學苑前身是舊大埔警署,現在由《嘉道理農場》接管並活化,成為低碳生活的教育中心,向公眾宣揚環保及低碳生活。

沙拉去的時候已經閉館,沒有入內參觀。

不過,綠匯學苑對面,還有一座更有意思歷史建築。

1899 年,英國接管新界後,以大埔為中心,陸續設立大埔警署和北區理民府等政府機構,來管理新界地區事務。

還記得沙拉寫過《尖沙咀這幾棟歷史建築,人少又文藝,小眾打卡必去》嗎?這座理民府老建築,也是維多利亞時期建築,紅磚拱廊,簡樸優雅風格。

喜歡探索香港歷史蹤跡,不要錯過這裡哦。

在舊大埔理民府和警署旁邊,還有一座隱藏起來的小山崗,圓崗休憩處。

風景倒是沒有什麼好看的。只是走累了,找個地方,安靜坐一下,也很舒服呢。

第五站.海邊咖啡館

元洲仔自然保護中心

離開圓崗休憩處,沿著廣福道,步行十幾分鐘,走到元洲仔裡路入口,到最後一個目的地——元洲仔自然保護中心。

元洲仔本來是一座小孤島,填海之後才與陸地相連。香港很多學校和教育機構,在這裡會定期組織一些生態導賞活動。

對我們來說,來這裡最大興致,是對著海風,喝一杯咖啡。

當然,還有窺探這座政務司官邸。

為什麼說窺探?因為沙拉去的時候,附近工作人員說,這裡出租給私人,不可以隨便進去。

那為什麼要窺探?

許鞍華導演《明月幾時有》,霍建華和日本軍官聊天對詩的地方,就在這裡拍攝啊。

咦,小半天行程就這樣愉快結束啦?

如果你想玩一整天,還可以參考這條路線:

兩條路線之間,很多地方都是挨著或者重合,還可以加起來,漫步一整個白天。

至於大埔美食,沙拉寫得非常多,匯總在這裡:

有用的總結:

       日期:星期三至日(公眾假期除外)

       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開放部分:展覽室

       日期:星期一至日

       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7時

       開放部分:元洲仔海岸

       地址:https://www.greenhub.hk/chi/index.aspx

▼ 關於香港這樣玩

沙拉的私人號。

這絕不是你所常見的香港旅遊吃喝玩樂內容。

這裡,只寫和你印象不一樣的香港。

- the end -

香港這樣玩 (hk_fun )

