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國府正室 榮禧堂 解密:康熙墨跡洩天機,榮禧堂正是太子府毓慶宮
客觀,看了題目你就會立馬感覺到其中大有乾坤:「 榮禧堂 」果真是太子府 毓慶宮 的話,賈府的原型毫無疑問,那就是大清皇宮!掂量之下,沉甸甸的話題令人倍感興趣!
《新秦學》開山人大話紅樓道真情:賈府的原型是大清皇宮;寧國府暗喻 乾清宮 ;榮國府暗喻內廷,榮國府的核心建築「榮禧堂」所指正是太子府毓慶宮。這可並非憑想像、靠推理,而是經過破解文本密碼而得。
細看《紅樓夢》第三回「林 黛玉 拋父進京都」(夢稿本為例)一節中,林黛玉從賈母處去拜見兩個母舅時的細節描寫,洩露了林黛玉已經進入紫禁城的伏脈密碼。
一、黛玉拜見兩個母舅皆不見,禪機何在?
原文:「當下茶果已撤,賈母命兩個老嬤嬤帶了黛玉去見兩個母舅。」「一時進入正室,早有許多盛裝麗服之姬妾丫鬟迎著, 邢夫人 讓黛玉坐了,一面命人到外面書房去請賈赦。」此處有一句脂批:「 這一句都是寫 賈赦 ,妙在全是指東擊西打草驚蛇之筆,若看其寫一人即作此一人看,先生便呆了。 」何為「指東擊西」?「打草驚蛇」又指何事?「作此一人看」怎麼又「呆了」呢?
解密: 原來 脂硯齋 一語點醒夢中人:細看那迎接黛玉的「盛裝麗服之姬妾丫鬟」不是三五人,而是「許多」,這「許多」那裡是一般富戶人家的排場,如此高級別的陣勢唯獨皇家才有。說明此處作者有意透露賈赦的身份絕非一般富戶、官宦。所以 脂硯一語點破 ,看似迎接黛玉的細節描寫,實則透露賈赦的皇家身份,此乃「指東擊西」矣。
一個小小的「打草」動作將蛇驚走,不讓你看見這條大蛇的「廬山真面目」。打草驚蛇的筆法還在後面呢,請接著往下看:「一面命人到外面書房去請賈赦。一時人來回話說,老爺說了:『連日身上不好,見了姑娘彼此倒傷心,暫且不忍相見。』」此處更有一句脂批那才叫驚天動地:「 追魂攝魄。若一見時不獨死板且亦大失情理亦,不能有此等妙文矣。
細想,黛玉千裡迢迢來投親,且專門去求見母舅,母舅豈有不見之理?更是一句「暫且不忍相見」豈能了了?更令人不解的是,黛玉去拜見二舅舅 賈政 時,賈政也不見:王夫人因說「你舅舅今日齋戒去了再見罷。」擺明了不見的理由極不充分,而且黛玉也毫無不悅之意。一連串的疑問不得其解。
看看脂硯批語警醒夢中人:「 追魂攝魄 」究竟追攝誰的魂魄?自然是賈赦、賈政的皇家身份在文本中猶如魂魄一般撲朔迷離。作者再次掀開一角讓讀者窺探賈赦、賈政的真實身份,但又不能說破了,所以只好用「不忍相見」來搪塞。要知道,脂硯齋絕不是金聖歎式的批書人,她與作者的關係極其特殊,她不僅是廢太子 胤礽 創作《石頭記》時的紅袖添香人,更是創作助理。所以她既想通過批註點醒讀者接近真實,還要保護作者不踩政治紅線,所以她的批註也只能是掀開一角讓看看,至於能否看懂全看讀者自己的悟性層次之高低。
所以批註中只能用「 追魂攝魄 」來提醒讀者,赦、政二人的真實身份在作者筆下猶如看不見摸不著的魂與魄,只有聰明的讀者追攝到方知真身。
賈赦、賈政在《石頭記》裡面所隱射的是 康熙 ,第二作者在《石頭記》的基礎上補衲再創完成《紅樓夢》全書,補創文字中賈赦、賈政、 賈珍 等身份有所轉換,轉換後的原型隱射雍正和乾隆。
因為赦、政二人乃皇帝身份,所以說哪怕外甥女也不能想見就見得了的。所以脂硯說「 若一見時不獨死板且亦大失情理亦 」,如果此刻能夠見到兩個舅舅的面那就「 大失情理亦 」,意思是說不和情理。
最關鍵的還有脂硯齋的這句眉批:「 餘久不作此語矣,見此語未免一醒。 」是在說,我好久沒有作這種批語,讀者見了我這句批語不免會清醒一下:啊,原來賈赦、賈政隱射皇帝!
