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神鵰俠侶》,終於明白為什麼李莫愁終究要被陸展元拋棄?

2021-02-21 湯小小輕鬆高效寫作

我是一個孩子還未上幼兒園的全職媽媽,每天的日程無外乎是家務、孩子,就連朋友圈也替換成了討論孩子吃喝拉撒的寶媽圈,許是不甘心只做全職媽媽的角色,不甘心自己的價值僅僅局限於家長裡短的瑣碎,也是想要開拓自己新的圈子。

今年6月份我報名了小小老師的基礎班,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到新媒體寫作,隨後又報了9月份的影評班,從此我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學生時代的我就對寫作有著極強的興趣,高中時期作文登上語文報,大學時候便參與寫一些文學工作室的雞湯書。然而畢業後世事繁雜,寫字的筆落寞了許久,算來已有六七年沒有與文字為伍了,筆頭早已生鏽。

重整旗鼓談何容易,我原打算報完基礎班再去試試寫影評、書評乃至故事文,去嘗試總會遇到適合自己寫的文體。

慶幸的是,我的選擇沒有錯,在【湯小小書評影評人物稿寫作訓練營】學習的第一周,重溫《神鵰俠侶》後,我寫的關於李莫愁的第一篇文章就上稿了,結營時還獲得了「優秀學員」的榮譽。

雖然在行文老道、稿費上千的作者眼裡,這不算什麼,但對於在寫作之路上踽踽前行的我,是莫大的鼓勵!

想來,這篇文章之所以能上稿,有以下幾個原因。

新媒體的快節奏,要求緊追熱點,寫出新意,而我的時間總是少得可憐,每天一睜眼就是孩子,直到晚上孩子睡去,我才有一兩個小時的時間可以靜下心來,心無旁騖地寫作。

熱播劇千千萬,卻不是每一部都是適合自己的,每一部新劇熱劇口碑熱度發酵,都是劇集已經播出好多集之後,對於自由時間稀缺的我來說,從頭開始追,是事倍功半的,最後會發現時間不知道花到哪裡去了,想寫的主題已經有人寫過了。

而經典劇,永不過時,值得慢慢品味,可以二刷三刷,不需要擔心熱度過去了,自己兩手空空。

金庸先生的《神鵰俠侶》就是如此,我打小就是武俠迷,李若彤版的《神鵰俠侶》至今已經看了三四遍。

看自己喜歡的劇集,是一種享受,又因為對劇情、人設都很熟悉,所以看的時候,就不再是單純的看劇情,而是連帶著細想劇情後面人物的動機、心理。

李莫愁的人設,從來都是令人覺得又可憐又可恨,這個人物有著極為複雜的內心,她從清純善良到心狠手辣、殺人如麻,最後灰飛煙滅,這個多米諾骨牌的起點,居然是陸展元的背叛。

這種一次感情失敗,就一生面目全非的案例,本身就很具有探討的意義。

沒有任何事物的發展是孤立存在的,細細想來不能全怪陸展元,他頂多算是推動這個骨牌的比較靠前的一個因素,李莫愁的成長環境、她本身的性格,才是導致這一系列悲劇的關鍵因素。

彈幕是個好東西,它展現出的就是觀眾最容易想到的觀點。不出意外,彈幕裡都在說,「陸展元是人渣」、「許下的承諾就是要償還的債」。

網上搜李莫愁、陸展元,也清一色的是陸展元的差評。

因此我就確定了為陸展元「翻案」的主題。

在我看來,世間沒有那麼多的二元對立、黑白分明,常見的觀點雖然不會出錯,但很有可能已經被寫過了、寫爛了,尤其是這種已經被大家熟知的經典劇,不如反其道而行之,只要能自圓其說,就是好的觀點。

看劇看到有感觸的點,及時記下來,時不時去翻看,對於可以提煉出觀點的劇情,更是要多方位揣摩。

每天陪娃出去玩的時候、做家務的時候,只要不是需要全神貫注的時間,都是思考劇情的時間,我會反覆的去問自己為什麼,然後從記憶裡搜尋所需要的劇情來佐證。

如此多想幾次,就算最細節的劇情,也可以串聯起來、在反覆的論證裡派上用場。這樣動筆寫起來,就會得心應手得多,書寫速度也會突飛猛進。

就如網友都說陸展元背信棄義,是渣男,可劇情裡他對妻女可謂情深意重,這種反差就很值得推敲,其背後必有更深的心理,去深挖對比、反覆地去問為什麼。

既然是要給陸展元「洗白」,勢必要抓住大家所詬病的點,也就是他不守承諾,問自己這個承諾是什麼、合不合理?所以我的第一個觀點就是李莫愁的這個要求是不合理要求。

把「汙點」推翻之後,就該論證陸展元是否夠得上渣男稱號。事實是,面臨殺身之禍時他對妻女的態度,不僅不渣,還很有擔當。

而他與李莫愁就算當年克服萬難在一起,也未必能有好的結局,只因他是個有私心的普通人,與李莫愁天生氣場不合。

李莫愁師父的「諄諄教誨」和她成長的環境,所造就的偏執性格,才是造成悲劇結局的根本原因。

找到了問題根源,就該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我的觀點是,唯有放下執念,才能自渡。

