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香港最近最火的一首歌,名字叫《屯馬通車真的很興奮》,全歌僅一句歌詞,是一位羅姓少年在地鐵屯馬線通車之後的即興創作。
你真該看看他在新聞上的表情和神態,那種由衷的高興,仿佛回到97年香港回歸時唱的《東方之珠》。
因為之前答應過你們,要為大家好好看看香港的大小變化,所以屯馬線通車的第一天(6月27日),象女士也去了,但出門時的心情可悲壯,滿腦子都是跨年煙花式的摩肩擦踵。
通車首日,頭班車5點50分由宋皇臺開出,終點是屯門;為了迎接市民,出入口5點15分就開放了。換任何一個其他城市,不就是某交通工具投入使用嘛,最多有個零星旅客,但在香港,這根本是一場「追星」!
圖/am 730
等待開閘進站的時候,幾百號人像是候在渣打馬拉松的起跑線一樣,你看看這到位的助跑姿勢。當時站在象女士旁邊的小男孩,我都分不清他是被擠哭了,還是熱淚盈眶。但那天,真的有一群6至80歲的港鐵迷激動哭了。
你或許get不到這種情感,但這條線,有人等了幾十年。當然,就算我們不住在線上的任何一站,但想到從今往後去九龍城可以小火車直達了,還是有點雀躍啊。
聽膩了給九龍城貼「小泰國」的標籤,這地方真的沒別的玩了?哎喲終於進入今天的正題了。
象女士對於九龍城的愛,可以說是很愛很愛,之前的文章裡也跟大家講過,這裡和曼谷的差距可以用小數點後一位來計,無論是冬陰功還是馬殺雞。那除了這兩點,這地方還有什麼可玩的呢?
既然是搭地鐵而來,第一站必須從宋皇臺站的藏品展覽開始,所謂「在地鐵站看文物」的興奮程度,別說是宋朝、元朝的了,哪怕是地球形成初期都「麻麻地」,但宋皇臺站的文物卻有個讓人難以醜拒的理由——它們是在挖地鐵的時候,在深入地底20米左右的地方喚醒然後出土。有沒有,情感聯繫一下生成了。
通車那天,據說展品還沒ready,所以展櫃沒開放。但在展柜上方的天花板位置卻可以看見一個泥黃色圓形的東西,據說這可是挖地鐵時發現的宋元古井口,雖然現在全靠想像,但據說之後不僅會原址重建大井,而且還會換成透明底板供人欣賞。
象女士:想像一下,到時候大批的乘客在經過時從下向上朝天看古井。這畫面,怕是會有一群井底之蛙的既視感…
幾乎每個聽過或看過「九龍城寨」的人,都會對它的現址很有期待。象女士剛來香港的那會兒,就急著來打卡過,當時還曾一度暢想過遇見那個黑暗、陰冷、潮溼的城寨——密集的住家和頭頂上隨時可能掉下來的窗戶,想著就很驚心動魄。
但當我真的來到這裡,看到蘇州園林式的亭子流水時,心裡就倆字——破滅。
圖/鴨米、
直到最近看了本名為《黑暗之城:九龍城寨的日與夜》的書,再到訪時有一種世界變了的感覺。
書裡稱「九龍城寨」為紅番區,通指的是品流複雜、治安一般,沒事別作著想去的地方。書裡有好多那個年代城寨的照片,錯雜的房屋排列和抬頭望不見的天空,但同時也有孩童在無數天線下笑鬧的樣子,成了這黑城裡的光。
圖/象女士 《黑暗之城:九龍城寨的日與夜》
如果你有來看看的打算,建議可以先翻翻這本書,然後在日落後前往。別誤會,只是白天城寨公園的風格太園林了容易出戲,夜晚的黑和亮反倒是有了點過去的印記。
還有就是,儘量和朋友一同前往,相信象女士,這地方如果你心裡有background,真的不適合獨自一人閒逛,真的會月光光心慌慌。
圖/小少女
象女士:說起書的事情,想起來7月14到20日香港書展要來了,據說打了疫苗可以免費入場,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留意下~
嗨朋友,從詭秘氣氛裡收一收~接下來我們要講點有意思的事情,就姑且稱它為城南道「小曼谷」奇聞異事吧!
