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白崇禧的後裔。
要說臺劇,近幾年最令人淚目的莫過於《一把青》了,絕對屬於臺劇中的扛把子。截止現在,以豆瓣評分9.3在眾多戰爭題材裡中位列前某。(然而,資源並不好找,各大網絡平臺並找不到這部劇。箇中緣由,大家明白,自不多說)。
一把青 時代的最後一次回眸
「他們的故事,如果今天沒有人說出來,以後就更沒有人來說了。」導演曹瑞yu。
戰爭年代的愛情,總是那麼細膩動人。越是純粹的、動人的愛情,當被打上時代的標籤,結局以摧枯拉朽之勢毀滅,厚重的歷史悲劇和著那深沉的壓抑和無奈,都化為焦土一片,時代前進的車轍從來如此,沒有絲毫含糊,沒有任何猶疑。
如果你曾看完這部劇,一定是盪氣迴腸、慎終追遠,也是淚眼婆娑;作品,是深入肌理對歷史一筆一畫的臨摹,是磅礴的慈悲。
白先勇的《一把青》,一部僅10000字的小說,被改編成30集電視劇。很客觀地說,這部劇沒有褒貶,只有居中的審視。
這部劇的主題曲是田馥甄的《看淡》,入情入境,深情又無奈,像極朱青的愛情。
大背景,是抗戰、內戰
往事如惆悵的雨天,悲傷像雨線,因為記憶、因為遙遠總是那麼容易上頭,帶著猝不及防的窒息,一如從四面八方一湧而來的侷促與壓迫,使得生命中的某些時刻嚮往著世界另一邊。
郭死後,朱青流落風塵,帶著滿身傷疤遠赴美國。芊儀孤獨終老,江偉成難逃內心糾責,自縊而亡,小周在劇情的結束,神志不清,她回想起二十年前、三十年前、甚至四十年前三個女人豆蔻年華的青春,那時一切都充滿了希望,關於未來,關於愛情,也關於姐妹情誼。
三個女人的傳奇一生,愛情或破滅,人生或悲劇···
但她們必須涉過人生這條骯髒的河流,才能看見真正的人生到底是哪副面孔——那些蠅營狗苟的見不得人,那些苟且偷生後的體面。
其實,最好運的那個人才最悲慘。因為者長眠於地下,沒有悲慟、沒有牽絆,而只把折磨和沉重鐫刻在生者身上。小周老年痴呆,人生永遠停留在了當年額新生社。曾經的諾言言猶在耳,說好了她和芊儀、朱青一起做鄰居,把日子看到頭···
當所有人都離開這個世界後,只有朱青保留了最初的模樣。仿佛回到相識那一年。因為一張紙條,一個是金陵女大豆蔻年華的學生,一個是天之驕子飛倦了的鳥兒···
當他開著513從高空俯衝到金陵女大上空時,她就像地面上的一個坐標一樣,導航了郭的人生。
生不逢時也只能身不由己。命運如浮萍,當你想要慎之又慎的時候,接下來迎接你的卻是猝不及防的意外。
作品的敘事方式,採用倒敘。在時間跨越極大的情況下,三個女人同屬一個時代,朱青像個過度人一般,承接了下一代的希望,卻也把最美好的、最樸素的人生給了自己曾經的愛情,把最真實的額自己留在了仁愛東村;
與此同時,墨婷作為自己的學生,深深地繼承了她身上的某些品質。墨婷與朱青之間,有一種不同於常人之間的默契。很小的時候,在郭叔還在的時候,她看到過那個單純的小朱青阿姨和郭叔之間的美好愛情,她也知道小朱青阿姨被芊儀和母親小周的不公對待。所以她才義無反顧地一直在登報尋找朱青,才敢於寫信給總統······朱青阿姨才得以被救出來。
因為,她太痛苦,她的傳奇一生就是在痛苦中煎熬成長的。丈夫戰死東北數九寒天,又被打上人民戰犯的標籤;僅存給她一線希望的,只有仁愛東村,但仁愛東村已然再無溫度,只有記憶,於是,小周和芊儀,墨婷成了唯一的希冀。
一代人的破滅,澆注著另一代人的希望
當墨婷不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當男老師在講臺上一首《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唱到淚雨琳琳時,當小周生前最後一刻回想素年錦時的姐妹三人時,當芊儀再也不能回到故裡時···那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情。
1949,虧欠了中國太多,而背鍋者,不過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個體,他們是最渺小的,也是最偉岸的。
青青草地
白衫藍裙 黃昏
金陵女大 素年錦時
傳說很傳奇,它發生著,也在被湮沒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