從陸展元的拋棄雖薄情但合理,到陸展元不是渣男,再到李莫愁的悲劇是自身原因造成的,最後尋求解決辦法升華主題。層層遞進,如此,就完成了文章整個結構的組建。

無論是寫現代劇還是古代劇,寫作就是服務於讀者的,所有的觀點都要落實到現實中來,思考論據的時候亦是如此。


比如李莫愁要求陸展元長居古墓,永世不得下山這個要求,就與現代女朋友的送命題「你媽和我掉水裡,你先救誰」,有異曲同工之妙。

李莫愁要求陸展元,若與自己談戀愛,就要跟父母斷絕關係,這種要求,有幾個男人能做到?如此,陸展元的選擇就是情理之中了。

新媒體文章的讀者大都是網絡「衝浪」多年的現代人,將劇情帶入現代觀念中,會更有說服力。

這篇文章原本是我的作業,第一次提交的時候,老師給我提了幾點建議,點評裡的每一個字我都仔細的研讀,老師點評得仔細、評價也十分中肯。

所以一定要重視老師的點評,老師就像一個武林高手作為師父帶著學生去入門、進階,師父的每句話都是金口玉言,就著老師的點評去將一篇不及格的文章修改到及格,這個過程就是在進步,也許這就是報班學習的意義。

就算自認為寫得不如意,事後也不要棄之不顧,多花心思去修改,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最後我想說,新媒體影評的寫作,要找到自己適合的方向,我也曾在觀點文裡摸黑打滾,在熱點的快速更迭裡萬分迷茫,然而每樣事物都有自己的時間,只要不放棄,堅持下去,總會遇見彩虹。


