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依弘,女,工旦角,上海京劇院梅派大青衣,國家一級演員,上海戲劇家協會副主席 。
「梨花開,春帶雨,
梨花落,春入泥。
此生只為一人去,
道他君王,情也痴……」
史依弘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唱
19年前,凝聚了梅派大師梅葆玖先生畢生心血的京劇《大唐貴妃》曾於上海大劇院豔驚全場,一時在梨園界引起轟動。
作為《大唐貴妃》的主題曲,這曲濃縮了唐明皇與楊貴妃愛情的《梨花頌》很快成為了全球範圍內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乃至「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人在哼唱《梨花頌》」。
原版《大唐貴妃》劇照,梅葆玖飾楊貴妃
可惜由於彼時合作單位多、演出成本大等原因,使它能夠面向市場演出的機會少之又少。重新打造此劇以便推廣,成為了梅葆玖先生的心願。直到生命的最後階段,他仍在為《大唐貴妃》積極奔走。
梅葆玖先生
京劇大師梅葆玖「欽點」,作者「臨危受命」,《梨花頌》竟是這樣誕生的……
當時,楊乃林是歌曲創作組的成員之一,不過他負責的是配器,作曲另有其人。就在臨近排戲之時,出人意料的事情發生了——原本組裡的作曲突遇特殊情況,沒辦法繼續參與創作了。正當大家都急得團團轉時,梅葆玖找到了楊乃林,希望由他來作曲:「楊乃林,你這個任務要擔起來。」
國內著名作曲家、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 楊乃林教授。作為國內京劇音樂交響化的知名專家,楊乃林教授和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先生合作幾十年,一生潛心京劇音樂創作。
19年後,在上海京劇院諸多藝術大師的共同努力下,新版《大唐貴妃》終於被再度搬上舞臺:燈光四暗,音樂乍起,高超的多媒體影像技術使人瞬間身臨其境;
新版《大唐貴妃》在上海大劇院上演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曾經使唐玄宗魂牽夢繞的大唐貴妃的美,就這樣跨越了千年時光,在人們眼前煥發新生;
恢弘的音樂將唐朝盛世的磅礴展現得淋漓盡致,雅致的崑腔又將百轉千回的愁思傾訴得令人神醉……
「此次重新打造排演,是我們對梅老師的一份致敬,盡最大努力完成他的遺願。」
為了展現出最美的楊貴妃,曾經參演了原版《大唐貴妃》的梅派大青衣史依弘每天在翠盤上練舞。
——1.2米高的大翠盤,加上使用新鮮舞臺技術做出的外層流轉效果,看上去就像是一個小人在八音盒上旋轉起舞;數十名舞者在外圍翩躚渲染,展現出大唐極致的創意與美。
史依弘老師在排練中
歷經「不忘初心」的多年耕耘,史依弘逐步成為了文武兼擅、風格鮮明的新一代京劇表演藝術家,獲得了「梅花獎」、「白玉蘭獎」以及「中國京劇之星」等諸多榮譽。2001年,作為梅派傳人中的佼佼者,她在原版《大唐貴妃》中飾演了「三千寵愛在一身」階段的楊貴妃角色,被外界評為「俏皮婀娜」。
原版《大唐貴妃》中參與演出的三組唐明皇與楊貴妃
此後的十餘年裡,史依弘與許多其他京劇藝術家一樣,一直致力於探索國粹的傳承與創新: 她推出了改編自巴黎聖母院的新編京劇《情殤鐘樓》,以東方藝術形式演繹西方文學名著,令人耳目一新;
史依弘將拉丁舞、鬥牛舞與探戈等元素巧妙融入了《情殤鐘樓》
她曾與尚長榮老師一同赴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普林斯頓大學連演多場《霸王別姬》,叫好又叫座,邁出了讓傳統文化走出國門、推向世界的一步;
史依弘《霸王別姬》在美國上演
她完成了將傳統電影搬上舞臺的《新龍門客棧》,不僅在其中加入了京劇的四功五法,還通過一人分飾兩角的創意來增加劇目趣味;
她還嘗試了將投影技術融入京劇,兼納音樂劇的形式,使其進化為綜合性戲劇,增強演員的表演力……
《新龍門客棧》劇照
「在我看來,傳統與創新並不衝突,京劇是可以跟著時代往前走、與時俱進的。我們保留了傳統的主體部分,依然牢牢抓住京劇的魂,只是在外化渲染的部分進行了升華。
正如同梅葆玖先生當年為了突破舞臺音樂的展現力局限而創新使用了西洋交響樂團與傳統京劇的結合一樣,我們不斷追求創新,也是為了突破局限。
在全新的創作體驗中,我也更理解了老先生當年在創作一個新角色時的體會。」
探索中收穫的成長與感悟,被她盡數融匯在了新版《大唐貴妃》之中:
「楊貴妃、李隆基的愛情被傳唱多年,流傳千古。楊貴妃憑藉才華與美貌,得唐明皇李隆基萬千寵愛於一身,兩人在藝術追求上惺惺相惜,讓他們的心走得更近,他們是眷侶更是知音。
每次排練完全場戲,我都會很受感動,需要花很長時間『走出來』。我相信觀眾會被觸動的。」
新版《大唐貴妃》劇照
「在天願作比翼鳥,
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
此恨綿綿無絕期。」
《史依弘大型交響樂京劇專輯》頭版限量發行
音樂總監:楊乃林
管弦樂隊:亞洲國際愛樂樂團
錄 音 室:中央新影廠錄音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