圖文原創,未授權,嚴禁任何形式轉載

相關焦點

  • 香港散步地圖最終話:順其自然,逛吃大埔!
    大埔船灣郊野公園當然,你還可以盡情地只做一件事:逛吃逛吃逛吃..!!!儘管小時候的紅樹林已變為海濱公園,吐露港窄了,多了建築物,但八仙嶺仍矗立著,而原來培殖珍珠的寶地讓大眾踩單車郊野上,汀九多了慈山寺,全球第二大青銅觀音像來蔭庇,令人賞心悅目的地方依然:大尾篤、 烏蛟騰 、荔枝窩、遍布荒蕪農地的野薑花,離仙境不遠矣;探古的有鐵路博物館,那直比人生的鐵路「火車」,很精彩呢;要人氣的,農曆年必到的林村,平日則可往舊區大埔墟。
  • 香港大埔墟街市
    去年5月,may姐帶著我和容太去過,但是我想不起來街市的名字。我問may姐,may姐說是大埔墟街市。接著may姐說,我在電臺做節目,1個小時能結束。下午我也沒事,我帶你逛吧。約好了碰頭地點。may姐名黃麗梅。曾在香港亞視做美食節目主持人,12年時間每周一期,做了將近600期。may姐和容太是好友。容太介紹我認識了may姐。
  • 〖香港鐵路博物館〗這個夏天,我和火車有個約會
    這樣的《花樣年華》臺詞永遠不會出現在黃飛鴻和十三姨身上。因為, 黃飛鴻帶著徒弟阿寬和牙擦蘇,在「轟隆轟隆轟隆」的蒸汽火車開動前,攔下了準備離開的十三姨。       兩年後,他們在香港成親。       成就了香港電影的黃飛鴻系列輝煌時代。
  • 隱藏於街市的地道香港美食!
    香港素有「美食天堂」的美稱,遊客們來港,無非,逛吃逛吃買買買。在尋找美食的途中,絕大部分遊客忽略的就是街市熟食中心。作為香港人上下班最愛光顧的「飯堂」,價廉物美、方便快捷,更有各種各樣的選擇,雖只是「街市食肆」,但裡面隱藏的美食卻是多不勝數皇后街熟食市場位於上環德輔道,前往這裡乘坐叮叮車最方便。
  • 香港歷史博物館4大看點,你可能沒見過
    — 電影片場裡看歷史 —香港歷史博物館就是這樣了,外表普普通通,進入館內,好像進入了哪個拍攝片場。 遠古時代,給你一片海灘,雖然比較小。▲ 上世紀的香港街道▲ 永和雜貨鋪 還有街道邊傳來的「阿仔,快點吃飯了」,留聲機轉動的《天涯歌女》,以及樓上私塾小童粵語背詩書,這種市井的聲音,會比較真實和溫情,歷史不僅僅是宏偉事件,還有民生。
  • 跟著斯嘉麗逛博物館 第一季 香港文化之旅 香港歷史博物館(上篇)
    曾經帶著美國同事暢遊上海,到過當時號稱全球最高Bar的Cloud9,也去過老租界裡由別墅改造而成坐擁超大草坪的愛爾蘭風格露天吧,雖能暢飲黑啤笑看kids和各類寵物在戶外撒歡,卻只是陪著他在未知世界中尋找熟悉生活的精緻復刻,逃避探索和冒險。
  • 這個大埔熟食中心,是香港人隱蔽美食據點,蔡瀾也推薦過
    第二的話,應該是大埔了。大埔和元朗,是香港原住民最早落地生根的地方。以鄧氏家族為首的原居民民,來得最早,紮根於土地肥沃的元朗,一般稱為「本地圍」。後來者,也就是以客家人為主的原居民,散落在大埔及新界各處,稱為「客家圍」。
  • 香港街市覓食秘笈:隱於市井中的 11 間神級美食店!
    想細味香港人平日裡愛吃的地道美食?!那你只要隨便走入各區隨便一間熟食街市便能找到!在雜而不亂的街市,處處散發著市井氣息與人情味。在這裡除了能找到各式肉菜外,原來還藏著好多神級美食,雖然沒有非常舒適的環境,但是這裡的美食不僅分量多味道好而且價格又貼地,方便老街坊來此解決一日三餐!走進尖沙咀海防道,傳統奶茶+秘制脆豬扒就是你要尋覓的美食!
  • 轉角遇見舊時光|香港街頭的百年歷史建築
    但其實在這些摩天高樓之間,還藏著1400多幢歷史建築,用一磚一瓦保留下歷史的記憶,默默豎立在這座城市之中。今天就帶大家來看看這些你可能從未留意卻有著百年歷史的建築!是不是很驚訝,現在依舊照常營業的半島酒店居然是個古蹟!半島酒店建於1924年,1928年正式開業。酒店樓高七層,是當時香港最高的建築,後數次維修、擴建,才形成了今天的半島酒店。
  • 尋跡香港丨一個已經不是街市的街市有什麼好看
    不加其他限定詞,搜尋引擎都會把中環當作香港推送給你,這片建築群就是這座城市的名片和地標。回看歷史,就會發現其中的順理成章。中西區是香港開埠後最先發展的地區,百多年以來一直是香港的心臟地帶,見證了小漁村到繁華都市的演變。這一區的每棟建築幾乎都能牽出一條歷史線,有很多故事可講,中環街市就是其中一棟。
  • 沙田 大埔原來有介麼多美食 瞬間對香港又信心爆棚了 淚奔
    沙田18超有名,真的爆有名的一家吃北京填鴨,那個主廚被講到像明星一樣,但真的很好吃,極力推薦他的北京填鴨呢沙田澤祥街18號沙田凱悅酒店4樓星期一至五: 11:30-15:00, 17:30-22:30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10:30-15:00, 17:30-22:30