木槿,湯小小書評影評人物稿班學員,心之所向,愛與自由。

相關焦點

  • 《神鵰俠侶》:讓李莫愁一念成魔的陸展元,其實並不是渣男
    ,是《神鵰俠侶》裡一個備受爭議的角色。讓李莫愁沒想到的是,陸展元不僅一去不復返,讓她苦苦等待,而且娶了別人為妻。遭到拋棄的李莫愁因愛生恨,受到了巨大打擊,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李莫愁之所以會走上極端,陸展元的確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也是因為李莫愁,陸展元成為了一個飽受讀者指責的渣男。
  • 時隔20年,再讀《神鵰俠侶》原著李莫愁:她憑什麼要放過陸展元
    是陸展元言而無信,是陸展元始亂之,終棄之,為什麼人人都去怒罵李莫愁,卻無人讓陸展元給李莫愁一個交代。 李莫愁自己要給自己爭一個交代,可不想,大理天龍寺的高僧打傷了李莫愁,要保陸展元和何沅君十年平安。
  • 時隔20年,再讀《神鵰俠侶》原著李莫愁:她憑什麼要放過陸展元
    是陸展元言而無信,是陸展元始亂之,終棄之,為什麼人人都去怒罵李莫愁,卻無人讓陸展元給李莫愁一個交代。李莫愁自己要給自己爭一個交代,可不想,大理天龍寺的高僧打傷了李莫愁,要保陸展元和何沅君十年平安。她憑什麼不能要求陸展元跟她離開,她憑什麼不能跟陸展元要一個交代。別忘了,那些承諾,都是陸展元自己立下的。還有天龍寺的那位高僧。陸展元始亂終棄,不肯給被拋棄的李莫愁一個交代,他作為出家之人,慈悲為懷,不為可憐的李莫愁抱不平,卻出手打傷了李莫愁,逼著李莫愁成全陸展元的新婚。
  • 神鵰俠侶:陸展元為何拋棄李莫愁?原因就是她思想太保守
    《神鵰俠侶》這部小說,是圍繞著古墓派三代,二個女弟子李莫愁與小龍女而講述的。小龍女與楊過的愛情,可以說是超越了道德,世俗看法,挺不容易的,所幸彼此忠貞不渝,最終守得雲開見月明。然而李莫愁的愛情,卻是十分令人惋惜,還沒開始就結束了,而陸展元在眾多神鵰讀者眼裡,也被看作是個始亂終棄之人。
  • 解讀李莫愁對陸展元的愁與恨,在《神鵰俠侶》中的三點重要性
    李莫愁因愛犯愁無法自拔,在《神鵰俠侶》中,是愛情的反面教材,也詮釋了什麼是因愛生恨,愛屋及烏的意思。李莫愁的名字是戲劇性的,莫愁本意莫要憂愁。《莫愁女》本是古時一段悽美愛情的民間傳說,傳說中的女子就叫莫愁。傳說中的莫愁,善良溫柔,為了愛情可以犧牲自我,並不像《神鵰俠侶》中的李莫愁那樣,十惡不赦自私自利。這正是金庸先生,故作的反向諷刺。
  • 神鵰俠侶:陸展元先招惹的李莫愁又愛上何沅君,卻說是李莫愁的錯
    由陳曉、陳妍希、張馨予、毛曉彤、張雪迎等人主演的《神鵰俠侶》一經開播可以說是槽點滿滿,沒有了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姐姐小龍女,只有包子臉加雞腿造型的小籠包,重點是裡面的配角隨便拎一個出來都可以秒殺陳妍希李莫愁是小龍女的師姐,從小生活在古墓裡,沒有見過外面的世界,所以李莫愁一直想逃走,她想去外面看一看,等她長大了,武功足夠高強,終於找機會逃出去了
  • 再讀《神鵰俠侶》,發現李莫愁並不愛陸展元,而是「另有所愛」
    《神鵰俠侶》的開篇就是赤練仙子李莫愁血洗前男友弟弟家,著名的電視劇版也是李莫愁吟唱「問世間情為何物」為開頭,不了解情況的人會以為李莫愁是痴心成魔的代表人物。但其實呢,書裡並沒詳細寫李莫愁和陸展元的感情線,只知道年輕時的陸先生和李姑娘互有好感些時日,不知怎的陸先生就另娶他人了,被分手的李姑娘很氣憤,本想來個「我偏要勉強」的搶婚,卻因為能力不足、抓手不夠,被對方的親友團一頓揍(從心理到武藝都被揍了個慘),趕出喜堂,為了顯得不那麼欺負李姑娘,口頭達成了10年不侵犯條約。
  • 金庸小說《神鵰俠侶》大謎團:第八篇:陸展元與李莫愁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金庸小說《神鵰俠侶》大謎團:第八篇:陸展元與李莫愁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金庸小說《神鵰俠侶》中,關於陸展元與李莫愁之間的感情問題
  • 《神鵰俠侶》李莫愁:一個被渣男耽誤的女強人
    在眾多版本的《神鵰俠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古天樂那一版的。裡面演員的顏值,還是他們的演技,都深深地吸引我,讓人難以忘懷。《神鵰俠侶》這部劇中,痴情的女子很多,像喜歡楊過的小龍女、公孫綠萼、郭襄等等,她們對楊過的愛都是一眼誤終身,非常的專情和痴情。
  • 少年時讀《神鵰》唯愛小龍女,多年後再回味,更能理解李莫愁
