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蔡瀾」帶路!香港九龍城這家廿年老字號,比「黃珍珍」正宗!

2021-12-23 尋味東南亞

話說宋朝以前,九龍城是個名叫官富場的鹽場。鴉片戰爭後,港島被割讓,清政府為抵抗英軍入侵,在鹽場築起了巖石城牆,是為「九龍城寨」。後來1898年新界被割讓,《北京條約》使得這裡成為了香港殖民時期唯一的中國領土。

#一八九八年的九龍城寨#

清政府退位後,1941至1945年的「日佔」期間,荒廢的九龍城寨城牆被拆除。新中國成立後,地理位置原因中央並未派兵至九龍城寨,而英國政府和港英政府更是無權管轄九龍城寨,九龍城就成了三不管地帶。

#20世紀30年代的九龍城#

1949年前後,內地難民湧進香港九龍城寨,成了罪惡聚集的天堂。1993年,九龍城寨被拆除,在原來的城寨之上,建立了九龍城寨公園,一段江湖傳說也就此完結。

#一九五五年的九龍城#

香港的啟德機場就建在九龍城寨的旁邊,八十年代,泰國亦是另一個為香港提供外傭的重要國家。因為交通便利,大部分泰國人都選擇了以九龍城為定居地。

那時候正是最多泰國人來港的時期,久而久之,這裡有各種泰國美食、商品和旅居香港的泰國人,城南道、打鼓嶺道、衙前圍道幾條街區形成著名的「小泰國」。

在九龍城,開了廿幾年的曼谷隆姐,江湖地位非常之高,除了有大批遠道而來的Local捧場,還是食神蔡瀾最常去的100間餐廳之一。隆姐餐館的服務員都是泰國人,講著「泰味」的粵語,親切而熱情。

#橫街一側相鄰兩間鋪面,對面街道亦有一間鋪面#

見我們在拍照,很nice地對我們說:「月底這裡要「收樓」啦,這間店以後就見不到咯!你們可以多拍一些!」 

幸而只是搬去了對面大樓的鋪面,不然這麼家常地道的美味以後就無法嘗到了。

#老闆娘隆姐#廣州版蔡瀾mix廣州版胡慧衝#至型合照

店面裝修陳設簡單,綠白色相間的卡座餐椅,透出一股濃濃地八十年代港味,渾然一體的舊時餐室風貌。

店外及櫃檯擺放著充滿泰式元素的裝飾物,進門右側的開放式小廚房、正對大門的烹飪區,一覽無餘。

隆姐出品屬於正宗的泰南風味,很多菜餚和甜品廣泛使用椰子、椰奶用來中和辣湯、咖喱、油炸的熱度,而果肉則用來當作佐料。

近年為了方便食客,推出了套餐餐制,對香港的物價來說,性價比還是ok的。

泰式冬陰功湯 

作為泰國「國湯」,檢驗一家泰餐館出品「正唔正」,首選冬陰功。

泰國特有的檸檬葉、香茅、南姜等香料,和辣椒醬、咖喱、椰漿和魚露各種調料一起,加上大蝦和草菇熬煮。

湯汁酸辣鮮香,並且酸辣口感平衡得很好,微酸之餘帶點不至於過火的辣度,是開胃解膩必備良品。

 √ 泰式青咖喱煮雞肉  

青咖喱因其獨特的複合香料帶來的濃鬱香氣,和香醇的口感而受到大眾追捧。正宗青咖喱主料是箭葉橙的外皮,又稱泰國檸檬,外皮長滿疙瘩其獨特的香氣聞後非常讓人難忘,被稱為東南亞的味道。

芫西籽、白胡椒粉、豆蔻粉、孜然粒、香菜根、高良姜、香茅、青辣椒與蝦膏醬,攪打混合成最後的青咖喱。

隆姐的青咖喱煮雞肉,醬汁偏濃鬱,稍微勾芡的做法帶上了泰國家常菜的味道。雞肉煮的恰到好處,口感嫩而味香

青咖喱順滑而微鹹的多重口感,搭配蒜蓉烤麵包,簡直一流!

