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太子太劉墉,11幅處世智慧對聯欣賞,字字遒勁句句珠璣,好字

2020-12-22 清雅閣

前言:

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

練字與其說書法的學習過程,不如說是參悟書法精髓的過程。從學「技」慢慢到追「藝」。越來越會最終指向書法的「真髓」。想用毛筆去寫印刷體,一定是違背生理和毛筆特性的。所以你心裡想要的是印刷體,手和毛筆不支持,就算你寫出來,字也會寫得很難受,或者長期練習,把手和工具訓練的「異化」來適應印刷體,就不能體會自然書寫的快感了。

行書是憑空創造出來的嗎?非也,從字體演變歷史來看,行書是由隸書的俗體逐漸演化出來的,那個時代,難道幼童學書的時候不是先練習隸書認字,而是直接上手行書不成?楷書出現之後,識字/寫字的基礎字體已經從隸書轉化為楷書了,並且楷書從行書基礎上產生的,可以算是一個體系之內的,強調楷書基礎有多大錯誤?更何況之所以強調楷書基礎的意義在於控筆能力和結構把握能力,而不是在強調這個字體是行書的書法基礎。當一個人連最簡單的一橫一豎的筆畫質量都無法保證的情況下,我不知道你從何而來的信心,在相對快速的行書下寫出好的線條質量。

清太子太劉墉11幅處世智慧對聯欣賞:

書者介紹:

劉墉(1720年-1805年1月24日/25日 ),字崇如,號石庵,出生於山東諸城。清朝政治家、書法家。大學士劉統勳長子。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寧府知府、內閣學士、體仁閣大學士等職,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潔聞名於世。劉墉的書法造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劉墉享年八十五歲,追贈太子太保,賜諡號文清。

劉墉不僅是政治家,更是著名的書法家,是帖學之集大成者,被譽為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其餘三人為成親王、翁方綱、鐵保)。清朝徐珂稱讚劉墉:"文清書法,論者譬之以黃鐘大呂之音,清廟明堂之器,推為一代書家之冠。蓋以其融會歷代諸大家書法而自成一家。所謂金聲玉振,集群聖之大成也。其自入詞館以迄登臺閣,體格屢變,神妙莫測。" 劉墉是一位善學前賢而又富有創造性的書法家,師古而不拘泥。劉墉書法的特點是用墨厚重,體豐骨勁,渾厚敦實,別具面目。劉墉之書尤善小楷,後人稱讚其小楷不僅有鍾繇、王羲之、顏真卿和蘇軾的法度,還深得魏晉小楷風致。劉墉還兼工文翰,博通百家經史,精研古文考辨,工書善文,名盛一時。