再看看作者在文本中設置這兩個名字的時候早已埋下伏筆,「賈赦」諧音「假設」,「賈政」即「假真」,一個假設的,一個非真,兩個名字都不是真的,連「賈府」諧音「假府」,說賈府也是假的。
那麼什麼才是真的呢?這就是《紅樓夢》中的「真事隱(甄士隱)」:賈府的原型是大清皇宮;賈赦、賈政隱射皇帝康熙;賈寶玉 的原型是皇太子胤礽,兩立兩廢后猶如棄之青埂峰下的補天剩石回天無力,但有說不出道不明的滿腹冤屈,大有有冤無處訴的情結。還有那因自己的不肖而「落墮情根」無緣補天的無盡之悔恨,於是乎,含恨寫下了《石頭記》。作者太想寫真,但又不能道明真實,無奈「真事隱」。這就是《石頭記》又名《風月寶鑑》的真正意圖。所以脂硯齋提醒讀者說:「觀者記之,不要看這書正面,方是會看。」這就是兩個舅舅都不見黛玉的禪機所在。
既要寫真還要「真事隱」此乃小說創作中最大之難事;既要批註還要保密此乃批書人中最能之人。所以說《紅樓夢》作者堪稱鬼才,脂硯齋堪稱神批!
二、黛玉見了榮禧堂便知「這方是正經正內室」,玄機何存?
黛玉拜母舅賈赦不見,轉而去拜見二舅舅賈政,進了榮國府,見了榮國府的「穿堂」、「儀門內大院落」、「鹿頂耳房鑽山四通八達」後說:「軒昂壯麗,比賈母處不同」,看見榮禧堂「便知這方是正經正內室」。作者前說賈母處「軒昂壯麗」,此處又說「軒昂壯麗」而且「比賈母處不同」究竟想說什麼呢?黛玉怎麼就一看「便知這方是正經正內室」呢?
解密: 原來榮國府是紫禁城內廷,榮國府的核心建築榮禧堂正是太子府毓慶宮,毓慶宮是
康熙十八年康熙皇帝專為五歲的皇太子胤礽所建,供太子單獨生活和學習所用。此宮位於內廷東路奉先殿與齋宮之間。毓慶宮雖不算最氣派,但它卻是最神秘的,素有小迷宮之稱。
所以它的「軒昂壯麗」自然比賈母處不同。
黛玉見了榮禧堂「便知這方是正經正內室」,是因為之前早有耳聞皇太子胤礽設有專門的太子府,所以才一看便知。切記:林黛玉進宮時十三歲,賈寶玉比黛玉大一歲,十四歲的太子已經在毓慶宮入駐九年之久,林黛玉豈能不知?
此處「正經正內室」的表述按作者「真事隱」的構思所表達再貼切不過了:紅樓夢男主一號的專屬宮殿,那不正是「正經正內室」嗎?!
三、下面一段文字才是真正的玄機洩露
林黛玉「進入堂屋中抬頭迎面先看一個赤金九龍青地大匾,匾上寫著鬥大三個字『榮禧堂』,後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書賜榮國公賈源』,又有萬幾宸翰之寶。.又有一副對聯乃是烏木聯牌,鑲著鎏銀的字跡,道是:『坐上珠璣昭日月,堂前黼黻煥煙霞。』」
解密: 看這「榮禧堂」三個大字的匾是「赤金九龍青地大匾」,「赤金」已經是規格極高的,再加上「九龍」,九龍乃皇家專用專享,它代表著九龍之尊的皇帝,平常人擅用回招來殺身之禍。此處「青地」二字諧音「清帝」。試想,就此匾,江寧織造府能掛嗎?夠格嗎?
