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營業的老字號,北京最早三家川菜館之一,開了六十多年人氣超火
植物肉之稱的豆花,說起這吃食相信您直接就想到了力力豆花莊,在建國初期的時候北京多了很多四川人,為了滿足他們的口味,川菜館也就應運而生,利利餐廳就是當年北京僅有的川菜館之一
力力餐廳這名就挺接地氣的,據說過去是想叫勞動餐廳,在文革的時候還叫過紅巖餐廳,川蓉餐廳,但了八十年代又恢復了原名,主要繁體字勞動不好寫也不好認,所以為了簡單就取了一這名,最開始它在廊坊二條住在附近的街坊老力力再熟悉不過了,它家應該是北京第一批的川菜館,據說這名還是郭沫若先生親自給提的,除了力力還有西單峨嵋酒家,東單益友這三家兒都是再論的
如今的力力豆花莊是力力餐廳和豆花飯莊合併起來的,它家的看家菜無疑就是豆花
這道傳統菜講究還真不少,光點豆腐就有不少門道,這裡點豆花都用現磨現煮的新鮮豆漿,可以加入鹽滷或者是石膏粉,口感不同,鹽滷點豆花使鹽滷加到豆漿裡得緩慢的加,豆漿必須是滾燙的,然後還得慢慢攪和等它沉澱成型,而石膏點豆花是把石膏粉提前放進盆底,用滾燙的豆漿衝它,用不著攪和,等它成形就得
鹽滷點出的豆花豆香足,略帶韌勁兒,而石膏點出的豆花兒口感更加細膩,吃這豆花兒不光能解飽,還能支撐體力,植物蛋白相信您各位門清兒!
除了豆花兒,它家的宮保雞丁也還行,以大荔枝口兒著稱,偏酸甜口兒,號稱辣椒麻椒都是從四川空運過來的,但咱北京人都知道宮保雞丁好吃,光是材料好還不行,製作過程大有講究,細節之處也一點都不能馬虎,它家的花生不同於其它幾家,它家的花生是鹽炒出來的,總共得炒半個小時,肉也不是雞胸肉是雞腿肉,特嫩,口感還成挺順滑的感覺和峨嵋酒家的宮保雞丁也有一拼,重要的就是它是偏酸甜口兒的!
它家的擔擔麵也挺不錯,這是家喻戶曉的一道小吃,麵條兒細滑,香而不膩,辣而不燥,配料講究一勺三合油,花生碎,芽菜,還有肉末臊子肉,這道吃食在咱北京也極有人氣
除了擔擔麵就是涼麵,它家的用的是芝麻醬還是二八醬,拌起來是真香,有了這麻醬其實就能滿足咱北京人的味蕾了,所以您吃過的話應該知道,甭提多香了
來這吃飯的還真有不少老北京人,當年前門的老力力,至今力力豆花兒莊有六十多年歷史了,老來這兒的都是好這口兒的北京人,所以吃的不僅僅是味道,還有一份情感,按老北京的話說就是豆瓣肘子,將軍魚最拿手,還有豆瓣魚這都特規矩,像什麼幹煸牛肉絲這都是老北京記憶中的一些傳統菜
有人說沒來過力力餐廳就甭說自個兒是北京人,這話有些誇張了,它的確是一老店當初在崇文區的那段故事已成歷史,所以它之所以受到北京人的熱捧一個是菜沒走樣兒,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承載了北京人的回憶,所以來這吃飯的北京人無疑都是有情懷念舊的人
但一碼歸一碼,沒有網上說得那麼神,咱北京人吃過見過點到為止就得,它確實是我們兒時的一個回憶,但真沒必要把它推向神壇,畢竟北京好吃的地兒還有很多!
圖片來源於網絡
來自四九城的孩子天生就流著帝王血,盤龍聚氣歷經朝野我相信您也能了解
北京是北海公園的白塔 故宮的琉璃瓦,是馬連道的茉莉花和鼓樓後海工體
北京是永遠不會消失的宣武和崇文,是陶然亭滑雪時你摔過的屁股蹲兒
是周末西單圖書大廈愛看書的黃昏,是每個胡同裡光膀子穿片兒懶老炮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