在宋皇臺站和寨城公園之間,有一條城南道,這條290米的窄路上,泰國雜貨店、食品店一家挨著一家開著。人人都見過的就不提了,今天象女士要給大家隆重推薦兩款特產,這個世界上除了曼谷,怕是城南道的最正宗。
一個是泰國獨有的皺皮檸檬,據說湄公河兩邊就種滿了它的樹。好不好吃不知道,但真的很好用。泰國的女孩們,就用這個摩擦著頭皮洗頭,用完不僅完全清除了頭皮的癢,還能打造一種天然蓬鬆感,到底是什麼大自然的黑科技!
圖:泰國皺皮檸檬/泰國小苦瓜
另一款則仁者見仁,如果你喜歡吃苦瓜,而且是很苦的那種,這款小苦瓜絕對不會讓你失望。一切一炒加個蛋,苦得你肝腸寸斷,但回甘卻比蜜甜,最關鍵是,第二天一起床,哎喲嘴角的痘沒了。
城南道當然不只是個賣菜的地方,但劇透太多總歸不厚道,各位還是自己前來尋尋寶,在千千萬萬個無法去曼谷的日子。
話說,如果你是星期天來,甚至有機會見到出家人化緣的場景,生活在這裡的泰國異鄉人會為師傅們提早準備好泰式便當和禮袋,讓他們帶回去寺廟分享。
九龍城雖然舊,但卻是出了名的富豪買菜區,從城南道上的各種雜貨美食到侯王道上的新三陽南貨店,出出入入的除了有區內街坊,還有保姆車送到門口的城中名人,所以如果你在這裡撞了星,別激動,這很平常~
我就在九龍城的同心菜館遇到過一次蔡瀾,那時他正一個人坐在靠門的位置,享用一碗遊船河,這種河粉的湯底由鴨血煮出來,顏色偏深,但一口下去卻能把眉毛都鮮下來。老爺子坐在那,邊吃邊微笑點頭,好一個行走的吃播。
象女士本人比較偏愛的是他們家的泰式乾拌麵,看上去平平無奇,甚至連吃起來都絲毫沒有餐廳出品範,但完全是泰國尋常人家午餐的味道。如果你幹完面之後還有胃口,一定要試試這裡的豬手,配著爽口的酸菜一起吃,天呢我能一己之力消滅一盆。
午飯過後,當然是曬著太陽吃甜點的時間!九龍城有一個在三級歷史建築物裡吃蘋果批的機會,衝啊~石屋!
和鋼筋水泥造起來的現代房子不同,這間大屋真真切切用花崗巖和混凝土組裝而成。5套房組成的大屋在解放前建成,後來香港政府活化建築,幾十年前的民居便化身成了今天的咖啡冰室。
如果你是周末前往,千萬請早,去晚了門口樹蔭下的位置就沒了。吃正餐沒必要,倒是可以試試甜品,象女士蠻喜歡這裡的蘋果批配雪糕,雖然風格和中式古建築有那麼點違和,但香港總是處處都有這種碰撞美。
熱辣出爐的蘋果批遇上雪糕球,口腔會有一種又冰有熱的爽感,批裡混合了果肉和果蓉,算是一大驚喜。點睛之筆是雪糕上的焦糖醬,完全俘獲嗜甜象女士。
圖/toofullforfood
吃完甜,真的需要咖啡壓軸。疫情期間,九龍城開了不少cafe小店,其中最有特色的必須是衙前塱道24號的「大和堂」。上世紀20年代,一座騎樓式建築物拔地而起,被稱為在世華佗的「鍾伯明」在這裡妙手仁醫。後來輾轉幾代,從醫館變成中藥材鋪,直到走到了今天的咖啡店。
說句良心話,來這裡的人大多衝著故事,你可以拍拍、看看,來杯咖啡,但真的沒必要吃正餐。店鋪比較小,網紅比較多,排個隊興致都沒了。加上裡面主打班尼迪蛋和卡邦尼意粉,沒什麼傳統文化的滋味,唯一呼應local的是雞蛋仔配炸雞,售價98港幣,可吃可不吃。
圖/林SiylNg
香港有不少老祖宗留下來的好東西、好文化,也總是被當代的international氛圍這樣那樣地改造,剛開始我們總有那麼點不適感,但轉念一想,無論如何這是一種求生欲,至少因此,我們和我們的後人還有機會為某個差點消失的細節心動。
「當第一輛火車開進村莊,有人覺得是破壞,也有人雀躍將被更遠的世界看見。」
——象女士
# 今日話題 #
你希望象女士帶你去看香港的哪兒?
留言一下,說不定就能實現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