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後的一代人現在大多數早已成家,或者自己做了父母。當接送自己孩子上下學的時候,是不是還是會被校門口的一些路邊攤給吸引?大多數的家長則會擔心這些小攤子的衛生狀況。的確,有的路邊攤衛生狀況是不太樂觀,但抵擋不住顧客的蜂擁而至。
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相反,小時候吃到的一些路邊攤美食也就跟著消失了,被時代所淘汰了,也成為了了一代人永久的回憶。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在你小的時候,有沒有光顧過這些小攤子。
炸串
以我個人的觀點,在眾所小攤當中的王者,應該就是炸串或者鐵板燒一類的。一到放學那絕對是小攤當中人最多的。買的人可能在課上或者課間的時候早就想好要吃什麼,我要來2串肉排、一串年糕、一串海帶……
小鍋打醬
我們這邊是這麼叫的,現在這個已經很難很難再看到了。其實就是賣麥芽糖的。小時候不知道那是什麼一直以為那是賣的蜂蜜(我怕不是個傻子吧,哈哈)一位師傅背著個小木箱,我記得買的時候裡面有3種顏色,紅色、綠色還有麥芽糖的本色。師傅拿起兩根小竹棒或者是木棒的東西在糖裡那麼一舀,一大坨的糖就被戴起來了,然後用另一根小棒子再跟糖繞一下,遞給你。這麼一份小醬就好了。以前我是最喜歡買紅色的,總以為和其他的味道不一樣,其實都一個味道而已,這也是甜甜的回憶啊。
雞蛋仔/雞蛋糕
這個是後來慢慢燃起的校門口之星,攤主推著小車, 車上放著煤球爐子,爐子上擺著倆烤盤,左右開弓。每次都要排隊買它,而且還挺壓餓。就算你不想吃,出了校門口,那濃濃的蛋糕香氣也會把你給吸引過去,把你的小饞蟲勾起不得不買個2-5塊錢的。一開始攤主還是會2塊錢一大鍋的賣,後來生意好了就按斤稱了。
我最喜歡吃的就是那種裡面還稍微軟和些,半熟狀態的雞蛋仔。尤其是剛出鍋的,外殼還不是多脆,熱熱地咬一口綿軟無比。等到稍微涼一些又是另一種風味。滿口留香啊。
梅花糕
這個是高中的時候門口出現的路邊攤,也是人滿為患。到最後都開始叫號購買,生意不要太火啊。據說這個是南京、蘇州、無錫等地的美食,可能我們都是「蘇大強」所以有很多地方的美食都會匯聚在各個地方。
梅花糕剛興起的時候買的人還不是很多,因為吃過的人不多,所以也不敢輕易嘗試。中午放學同桌叫著一起買來一份,從此便愛上了。以至於後來和攤主混熟了,可以提前預定。
梅花糕裡面加入小元宵、青紅果、松子仁等,外焦裡嫩,而且有豆沙、果醬、果仁等餡料烘烤而成。上面的元宵「很糯」,葡萄乾「很香」,裡面的豆沙「很細」,熔化後白砂糖的焦香,再加上五顏六色的點綴,那有點韌勁兒的外殼包裹中的赤豆沙(或果醬),軟綿的口感,濃縮的甜香味,熱乎乎的夾餡愉悅口中所有待放的味蕾。
每一座城市都有屬於它回憶的味道,在你小的時候,吃到的路邊攤都有哪些至今讓你記憶猶新的?在下方留言評論,我們一起回憶起那些個童年味道。