    然而多年後,當你經歷過生活,你再讀《神鵰俠侶》這本書,或許對李莫愁這個角色會有不同的看法吧?一、兩種不同的人在筆者看來《神鵰俠侶》份兩種人,一種類似:郭靖、尹志平、小龍女。這種大我之人,這種人內心堅持的原則性很強。還有一類人類似:以楊過、黃蓉、李莫愁為代表的小我之人,個人安全感很低,內心依賴性、歸所感很強。
  • 《神鵰俠侶》李莫愁:為了愛情失去自我的女人,有多可悲?
    《神鵰俠侶》這部劇,除了白衣飄飄的小龍女令人過目不忘之外,她的師姐李莫愁,也同樣讓人印象深刻。和氣質清冷、不食人間煙火的小龍女不同,李莫愁一出場,就是一個令人聞風喪膽的女魔頭。一次陰差陽錯,李莫愁遇到了年輕帥氣的陸展元,一見傾心。少年人的戀愛,來得轟轟烈烈,走得悄無聲息。在經歷了最開始的山盟海誓之後,陸展元漸漸不像之前那樣熱切地愛著眼前這個少女,尤其是古墓派門規森嚴,要是想和李莫愁在一起,就必須要和她一起生活在古墓中,忍受清湯寡慾的生活。
  • 神鵰俠侶細思極恐:一燈大師清理門戶,武三通被嚇傻,李莫愁躺槍
    神鵰俠侶》中,有一情節,讓人細思極恐。一燈大師想要清理門戶,武三通被嚇得瘋瘋癲癲,而李莫愁則無辜躺槍。武三通是金庸武俠中極為卑鄙無恥之徒,他收養了一個義女,名為何沅君。何沅君在年幼時便被武三通夫婦收養,待何沅君長大成人後,長得如花似玉,此時的武三通,對何沅君動了心思,對何的感情,遠遠超過了義父之情。
  • 神鵰俠侶中李莫愁成為女魔頭,是誰惹下的禍端?此三人難辭其咎
    文︱留凌軒編輯︱「歷史釀的酒」(ID: lsnd99)從楊過和小龍女的角度來看,神鵰俠侶中一共有三大反派
  • 陸展元為她拋棄李莫愁,武三通為她發瘋,她到底有多大魅力?
    《神鵰俠侶》中,何沅君是一個讓大家十分好奇的角色,陸展元為她拋棄了李莫愁,武三通為了她瘋瘋癲癲十多年,這到底是為何呢?
  • 陸展元為她拋棄李莫愁,武三通為她發瘋,何沅君到底有何魅力?
    《三國演義》中有一種悲涼,叫周瑜遇到諸葛亮;《天龍八部》中有一種悲涼,叫慕容復遇到蕭峰;《笑傲江湖》中有一種悲涼,叫林平之遇到令狐衝;《神鵰俠侶》中有一種悲涼,叫李莫愁遇到何沅君!除了壓倒李莫愁,截胡陸展元外,何沅君還有一個重要「戰績」,那便是自小撫養她長大的養父,也因為愛她在心口難開,終於拋棄妻子,發狂發瘋!那這何沅君到底有何魅力,竟能讓養父為她發瘋,陸展元為她拋棄李莫愁呢?
  • 陸展元為她拋棄李莫愁,義父愛她愛到發瘋,何沅君到底有何魅力?
    除了壓倒李莫愁,截胡陸展元外,何沅君還有一個重要「戰績」,那便是自小撫養她長大的養父,也因為愛她在心口難開,終於拋棄妻子,發狂發瘋!那這何沅君到底有何魅力,竟能讓養父為她發瘋,陸展元為她拋棄李莫愁呢?二、陸展元為何沅君拋棄李莫愁
  • 孟婆:陸展元為什麼不愛李莫愁
    看到彈幕上網友怒噴陸展元負心漢,李莫愁好可憐時,孟孟只想說一句:陸展元從來都不曾對莫愁動心過,又何來負心之說?莫愁好可憐?——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誰讓她遇人不淑,愛錯了人,然後又沒有壯士斷腕的勇氣。她一生的悲劇,不是源於她離開了古墓,而是她扭曲的人生觀。
  • 為什麼說《我的一個道姑朋友》講的是李莫愁與陸展元之間的故事
    在小僧看來這首歌寫的是李莫愁與陸展元的故事:李莫愁本為古墓派弟子,因按捺不住古墓淡泊的生活而獨自出走江湖。豆蔻年華不諳世事的李莫愁遇到了風流多情的江南陸家公子陸展元。兩人簷下躲雨,一見傾情,相依相偎,繾綣難分。為了跟陸展元在一起,李莫愁甚至不惜違背師命,反出古墓。然而時過境遷,陸展元竟移情別戀,他們勞燕分飛。而陸展元也得到了新歡何沅君。李莫愁心灰意冷出家為道。
  • 新版《神鵰俠侶》李莫愁比小龍女漂亮,女主角是郭襄
    新版《神鵰俠侶》李莫愁比小龍女漂亮,女主角是郭襄「神鵰俠侶」曾多次登上大熒幕,許多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小龍女和楊過,像80後喜歡李若彤
  • 李莫愁為何恨極陸展元?看看他接了什麼東西,實在無法開脫
    《神鵰俠侶》中李莫愁可謂是恨極了陸展元,然而這愛恨原本就是一線之差,李莫愁把陸展元恨到極處,原因也是在於她先前把陸展元愛到極處。李莫愁一生的悲劇可以說是自陸展元而起,所以她恨陸展元到什麼地步呢?陸展元成親時,李莫愁大鬧喜堂,被天龍寺一位高僧制住,被迫答應讓陸展元和何沅君安心過十年,十年後,陸展元病故、何沅君自殺殉夫,本來人已經死了、恨也該消了。結果,李莫愁到江南找陸家莊麻煩,還把陸展元和何沅君算了兩個手掌印,那是寓意著要即使他們死了,還要再殺一次。最後,武三通問李莫愁把陸展元和何沅君的屍體怎麼樣了,李莫愁竟說把他們屍體燒成了灰,一個散在華山之巔、一個倒入了東海,讓他們永生永世不得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