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陳素萍 通訊員 陳鑫 汝建英
9月17日上午11點半,杭州師範大學小學教育專業大二女生何依蓉吃好了午餐。餐盤上,兩毛錢的小碗米飯,一葷一素兩碗小份精品菜,都進了她的肚子。
就餐完畢,何依蓉起身,拿著空盤走向餐盤收集處,放好餐盤,就收到了一張刮刮卡,刮開一看,刮獎區寫著「飲品」兩字。巧合的是,和何依蓉一起就餐的潘奕涵,也刮到了「飲品」。兩人開開心心前往兌換處,一人選了雪碧,一人選了冰紅茶。
途中,兩位女生還在「爭做師大光碟俠」的大型海報上籤下自己的名字。
這樣的場景,在杭州師範大學倉前校區恕園、勤園餐廳最近很常見。
連日來,杭師大深入開展以「光碟·美德·新時尚」為主題的「光碟行動」,倡導「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並將之融入校園文化,紮根到師生心坎裡,踐行到他們的日常生活中。
為了鼓勵師生「拒絕舌尖上的浪費」,學校動足腦筋,想出了很多新點子。
「小份精品菜」女生也能吃完
每天限時折扣菜讓後廚也光碟
「光碟行動」不僅要號召師生「要」吃光飯菜,也要讓師生「能」把飯菜「吃光」。
「小份菜、折扣菜……學生餐盤要光碟,我們餐廳後廚也要光碟。」杭師大飲食服務中心傅經理介紹說,開學以來,後勤大力推進綠色廚房建設,科學合理制定每周菜單,提高菜品質量,推廣師生喜愛的菜品。
同時,考慮到師範大學女生比較多的現實情況,後勤正推出「小份精品菜」。記者在食堂窗口看到,小份精品菜獨立放在一個個大盤子裡,裝菜的碗相對比較小,乍看之下,有點日料店的感覺。現場,點小份菜的師生還挺多,和正常用飯勺取的大份菜相比,小份菜售賣的比較快。
除了菜,主食也提供更小份的售賣版本。水餃、麵條等均有小份出售,米飯1毛錢起售,水餃1個起售,麵條有200克、120克兩種格式,盒飯預定可選擇大小份飯。師生可以「更準確」地買到「吃得下」的米飯、水餃、麵條等。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做到打飯不要過量,食堂師傅特意用小號的飯勺替換了原來的大號飯勺,便於更好地把握「分量」。
傅經理說:「以前用大勺,2勺太多、1勺又太少,師傅們的手就容易抖抖抖不斷調整,我們之後還會培訓師傅們的打菜標準,也鼓勵師生們先少打點,不夠後面可以再來補。」
「以前3毛錢的飯量,我們食量比較小的女生經常吃不了。現在1毛起售,而且有小份菜了,我們可以多點幾個菜,米飯也可以『按需選擇』了。」外國語學院學生陳佳琦說。
據杭師大後勤統計,8月底的值班餐廳開始,這段時間以來,師生在校內就餐的人次增加40%以上。
「適量點餐,不要浪費哦。」中午用餐時間,記者在杭師大食堂裡看到,各窗口打飯菜的後勤員工都會主動提醒師生按需取餐。食堂的顯著位置也均設置了拒絕浪費、珍惜糧食等宣傳標語。
此外,有一群身著紅色文化衫的「科學健康飲食宣傳員」也舉著「拒絕浪費」的標語牌,輕聲提醒大家適量點餐。他們定期定時出現在食堂、學生公寓等地,監督勸導師生「杜絕舌尖上的浪費」。
「隨處可見的表識標語,加上師兄師姐的低聲勸導,端著剩飯剩菜倒掉都不好意思。」杭師大體育與健康學院的一位男生說。
記者在食堂發現還有一個新鮮事,杭師大後勤專門開設了「折扣菜」窗口,師生可以8.0折的價格買到當天中午沒有售罄的菜餚。
「每天下午5:30-6:00,當天沒有賣掉的菜,都打折出售。這也是減少浪費的一種方式。」後勤相關負責人表示,限時折扣菜很受教職工歡迎,下班前打包回家的老師也挺多。
傅經理對記者說:「我們的蔬菜一般不隔夜的,以前賣不掉只能倒掉,現在蔬菜基本都能賣完,至於葷菜第二天會回鍋,現在剩的也不多了。同時,有些食材我們儘量物盡其用,比如花菜杆子也可以做菜,蘿蔔皮可以製作成醃蘿蔔。我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想讓餐廚垃圾越來越少,以前每天有三大桶泔水,爭取以後能減少到一桶。」
集齊七字「刮刮卡」
到年底的午餐學校包了
