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芽媽媽(文章純屬原創,歡迎媽媽們轉載分享)
經過了多少年的寒窗苦讀,我們的孩子終於考上了大學,終於離開了父母的懷抱,自己一個人走向外面的世界。
但是大家也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在給孩子生活費這件事情上,不能像初中高中一樣小打小鬧了,必須要認真對待。那麼給多少才合適呢?
有一張大學生生活費等級表非常有意思,第1等的學生每個月的生活費在5000元以上,妥妥的土豪家庭。第二等的學生在2500~4000塊錢左右,也很富裕了。第3種家庭在1800~2500塊錢左右,雖然只歸入了普通家庭,但是也能夠有一個比較舒服的生活。
第4等家庭每個月的生活費在1200塊到1800塊錢左右,也就是說一周的生活費最低才300塊錢,歸入了農村家庭。第五等家庭是較為貧困的家庭,每個月的生活費才700~1200塊錢。也就是每周的生活費不到200塊錢。大家可以對號入座,看看自己屬於哪一等家庭。
還有人做了這樣一張有意思的統計表,裡面歸納了全國大學生每月生活費統計圖。雖然有些平均的意思,但是也能夠看出一些東西。其中北京,廣州等較為發達的城市孩子們的生活費用都比較高。能夠看出不同地區的生活費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看完了宏觀,我們再來看一些具體的例子,有一對大學生情侶在街頭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他們一個月的生活費用也就3000吧。其實他們的家庭根本就給不起3000塊錢,兩個人還要打一些零工才能夠滿足自己日常的開銷。
這樣的例子非常多,還有一位學生表示每個月的生活費用如果低於2000,自己就要喝西北風了。首先化妝品,護膚品有與一些女性用品的費用就是一筆不小的開銷,而且在學校裡吃食堂的價格也不便宜,2000塊錢確實不夠花。
為什麼大學生總是抱怨自己的錢不夠花呢?
①受到了超前消費的影響
很多學生明明一個月的生活費用才1000多塊錢,但是卻敢花2000塊錢去買一些好看的衣服,好玩的遊戲。這是因為他們受到了超前消費的影響,以為花一小部分錢就能夠體驗到更好的物質生活,但是當他們面對帳單的時候就傻眼了。
②太多沒有必要的社交活動
在大學校園裡,很多同學之間隔三差五的就要聚一聚,去學校附近的飯店吃一頓大餐。今天這個同學過生日了,明天另外一位同學要參加一場重要的考試,或者是某某同學順利脫單。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每一次聚會都是一次支出,而且還是見不到回頭錢的那一種。
如何讓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呢?
①讓孩子學會理財
就算是學生,家長也可以適當地引導他們進行理財。因為理財不僅僅是管理自己的錢財,更多的是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讓他們明白錢應該怎麼花,應該怎麼存。
②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
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欲望都控制不了,那麼他跟動物有什麼區別呢?家長應該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減少一些沒有必要的支出。有一種方式非常有效,當孩子想要買一件東西的時候,把它放到自己的購物車裡晾上兩天,兩天之後自己的興奮勁過去了,說不定就不想買這件東西了。
知心話兒:到底給孩子多少生活費的確讓很多家長非常頭疼,其實我們可以給他一個平均值,讓孩子能夠滿足自己正常的生活。如果想要過上更好的生活,孩子們完全可以去兼職,磨練自己的毅力,對他們步入社會有很多好處。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美芽媽媽,每天為大家分享育兒知識,成長故事,希望我的感悟能幫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孩子擁有一個幸福美好的童年!
想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