 泰式蠔仔煎蛋  

潮汕人生活在南嶺餘脈的丘陵地帶,人口容量有限,自古以來便有大批移民到東南亞尋求發展;清雍正時期,泰國吞武裡王朝始祖達信大帝鄭信,就是汕頭澄海人鄭鏞的兒子。

而在泰語中,「Hoi」是蠔的意思,也就是蚵仔,「Thod」是煎的意思,這道菜屬於潮式蠔烙的變體,在臺灣地區叫做蚵仔煎,做法上也有些許差別。

新鮮珍珠蠔、豬油增香的油底,澆上隆姐家的秘制粉漿,和成蛋漿液,煎至金黃;內裡裹著汁水充盈的蠔仔,入口飽滿鮮香。

若想更惹味些,不妨蘸些許辣醬,包管你發出滿足的喟嘆,當然,鋪底的豆芽就顯得不那麼亮眼了,只是,瑕不掩瑜,還是私心給滿分。

 √ 泰式生菜碎肉包  

這道菜的香料食材有青檸、香菜、青檸葉、九層塔、香茅、紅辣椒、辣椒粉,主料有泰式香米、豬肉糜、生菜。

傳統做法上,泰式香米磨成粉,是泰式肉碎生菜包裡最重要的一個食材,有了米粉的味道,才能還原出真正的泰國味道。

隆姐家的生菜包少了些許講究的香料,屬於非常家常的簡單炒制,口味上的調味更偏重於泰北,南姜、香茅的味道非常突出。

洋蔥碎增添了一絲清新的辛辣,滋味稍微重口的肉沫包裹在爽口生菜葉裡,是夏天的生活味道。

 √ 酸辣無骨雞爪  

由於特殊的氣候條件,造成了泰國人民對酸味和辣味的依賴,所以泰國菜偏酸辣。

酸辣無骨雞爪可以說是懶人黨最愛,飯前啃一啃,非常地開胃。

 √ 泰式飛天炒通菜 

初見這道菜名氣勢不凡,細詢之下得知,飛天炒通菜不是「飛天醬」,也無特別意味,只是一道成名於曼谷著名的大排檔菜式,已有數百年歷史。初時名不經傳,鮮為人知,也不是凌空翻炒,只是一道普通家常炒通菜。

店家是否用心做菜,單就一味便可觀察得到。Aeriuns曾在廣州一家廿十幾年老字號餐館吃過同樣的菜式,葉老莖粗且難嚼。

Ps:想知道是哪一家?文末給我留言,幫你拔草!

隆姐家的炒空心菜都擇取非常細嫩的部分,莖細葉綠,爽滑而不老,微辣而不重味,水準很好。

六七十年代移民潮遺留下來的「泰國原住民」們,在九龍城紮根勞作,許多家常泰味餐館經由時間的和老饕的篩選,積澱下來。

街知巷聞九龍城最出名的泰國餐廳是「黃珍珍」。如今的「黃珍珍」店鋪和招牌都賣了,已經不是當年的味道;而隆姐,屬於與黃珍珍同年代的那一批人,是為數不多地,還堅守著餐飲本味的正宗泰菜老店。

老食肆,早就躋身成為香港地標性的建築,在這裡不管享用什麼餐食,不分國界地域,不分種族語言和口音,都是那種香港市井生活的細碎與蘊藉,這樣的人情味感慨本土生活也不過如此了。