「我集滿6張卡了,還差一張『德』,你呢?」
「我差一張『美』。」
這是杭師大同學近日見面的常見對話。
本周二開始,杭師大師生用餐完成一次光碟後,可在光碟文明勸導志願者處領取「刮刮卡」一張。
「刮刮卡」內設置「光」「盤」「美」「德」「新」「時」「尚」7個字樣。
若集齊「光」「盤」「美」「德」「時」「尚」6個字,可參與每周一次的幸運大抽獎;而集齊「光」「盤」「美」「德」「新」「時」「尚」7個字的同學將獲得「光碟俠」專屬飯卡一張,憑此飯卡,年底前每天均可免費用中餐。最難抽到的字卡就是「新」字,記者打聽到,學校暫定準備了50張「美」字卡。
除了字卡,師生們如果抽到「飲品」或者「蓋澆飯」,可在工作日中午用餐時間兌換相應實物一份。
「這個做法很接地氣,很好玩,跟過年『集福』一樣。」剛抽完「刮刮卡」的學生徐宇軒說,「光碟」集卡,很有意思,算是同學間最新最熱門的話題。
「要讓『95後』、『00後』學生接受,方式不新不行。」杭師大團委副書記曹永勇說,舉辦這個活動也是為了讓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光碟集卡」,逐漸養成習慣,讓「光碟」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為什麼不實行網上掛卡呢?曹永勇表示,考慮紙質刮卡,是認為這種方式的投放量可控,面向全校近2萬民師生,一個月活動期間,暫時準備了16萬張卡片,「之前想過用網絡刮卡,但二維碼拍下來,一傳出去,很多沒到食堂就餐,沒有光碟的學生也有可能有機會刮卡,想來想去,還是紙質刮卡吧,又有儀式感,又相對沒有漏洞。」
昨天是刮刮卡活動第一天,據不完全統計,全天有六千餘人次領取了卡片,除了集字,有幾百人領到了免費飲品。
此外,杭州師範大學還定期開設「學生食堂開放日」,通過學生自願報名的形式,讓學生走進食堂,了解並記錄菜品從購買、清洗、烹飪到使用的過程,並組織學生參加「兩元蓋澆飯」窗口服務崗、垃圾分類引導崗等勞動實踐等活動,引導學生尊重勞動者、珍惜勞動果實,從而慢慢實現從「外在監督」到「內在自律」的轉變。
創意作品奪人眼球
節約氛圍覆蓋線上線下
除身體力行實踐「光碟行動」以外,剛來學校的杭師大新生班幹部還紛紛創作相關文藝作品,以手抄報或海報的形式描繪對勤儉的期許,表達對「光碟行動」的支持。
臨床醫學院的王冰同學在作品中把剩菜剩飯和糧食等農作物結合起來,用鮮明的色調和生動的畫面警醒師生「扔掉的是你的剩菜,浪費的是誰的辛苦。」
黨委宣傳部製作的一張用米粒堆成一隻熊貓的海報:「糧食,其實一樣珍貴。」也吸引了很多學生的關注。
「生動直觀的畫面,讓大家體會到節約糧食的重要性和『光碟』行動的意義。」該校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學生小馬說。
杭師大校團委通過製作互動類H5在網上發起「光碟行動」承諾接龍,號召師生承諾「光碟行動、從我做起」、「珍惜糧食、不倒不棄」、「按需點餐、不夠再添」「拒絕鋪張、理性消費」、「敬畏糧食、尊重勞動」。2天時間,參與其中的師生已經超過1萬。
學校官方微博、微信也同時發布主題文章,製作圖文並茂的倡議網文,在師生中形成「節約」、「光碟」等主題倡議轉發、學習、踐行的一股熱潮。
記者了解到,該校各班級也正陸續開展「杜絕舌尖上的浪費」主題班會,學習總書記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暢談如何踐行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理念。同時,通過師德師風建設月、新生始業教育、黨支部固定黨日活動、團支部團日活動等,組織開展「接力光碟、引導時尚」主題教育和學習活動,切實增強師生的節儉意識,讓「光碟」成為一種新時尚。
(本文攝影、攝像、視頻製作: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陳素萍)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