相關焦點

  • 劉墉的字被人稱為「墨豬」,其書法好在哪裡呢?
    我國清代有兩對為官清正、留名青史的父子雙宰相,一對是張英、張廷玉父子,另一對就是劉統勳、劉墉父子,劉統勳、劉墉父子的故事近些年被編成了電視劇,《天下糧倉》、《天下糧田》講了劉統勳開荒增田的故事,而《宰相劉羅鍋》則是講了劉墉與乾隆、和砷鬥智鬥勇的故事!
  • 清代大書法家林則徐,行書智慧對聯真跡欣賞,筆勢勁健,結體挺拔
    因為林則徐字少穆。其三,林則徐書法作品多以對聯的形式流傳下來。其四,林則徐的書法作品,楷書中正而大氣,風格介乎歐顏之間,顏體成分突出。行書規整灑脫,不失厚重,風格屬於行楷。清代禁菸英雄林則徐行書智慧對聯真跡欣賞:書者介紹: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人,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
  • 清代著名書法家鄭板橋,14幅精品書法對聯欣賞,筆勢奇古格韻別趣
    意味著全天下就這一份,就算是頂級的士人別說看真跡了,看到一份別人臨的好的作品都是可遇而不可得。書法有很強的技術性。我們在臨帖的時候,其實就是在鍛鍊手的肌肉記憶,到你創作時,能夠下意識寫出你想要的線條,結構。這點和很多運動相似。學習書法除了最基本的技法訓練外,還需要你的書法品位,需要你多了解古文字學,需要你思考書法史,形成自己的書法語言,只有到這個階段,書法才是藝術。
  • 清代著名花鳥山水圖冊欣賞,收藏!(104幅)
    並參加了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極大地影響了康熙之後的清代宮廷繪畫和審美趣味。他畫的中國畫墨線流暢,層層暈染,外加無法效仿的顏色運用,形成精細逼真的效果,中西合璧,煥然一新。他的作品現如今陳列在全球各大博物館。郎世寧《仙萼長春圖冊》16幅 ↓ 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 不出名卻值得欣賞的5副對聯,高水平好文採,真是厲害
    對聯俗稱對對子,是傳統文化的瑰寶,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只不過,時間匆匆,一些好對聯因為各種原因而被埋沒,不被廣大讀者熟知。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喜歡對聯的讀書人。關注我,一起來欣賞不出名卻值得欣賞的5副對聯,高水平好文採,真是厲害。
  • 劉墉:120本書、70年經驗,都在這40個人生錦囊中了
    現在,他被大家尊為「華人世界的精神教父」:他桃李天下,教育子女的獨特智慧,被世人譽為「華人家教的典範」;他書畫江山,一幅畫作價值百萬,被國際各大博物館珍藏,他仁心風骨,捐建學校40所.沒有人能完全定義他的身份。
  • 康熙墨跡洩天機:紅樓夢中榮禧堂隱射太子府,深藏賈寶玉原型密碼
    又有一副對聯乃是烏木聯牌,鑲著鎏銀的字跡,道是:『坐上珠璣昭日月,堂前黼黻煥煙霞。』」解密: 看這「榮禧堂」三個大字的匾是「赤金九龍青地大匾」,「赤金」已經是規格極高的,再加上「九龍」,九龍乃皇家專用專享,它代表著九龍之尊的皇帝,平常人擅用回招來殺身之禍。此處「青地」二字諧音「清帝」。試想,就此匾,江寧織造府能掛嗎?夠格嗎?
  • 《隨遇隨喜》丨看劉墉先生解讀的人生哲理寓言故事,品味人生智慧
    有倉廩就難免鼠患,有子女就難免煩惱,有愛情就難免牽掛,有身體就難免病痛…… ——劉墉《隨遇隨喜》這些年來,劉墉先生的暢銷書在大陸銷量超過了千萬冊,對於很多青少年讀者來說,在他們心裡,劉墉相當於青年導師的位置,不管是劉墉的畫作還是散文集都得到了很多讀者的喜歡。
  • 曹德旺:曾國藩這12個字遺言,掛在我辦公室50年,讓我百戰百勝
    曹德旺:曾國藩這12個字遺言,掛在我辦公室50年,讓我百戰百勝在晚清時期,出現了四大中興名臣,一度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大清王朝。在這四大中興名臣中,左宗棠太狂,常以諸葛亮自比;李鴻章太圓滑,左右逢源,步步高升;張之洞太自愛,寫得一手好文章,事事顧全自己的名聲;曾國藩近似聖賢。
  • 王維用20字潑灑出千年難以超越的美景,字字精美,句句傾心
    這字字句句都能寫到我的心坎裡。但是筆者本次推薦的卻不是這些朗朗上口的詩歌之一,反而是平常人很少見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絕句對於王維有著特殊的意義,字字煎蛋缺充斥著令人難忘的感受,短短二十個字卻能讓人在未來的千年時間內銘記於心,自然不簡單。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首絕句。
  • 南懷瑾談人生的最高境界,句句經典,字字精闢,不愧是國學大師!