相關焦點

  • 香港蔡瀾帶路!藏在九龍城街市裡的「樂園」
    ▲粵語中的「通街」,指的是:「到處都是,隨處可見」香港老字號茶記不難找,但需要端正心態 -- 遊客難以在茶餐廳找到絕頂美味。蔡瀾之於香港,或許可以等同於廣州人和早茶,是一種不可分割的刻板印象。某集《魯豫有約》,蔡瀾先生帶魯豫來九龍城街市三樓熟食檔「樂園」吃早茶。
  • 九龍城正宗泰國美食,快去嘗嘗吧!
    在八十年代,除了菲傭和印傭之外,泰國亦是另一個為香港提供外傭的重要國家,那時候正是最多泰國人來港的時期。其後,越來越多的泰傭陸續來港,因為交通便利,大部分泰國人都選擇了以九龍城為定居地,如今昔日的啟德機場已人去留空,但區內依然雲集各式各樣的泰菜館,泰國雜貨店和泰式美容院等,故這區又被稱為「小泰國」。
  • 如何在香港捕獲「野生」周潤發?
    所以人們隨便在香港的九龍城、港鐵及各大行山路徑等日常地方,都有極大機會捕獲發哥,他也因此被稱為「被市民野生捕獲最多」的名人。在各大社交網站,與發哥的合照,也成為「集贊」的熱點。只要在Ins搜索話題#野生捕獲發哥,就會看到過百張相關照片.
  • 再見了,香港老字號!
    結業的餐廳中,不乏赫赫有名的餐廳,甚至還有傳承幾代人的百年老字號,包括李小龍生前電影取景過的川菜館 、128年的「豆腐廠」小吃店、張國榮影迷必打卡的海景餐廳、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食府珍寶海鮮舫、香港第一家西餐廳Jimmys kitchen等。這批餐廳的倒下讓人唏噓,希望疫情早日結束,讓香港餐飲業儘早恢復往日的繁榮。
  • 夏日「一凍解千愁」!被 ins 洗腦的 10 款香港刨冰登場!
    講到刨冰,香港的刨冰可謂是紅爆了ins,以超高顏值成功跑出,更成為不少人到香港慕名前去的必吃聖物!這次八叔來告訴大家香港到底有哪些人氣刨冰!這家紅爆ins的日式刨冰已成為在銅鑼灣吃甜品的不二之選。門口好日式,深藍色的布上面印了招牌大大個「氷」字!刨冰款式豐富,逢節日還會推出限定口味,顏值爆燈!
  • 九龍城宋皇臺站好去處
    屯馬線已於6月27日全線通車,新增設宋皇臺站就位於九龍城範圍,大家以後「入城」就更加方便啦!樂園本來尋常不過,但多年前被食家蔡瀾讚賞,贈以「勝過鮑參肚翅」墨寶,懸在店上,迅即走紅,成為名店。近年老闆兒子接手,食物變化多端,奶茶紅豆冰、紅豆西多、鹹牛肉西多……大受年輕一代歡迎。但賣了多年的沙嗲牛肉麵,仍是老神在在,始終鎮店招牌。沙嗲自家調製,濃香偏辣,特別醒神。牛肉採用新鮮貨,沒有過分松醃,吃到牛肉的韌彈和肉味。
  • 「細蓉」的港式滋味:網民選全港 16 間至正雲吞麵!
    這些年雲吞麵的的魅力似乎被其他網紅美食蓋過,唯恐大家已淡忘香港的雲吞麵,在芸芸雲吞麵店中,網民暢談「香港邊度有好食嘅雲吞麵?」我們歸納出港島、九龍及新界三區,網民認為「好食雲吞麵」之選,也有你的心水選擇嗎?港島區第一名:位處中環的半山扶手電梯旁,專賣雲吞及鯪魚球,湯頭鮮甜,鹼水竹昇面彈牙有嚼勁。
  • 富豪的享受,親民的價格,愛吃的人都會推薦這間「潮式打冷酒家」!
    每逢節日,家人不免要組織聚會,吃什麼倒成了很多家庭頭疼的問題,地道的香港色香味、幽靜的就餐環境、香港空運食材的新鮮、星級酒店標準的獨特烹調手法,都成為「百樂潮式打冷酒家」引人關注的亮點! 蜜汁叉燒包 南方的叉燒包所使用甜醬有區別於北方的面醬,因為「百樂潮式打冷酒家」堅持香港純正口味,所以原味材料均採購於香港,所以我們看到「百樂」叉燒包的顏色會更加鮮豔,品嘗起來口味更鮮香濃厚。
  • 「食神」蔡瀾的點心店又出新品,過年一起吃!
    蔡瀾港式點心是《舌尖上的中國》美食總顧問蔡瀾先生主創的港式點心品牌。我記得蔡瀾先生說過的一句話,覺得用在這個品牌上再合適不過:「以「真」為生命真諦,只求心中真喜歡。」來蔡瀾點心的次數真的有點多了,只因他們每一次都能保持最佳的水平,也說明是真的用心了,是真的喜歡了。每天早上6點,師傅們便開始準備當日的食材,純手工製作,以確保大家能夠吃到新鮮出爐的點心。
  • 香港丨當屯馬線開進九龍城,有人哭了,有人哈哈哈哈哈