  • 帶你去看香港最in的街市
    街市,除了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是見證了一個地區的社會發展,同時,它還承載了許多當地的特色老店、特色文化。然而,在新零售正紅火的當下,我們也可以看到:對於很多投資建設者來說,太多人忽略了街市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對於發展街市,除了注重方便快捷、易於管理和經濟收益,更應該結合本土文化及發展歷史,傳承精華,並深入商戶,助其保留與發展。
  • 中東鐵路尋跡跨境自駕遊(8)昂昂溪,歷史與鐵路相融的交叉路口
    2012年7月,經過激烈角逐,羅西尼亞大街摘得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的桂冠,擁有百年建街歷史,便是羅尼西亞入選理由之一。固然,百歲高齡對於一條大街來說,已屬滄桑歲月,然而,對於擁有石器文化的昂昂溪來說,百年滄桑不過是時間長河的冰山一角。可以說,是考古學家梁思永打開了昂昂溪沉睡的歷史之門。
  • 濟南有兩座老火車站,一座曾是亞洲最大卻被拆,另一座成了博物館
    鐵路、車站、老建築,一直是我在旅行中很樂意關注的一部分。因此當我在一位濟南網友的遊記裡知曉這個冷門的地方後,特來一看,相信鐵道迷們會和我一樣覺得有趣。了解博物館,先得了解膠濟鐵路膠濟鐵路始建於1899年,於1904年6月1日全線通車。
  • 在香港逛書店
    前幾天是一年一度的香港書展,多年來我早就是心嚮往之,這次擇日不如撞日,夫婦二人就去看了一圈,順便逛一逛以前去過、沒去過的香港書店。在書展逛了一大圈,領了很多新書目錄和紀念品,卻下手不多,只在港中大的展臺買了幾冊小詩集,都是香港詩歌節時候的作品。書展整體而言和上海的差不大多,更精緻一些、豐富一些,主要是見個世面。
  • 多彩臺東丨百年商圈,見證青島人的市井情懷
    在許多青島人眼中,臺東是一塊寶地,這裡無所不包,無所不容,每次來逛都能發現驚喜。臺東有多到數不清的老巷子,有數不清的吃喝玩樂的好去處,兜裡揣上幾塊錢,在臺東消磨一天的時間,是許多青島小嫚兒青島小哥難忘的記憶。臺東代表著青島人的市井情懷,那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的環境,見證了一代青島人的童年和青春。
  • 下月去香港注意了!這個好消息,惠州人足足等了2年!
    是遊覽和感受香港最好的方式/ 天星小輪 /和叮叮車、太平山纜車齊名的擁有百年以上歷史的交通工具《國家地理旅遊雜誌》曾把乘搭天星小輪遊覽維港兩岸譽為這個有著幾百年歷史的小漁村就是堪稱「中國威尼斯」的大澳它是香港僅存的水上棚屋在這裡還能看到往昔老香港模樣
  • 看北海道小樽歷史的最佳地點,就在這個博物館裡
    下一個目的地是看小樽的歷史,通過小樽綜合博物館裡的火車看百年來這個海港城市的發展。小樽市綜合博物館是一個以北海道的歷史、科學、交通等為主要展示文物的博物館。它坐落在小樽運河的盡頭,展品涉及北海道尤其是小樽經濟、文化、生活、交通等社會的各個方面,內容非常豐富,特別是鐵路方面的展示可以說是相當的充實。室外展示著北海道曾很活躍的鐵路車輛、磚造的機車庫等展品,您甚至還可以坐上1909年製造的Iron Horse號機車,切身體驗當時的交通工具。
  • 香港,沉醉在摩天高樓,也流連於市井街市
    維多利亞港兩岸商圈林立,吸引購物族們趨之若鶩,而香江上的天星小輪卻有百年歷史;這裡有好玩的迪士尼樂園,也有大名鼎鼎的黃大仙祠;這裡有數不盡的美食,而獨有的茶餐廳文化卻在全世界所有華人聚集地被發揚光大。在多元化的香港,有多種不同的玩法。
  • 曬家鄉丨昔日「天上的街市」 今天的「山城市井生活」
    不信,請看那朵流星,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如果要將郭沫若這首膾炙人口的《天上的街市》,找一種現實的對應,那麼作為重慶歷史文化和山水特色縮影的山城巷,就不失為一種觀照。對生活在解放碑附近尤其是下半城一帶的「土著」而言,山城巷更是兒時的「世外桃源」和「天空之城」。如今,這條昔日的「天上的街市」,又再成為人們「山城市井生活」的記憶憑索。「小時候從屋頭去山城巷找同學耍,要經過許多曲折陡峭、蜿蜿蜒蜒的梯坎,在這些穿民居而過的道路兩旁,透露出滿滿的山城特色市井生活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