    所以人生最高境界,沒有人是嚮往差的,都是嚮往好的。如果問大家人生最高的境界是什麼?大家會怎麼回答這個問題呢?可以說我們回答或許都不太一樣,但值得肯定的是,也都是嚮往生活往好的一面發展。比如說有些人認為人生最高的境界,便是成功後功成名退,隱退隆中,做一方居士,追求大自然的美和道。也有些人認為人生最高境界就是人生得意須盡歡,就是隨時保持開心,盡興。
  • 「文學怪才」馮夢龍處世警則: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字字句句之中更是充滿了警醒,下面就為大家介紹馮夢龍作品之中,最讓人警醒的10句話,充分體現了什麼叫做看破世事驚破膽,習透人情冷透心:1.忙忙如喪家之狗,急急如漏網之魚。2.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 這幅對聯八個字,送給每一位書法人!
    清 錢灃楷書四言聯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寫字,在於一個「敬」字。提起毛筆,就要有「敬畏心」、有「恭敬心」。不說一定要像古人那樣沐浴焚香,在起碼要對得起手中的筆、筆下的紙。古人說,要「惜紙」「惜字」,即使寫壞了的字紙,也不要亂扔,要恭敬的去燒掉。恭敬文字乃是一善。
  • 立意高古聯自佳 ——廖彬宇先生嵌名聯賞析兼論對聯的創作 中國楹聯學會李培雋
    在廖先生的作品中,對聯創作也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在去年出版的新書《平心平天下》中,就收錄了他的幾十副對聯,大多數作品有一個顯著特徵,就是化用經典,集句成聯,尤其是做到信手拈來,自然貼切,意蘊深遠,匠心獨運。所以如何寫出一副好的對聯,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多讀書,尤其是經典,增強文化底蘊。唯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才會具有高水平的創作水平和鑑賞水平。
  • 軍事博物館館長袁偉將軍,11幅行書作品欣賞,網友:可進中書協
    他的字剛毅遒勁,中規中矩中自有風格,字如其人。這可能和他是軍人和長期的軍旅生涯鑄就了老人品和性格,在書法上體現了出來。在一次訪談中,袁偉將軍認為:「字是用來表達意思的,美只是它的外在因素。只要能清晰表達意思,字好不好看真的沒那麼重要。當然在能準確表達意思的同時,把字寫得好看點固然好,但一定要分主次。
  • 人生,悟透曾國藩的8字處世方針,定能受益匪淺
    那麼,曾國藩都有哪些做人的智慧和處世之道呢?其實,歸根結底就是8個字,2條行為準則。情商高的人,都懂得按照這2條行為準則來為人處世,因此福氣也多。我們悟透曾國藩的這8字處世方針,定能受益匪淺。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 四字書法《惠風和暢》作品欣賞
    《蘭亭集序》文字燦爛,字字璣珠,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優美散文,它打破成規,自闢徑蹊,不落窠臼,雋妙雅逸,不論繪景抒情,還是評史述志,都令人耳目一新。《蘭亭集序》的更大成就在於它的書法藝術。通篇氣息淡和空靈、瀟灑自然;用筆遒媚飄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參差 ,既有精心安排藝術匠心,又沒有做作雕琢的痕跡,自然天成。
  • 青年書家隸書秀雅,300多字對聯,獲全國楹聯書法展優秀獎
    在其對聯書法中,用筆甚為嫻熟與輕鬆,能在提按、使轉、疾澀、方圓、頓挫之間自由轉換。此外,秦朋打破了隸書傳統的結體橫勢布局模式,而是縱橫結合,字字異形,各展其態。隸書的章法變化很少,難以與行草相抗衡,基本上採用兩種形式:一是縱有序,橫有列,字距寬,行距緊;二是縱有序,橫無列,字距參差,行距間隔。
  • 當代書法大家盧偉濱,楷書《心經》欣賞,英姿峭拔骨力遒勁,好字
    所以學書法寫好楷書是學術人的義務和責任。楷書之所以為楷書,因為它必須要一筆一畫寫就,不可隨意為之,方成其法度。在我們平常練習的過程中,不要去求數量,通臨整本字帖最好是把筆畫和單字這兩關解決以後再說。這時會有一個問題:「這《九成宮》洋洋灑灑一千多字,我每個字都練,哪怕一天練三個,也得快一年啊」。
  • 隨園詩話中,袁枚提到的這兩幅對聯,到底誰的好?
    有人問:隨園詩話中,袁枚提到的於耐圃相公和鄂西林相公的的兩幅對聯,到底是誰寫得更好一些呢?鄂西林相公,亦有菜圃對聯云:「此味易知,但須綠野秋來種;對他有愧,只恐蒼生面色多。」兩人都用真西山語;而胸襟氣象,卻迥不侔。這兩幅對聯在清朝人梁章鉅(1775-1849)的《楹聯叢話全編》中也能見到:於文襄公敏中嘗治蔬圃,自題圃門聯云:「今日正宜知此味;當年曾自咬其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