    因為之前答應過你們,要為大家好好看看香港的大小變化,所以屯馬線通車的第一天(6月27日),象女士也去了,但出門時的心情可悲壯,滿腦子都是跨年煙花式的摩肩擦踵。通車首日,頭班車5點50分由宋皇臺開出,終點是屯門;為了迎接市民,出入口5點15分就開放了。換任何一個其他城市,不就是某交通工具投入使用嘛,最多有個零星旅客,但在香港,這根本是一場「追星」!
  • 香港社團「新義安」大總管「林景」,隻手遮天,卻選擇安分守己
    香港黑幫社團『新義安』,其創始人是向前,曾任職國民黨少將,輔佐戴笠將軍,國民黨戰敗後,派向前到香港以間諜身份搞活動,為了身份的特殊性,於1947年創立了『新義安』,當年獨大於九龍,被譽為「九龍皇帝」,就是香港娛樂大亨向華強的父親,『新義安』之所以成為數一數二的黑勢力,與這位人物離不開,他就是『
  • 「追龍」在香港俚語中是這個意思!
    然而,當所有人都認定王晶已經「江郎才盡」的時候,他自己卻認真了一回追龍追龍「追龍」,在香港俚語中是「吸毒」的代名詞。 香港反吸毒運動的口號就是:生龍活虎「莫追龍」。而影片所圍繞的,就是香港犯罪史上兩大著名狠角色: 「大毒梟」跛豪和「五億探長」雷洛。
  • 92歲的香港蓮香樓更名重生,將「懷舊」堅持到底
    ▲蓮香樓地鋪是蓮香老餅家,上層是茶樓(圖片來源:ins@chichihungchichi) 作為香港碩果僅存的舊式茶樓之一,「蓮香樓」的前身,是一間在廣州西關的婚慶餅店糕酥館 1927年,當時的廣州蓮香樓掌柜顏樂天,在中環皇后大道中開設香港第一代蓮香樓,自此蓮香樓在香港生根發芽。
  • 火爆廣州的「香港地鐵打卡牆」,就在番禺,地鐵直達!
    (小A只能算是低配版~)趁沒人的時候,讓朋友抓拍幾張「 走過 」的照片,加個濾鏡,來個「 動感模糊 」就很有Feel啦~ 02| 復古港風小紅書很火的,「 自己給自己拍照 」就很好玩,大家快來試試!拍照的那個姿勢一定要夠誇張,才出片!
  • 萬菱匯新開「蔡瀾越南粉」,排隊2小時了…
    前幾天,【蔡瀾越南粉】悄悄開到廣州萬菱匯,很多人去打卡了。蔡瀾的美食店,開一家火一家,這家也不例外。第一家蔡瀾越南粉開在香港,當時超級轟動,就連陳奕迅、陳慧琳、李嘉欣都來了打卡!後來店逐漸開到內地。招牌叫蔡瀾特別牛肉粉(越南粉也稱pho),名字有點特別
  • 香港怡東酒店「怡東軒」竟然「搬到」廣州一周!
    5月25日起,香港怡東酒店「怡東軒」的拿獎菜,會在
  • 「追龍」,在香港俚語中是這麼個意思......
    一個導演太多爛片的「王晶」幾乎徹底成為了「爛片」的代名詞。然而,當所有人都認定王晶已經「江郎才盡」的時候,他自己卻認真了一回。《 追 龍 》追 龍「追龍」,在香港俚語中是「吸毒」的代名詞。香港反吸毒運動的口號就是:生龍活虎「莫追龍」。而影片所圍繞的,就是香港犯罪史上兩大著名狠角色:「大毒梟」跛豪和「五億探長」雷洛。
  • 雜談 | 嘆「細蓉」江湖如夢
    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中意的那碗,而今天就從一碗雲吞麵說起,數盡雲吞麵鼻祖麥家在香港的嫡系旁支。雲吞麵雖然是一種街坊小吃,但卻絕不能被小看。雲吞麵從湖南傳入廣東,又有人會稱雲吞麵為「蓉」,從「芙蓉面」衍生。「芙蓉」形容外貌美麗的女子,故可比喻作靚面。
  • 如果「陳根記」停業了,那去試試這些餐廳吧 ···
    最近兩天港漂朋友們在刷屏沙田大排檔「陳根記」或將面臨停業這家餐廳我也吃過不少次味道的確不錯,消費也算親民萬一「陳根記」停業了資深港漂吃貨告訴你唔~洗~驚~香港還有很多很多美食「 吃遍香港 」>【 紫 】香港有很多家日式料理店,但是要說味道正宗,做工精緻的話,紫這家餐廳應該是當仁不讓了,形容詞不用太多,請直接看圖片,注意口水不要滴屏幕上了哦~ 個人覺得這家餐廳價格有點兒偏高,但餐廳服務態度非常好,用餐環境也是安靜優雅,感覺每一次端上來都是一件藝術品。
  • 廣州丨香港人告訴你,紅磡冰室VS敏華冰廳,真的夠正宗嘛?
    就拿上面3款店裡強推的食物來說,「滑蛋嫩牛」確實的不錯,完全把那種蛋飯交融的感覺做了出來,而且口感沒有香港的那麼油,可以說是非常滿意了。 不過後面那個據說每天限量供應的「黃金咖喱麵包蝦」就有點網紅的意味了,顏值滿分,咖喱可以,但好拍多過於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