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成年男子連捅男孩13刀致死,被輿論描繪成一個悲愴的故事:
父親為了保護被霸凌長達一年的女兒,逼不得已才對男孩出手行兇。
悲劇發生在5月10日上午9點,當時江西上饒五小三年級一班在上語文課,41歲男子王某建突然闖入教室,將男孩劉某宸捅死。
劉某宸倒地之後,王某建把他丟在走廊上,沒有人敢上前阻止。
(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起因疑似是校園霸凌。
事發前一天,王某建在班級群裡說,女兒被劉某宸打罵「長達一年」,和他溝通不成,只能在校門口堵人。
誰知道,堵人最後變成了殺人。
王某建當天就被警察帶走了。
他成了「英雄父親」,網友們在新聞下群情激憤,為他叫好:
「教不好孩子,社會自然有人幫你教」
「女孩的爸爸太可憐了」
「殺得好」「活該」
「殺死了惡人之後,為什麼法律就出現了」
……
一個叫劉某宸的9歲男孩死了,他成了網友口中的惡人,「死得活該」。
他真的是「惡人」,是霸凌者嗎?
哥查詢了公開報導,試圖還原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
依然從5月9日的群聊說起,王某建指控男孩霸凌自己女兒,說夫妻倆辭職在家帶孩子不容易,還威脅要在學校門口等男孩。
其他家長都出面打圓場:
男孩爸爸一看到消息,當場道歉,表示是「第一次聽說」,還表示要加對方家長微信溝通。
而女孩媽媽還是一個正常交流的狀態,說自己老公的脾氣有點臭,可以私下溝通。
班主任也出面調解,說從來沒有人向老師反饋這件事,並且第二天就給孩子解決問題。
這個處理效率,哥認為是及時的,並不是像網上所說,各種溝通沒有結果。
男孩父親在接受採訪時說,自己當天和女孩媽媽達成共識,第二天約班主任一起當面溝通,但是晚上班主任打電話說,這個父親「沒辦法溝通」,「有暴力傾向,連孩子和老婆都打」,讓男孩家長不要去學校。
班主任似乎意識到了危險,交代男孩父親要親自接孩子上下學。
第二天,女孩父母在學校沒見到男孩家長,「怒氣衝衝從辦公室出來」,隨後王某建掏出匕首,衝進教室後門將男孩殺死。
男孩父親一直在質問,為什麼沒有人制止兇手,「我不知道老師做了什麼」。
兇手離開後,老師報了警,打電話通知男孩家長,隨後孩子被送進醫院搶救。
《新京報》報導,男孩的父親是醫生,母親是一名護士,男孩被推進急診室後,他的母親沒穿白大褂,在急診室外嚎啕大哭。
(圖片來源:新京報重案組37號)
男孩父親堅稱自己的兒子和女孩只是同桌之間的打鬧,沒有上升到校園霸凌的程度。4月份開家長會,女孩母親就坐在自己旁邊,也沒說過有這回事。
男孩母親給兒子的悼文裡寫道,他不是一個壞孩子,「媽媽救了很多人,卻沒來得及救你」。
為兇手叫好的網友讀到這封信,他們會作何感想。
(圖片來源:新京報)
男孩究竟有沒有霸凌,恐怕只有女孩一個人知道。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警方通報,兩個孩子確實發生了糾紛。
可事情真相還沒出現,網友就急不可待地將男孩指控為霸凌者,將兇手奉為英雄,戴上「父愛如山」的帽子。
他們為殺人者鼓掌,對一個逝去的孩子輕易寫下惡毒評論,觸目驚心。
我不知道他們有沒有當過父母。
空口斷案的網友,對男孩父母來說,何嘗不是一場誅心的網絡暴力?
可是這個9歲男孩犯了多大的錯?我們作最壞的揣測,假設他真的霸凌同學,那麼他罪該至死嗎?
真不至於。
在哥看來,只有最無能的家長才會對一個孩子下手。
女孩父親沒有給任何溝通的機會,直接帶了一把刀去老師辦公室,如果當天男孩家長去見面,被刺可能就是他們。
拒絕溝通,動用暴力,這是一個成年人解決問題的方式?
更不用說,女孩父親這麼做,完全沒有為女兒考慮,他殺了一個自認為壞的熊孩子,卻沒想過以後女兒在學校怎麼待,失去父親之後,母女兩個人怎麼生活。
他這不是父愛,而是不計後果地宣洩暴力。
真正成熟、理智的父母,在遇到這種情況,第一反應是和對方家長、老師以及校方溝通。
萬一溝通不成,你大可以用對付無賴的方式對付他們,或者讓孩子去學跆拳道等防身術,實在不行轉學……任何一種辦法,都比殺人要好太多。
這還不是個案。
去年溫州一名父親,也是因為孩子和同學打架,把對方殺了,男孩才10歲。
有人說這是「爸爸的愛」。
爸爸的愛,什麼時候這麼殘酷無人性?
就算是天大的愛,也不能用這麼殘忍的方式結束一個孩子的生命。
如果調查結果出來,男孩沒有霸凌,這些狂歡的網絡暴民會道歉嗎?
隔壁的綿陽網警說得很好:
任何時候我們都不應該為殺人兇手叫好,我們需要正義,但不需要以正義為名的犯罪;我們需要秩序,但不需要凌駕於秩序的裁決。維護正義和秩序的只能是法律,沒有人有資格超越法律,否則那就是最大的罪惡。如果正義沒有界限,沒有法律的約束,我們將會是一個暴戾的社會。那些自恃正義就能動用暴力的人,是很可怕的一群人。
他們靠腦補叫囂「殺得好」,又何嘗不是在用鍵盤「殺人」?
適可而止吧,網絡暴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