再看此匾的御筆落款更是驚人不小:「萬幾宸翰之寶」,「萬幾」是萬歲康熙的縮寫,或曰一種模糊處理,江淮語系中「幾」和「熙」的發音相似。「宸翰」是帝王的墨跡,也就是皇帝親筆、御札之類的意思。
所以說,康熙御筆「榮禧堂」這塊「赤金九龍青地大匾」唯有皇帝級別之人方可獨享,而康熙不可能自己給自己留下墨跡掛個「榮禧堂」的大扁,那麼能夠享受得起如此高規格的「赤金九龍青地大匾」的能有誰呢?只有皇太子胤礽!其理由有三:
理由一: 皇太子胤礽是儲君,其位之高僅次於皇帝。儲君就是已經被定好了的君位繼承者,是副皇帝,既然是副主那自然消受得起「赤金九龍青地大匾」。
理由二: 胤礽不到兩歲就被康熙立為皇太子,五歲時專為皇太子新建太子宮殿,殿名曰「毓慶宮」。「毓慶」的意思就是希望皇太子健康成長,「毓」養育之意,「慶」即慶賀。「毓慶」二字包含了康熙對太子的寄託與希望,寄予了無盡的愛意,其希望乃國家之希望,其慶為國之慶幸。
再看榮禧堂的「榮禧」二字,「榮」為光榮、榮耀之意,「禧」為幸福、吉祥的意思,其中隱含了國之榮耀、國之吉慶祥瑞的意思,它與「毓慶宮」的含義如出一轍。所以說「榮禧堂」三個字是作者從「毓慶宮」引申而來。
理由三: 「榮禧堂」的落款為「萬幾」即萬歲康熙,這是作者有意而為之,怕是讀者看不懂所以掀起一角讓你看一看「真事隱」的真相。所以說「榮禧堂」的原型正是太子府毓慶宮。
四、接下來的解密更會令人驚訝:
「又有一副對聯乃是烏木聯牌鑲著鎏銀的字跡,道是:『座上珠璣昭日月,堂前黼黻煥煙霞。』」這幅對聯出自榮禧堂,此對聯正是對「鐘鳴鼎食」之家的極恰描繪,足見「榮禧堂」的豪華顯貴達到了頂點,隱約流露出皇家氣派。
解密: 首先這幅對聯是「烏木聯牌鑲著鎏銀」:烏木有「東方神木」、「植物木乃伊」之稱,長達千萬年的碳化過程方可形成,古有「家有烏木半方,勝過財寶一箱」之贊,何等珍貴!僅此一物足顯帝王氣派。再看「鑲著鎏銀」,作者為何不說鎏金偏要說「鎏銀」呢?顯見「鎏銀」比鎏金低一級,恰恰體現出太子府毓慶宮比康熙皇帝的乾清宮低一級的真實描寫。
再看這幅出自榮禧堂的對聯:「座上珠璣昭日月,堂前黼黻煥煙霞。」「珠璣」即珍珠也指文採;「黼黻」所指古代禮服上繡的花紋,亦喻文採。此對聯的意思是:座上之人言談字字珠璣,其才華可與日月同輝;堂中之人所佩官服,煥發出不凡的仙氣雲霞。此對聯也是康熙御筆,康熙富有文才,也愛舞文弄墨,近臣宿儒多蒙「宸賜」御書匾額楹聯。
更為重要的是此對聯旁有脂硯齋的側批「實貼」二字透露了真相,脂硯說的意思是這幅對聯並非作者虛構假擬,而是真實生活中存在的「實貼」。說明脂硯齋當年在皇太子府毓慶宮中看到過這幅對聯,所以才批註「實貼」二字。
再看此對聯恰恰與「毓慶宮」的「毓慶」二字互為對應,充滿了康熙對皇太子胤礽的一片厚重的期望與寄託。
由此足可斷定:「榮禧堂」的原型就是太子府毓慶宮;賈寶玉的原型正是皇太子胤礽;榮國府的原型是皇宮內廷;寧國府的原型是乾清宮;賈府的原型是皇宮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